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悠悠,如今離盛唐,已逝去一千數百年。打開恢宏的歷史畫卷,摸索到唐朝紀元,熱然發現一座規模宏大,無比耀眼的城市屹立在版圖之中。長安作為中華民族世襲朝代歷史上的十三朝古都,在盛唐時期,聲名實力都達到了頂峰。然而,現在的長安,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汽車品牌被提及。長安之名,也漸行漸遠,如今,它叫西安。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裡,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當年的長安是今日的西安城,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的古都。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二十一個王朝和政權建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偉大時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列為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更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在這裡,統治者可以長治久安,生活富足,故取名長安。明洪武二年,明政府封長安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改稱西安,並延續至今。
西安作為曾經的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時間長達1100年。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十世紀的兩千一百餘年裡,13個朝代在這裡在這裡更替,他與雅典、羅馬、開羅並駕齊驅,是一座無可替代的古城。然而,他的久遠遠不至此。
早在100多萬年前,藍田古人類就在這裡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裡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2008年,西安高陵楊官寨出土距今6000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市遺蹟,被當選為當年考古發現之首,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迄今為止最早的城市遺蹟,也將西安地區城市歷史推進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西安自古帝王都,這句話絲毫不容懷疑。自武王伐紂始,武王姬發在此地建城,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攻入鎬京,西周興於此,也亡於此。悠悠大秦帝國,秦帝國,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選擇了這座城作為都城。一代梟雄始皇帝也葬於此,為世界歷史留下了秦始皇兵馬俑這一奇蹟。看著這些石像,仿佛回到了那個威武的帝國,秦始皇站在西安的城樓上大呼「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到隋朝建大興城,隋是一個強大卻短暫的國家。唐朝繼承了它的強大,大唐盛世,長安是去世界最大的國際大都市,是全世界人欣欣嚮往的地方。《馬可.波羅行紀》中寫道「東方的長安城遍地都是黃金」,日本派出大量的遣唐使來華學習,再加上唐朝的開放的政策,開元盛世,萬國來朝,霸氣非凡,天朝上國,唯我中華。「九天闔閭開宮殿,萬國衣冠軒冕旒」。長安城的包容開放的風氣,也造就了中華文化鼎盛的時期。
正是因為大唐朝包容萬物的文化風氣,造就了氣質不同的文化氣息。李白能在玄宗面前叫高力士脫靴,寫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句子。長安一詞,在唐朝詩人眼中是至高無上的,即代表者國士在野,對一國都城的朝聖,又代表著士人旅子,對守土開疆的將士們的無限希冀。
即使在今日,長安成為西安,這座城仍被懂它的人無限青睞。走下鼓樓,穿過城門,熙攘的人群、獨具特色的小店,到露天小吃店一品正宗的陝西小吃,記得留下空餘的胃,為了前方不遠處那同樣讓人垂涎的小吃。大而深的碗裡,滿滿騰騰的羊肉泡饃,大份羊肉的香氣,讓人想定居於此。
古城樓蘭,如今只剩下一地風沙;古都安陽,如今只剩下一座廢城。西安比他們都久遠,經歷了戰火,沐浴了災難,卻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了不老的傳說。絲綢之路從這裡開始,玄奘取經從這裡出發。三千竹簡,寫不下古老的長安城。不論長安抑或西安,這座城市都是我們心中的聖地。
行走在於今天的西安,漢唐神韻清晰可見。護城河水依然青綠,鐘樓城牆依然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