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創新舉措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聚合「小平臺」 巧解「大疙瘩」

2020-12-11 河北新聞網

青龍創新舉措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聚合「小平臺」 巧解「大疙瘩」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通訊員崔嶺)面對群眾情緒激動、事實牽扯不清的糾紛,傳統的處理方式往往是鄉(鎮、街道辦)接觸後,轉往信訪部門,再轉往相關職能部門處理,耗時費力不說,群眾還可能因部門間推諉扯皮心生怨氣。

為破解這一基層治理難題,青龍滿族自治縣積極踐行「楓橋經驗」,整合職能部門力量,通過實施街長制、「零距離」辦公室、「百姓說事兒日」、「一村一室」等措施,全力破解基層治理難,提升基層化解矛盾糾紛能力,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讓身邊人解決身邊事

「我們每個村按照區域劃分,以街為單元,每條街設一名街長,每名街長分包10戶。」青龍馬圈子鎮黨委書記魏國鋒說,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是街長的重要職責之一。平時街長們走街串巷,和群眾較為熟悉,大傢伙兒有什麼煩心事也樂意找街長來幫忙。

實際工作中,該鎮實行由書記、鎮長聯繫包村幹部,包村幹部分包村「兩委」、村「兩委」成員分包街長、街長包戶的「一聯三包」防控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工作局面。對於街長、村「兩委」無法完成的調解任務,由包村幹部上報書記、鎮長,協調公安等相關部門解決。今年以來,全鎮街長就幫助收集公益訴訟線索30餘條。

在青龍,承擔著「潤滑劑」作用的除了街長,還有鄉賢能人。安子嶺鄉金杖子村有17年黨齡的黨員張順,在村裡輩份比較高,如今是該村孝心養老理事會監事,2019年經他解決的村裡土地糾紛、鄰裡矛盾、婆媳關係等矛盾就達30多起。

青龍通過探索推行村「『兩委』+孝心養老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等基層治理模式,積極引導鄉賢參與社會治理與建設,打造了一批鄉賢「朋友圈」,開創了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暢通群眾訴求通道

「信訪問題既不能躲,也不能拖。」近日,祖山鎮人大主席張雲希在花廠峪村走訪時了解到,因前幾年危房改造的遺留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該村74戶村民存在集體訪的隱患。張雲希與幾名同事,挨家挨戶上門了解情況,一方面多方籌措資金,一方面因人因戶制定處理方案,最終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

面對紛繁複雜的農村工作,祖山鎮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建立零距離服務群眾辦公室,推動全鎮黨員幹部身心下沉,深入村組、農戶,訪民情、聽民意、解民困,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以來,累計走訪群眾7000多戶次,接待群眾來訪560人次,處理信訪案件23件,化解率達100%,並妥善處置群眾諮詢訴求舉報300多件。

雙山子鎮創新開展「百姓說事兒日」活動,他們把每月的6日、16日、26日定為「百姓說事兒日」。每到「百姓說事兒日」這天,各村的村「兩委」、包村幹部、駐村工作組都會到百姓說事兒室,傾聽百姓遇到的問題,為他們尋求解決之道。截至目前,全鎮共收集百姓意見建議1362條,已辦結1297條,村內上訪率、矛盾問題發生率分別下降30%和35%;完成鎮供銷社18000平方米的商住樓建設任務,拆除非環保鍋爐130餘個,街道拆除違規菜棚、廣告牌232個,規範店外經營310餘家,發展農業項目8個;各村收集疫情防控建議25條,採納有效建議12條;排查「兩不愁三保障」、基礎檔案、政策落實等方面問題15個,已解決13個。

●構建多方聯動調解機制

近日,青龍法院一村一個法庭工作室(以下簡稱「一村一室」)在涼水河鄉涼水河村和杏樹坨村正式掛牌,這標誌著青龍法院訴前調解工作進入深入推進階段。

前不久,茨榆山鄉村民王氏兄妹因家庭衝突而報警。鄉派出所、鄉司法所工作人員到場後,充分發揮雙方聯合調解優勢,利用「背靠背」「面對面」調解法,較快地幫他們彌合了分歧。

為集中有效突破部門間的條塊束縛,青龍開啟融合大調解模式,以延伸基層法庭職能為突破口,將訴前調解平臺「一鄉一庭」關口前移到「一村一室」。工作室設在村委會,主要職責包括受法院訴前調解中心或法庭的委託,參與調解轄區內的民事糾紛;向法院報告轄區群眾對法院裁判結果的意見,並協助做好判後答疑工作;向法院報告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重大糾紛等重要輿情信息,做好矛盾糾紛的風險預判和提前化解;協助法院各部門送達法律文書;協助法院執行局和法庭的執行工作;協助做好信訪案件化解和信訪人的穩控疏導工作等。

