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搶灘城市更新,如何盤活存量、點石成金?

2020-12-20 鳳凰網房產

來源:新京報&nbsp&nbsp&nbsp2020年12月14日 09:57

鳳凰網房產
掃碼獲取更多內容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北京十四五規劃建議」),共涵蓋12部分51條內容,對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其中,在房地產領域,一大看點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實際上,近年來,城市更新被視為房地產市場存量時代的黃金賽道,眾多房企爭相進入該領域,以謀求地產開發之外的全新盈利支點。12月13日,在全聯房地產商會2020年會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房企布局城市更新,在當前市場中大有前景,但如何將老舊資產點石成金、煥發出新活力、新生機,這不僅意味著機會,也是挑戰。

城市更新是內涵式發展,企業大有可為

隨著過去20年高速發展, 房地產行業正步入存量房市場。尤為體現在一線城市,在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逐步下降背景下,如何去把握存量盤活、城市更新,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命題。隨著舊改規模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房企也在加深這一板塊的布局。

政策層面上,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相繼出臺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更新行動計劃,不同於以往的大拆大建,土地資源利用進入以存量開發為主的新階段,把歷史風貌保護和存量改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那麼,城市更新有哪些特點呢?對此,北京天鴻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柴志坤表示,城市更新最大的特點在於多元化、複雜性、系統性,「從多元化角度來說,首先主體較為多元化,涉及各級政府、研究機構、應用機構、企業,消費者、原住民。除此之外,其目標也是多元化,要滿足城市高質量、集約化、產業升級、美好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性要求。」

「城市更新是中國城市由粗放式發展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的一個重要體現。」 柴志坤指出,簡單而言,城市更新是在存量中求增量,以實現城市內涵發展;在傳承中求變革,實現城市功能環境的全面提升;在創新中求效率,實現城市發展新舊動能的轉化。

在柴志坤看來,不同於房地產開發,由於城市更新涉及面較廣,更多的企業可結合自身特長,介入其中,從而找到自己的舞臺。

柴志坤舉例道,「擅長設計的企業,可以切入有機更新,把既有建築改造得更有商業價值;有些企業能把握清楚地方政策,就可以做涉及老工業區、大片區的改造;還有些企業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可以涉及大片區的產城融合項目。」

城市更新考驗資源整合和合作精神

面對城市更新的商機,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關注存量更新市場,並付諸實踐。問題在於,城市更新與傳統房地產開發有很多不同之處,房企切入城市更新賽道,在盈利模式和商務模型等方面,房企應該如何「長跑」?

「如果說以前傳統房地產開發,順應城市外延擴張,那城市更新更像是內涵式發展。」柴志坤表示,城市更新可簡單分成三類:拆除重建類,有機更新類,綜合整治類。在運營模式和盈利方式上,傳統開發主要基於短期快周轉,現金高周轉創造利潤,而城市更新主要利用長期的資本,創造長期綜合的經濟效益。

此外,柴志坤指出,傳統房地產開發的商業邏輯基本上屬於投資、建設、銷售,再複製高周轉,而城市更新的商業模式在於投資改造,長期運營,以獲取長期收益,各個項目有自己特點,在複製情況下,也會遇到各種問題。

實際上,不再是簡單的拿地-開發-賣房-拿地的模式,城市更新融入了產業、運營等思維,對於資本有著更多的要求。恰如柴志坤所言,城市更新簡單而言就是「新」,需要長周期的資金以及相關政策的扶持,尤其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最大的問題便是資金。

不僅如此,企業在摸索適合自己的「資產運營+資本運作」有效模式時,仍面臨著不少操作層面的挑戰,這需要橫跨多個專業領域的共同合作,「城市更新另一大特點在於跨領域、跨行業,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企業有開放的思維方式,這考驗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合作精神。」柴志坤說。

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張鵬也認為,城市更新涉及各方利益,包括資本方、業主方、運營方,以及後續引入業態的商業體。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需要解決三大方面的問題: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關係,其中涉及到用技術手段減少耗能等;將建築跟人結合起來,即用科技手段,分析人的行為軌跡、消費習慣等;將人和人連接起來,思考後續商業模式、更多IP能否裂變等內容。

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城市更新並非易事。「做增量掙錢快,做城市更新改造就是『繡花針』。」張鵬表示,城市更新中國有較多分類,需要企業找到自己擅長且想要做的領域,把它作為一個事業真正抓起來。

在企業參與城市更新過程中,首創置業執行董事、總裁鍾北辰表示,「首先要研究清楚自己的商業模式,無論是老舊小區還是其他老的資產都是資產運營,只要是資產運營,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商業邏輯。包括短期、中期、長期目標,怎麼更新,更新成什麼,如何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是否符合商業邏輯等。」

