文丨圖圖爸爸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後,給他們添加輔食,是各位家長的頭等大事。因為孩子的輔食,如果添加的好,那麼對於他們的成長發育,將會非常有幫助。
但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輔食添加,卻不是特別的重視,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給孩子添加輔食,這就給孩子的輔食添加帶來了一些阻礙。
閨蜜小雲就是這樣的家長,她家孩子現在八個多月,但是長得瘦瘦小小的,一開始還不以為然,認為是孩子發育遲,有這種表現非常正常。
但是後來,孩子的個子生長總是落後於同齡孩子,而且看起來非常瘦,家裡其他人就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
醫生為孩子檢查後,表示小雲的孩子之所以長得瘦瘦的,個子也矮,其實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發育遲緩。
因此就詢問起了孩子的飲食,小雲表示,現在孩子還在喝奶,並沒有怎麼給孩子吃其他東西,因為她覺得母乳是最有營養的。
醫生在聽了小雲的話後,立即批評了小雲,這麼大的孩子,已經需要吃輔食了,如果遲遲不添加輔食,或者添加輔食不當的話,孩子的生長發育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其實生活中像小雲這樣的家長有很多,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要給孩子添加輔食的原因是什麼,所以即使有添加輔食的意識,也不能正確的給孩子添加輔食。
那麼究竟為什麼要添加輔食?又該如何給孩子添加輔食呢?下面就帶各位新手家長們了解一下。
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裡面提到:孩子的輔食添加,不僅是為了他們的生長發育,也是為了鍛鍊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所以輔食的好處非常多,家長不容忽視。
因此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意義,絕對不只是為了孩子的健康發育,也是為了鍛鍊孩子身體一些部位的能力,這能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1)補充孩子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
隨著孩子月份的增加,他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也會越來越多,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生長需要了,因此需要輔食的補充。
特別是六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慢慢長牙,身體也因為個子的生長,需要更多的鈣以及其他營養元素。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讓孩子通過攝入其他食物,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物質。
2)為孩子斷奶做準備
很多孩子在剛開始斷奶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各種不安,各種鬧騰令很多媽媽感到頭痛。但如果能讓孩子儘早接觸輔食,其實對他們的斷奶,會有非常多的好處與幫助。
因為當孩子提前接觸了輔食,他們就會逐漸輔食的存在,即使母乳突然斷掉,也不會讓孩子感到非常不適應,因為已經有了替代品的存在,也能為孩子斷奶做鋪墊。
3)訓練孩子吞咽、咀嚼能力
寶寶的輔食添加,其實對於他們的吞咽、咀嚼能力,都會有很好的幫助。這是因為孩子在喝母乳的時候,需要動用這兩種能力的機會不是很多,但是隨著孩子乳牙的逐漸長出,就需要對口腔能力進行訓練,不然對今後添加輔食很不利。
因此在這一階段,家長給孩子逐漸添加輔食,才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鍛鍊吞咽能力,提高他們的口腔肌肉,這也能讓孩子更快的結束訓練周期。
想必很多家長在了解了孩子的輔食添加後,對於這方面應該有了相應的了解,但是對於自己該如何正確的給孩子添加輔食,可能並不是特別的清楚。
其實在《美食智養寶貝》這本書中,作者就曾提到輔食的添加,主要遵循幾個原則,家長只要能夠良好的把握,就不會讓孩子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①輔食的分量由少到多
可能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沒有進行換位思考,會想當然的把孩子當成大人,所以添加的分量,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例如:一些家長會給孩子吃蛋黃,但是在初次給孩子食用的時候,會讓孩子吃整個蛋黃,這就無視了孩子的真正需求。
家長在給孩子吃蛋黃的時候,可以先給孩子吃四分之一,之後再過渡到二分之一,當孩子適應後,再讓孩子吃整個蛋黃。
那麼這樣循序漸進的添加分量,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適應輔食添加,不至於給孩子的胃部和身體帶來負擔。
②輔食的大小由小到大
雖然孩子添加輔食,存在著幫助他們鍛鍊咀嚼能力的原因,但並不能在一開始,就給孩子添加比較大塊的食物,而是應當由小到大的進行添加。
這是因為孩子在六個月前,雖然已經可以開始食用一些輔食,但並不意味著孩子的口腔能力,能將輔食完全消化。所以在這個,家長儘量給孩子準備比較精細的輔食,這樣能讓他們更好地食用。
