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學的生活,曠野的操練(王敏俐)

2020-12-14 騰訊網

導 語

哪些地方該盡力,哪些地方該交託給神,這是我一直在學習與掙扎的功課之一,也許這也是一生之久的功課。

文 |王敏俐

盡力與交託

養育孩子時,我常常回溯自己的童年,這讓我更加珍惜作為一個母親的寶貴機會。因為作孩子時,我們只能在一種懵懂中被動地成長,但是在我孩子的童年裡,主卻容許我擁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與孩子一起,編織一個童年,神實在是以厚恩恩待了我。

去年這個時候,我開始嘗試「在家自學」(在家教育),和我的兩個小孩一起探索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一年過去了,我深深感覺到,自學生活與其說是母親在訓練孩子,倒不如說是一個上帝不斷訓練母親的過程。我願盡力以神所賜的智慧與權柄,來帶領與管教我的孩子,但是,我不能操控我的小孩,他們的一生在神的手裡。哪些地方該盡力,哪些地方該交託給神,這是我一直在學習與掙扎的功課之一,也許這也是一生之久的功課。

美國神學家尼布爾的「寧靜禱告文」,在二次大戰時期安慰了許多戰亂中不安的心靈,我認為,這一篇禱文,也是為著每一個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經歷掙扎與挑戰的母親所寫。

神啊,求你賜給我智慧,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賜給我勇氣,去做我能改變的事情;

賜給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

不為明天憂慮,享受每一個時刻,把苦難視為通往和平的必經之路,

效法耶穌榜樣,照著他所行的,

看清這個罪惡世界的本相,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只要我降服在神的旨意下,

相信神必使萬物變為美好,好讓我今世可以快樂的生活,

當永世與你在一起時,也享有極大的喜樂。阿們!

如同作家盧雲所觀察,「我們的社會不是一個散發出基督之愛的群體,而是一個由種種控制與操弄所交織成的危險網絡,稍不留神便會深陷其中,失去靈魂。」(注1)不管是身處職場,或者是每日在家養育孩子,我們常會因為恐懼未知與害怕失敗,而迫使、驅動自己去成為一個行事積極、有果效、能夠掌控全局的人。但當我們用盡一己之力,卻又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或者在奮力前行的過程中,傷害了我們身邊的人。

孤獨的曠野之路

陪孩子在家自學,於我來說,似乎正在走的是一條相當孤獨的曠野之路。當許多靈修神學家強調靈修中的獨處與不被打擾時,一個全職媽媽所操練的,卻是一種不斷被打擾的靈修。人們都不喜歡被打擾,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時,不斷地被支離破碎的瑣事所打斷,實在容易使人焦急煩亂。家庭是操練我的曠野,在這個曠野,我必須靠著神的恩典隨時提醒自己,我的時間並非掌握在我的手中;在每一個打擾來臨時,我被迫來到神的面前,承認我無法掌控,承認生命非由我掌權,承認在這個失序的世界裡,只有主能為我重新建立生命的秩序。

在家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雖充滿著與孩子共同探索的喜樂,但也充滿著自我懷疑的試探與試煉:我真的能夠教好孩子們嗎?我暴躁的性格會不會傷害他們?如果我沒把他們教好,不就毀了他們嗎?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應該投入在其他更有意義、更適合我去做的事呢?我會不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孩子們的表現與成就上?我如果失敗了,應該怎麼辦?……

每當陷入這樣的焦慮之中,耶穌在曠野中經歷的試探與得勝,便再一次給我重新面對的勇氣。當撒但挑戰耶穌,是否可以使石頭變為麵包時,耶穌的回答提醒我,許多眼前看得見的成效,不是最關乎我們生命所需的因素,重點並非是否可以使石頭變為麵包,而是唯有神的話語,才是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滋養、豐盛的唯一泉源。

當我迷失於過度強調孩子的外在表現時,一位在家教育媽媽(她的孩子們已經都進入大學),以過來人的身份溫柔提醒我,對孩子們而言,在家自學最重要的是,陪伴他們更深地認識神的話語,這是他們一生的道路中,最迫切需要的。