「開發商以前賺錢較快,一個項目一開盤,資金就回來了。但運營資產的時間周期相對較長,導致其財務模型和商業邏輯完全不同。」鍾北辰表示。

除此之外,城市更新的核心是裝內容。「開發商轉型做城市更新、園區運營,要做好的最大準備在於,要給它賦予什麼內容,有內容以後創新成什麼,如何科技賦能。」 鍾北辰說。

「騰籠換鳥後,來的是什麼鳥?這些鳥行不行?這些鳥進去後唱了三天歌就飛走了,或者疫情一來就死了,也不行。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是城市更新裡較為重要的地方,不能更新一出,兩年以後又更新一出。」在這一過程中,鍾北辰指出,要對得住運營方,運營方滿足後,還需要思考運營資產的主體能否取得一定的經營價值。

在遠大住工集團董事、總裁唐芬看來,城市更新要有內核,即要有產業,因為是城,不是項目或簡單的社區;一定要有內涵,即要有文化,要有城市應有的特點和特色;要有延展,即有創新、突破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相關焦點

  • 房企搶灘城市更新如何盤活存量、點石成金?
    其中,在房地產領域,一大看點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實際上,近年來,城市更新被視為房地產市場存量時代的黃金賽道,眾多房企爭相進入該領域,以謀求地產開發之外的全新盈利支點。12月13日,在全聯房地產商會2020年會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房企布局城市更新,在當前市場中大有前景,但如何將老舊資產點石成金、煥發出新活力、新生機,這不僅意味著機會,也是挑戰。
  • 明源雲空間攜手戴德梁行助力渝系國企共論存量資產盤活之道
    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正式突破60%大關,一二線城市略有分化。作為新一線城市典型代表,重慶以66.8%位居西南第二,房地產市場逐漸步入奉行「運營為王」的存量時代。上至國資委直管央企,下至地方區域國企及平臺公司,存量資產管理業務已然成為企業發展重要的第二曲線,存量運營與資產盤活能力更是成為眾多國企「十四五」規劃中的重要發力點。
  • 中山局綜合施策盤活存量土地,拓寬城市發展空間
    中山市自然資源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打出處置閒置土地、清理批而未供用地、土地收儲整備、城市更新改造等「組合拳」,多管齊下深挖存量建設用地潛力,努力向存量要增量,向存量要效益。2019年至今,累計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393公頃,用地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有效服務保障了「交通攻堅年、項目落地年、穩企安商年」建設。一、提質增效,千方百計把批而未供用地「供出去」 加大批而未供用地處置力度,及時掃清供地障礙,千方百計推動批而未供用地「供出去」,促進土地資源高效利用,2019年至今,中山市共清理盤活批而未供用地812.52公頃。
  • ...廣州盤活存量用地約六十平方公裡,城市更新,釋放發展潛能。_7x...
    期間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步履堅實(權威發布);3、一至九月城鎮新增就業八百九十八萬人,三季度就業形勢穩中向好;4、前三季度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穩運行,外匯儲備穩中有升,經濟穩定恢復促進國際收支平衡;5、深化「放管服」改革 釋放更多紅利(大督查在行動)——2020年國務院大督查綜述之三;6、航天科技助力脫貧(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7、「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8、廣州盤活存量用地約六十平方公裡
  • 存量項目PPP:存量優質資產盤活路徑探討
    作者:張宇 瀋陽市于洪區投融資管理中心副主任    近期,國家有關部委連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國企亮出「家底」,盤活存量優質資產,提高基礎設施的運行效率,特別是發改委出臺《關於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17〕1266號),不僅鼓勵採用PPP形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盤活存量優質存量資產,而且又鼓勵採用
  • 盤活不動產存量市場 晨曦基金周昕宇:中國地產私募基金缺乏長期資本
    原標題:盤活不動產存量市場 晨曦基金周昕宇:中國地產私募基金缺乏長期資本   在全球後疫情時期和經濟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全球資產配置與資產證券化促進不
  • 195平方公裡工業用地待釋放 「工改商」成房企爭奪上海機會?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在「招掛複合」的土地競拍模式下,絕大部分房企將無緣通過土拍在上海獲得土地資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3200平方公裡建設用地總量控制的背景下,上海一方面通過在土地出讓時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另一方面則通過城市更新等方式,調整土地結構,盤活存量用地特別是工業倉儲用地,釋放建設用地指標。
  • 養老產業"大有可為" 房企跨界如何解決盈利難題
    養老產業進入「增量時代」事實上,多路資本已競相布局養老產業。至於參與市場的主體,目前已湧現出兩股主要力量,保險機構是其中一支,除此之外,房企亦紛紛搶灘養老產業。「中國提倡『房住不炒』,減少增量,盤活存量,養老產業符合『房住不炒』,還可以增加收租物業。」論壇上,談及房企之所以布局養老產業,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如是說。
  • 2020大灣區城市化新拐點:從城市擴張到城市更新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在廣東深化城市更新工作之際,作為擁有城市更新開發資本與經驗雄厚的開拓者,中海、金地、中國奧園以及佳兆業等多家房企,也緊隨著廣東城市更新步伐,緊鑼密鼓地加速「謀篇布局」。早在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