以法庭工作室「一根針」連起「多條線」,用「小平臺」聚合「大調解」,形成了「矛盾多源、化解一源」新格局,防止民事拖成刑事、小事拖成大事、大事拖成「爆炸式」。「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既符合糾紛解決規律,又適應法治社會的發展,是新時期建設法治社會、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創新之舉。」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浙江紹興升級「楓橋經驗」智慧 巧解基層治理「方程式」
    「多元共治」巧解「千家結」走進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青山綠水環抱,屋舍儼然。55年前,從這片土壤中誕生了「楓橋經驗」,如今,這裡亦催生出基層治理的「新智慧」。後來,村裡成立了綜合治理辦公室,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並在深化『三上三下』議事規則、完善村規民約等方面做文章,將『楓橋經驗』進行創新和升級。」圖為東浦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 李佳贇攝此外,為了使基層治理變得更為精細、專業,楓源村還建立了「5+X」社會組織架構。
  • 維西:創新舉措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以來,雲南維西縣委、政府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聚焦短板弱項,創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實訓基地,創新「從雙重關愛」機制、推出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八字要求」、成立村民自治委員會,夯實基層黨建基礎,突出群眾在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中的主體地位,奪取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引領群眾快步奔小康。
  • 統籌城鄉看嘉興|大雲「三朵雲」巧解基層治理「方程式」
    嘉廣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推出系列報導《統籌城鄉看嘉興》,今天來看第十二篇《大雲「三朵雲」巧解基層治理「方程式」》。一大早,嘉善縣大雲鎮東雲村村民程志明來到村部「雲訪室」,想要諮詢土地流轉相關政策,通過視頻連線,他可以直接跟大雲鎮綜治中心的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
  • 黨建嵌入基層社會治理路徑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為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確立了實踐發展的新向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這表明基層治理是整個社會治理系統的基礎工程。
  • 洛大雨:以創新思維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
    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司法改革、實現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黑龍江大慶兩級法院始終堅持以創新思維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在黨委領導和政府支持下,推動調解責任向基層組織延伸、調解網絡向重點領域延伸、調解資源向特色品牌延伸、調解方法向線上融合延伸,形成「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在前、法院裁判終局」為核心的多元解紛工作格局。
  • 大黃嶺村:三大舉措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大黃嶺村:三大舉措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蕭山區樓塔鎮大黃嶺村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方面,因村制宜,不斷在基層黨建、為民服務、基層法治等方面屢出新招,積極探索工作新方式、新方法,
  • 訴源治理在基層第1期:魚骨巧解糾紛 調解喚回親情
    訴源治理在基層第1期:魚骨巧解糾紛 調解喚回親情 2020-11-26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牢記殷殷囑託】完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各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推深做實密切聯繫群眾和服務群眾機制,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省信訪局組織領導幹部深入聯繫點開展專題調研,謀劃推進信訪接待、現場辦公、調查研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四下基層」和最多投一次、最多跑一地、最多交一回、最後訪一回「四最」試點的思路舉措。
  • 和美橋頭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打造信義治理體系一條龍
    近年來,橋頭鎮以推行「六治一網」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為抓手,以建設「信義橋頭、和美鄉村」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智能化、系統化、現代化水平,實現鎮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去年以來,刑事和社會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4%、33%。
  • 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必須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
    基層黨組織是推進現代化治理體系的有力引擎,其領導能力是衡量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重要指標之一。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不僅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實現鄉村振興的迫切需要。第三,堅持和貫徹黨對村級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要把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作為重要工作,改善農村民生,促進農村工作穩步推進,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將鄉村治理上升到新高度,黨的領導下提升現代鄉村治理能力還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法,打造現代化的治理格局,整合鄉村治理的能力,制定專門的鄉村治理體系,營造鄉村治理的良好社會環境。二.
  • 嶽麓區以「五篇文章」為引領,「趕考」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社區陣地不是只有面積、牌子,而是讓老百姓來使用,來感受平臺的作用。  深度融合 跳出小服務,做成大服務  劉雙知(嶽麓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政務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軟實力。我們要跳出小服務的概念,做成大服務。一是規範。
  • 永和:在「疫」考中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鞏固防控成效,防範化解村居一線的疫情風險,持續考驗著全鎮的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這場疫情「大考」中,永和鎮在全面、精準落實上級防控舉措的同時,也把防控工作作為提升各村治理能力的抓手,充分發揮黨建統領作用和基層社會治理效應,建立了多條戰線,凝聚了強大的合力。
  • 以政務公開為槓桿 撬動基層治理創新
    信息平臺利用寧夏政務雲統籌集合「雪亮工程」、12345平臺、智慧城市管理三大平臺,以及其他部門信息小平臺,完善「社區E通」功能,縱向構建「縣區—街道—社區—網格員」四級責任鏈,橫向連結信訪局、司法局、民政局等轄區16個部門信息系統,破解了轄區「信息孤島」問題,實現基礎數據共通、共享、共用,有效增強了決策部署的準確性和社區事件管理問題的高效性,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升。
  • 基層「微改革」釋放「大能量」 鹽田街道創新構築社會治理新格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 鄭創彬 通訊員 朱永桂)為創新基層治理機制,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鹽田街道堅持用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今年以來,積極探索社會矛盾糾紛「三前移」(信息摸排前移、宣傳引導前移、多元調解前移)創新項目,有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逐步探索出一條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 以創新固民心 基層社會治理的「桐廬故事」
    走進這座被譽為中國最美縣城的小城,不難發現桐廬之「美」正從「顏值」向「氣質」迅速蔓延:這裡政民關係愈發親密,民生福祉不斷提升,百姓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攀升。而這背後,該縣在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方面的不斷探索,成為了此幅民生美景得以繪就的重要推動力。  去年初,浙江省將桐廬縣列為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創新試點縣,寄望桐廬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 舟山市普陀區創新食品安全監管舉措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摘要:舟山普陀區創新食品安全監管舉措,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疫情期間食品安全風險防範新機制,聚焦民生實施智慧監管,探索行業記分制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 巧做「加減乘除」法,梁山壽張集鎮寫好基層社會治理大文章
    今年以來,梁山縣壽張集鎮堅持將「和為貴」思想貫穿融入社會治理工作始終,巧用「加減乘除」四項措施,在陣地建設、優化服務、整合資源、合力化解等方面積極探索,為群眾搭建起「最多跑一地」的便利化矛盾糾紛解決渠道,營造了安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 《你說話吧》走進嶽麓區:創新社會基層治理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你說話吧》走進嶽麓區:創新社會基層治理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2020-11-1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強網格化管理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基於新街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同時也將基層「社會治理」擺上了十分重要的議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