當撒但以一切榮華權柄誘惑耶穌時,耶穌卻提醒我,生命的力度,並非在於我們是否能夠以外在的權柄掌握我們的人生,以使生活中的一切按著我們的心中的喜好與欲望來成就;生命的力度在於,我們的生命是由誰來掌控,是由軟弱有限、對未來一無所知的自己來掌控,還是由那位坐在寶座上,滿有恩慈的主在掌管?身為一個自學媽媽,我所要做的,不是讓孩子的性情喜好、學習進度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而是在每一個神所賜下的破碎與挑戰中,學習與我的孩子同行,陪他們一起聆聽聖靈的聲音,一起降服在神的主權下,隱藏在祂的庇護裡。

當撒但要耶穌從殿頂跳下,在眾人面前展現出神子與眾不同的身份之時,耶穌拒絕撒但所設立的時間表,祂定意降服在神的計劃之中,神子的身份並非是在華麗表演中的一種炫耀,神子的身份是在卑微的服事中、代贖的十架上、復活後的空墳墓中,是真實活潑的一種生命宣告。

當我感覺自己的生命就此埋沒在家庭裡,或許一生終無所成;當我陷入害怕失敗、恐懼侵襲之時;當我羨慕其他人在舞臺上的光芒時——恩主提醒我,當專注於當下,每日安靜完成神所量給我的,降服於神所引領的曠野之路。我需要的不是一個可以吸引世人目光的舞臺,我需要的,是以真實的生活處境與操練,來滋潤、餵養孩子們的屬靈生命。

享受喜樂的果子

傅士德在他的著作《靈命操練禮讚》中提到:「要定意思念生命中的美好事物,這需要堅定的意志,因此歡慶是靈命操練。歡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是刻意選擇某一種思考/生活方式的結果。我們做了選擇,基督的醫治和救贖會進入我們的生命及人際關係深處,其必然的結果,就是喜樂。」(注2)

進入曠野,我意外地發現,聖靈也正邀請我們去享受喜樂的果子。「真正的歡慶和快樂主義相反。快樂主義是無止境地追求個人的享樂,永遠符合『報酬遞減率』,昨天讓我們快樂的東西,今天就對我們沒有意義了。我們喜樂的能力就越來越低。歡慶不是這樣,我們歡慶時,是在操練一些屬靈能力,使我們能在神最簡單的恩賜中看到、感覺到神的美善。我們會變得有能力為昨天沒注意到的事感到高興;我們喜樂的能力會日漸增加。」(注3)

在家庭的曠野中,我重新認識神,也重新認識我自己。每當在安靜的夜裡,看著熟睡中的孩子,他們身上的線條是那麼的自然美好,從每一個角度去探索,都會令人讚嘆,他們是神的傑作。於是我也體會到,神也正透過我在看孩子的雙眼與情懷;進而感覺到祂看著我的恩眸與情懷。孩子沉睡之時,肌肉不再與世界角力,柔美而飽滿的線條中,有種獨特的美。於是我相信,我生命裡的獨特線條,就連淚水滾過臉頰的弧線,也是恩主精準的設計。它的美,真實而且無可挑剔。

總之,這一條曠野之路,有試煉、有掙扎、有失敗、更有神無盡的憐憫與恩典。

註:

1、盧雲,《喧囂中的寧靜》,校園書坊出版,2019,第29頁。

2、傅士得,《靈命操練禮讚》,基道出版社,2017,第211頁。

3、約翰 歐特堡,《十個改變生命的屬靈操練》,道聲出版社,2006,第70頁。

本文首發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9/08/19

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來源,並保持內容完整

相關內容閱讀

聯繫我們

轉載請後臺留言以獲得授權,並了解相關注意事項。

相關焦點

  • 在家自學的平凡與珍貴(王敏俐)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9.2.18 王敏俐 從孩子出生之後,我就非常好奇美國的在家自學系統
  • 在家自學:讓躲瘟疫的日子,變為兒女的祝福
    (我女兒九歲時,在家自學,自己制定的課程表)關鍵:從家長個人靈修始;不忘帶家庭敬拜;先做應該的事,再做喜悅的事;發掘父母特長
  • 兒童在家自學日語視頻
    兒童在家自學日語視頻。
  • 如何在家自學提升學歷?
    如何在家自學提升學歷?閒暇時間在家中自學考取學歷證書是目前大多數社會人群的選擇,由於學歷提升的難度較大所以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式的話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如果在家自學提升學歷應該怎麼辦?採用哪種方式更加適合於這一類人群呢?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 凡事操練,榮神益人
    提前4:7--8「只是要棄絕那世俗的言語和老婦荒謬的話,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操練身體,益處還少;唯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基督徒應該在何事上操練自己。大文學家韓愈曾經說:業精於勤,荒於嬉。意思是說:學業由於勤奮而專精,由於玩樂而荒廢。基督徒也是這樣,只有殷勤地、不斷地操練自己,才能活出生命的色彩,見證基督,榮耀基督。
  • 在家自學?
    有一次他跟我閒聊,說起他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他說他壓根就不想讓自己孩子去學校上學,孩子在家跟他學怎麼碼代碼就挺好,他有信心讓他孩子在10歲左右成為一個超一流的程式設計師。關於這種想法,我並不是第一次聽到。我是學美術的,周圍有很多畫畫超級厲害的同事,其中有幾個就跟我那個程式設計師小夥伴的想法一樣。上什麼學啊,在家畫畫,不然他爹他娘的天賦不就白瞎了?
  • 在家自學可以參加高考嗎
    只要符合高考的報名條件,在家自學是可以參加高考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 我憑什麼在家自學?
    大概對於題目「我憑什麼在家自學?」這個問題,別人會有諸多猜測,但一純想告訴大家的原因其實很直接——因為我有自學的能力!自學能力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然而,有的人或許不曾擁有,有的人還未曾發覺,而有的人甚至對於學習這件事情感到陌生。
  • 不想上學,在家自學,可以嗎?
    可小編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的自制力差,在學校裡面那麼多人陪著,再加上老師督促著都不想學習時刻準備著偷懶,在家,想也不用想,恐怕天天在家裡面看電視。那麼究竟在咱們國家究竟能不能在家裡面自學呢?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下。
  • 王財貴教授:兒童在家自學方案
    所以歐美國家便一面注重「教育改革」,一面鼓勵「私人辦學」或「在家自學」以補救之。臺灣在八十八年間也已完成在家自學法規。        1、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或國小,每天沒有一小時以上的讀經,則應設法在家自學。因為這兩段人生歷程太重要了,孩子的成長變化速度太快了,他學習長進的可能性太大了,如果能實施內涵豐富的教育,他可以學到的東西太多了。
  • 寒假在家自學課程
    由於不能按時上學,孩子在家怎樣跟上課程呢?現在開放了免費上課的網上課程,孩子可以在家自主學習,不僅可以讓生活規律,還可以學習新的知識,家長還可以在旁聽課,我覺得效果不錯, 而且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也高。孩子在寒假裡不光學會了新的知識還在家也養成了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我們關係也更親近了孩子也不搗亂了,我們也覺得孩子變乖了,在家裡也做到學習教育,體能開發,趣味和知識想結合,家長也知道怎麼給過程而不是一下告訴孩子結果,挺好的,在特殊的日子裡也不會焦慮,也不耽誤孩子。
