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法語每日問答》35:初機宜半日學行半日學解(附西湖靈芝律師由謗而一生專修淨土的公案)

2021-03-04 佛光青蓮社

《印光大師文鈔》,字字珠璣,語語見諦,為正法眼藏,作人天眼目;諸佛度生,無越乎此。吾人何幸,得覯斯法;倘遇而不信,則失之須臾,沉淪永劫矣!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

  楞嚴正脈,且作緩圖。縱親見如來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見性是悟,非是證。證則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證,縱悟處高深,奈見思二惑不能頓斷,則三界輪迴,決定莫由出離矣。若不通楞嚴,倘淨土法門,能仰信佛言,決定無疑。真信切願,以修實行。則決定往生,為極樂世界中人。況兼現世國界危岌。尚欲以危險時際,有限精神。作不急之法務,企得大通家之名聞,以充體面。致自己專修一事,竟成顢頇乎哉。倘淨土法門,悉皆諦信深知。不妨再研楞嚴,及各經論。汝昔求光開示,光以文鈔相寄,尚不一一全閱。光固知汝不知緩急,泛泛然學時人研究佛經,只期作一通家而已。光文鈔文字雖劣,頗能示人修持門徑。

  昔大智律師,深通臺教,嚴淨毗尼。行願精純,志力廣大。唯於淨土,不生信向。後因大病,方知前非。嗣後二十餘年,手不釋卷,專研淨土。方知此法,利益超勝。遂敢於一切人前,稱性發揮,了無怖畏。

--增廣文鈔·復戚智周居士書二  

  白話參考  

你現在初學對於淨土法門的修學方法,尚未能完全明了。應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的經典法寶為要務。一半時間學習淨土教義,一半時間實修念佛。必定要把淨土的義理,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學透,沒有一絲疑惑才可。至於《楞嚴正脈疏》,可暫緩後研究。縱然你研究楞嚴經能達到親見如來藏妙真如性,也不能即刻實修了生死。悟明如來藏妙真如性是悟,不是實修實證。你能實證如來藏妙真如性才可以了脫生死輪迴啊。如果只是開悟而沒有實證,縱然悟到高深的境界,奈何見思二惑不能斷除,那麼三界輪迴,還是決定不能出離啊!如果雖然不通達《楞嚴經》,倘若對於淨土法門,能夠仰信佛言,決定無疑。真信切願,念佛實修。那麼也決定往生,成為極樂世界中的嘉賓啊!何況現在國家世界局勢又危險已極。尚且想要在這個危險的時候,以自己有限的時間與精神,作不急的事務,只是企望得到大通家的名聲,來擴充體面。導致自己專修淨業這件事,竟然成胡塗馬虎而過呢!?倘若等到你對於淨土法門的義理,都已經能夠諦信深知。那時不妨再研究《楞嚴經》,以及各種其它經論。你過去求我開示,我將《文鈔》寄給你,你尚且不能一一認真閱讀。我就知道你是不知輕重緩急,喜歡泛泛然學時髦之人,一學佛就各種研究甚深大乘佛經,期望作一個大通家的名聲。印光我文鈔文字雖然拙劣,卻頗能幫助開示穩妥修持的門徑。過去有一位大智靈芝律師,深通天台教法,而且嚴淨毗尼律藏。持戒精純,志願廣大,他唯獨對於淨土法門,不生信心嚮往。後來因為一次大病,方才知道從前的錯誤。這之後的二十多年,手不釋卷,專門研究淨土。方知這個法門,利益超勝。於是敢在一切人的面前,稱性發揮,一點沒有怖畏。從而使得當時,即使三歲小孩也懂得念佛。