但隨著孩子乳牙的長出,家長就可以逐漸的將輔食大小由小變大,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咀嚼能力,對輔食進行分解。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耐心,同時也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輔食的大小。
例如:可以觀察孩子的糞便,看看孩子的大便當中,是否存在比較大的顆粒,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就可以調整輔食的大小。
③輔食的種類由少到多
有些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因為希望孩子能夠補充更多的營養,所以會給孩子添加比較多的種類。但事實上,孩子的輔食添加,一定要遵循種類由少到多的原則。
因為寶寶的腸胃道仍然處於發育狀態,所以他們在攝入了一些不熟悉的食物後,容易對此造成刺激,從而出現腹瀉等情況。
所以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媽媽經常吃的東西,這樣能讓孩子的接受度更高一些。
當孩子在適應了一批食物後,家長才可以逐漸的給孩子添加新的輔食種類,這不僅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也能對孩子的過敏問題起到防範。
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如果能夠遵循以上這些原則,那麼孩子的身體一定非常好。但是有的時候,家長也容易踏入一些誤區,影響到孩子的輔食攝入,所以要引起注意。
很多家長會認為,粗糧比較有營養,而且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所以會在孩子的輔食中,添加比較多的粗糧,但是這個做法並不合適。
這是因為粗糧裡面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它會阻止孩子的身體吸收營養物質,容易讓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所以適合大人吃的東西,不一定就適合孩子吃,孩子儘量以精糧為主。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觀點,認為湯比肉有營養,因為很多葷湯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製作,所以覺得肉裡面的營養,都到了湯裡。所以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會只給孩子喝湯,而不讓他們吃肉。
但是營養學家卻不認同家長們的這個做法,因為只有少量的胺基酸溶解到了湯裡,所以,並不存在肉的營養要高於湯的說法。
而且湯裡的油脂含量會比較高,如果給孩子喝了過多的肉湯,反而容易讓孩子出現肥胖的可能,而且對其健康也很不利。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無論是肉還是肉湯,都要以一比一的比例進行添加,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身體的營養攝入比較均衡。
當然,家長如果擔心孩子不好消化肉食,那麼可以在烹飪的過程中,多花一點時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米糊是絕大多數寶寶在剛開始吃輔食的時候,都會接觸到的一種食物。但是有些寶寶所吃的米糊,並不是外面買的配方米糊,而是家裡自己製作的。
因為有些家長,特別是一些老人,他們認為自己製作的米糊,會比外面買的更加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配方米糊裡面所添加的營養元素,會更加適合這個階段寶寶的營養需求,但是家裡自製的米糊達不到這一條件。
所以無論是米糊,還是其他一些輔食,如果有條件,還是儘量選擇帶有配方的,這能讓寶寶更好的生長發育,避免孩子攝入的營養過於單一。
寶寶的輔食添加,絕對沒有家長們想像的那般簡單,所以家長們對此一定不容忽視。但是每個寶寶都有其特點,所以在給他們添加輔食的時候,儘量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如果家長實在是對寶寶輔食添加沒什麼經驗的話,可以請"專業人士"來幫忙,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靠譜的輔食書:《輔食每周吃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劉長偉是非常有名的兒童營養專家,他為很多父母解決了關於孩子營養添加的難題,是千萬家長信任的專家。
《輔食每周吃什麼》是一本專門為0-3歲的寶寶打造的輔食添加書籍,全書一共有215道營養輔食,每道輔食都有詳細的食材和做法,以及營養介紹,爸爸媽媽們每天只需照做就好。
除此之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不同年齡段的寶寶輔食做法,以及在添加輔食過程中容易踩的入的"坑",能夠幫助爸爸媽媽避開這坑,讓寶寶輔食添加變得更簡單。
0-3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家長可別像我閨蜜小雲一樣粗心大意,影響了寶寶的發育和健康,寶寶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不能重來,所以,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上點心。
另外,寶寶輔食添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除了細心之外,還需要有耐心,一旦讓寶寶養成了吃飯的好習慣之後,之後寶寶的成長之路也會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