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世智辯聰者以己之見誹謗佛法,與盲人罵太陽無光明是一樣的

2020-12-20 耀如樂園

世間有許多人,特別是那些世智辯聰之人,不畏因果,不畏後世,不學佛法,不懂佛法卻誹謗佛法,害人害己,如印光大師所說:「佛之愍念眾生,前自無始,後盡未來,上自等覺菩薩,下及六道凡夫,無一人不在大悲誓願彌綸之中。譬如虛空,普含一切。森羅萬象,乃至天地,悉所包容。亦如日光,普照萬方。縱令生盲,畢世不見光相。然亦承其光照,得以為人。使無日光照燭,便無生活之緣。豈必親見光相者,方為蒙恩乎。彼世智辯聰者,以己拘墟之見,闢駁佛法。謂其害聖道而惑世誣民,與生盲罵日,謂無光明者,了無有異。」(摘自《印光法師文鈔箐華錄》)

印光大師這段開示是對誹謗佛法者最好的提醒,佛法好不好深入學習了才會知道,才有資格評論。一個人要推翻別人的理論必須是先把別人的理論研究透,再把自己的理論有理有據的說出來,否則就是誹謗。佛法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說難不難是因為不僅許多大聰明人能讀懂佛法,甚至許多不識字的文盲也能背誦佛經,理解佛經。說易不易,是因為許多科學家、教授、學者甚至美國總統也未必讀懂佛經,不懂佛法還誹謗佛者常常就是這些人。真讀懂佛法的人不會誹謗佛法,只會崇拜佛法,皈依佛法。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印度有九十五種外道,其中有許多從誹謗佛法,挑戰佛法開始,最後都陸續皈依佛門。