 * 附:大智靈芝律師專修淨業的故事 

宋朝時,有杭州西湖靈芝寺的圓照律師,是律宗的祖師,那也是大修行人。他在出家時,就深入律藏的佛教祖語,特別如唐道宣律祖的南山律,律師持戒精嚴,志願廣大。然後他又深入天台圓頓教義。在一次看過《慧布禪師傳》之後,「方土雖淨,非吾所願。若使十二劫蓮華中受樂,何如三途極苦處救眾生也。」你怎麼能只管自己生活在淨土裡享受呢?要在五臟五惡的娑婆世界裡度眾生,這才是真、義、大的人應該做的!從通途教法的角度看,這似乎沒有什麼不對的,所以對於那些學習淨土法門的人,靈芝律師會鄙視甚至誹謗他們。那後來靈芝律師是怎樣歸心淨土的呢?是因為出現了一個特殊的逆增上緣。後來靈芝律師大病了一場,病得很嚴重。這可能是佛菩薩加持,也可能是顯現上誹謗淨土而遭的惡報。大病時候,他的身體很虛弱,也非常痛苦。這時靈芝律師發現自己平時的發願,那些禪定功夫,都一點把握、一點定力都沒有了。這只是一場重病就這樣,還不是臨終的時候,到臨終的時候四大分離,那是更麻煩了。靈芝律師病好了之後,反省自己,如果依通途教法,發菩提心生生世世在惡趣度眾生,這不是自己所堪忍的,若遇到惡緣,自己根本沒有把握,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這時候他反省自己以前所作,甚至還誹謗淨土,知道自己錯了。於是悲傷哭泣、感傷,自己責備自己。依通途教法發菩提心生生世世度眾生,這個志向雖然洪大,但自己作為一個凡夫,還沒有得到無生法忍。這時候靈芝律師再來看天台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其中講到:還沒有證得無生法忍,成為登地聖者之前,要經常不離佛。靈芝律師以前雖然看過《十疑論》,但當時應該根本沒有在意。「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如嬰兒,不得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還沒有登地的凡夫,說有大悲心要在五濁惡世救苦眾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下面以兩個比喻說明:就像嬰兒不得離開母親,如果嬰兒離開母親就會「渴乳而死」,沒有奶吃而餓死;「又如弱羽,只可傳枝。」「弱羽」指羽毛還沒有長成的小鳥,它還不能在空中翱翔,只能在樹枝之間跳來跳去,所以也不能離開母親。這就比喻我們凡夫不能離佛,所以要往生淨土親近諸佛。靈芝律師看到《淨土十疑論》裡智者大師、龍樹菩薩的教言之後,知道自己錯了。原來一直依通途教法去修習,但是自己「力未堪任」,不是這樣的根機,而且還沒有成就無生法忍,成為登地聖者菩薩,那麼要在五濁惡世救苦眾生是無有是處的。靈芝律師當時就把之前的東西都放下來,專門在淨土 上下功夫,「二十餘年,未嘗暫舍」。我們要注意,靈芝律師絕對是一個學識很淵博、根機很猛利的出家人,還要這樣非常精進地「二十餘年,未嘗暫舍」;而我們現在一般的人,特別是在家人,一天難得有一兩個小時學佛,那你跟靈芝律師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靈芝律師這樣根機的大德,還要專門在淨土法門上二十餘年下功夫,而我們恐怕一輩子都不如靈芝律師二十餘年所學、所修的,就更要在淨土上下一番功夫,用一輩子都不過分。靈芝律師詳細地鑽研淨土的教理,對古 淨土的祖師大德著作都認真地鑽研,專修專念,許多疑惑都打破了,對淨土的教法更加深信了。對我們來說,對淨土的信心千萬不要滿足,不要以為「我也在念佛,也想發願往生西方」,就覺得自己有信心了,就滿足了。就像靈芝律師示現的,他用二十多年的時間「研詳理教」,「未嘗暫舍」,「專修淨土而百即百生」。我們也要像靈芝律師一樣,在淨土上下一番功夫。現在有些人修學了一年、二年,或三年、五年,就覺得自己可以了,沒必要再學淨土了。你跟靈芝律師比一下就知道了!靈芝律師在淨土上下功夫二十餘年,最後「頓釋群疑,愈加深信。」「深信」就是深信切願,就像印祖《文鈔》中講的,信願要抉擇到「了無疑惑而後已」,這樣才能再去研究他宗。你首先要在淨土念佛上下一番功夫,等到已經生起勝解了,能絕對往生了,這樣才能再接著去研究天台、華嚴、中觀、唯識,目的是為了回向淨土上品上生。否則即使你在淨土上下了幾年功夫,但沒有做到印祖說的「了無疑惑」,或者這裡靈芝律師講的「頓釋群疑,愈加深信」,就冒冒然去研究他宗,那就是舍易求難,事半功倍。這是靈芝律師給我們示現如何歸心淨土。一方面是「解門斷疑」,深入淨土經論二十餘年,斷除疑惑,在生信發願上下功夫。一方面也要在念佛實修上去落實,否則你的信願也是假的,不是真信切願。而念佛實修,幫助你升起智慧,也能增進信願。就如有些同修說,啊我聽不懂教理啊聽不進,那是業障重智慧不開,多念佛也能幫助你開智慧。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那麼這裡是初學,印祖說可以一半時間學教一半時間念佛,印祖在其他信中也說到,對於有了一定的教理基礎之後,就要主要時間花在念佛實修上了,可以一分時間學教九分時間實修念佛了。要知道學習教理就好比讀醫生的藥方,最終服藥才能治病。學習教理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深信切願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淨土十要》四-淨土十疑論附《大智律師淨業禮懺儀序》原文:

【元照,自下壇來,便知學律。但稟性庸薄,為行不肖。後遇天台神悟法師,苦口提誨,始知改跡。遂乃深求祖教,博究佛乘。而於佛祖微言,薄有所領。竊自思曰:初心晚學,寧無夙善。但不遇良導,作惡無恥,虛喪一生,受苦長劫。於是發大誓願,常生娑婆五濁惡世,通達佛理,作大導師,提誘群生,令入佛道。復見高僧傳慧布法師云:方土雖淨,非吾所願。若使十二劫蓮華中受樂,何如三途極苦處救眾生也。由是堅持所見,歷涉歲年。於淨土門,略無歸向。見修淨業,復生輕謗。後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識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差,頓覺前非。悲泣感傷,深自克責。志雖洪大,力未堪任。仍覽天台十疑論。初心菩薩,未得無生忍,要須常不離佛。又引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譬如嬰兒,不得離母。又如弱羽,只可傳枝。自是盡棄平生所學,專尋淨土教門。二十餘年,未嘗暫舍。研詳理教,披括古今,頓釋群疑,愈加深信。復見善導和尚專雜二修。若專修者,百即百生。若雜修者,萬千一二。心識散亂,觀行難成。一志專持四字名號,幾生逃逝,今始知歸。仍以所修,展轉化導。盡未來際,洪贊何窮。方便多門,以信得入。如大勢至,以念佛心,獲悟圓通,入三摩地。復自思念,已前所造無量罪業,不信淨土,謗法毀人。業因既成,苦果必克。縱百千劫,所作不亡。業性雖空,果報不失。內懷慚恥,曉夕兢惶。於是躬對聖前,吐露肝膽,五體投地,苦倒懺悔。仍發大願,普攝眾生,同修念佛,盡生淨土。——大智律師淨業禮懺儀序】

 近期蓮社公眾號《印祖文鈔系統修學》系列:

... 要系統全面修學印祖文鈔增廣系列,請點擊頁面左下角之「閱讀原文」。

要系統閱讀《增廣印祖文鈔》修學系列,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按鈕。

相關焦點

  • 仁清法師:半日學行 半日學解
    下面的題目叫,「半日學行,半日學解」。這是給一位姓周的居士的回信。「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這意思是說,你對淨土法門不是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兒?那麼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那個意思是說你要看書啊,看經書啊,研究經書,淨土法門當中的這些經書講的是什麼?這是印光法師說的啊。
  • 念佛人就只管念佛,不用學太多,對嗎?
    「行有專雜,解門不分」,主要抉擇行門上分專修、雜修,解門上沒有專雜之說。這是我們對善導大師很容易誤會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許多念佛人排斥聞思呢?就是沒有真正理解善導大師的本意,對專修雜修理解錯了,導致修學淨土法門的大方向都錯了,南轅北轍。甚至不但害自己,還要害別人,還要告訴別人:「你不要這麼雜修,你不要學這麼多,學得越多,就越難往生。」這就非常危險、非常可怕,這不是善導大師的本意!
  • 開半日班 解入園難?
    (原標題:開半日班 解入園難?)今年9月份起,西城區有四所幼兒園——潔民幼兒園、潔如幼兒園、棉花胡同幼兒園、高井幼兒園試點了「半日班」。半日班是否能緩解幼兒園入園難的問題?家長與老師又是怎麼看的?近日,本報記者對開展半日班的幼兒園進行了探訪。要是沒半日班我孩子就沒幼兒園上了中午11點多,棉花胡同幼兒園外等著十幾名家長,其中老人居多,年輕的家長只有一兩個。
  • 雁遠:半日竹林半日文,半日紅塵半修身——讀《半日村日記》詩集
    生活在安吉的詩人,若提筆,大多會有「半日村」題材的作品,詩人雁遠先生也寫了些與半日村相關這類的作品,並以「半日村日記」作為詩集的書名,由此可見半日村在安吉文人眼中的不同與不俗之處。詩,是詩者心靈的底色,留下心靈的信物。
  • 用半日時間實現整日發展
    為緩解入園壓力,我園成為北京市西城區首批「半日班」試點園,主要針對初入園正在適應分離焦慮的小班幼兒,探索開辦半日制班,以滿足多樣化的入園需要。初入園半日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較弱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發現半日小班幼兒相比全日小班幼兒,分離焦慮期較短,絕大多數幼兒都能很快適應新的集體生活,且表現出心情愉悅、不易生病、出勤率高的特點。
  • 揭秘晚清教會學校:「半日教西學,半日讀儒書」,圖6為土豪家庭
    在這樣一所學校裡,中國的儒學受到了重視,與宗教課程相結合,「半日教西學,半日讀儒書」,是這裡的主要教學內容。圖為教會學校在上課。19世紀60年代初,教會學校便開始開設外語課程。此外,孩子們還會學習數學、歷史、物理、化學、音樂、美術、法律、醫學、邏輯學等知識,有的學校還有專門的化學實驗室。圖為那個時代的「土豪」家庭。
  • 半日學插花、做醬、刺繡,零基礎也能出作品
    眾所周知,興趣這東西可大可小可以畢其一生奉獻也可以只是短暫嘗試最近流行的半日課程就很能承載這些或萌芽或臨時的興趣
  • 新愛嬰創新半日班課程,解決2-3歲幼兒入託問題
    「半日班」的出現  「半日班」是近年來適應市場需要而出現的一種介乎於保育與教育之間的產物。針對傳統「半日班」模式側重保育功能而弱化教育功能的現象,近來一些新的「半日班」模式不僅增加師資配比,由半日託管向半日教育轉型,同時在課程中也更加強調情商與智商教育並舉。表面上看,新舊兩種「半日班」模式只是內容側重上有所不同,但事實上它所反映出的是對幼兒發展關鍵期問題認識上的差異。
  • 半日花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半日花的拉丁名是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植物,是側膜胎座目、為半日花科植物,半日花屬的一種植物,亞目是山茶亞目,命名者及年代是Schrenk,1841。
  • 幼兒園「半日班」的喜與憂
    為了緩解這一難題,為學前教育學位做加法,東城、西城近年來開始在學位緊張地區探索「半日班」辦園模式。幼兒園「半日班」推出後,有人歡呼雀躍,「多出來的學位讓娃有學上了」;也有人抱怨,「半日在園是否犧牲了幼兒園的教學質量」。那麼,「半日班」的出路究竟在哪兒?
