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閱讀學術文獻、管理學術文獻、整理學術文獻是我們跟文獻打交道時的必經三部曲。今天 介紹的這個工具 它能串起這三個與文獻相關的全過程,讓你無論在讀文獻還是使用文獻的過程中都事半功倍,遊刃有餘。
當我們逐漸讀多了文獻的時候會慢慢發現, literature notes幾乎是文獻閱讀和文獻管理最有效的途徑,是一個學者從新手變為高手的必經之路。我有時甚至覺得,把所有學習的過程抽絲剝繭最後還原本質,可能不過就是閱讀----做筆記----複習筆記----使用筆記的過程。
以下以英文社科類文獻為例聊一聊文獻筆記這個東西。
為什麼非要記文獻筆記?
最簡單而又無法抗拒的三個理由:
無論你是不滿於自己現在的文獻閱讀速度,還是苦惱於文獻讀不懂,抑或是讀了之後不知道怎麼用------我都建議你從現在開始首先練習用有效的方法做文獻筆記。所有的文獻筆記都不是白記的,慢慢的你會發現最「笨」的辦法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文獻筆記不是什麼?
文獻筆記應該記什麼?
在開始記筆記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手裡的這篇學術文章是一篇theoretical paper (理論性文章)還是empirical paper (實證性文章),兩者一般結構會很不同,記筆記的方法當然也不一樣。
一、理論性文章
理論性文章沒有數據,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提出一個概念性的觀點或搭建理論框架,而不是去驗證某個假設是否真實---換句話說作者只是過來跟你講個構想,至於是不是真的就撒手不管交給其他做empirical studies的研究者了。
這類文章我們在記筆記時一定不能錯過的部分有:
二、實證性文章
實證性文章則是通過數據去驗證某個或某幾個實證假設------文章的目的不是給出一個全景,不是給出所有問題的答案,不是構建理論框架,而是只關注某一個假設問題去驗證,只關注某一個或某幾個dependent variable (因變量) 和 independent variable (自變量)。
這一類文章,我們記筆記的時候要記錄:
無論是理論性文章還是實證性文章,我們都應該在文獻筆記中記錄的是:
文獻筆記該使用什麼結構?
記文獻筆記的軟體工具有很多不同種類----Word和Excel是常見的記筆記途徑,也可以使用Evernote或其他很多做筆記的軟體--- 其實形式上萬變不離其宗,你自己用著好才是真的好。
文獻筆記的結構也常常依研究者的偏好而異----是使用表格式還是段落式,大家可能各有所好。需要注意的是格式是為了目的服務的,你可以嘗試不同的格式摸索出你自己使用最方便、看起來最清晰有條理的格式 。無論是哪種結構,一般一篇文章的文獻筆記控制在3頁Word紙內為宜。
隨著文獻閱讀量不斷增加,我們還需要把不同主題的文獻筆記分門別類,把相同主題的文章放到一份筆記之中,以方便查找。以後寫文章的時候想使用哪個主題的quotes就可以直接把該文檔調出來,然後搜索你要找的關鍵字即可。
此外,有的時候為了綜述某一主題現有的諸多實證研究的結果,你也可以用下面這種結構來對比和歸納相關主題的不同研究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自變量(IV),因變量(DV),以及研究結果的關係 (positive/negative/nonsignificant)。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一目了然的對比不同實證研究的關注重點和研究結果。
關於文獻筆記的記法其實要說的就這麼多,更多的則在於action, action, action,如果你還沒有開始記文獻筆記,那麼現在就開始動手吧,認認真真地記幾十篇文獻筆記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已不是從前的自己,從閱讀到寫作能力都會有不小的飛躍。
我司提供服務有:職稱論文、畢業論文 等文章代寫代發服務;健康管理師。教師資格證 ,執業醫師,著作,初,中,高級職稱辦理業務, 歡迎諮詢!
我個人朋友圈會定期分享各省市評職稱論文的最新政策,職稱晉升技巧,如果您需要可加我微信或關注我司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