相關焦點

  • 心東居士: 世智辯聰是這麼講嗎?——看老法師的一組「連環坑」(上)
    第一段,老法師首先提出對世智辯聰的定義:「世間有一些聰明才智的人,他有一些邪智慧,不是正智,不相信佛法,對佛法懷疑,對佛法批評,這也是遭了難。」老法師這個定義首先就有問題了。據明代典籍《三藏法數》記載,世智辯聰難是佛法所說「八難」之一,出自《維摩詰所說經》,意思是:「世間之人,邪智聰利者,唯務耽習外道經書,不信出世正法,故名世智辯聰難。」
  •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就如一把利劍、一把神劍、一把佛劍,所到之處,無暗不破、無罪不消、無障不除
    善導大師於《觀經疏o玄義分》「四不受化」之文(《善導大師全集》第31頁)言:這段文說明有四類眾生,不接受度化,難以進入彌陀的救度:亦即「謗法、無信、八難、非人」。第一類是「謗法」,所謂「聞法生謗」,也就是聽到佛法而生誹謗。第二類是「無信」,雖然聽到佛法,但不相信,也不加以誹謗。北本《涅槃經》第五言:「無信之人,名一闡提」。
  • 跟佛法善法相應
    而建立正知見,是需要通過善知識的教導的,需要依止於善知識來聽聞薰習。可是,卻有八種處在八難中的人士,是難以聽聞到佛法的。有哪八種人呢?在經典中佛曾經講說,有八種不能聽聞到佛法的時節,不能聽聞到佛法的人就不能夠修行。
  • 一位盲人筆下的光明世界
    一位盲人筆下的光明世界 《活著》第9季 光明天使(二) 唐輝吉 圖/文 (媒體轉載須經騰訊網及作者授權) 廣西南寧市有位盲人畫家,他的作品曾被送往英國、德國、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巡展
  • 牛津大學OxSigh:用AR眼鏡讓盲人重見光明
    牛津大學OxSigh:用AR眼鏡讓盲人重見光明 妹子用安利麼 | 2017-02-20 10:01
  • 視網膜投射:盲人重見光明
    Second Sight公司曾在今年初發布Argus II Retinal Prosthesis,一款可以幫助盲人攝像頭與義體結合把眼前的的圖像拍攝下來,將視頻信號轉化成電流脈衝,通過無線的傳輸,最終抵達患者眼球的電極,電極根據信號刺激特定的神經細胞(這點難度很高),讓盲人產生視覺感。雖然目前這套系統還與正常人的視覺感受有差距,但已經可以識別單獨的印刷字體了。
  • 雙語•科技:盲人有了重見光明的機會
    一種新設備正在幫助盲人重見光明。傑森·埃斯特輝森(Jason Esterhuizen)在一次車禍後喪失了視力,他從來沒有想過還能重見光明或移動物體。但是現在隨著開關的移動,他的世界突然變得明亮起來。He says, &39;t put it into words.
  • 科學家將大腦植入物繞過眼睛可使盲人重見光明,治癒失明指日可待
    當然,這樣的前沿技術更實際的應用場景,還是幫助盲人和視力障礙者重見光明。而且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已經證明,通過大腦植入物使盲人恢復視力,即將成為現實。然後,同時刺激數百個電極,研究人員通過光幻視創造了猴子能夠感知的視覺形狀,而且實驗結果表明,猴子能夠立即識別出這些特定視覺形狀,就像它們真的通過眼睛看見了一樣。
  • 己過如山己不見,師過秋毫亦明察
    障礙修行人解脫的過失:首先會將所學習到的知識當做自己譴責他人的資本,反而將信仰用來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過失的習氣;其次,由於經常觀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養對於自我的驕傲我慢;然後,又由於修行者內心充滿對於自我的執著而越修行越難以與法相應,並滋生許多煩惱與貪嗔痴了。
  • 對佛法指指點點,將會犯下滔天大罪
    在《大方廣總持經》中,佛對彌勒菩薩說:「就像你所說,我從成道直至涅槃之間,所說的教法都是真實的,無有虛妄。作為大乘行人,除了不能有小乘唯求一己解脫的發心之外,對於其它大、小乘的共道法——比如認識輪迴苦、認識眾生如何起惑造業、認識怎樣沒有人我,即生起出離心和無我見的法要,都需要受持。
  • 《楞嚴經》之見大;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見性沒有能知與所知,因為色和空而有。就像你現在,在祗陀林,早晨日出就有光明,傍晚日落就昏暗;假設在半夜的時候,有月光的晚上,就有光亮,沒有月光的晚上便是黑暗。這樣的話,光明和黑暗等相,因為見性才得以分析。「見大」下面一樣分為五科,第一科是「標性約塵」,第二科是「就塵詳辨」,第三科是「合會警悟」,第四科是「結顯體用」,第五科是「雙拂二計」。
  • 印祖:我是未悟之佛,佛已悟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印光大師:眾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其苦樂受用天地懸殊【印光大師開示】眾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其苦樂受用,天地懸殊者,由稱性順修,背性逆修之所致也。其理甚深,不易宣說。欲不費詞,姑以喻明。諸佛致極修德,徹證性德。譬如大圓寶鏡,其體是銅。知有光明,日事揩磨。施功不已,塵盡光發。高臺卓豎,有形斯映。大而天地,小而塵毛。森羅萬象,炳然齊現。正當萬象齊現之時,而復空洞虛豁,了無一物。諸佛之心,亦復如是。斷盡煩惱惑業,圓彰智慧德相。盡來際以安住寂光,常享法樂。度九界以出離生死,同證涅槃。
  • 用生命來詮釋佛法的上師——釋心慧
    佛教的經律論三藏教義都是為滌除法界眾生的無始無明、開啟自性光明、步入佛之正知正見的教育和方法。萬法因緣生,後世之人修學佛法之要,不出四個字——依教奉行!他真正達到了「無我」的超凡境界!在生活中不取於相,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在當今社會是真正的難能可貴!    南京大學哲學系和宗教系教授、博士導師徐小躍,在今年天王殿開光大典的前一日,得一機緣和心慧上師短暫的交談後,感慨地對心慧師父說:「師父,您是以生命來詮釋佛法的」,「師父談吐毫無造作,完全是心的流露」。
  • 我是盲人,請問太陽是什麼顏色的
    CONVERSATION 1 顏色盲人:我是個盲人,請問太陽是什麼顏色的?Any:太陽是金黃色的,明度純度都很高。盲人:金黃色是什麼意思?Any:金黃色就是閃閃發光的像橙子一樣的顏色。盲人:……我好像有點明白了,是不是有點軟?Any:不,顏色和軟硬沒有關係,不是摸得著的。盲人:……好吧,讓我再想像一下。
  • 只有放下我執邪見才能步入解脫道--回薛浩然先生的《請益書》【佛教 佛學 佛法】 ​
    那是因為南無羌佛和十方諸佛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我們都應該作為親人對待,施以菩提心愛護之。我不願意看到任何一個眾生走向邪門歪道。所以,儘管你是一個邪惡見者,我希望能斬斷你未來的地獄之路,因此我才繼續當白痴,才施以菩提心,給你作一些應答的。你知道我們向南無羌佛稟報了你文章中的誹謗時,南無羌佛是怎麼樣對你決定的嗎?
  • 不執著己我便可見北冥之鯤,反之則如瞎子摸象不知世界之大
    莊子最為著名的除了那隻夢蝶之外,就是北冥之鯤,一則《逍遙遊》,可謂是傳頌古今,名揚中外。那麼,莊子的鯤,又與瞎子的象有什麼關係呢?故事,還是要從這條大魚說起……一、莊子的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逍遙遊》《莊子》的第一篇就是《逍遙遊》,講了一種叫做鯤的魚的故事。
  • 《離騷》| 太陽神鳥的光明之翼
    他不願與恕己量人之輩為伍,可縱使屈心抑志,亦不過行於一條不容於世人的崎路……壯志滿懷,及至四望,無處安放。《離騷》那滿目光華的詩句,單是讀其一隅,詩篇之主心底的不甘,便已由紙間浸潤而出,恣意生長,執拗地染透了與詩歌相映的一段生命。總有一些時刻,因著言語的匱乏與世事的無常,而只餘存志於心的氣力。
  • 佛法綜論|略析彌勒菩薩的慈悲精神之二——彌勒菩薩的因地願行
    時洪水暴發,仙人不得乞食,歷經七日,有兔王母子二獸,為護法久住,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養仙人。仙人對此事感觸頗深,作偈抒發心得,並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恆不噉肉,入白光 [1]參見太虛大師,《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之第四節《慈宗的名義》,《太虛大師全書》第十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第368頁。[2]《大正藏》第11冊《大寶積經》卷88,第503頁。
  • 《印祖法語每日問答》35:初機宜半日學行半日學解(附西湖靈芝律師由謗而一生專修淨土的公案)
    吾人何幸,得覯斯法;倘遇而不信,則失之須臾,沉淪永劫矣!▼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  楞嚴正脈,且作緩圖。縱親見如來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見性是悟,非是證。證則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證,縱悟處高深,奈見思二惑不能頓斷,則三界輪迴,決定莫由出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