  • 聚焦半日活動 研磨中明方向——長興水口鄉中心幼兒園半日觀摩與研討活動
    10月16日上午,周義華幼兒教育工作室全體成員在特級教師周義華的帶領下,踏著秋天的步伐,齊聚長興縣水口鄉中心幼兒園,開展「半日活動觀摩研討」活動。,工作室成員分小、中、大三個年段對該園半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全程跟蹤。
  • 經開區開展幼兒園大班半日觀摩活動
    11月6日,經開區教研室在安師大附幼城北分園開展市一類園大班半日觀摩活動,區屬公民辦園園長、骨幹教師等50餘人參加活動。 當天活動中,安師大城北分園向大家展示了錯峰入園、戶外活動、生活活動及民族走班等活動。
  • 公辦園試點「半日班」惹爭議 幼兒園「入園難」如何解
    原標題:擴充學位解決「入園難」 家長折騰喊麻煩 公辦園試點「半日班」惹爭議本月,剛滿三歲的孩子終於進了公辦幼兒園,家住西城白紙坊附近的鐘女士卻沒感覺輕鬆,因為孩子所在的小班試點「半日班」,在園半天就得把孩子接回家,鍾女士覺得負擔更重了
  • 又得浮生半日閒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 ——《題鶴林寺僧舍》 李涉當下流行一本沈復的書《浮生六記》,有人認為,《浮生六記》中「溫暖」「治癒」的文字,搔到了讀者生命、情感、心靈的癢處。當然,也一下子搔到了我內心的柔軟處。
  • 半日陪伴 見證成長——忻州市實驗幼兒園家長半日開放活動
    半日陪伴見證成長——忻州市實驗幼兒園家長半日開放活動10月22~23日,忻州市實驗幼兒園南北兩區中大班進行了家長半日開放活動。 在這裡,家長們近距離地看到了孩子們在園的真實生活,觀摩了精彩的集體教育活動,感受了趣味十足的遊戲活動,對孩子進行觀察和分析,用心去體會孩子的成長。
  • 又得浮生半日閒:沒事兒給自己找點兒樂兒
    又得浮生半日閒,偶爾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多多休息一下。也許只是簡單的睡個午覺,也許是出門到郊外走一走,也許是陪家人看一會兒電視,聊一聊天。這樣的生活很平淡,可是很美好。人的一生一輩子太長,總是把自己活的像個陀螺,這樣不停的轉,什麼時候才能讓你自己滿意?什麼時候才能停下來看一看你走過的風景,踏過的水,行過的山。
  •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印光大師開示】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淺深,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舍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者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展轉企慕之狂妄偷心。誰知以善導為師者,尚不依從。則依從之人,殆不多見。
  • 何謂佛教中的專修與雜修?
    類似的修行方式,既是顯教,也混有密教的形式與意味;既是修西方淨土,也修東方淨土。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為了不同的目的,就可能用不同的法門。其實,佛法貴在一門深入,不論用顯、用密,誦經、持咒、作觀、禮懺,或念任何一佛、一菩薩的聖號,修任一法門,只要持之以恆,就有感應,即能達成修持的目的。
  • 北京部分公辦幼兒園試點「半日班」惹爭議
    新學年開學,記者多路探訪「半日班」試點情況,發現「半日班」遭遇家長抱怨,認為半天就得接送,實在太折騰,而且也不利於孩子養成規律作息。[ 現狀 ]小班推行 家長自選去年起,本市東西城部分幼兒園在小班試點「半日班」,今年,兩區嘗試這種模式的公辦幼兒園至少有十餘家。記者梳理各家幼兒園招生簡章發現。
  • 美文丨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揭示了人生哲理。 閒情逸緻,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記得2007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為《詩意的棲居》,曾引發許多人對高生活質量的討論。隨後,網絡上出現了音樂人高曉松關於「詩和遠方」的「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