  • 外阜房企搶灘臨潼,未來前景不容小覷
    西安上演人才搶奪大戰城市定位需要落位,人口首當其衝。只有足夠龐大的人口基數,大量高尖端人才的進入,會促使城市產業發生多元化轉變,促使城市經濟上漲。近兩年西安政府意識到這個問題,力爭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將達到800萬-1000萬人,到規劃期末的2030年,總人口達1200萬人,進入國際化大都市之列。
  • 養老產業「大有可為」房企跨界養老如何解決盈利難題?
    至於參與市場的主體,目前已湧現出兩股主要力量,保險機構是其中一支,除此之外,房企亦紛紛搶灘養老產業。「中國提倡『房住不炒』,減少增量,盤活存量,養老產業符合『房住不炒』,還可以增加收租物業。」論壇上,談及房企之所以布局養老產業,全聯房地產商會創會會長聶梅生如是說。
  • 構建存量土地盤活利益引導機制
    本報訊(記者張舒娜通訊員朱媛媛)4月7日,省自然資源廳召開全省產業集聚區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工作研討會,會議就加快推進全省產業集聚區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會議強調,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市場等手段,構建存量土地盤活的利益引導機制,建立低效用地退出管控引導機制,發揮土地政策作用,倒逼落後產能和低效資產「騰籠換鳥」,助推全省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
  • 銀、企、政攜手推動城市更新——第七期城市更新沙龍在滬舉辦
    以「城市更新如何服務城市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第七期城市更新沙龍日前在上海舉辦。本次沙龍由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上海城創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和光明食品集團上海置地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明源地產研究院協辦。
  • 上海推進工業用地轉性 多舉措盤活存量土地(圖)
    2014年4月25日  CRIC研究中心研究員/孫田  日前,上海政府下發了《關於本市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的實施辦法(試行)》,通過區域整體轉型、零星用地可自行開發、工業用地可提高容積率、節餘土地可分割轉讓、產業項目類工業用地可調整為標準廠房用地等多種措施盤活存量工業用地
  • 城市更新2.0在京國企資產盤活有哪些機遇與挑戰賽迪顧問聯合明源雲...
    如何在減量中「做活做優」存量成為重要議題?在京國企如何成為「存量盤活」的主力軍? 2020年8月27日,賽迪顧問聯合明源雲空間舉辦「2020國有資產盤清盤活私享會」,來自數位化、產業運營、資產證券化等領域的專家進行了主題分享,超過30家在京國有企業參會。結合近幾年對存量市場的研究和實戰經驗,黃樂院長進行了《把握存量資管新機遇培育國企發展新動能》的主題分享。
  • 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城市更新和發展方式轉型——專訪中國城市...
    隨著各種有效投資的增長,有望通過城市更新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城市帶來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國建設報:從棚戶區改造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體現了怎樣的發展邏輯?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你認為以房企為代表的社會資本應如何從增量思維轉變為存量思維?
  • 華麗變身後的成都存量商業 簡直是「寶藏」
    提及「城市更新」四個字,相信大多數中國地產圈的朋友都不陌生。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度」逐漸向「高質量」轉化,城市經濟的發展與空間利用對城市功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為滿足城市功能升級需求,城市更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途徑。
  • 房企「爭食」 城市更新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業內人士表示,低調多年的合生創展,或通過城市更新獲得更多的土地資源,以謀求更長遠的發展。現象 多家房企加入廣州各村舊改大潮今年,房企紛紛深耕細作廣州、深圳、東莞、惠州城市更新,包括保利發展、富力集團、佳兆業、星河灣、合景泰富在內的多家房企也在積極與廣州各村溝通,以圖在這場舊改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 科技賦能房企升級,智能化打造行業新生態
    拿地輔助工具現可免費試用15天,掃碼立即申請 2019年以來,國內消費結構升級,疊加房地產行業由增量時代步入存量時代,行業競爭不斷加劇。
  • 「不盤活存量就沒有新增用地」河南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
    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如何「增效」?主要包括:規劃嚴起來,以科學規劃引領源頭增效;土地用起來,以盤活存量實施挖潛增效;質量提起來,以優化配置推進創新增效;監管細起來,以協同共管實現倒逼增效。「百園增效」行動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到2022年底,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全面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地高效利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