  • 操練造句和解釋_操練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操練(cāo liàn)。近義詞有:練習,實習,操演,演習,演練,熟練。 [操練兵馬。] 練習。 [他精通英文,你趕緊跟他操練操練。] 操練參考例句: 1、這支部隊以風紀嚴明、操練嚴格著稱。
  • 在家自學,風險大?還是好處多?
    相對於風險來說,同樣好處明顯是壓倒式的很多家長選擇homeschooling大概就是因為可以直接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指引他們的成長。這不僅僅讓父母更加有滿足感,同時其實也確保了更加針對性的教育,因為學生只有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不會被忽略,生活中的假期都可以成為戶外教學的契機(但是想想看也蠻恐怖的)是孩子發展個性的機會,因為沒有和同齡人的比較,可以更加專注於自己的能力和才華的發展。
  • 六問教育部,在家自學侵犯了誰的權利?
    本人就是一名普通的在家上學的孩子家長,我才知道在家自學原來不能「擅自」做主,我很想問一問教育部,在家自學到底侵犯了誰的權利,以至於不能「擅自」做主?此為問題三,不明白為什麼不把出國留學的給引*渡回來,卻不允許國內的孩子在家自學?第四, 如果接受義務教育不是公民義務,孩子們就不會受教育了嗎?
  • 在家自學,最緊要的是什麼?——寫給全國大中小學生的公開信
    2020年元月放寒假的時候,我們本來約定:要在2月上旬或中旬,相繼回到我們特別熟悉的校園裡,開始我們新的一年的學習和生活的。但是,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今天,已經是3月中旬了,我們還仍然天各一方,宅在家裡,遲遲不能回到我們朝思暮想的校園,回到我們熟悉的師生中間!
  • 高考復讀,在家自學可以嗎?
    她說,自己要在家裡自學,不回原來學校,也不去高考復讀學校。高考復讀,在家自學可以嗎?筆者認為:一般情況下,如果你沒有超強的自律性,還是找一個學校去復讀好一些。 要學校復讀利大於弊。在家裡複習,沒有學校作息的規律性,沒有形式上的保證,很容易懶散,不能保證時間和效率。其次,學校的複習有系統性。學校高三複習是系統性的,比較完善,按部就班,在家裡,沒有這些。教師教學,有一定的計劃和步驟,加之教師多有這方面的經驗,能給學生有得力的指導。再次,學校復讀的便利性。
  • 自學普通話方法,在家自學普通話怎麼學
    自學普通話方法首先你要弄清字詞的正確拼音,也就是讀音,如有些字必須分清前鼻音後鼻音,還有「l、n」這樣的鼻音,這樣你的普通話的發音才標準。這點你可以多聽教材裡的錄音,聽那些標準的發音。然後就是多讀了,純粹是多讀,讀的多了,熟練了,就行了。有人說跟北方人學發音,其實北方人說的並不是標準的普通話,只是他們的發音更接近普通話而已。舉例說,北京話就是。
  • 她讓四個孩子在家自學:沒學位文憑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自學能力
    六年前,先生決定讓即將升上小三的老大在家自學。當時我對自學尚無清楚概念,甚至有疑慮:想要找到好工作,沒學位文憑行嗎?我也有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孩子在家自學)我們家四個孩子都在家自學,按照學校的編制,各是八年級、六年級、四年級、三年級,老師是爸爸,我這個做媽的,只需專心料理家務,不需插手。對於在家自學,我算是扮演旁觀者的角色。雖是旁觀者,感觸卻深。
  • 中學生如何在家自學
    如此一來,就耽誤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尤其對畢業班,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學生來說,如果不能把握在家的自學時間,對於個人來說就損失重大。雖然病毒可怕,但是學生和家長不能被病毒嚇到,在積極防控的同時,也要抓緊時間學習,充實自己,才不虛度光陰。在報導武漢疫情的一則消息裡,有個病毒感染者帶著口罩躺在床上靜靜閱讀的身影打動了很多人。
  • 木心的詩歌《曠野一棵樹》賞析
    木心有些作品是很好的,尤其文字間透出的雅致情調兒,恰恰有種和現代生活懸河相望的彼岸美,比如《從前慢》。木心的詩歌,文字簡短冷硬,情感孤介、少柔情。只有在回憶過往的文字裡,才閃現出少有的深婉柔情。這大概是木心不幸人生遭遇泣歷出這種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