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因法師:打造優秀翻譯團隊 讓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2019年8月10日至12日,《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召開。本次國際研討會對於推動漢傳佛教學術經典的翻譯事業,促進漢傳佛教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研討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淨因法師。淨因法師表示,想要中國文化走出去,就需要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團隊中需要有優秀的人才,有共同理念,共同信仰,且行動一致,建立這樣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是要有機緣和積累的。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蕾

想要中國文化走出去,就需要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團隊中需要有優秀的人才,有共同理念,共同信仰,且行動一致。

近現代翻譯工作基本上是以個體的形式出現,近一兩百年來,沒有以團隊形式出現。賴永海教授的《中國佛性論》,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學術的最高標準,之前也有以個體的形式嘗試過,但是真的太難了,嘗試之後就停止了,所以三十年來,都沒有把它譯成英文。

東晉鳩摩羅什的翻譯團隊,核心有900個出家人,外圍有3000人,玄奘大師的團隊規模就更宏大了,是由國家來支持,這個過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翻譯,是邊學習、邊提高、邊翻譯的過程。但北宋以後,這樣的大規模的翻譯團隊逐漸減少消失。

佛教講因緣,這次《中國佛性論》翻譯團隊的主體,其實就是第五次世界佛教論壇的翻譯團隊組成,我們從中選了50位,分成9組來完成翻譯。

建立一支高水準的翻譯團隊是要有機緣和積累的,我們從2006年到今天,花了大概十一二年的時間,到後來幾乎每年都會集中訓練一次,以前是以英文夏令營的形式出現,現在以研討會的形式出現,核心目的是讓團隊成員自己得到訓練,一邊翻譯,一邊學習提高,同時培養人才,而且這支團隊沒有功利心,繼承了古人的翻譯風格。

翻譯團隊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有英文非常好的,有出版非常強的,也有一句英文都不懂但佛學特別強的,這個團隊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我們引進了國外一流的專家學者來把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一本專著的翻譯。我們每年都有任務,去年是翻譯《六祖壇經》,今年是《中國佛性論》,明年還要翻譯《中國佛教藝術史》,這全都是國家級項目。

這也是一個有能力、有擔當、有情懷的團隊,他們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還是義無反顧的來參加。為了參加這次研討會,有一位教授,頂著颱風,花二十幾個小時到這裡,並且是義工性質,不拿一分錢。他們非常有奉獻精神,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連這次請來的外國學者,也是從頭參與到尾,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人是真正在做事。

我們的重點是英文,因為這是一個國際性的語言,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英文是頂級水平,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也有相當高度的翻譯團隊。一旦這樣的團隊打造出來,我們會有意識地從近百年來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專著中,挑選一些進行翻譯,一旦做了四五個序列下來,成果就非常可觀。

現在是5G時代,我們還想嘗試做線上的中英雙語課程,這樣影響力會更大。一方面是翻譯學術專著,一方面是線上課程,把中國傳統文化製作成非常嚴謹而且喜聞樂見的課程,然後傳播出去,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之一。

相關連結:

淨因法師:佛教成功傳入中國 翻譯起關鍵作用

淨因法師:翻譯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淨因法師:翻譯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
    編者按:2019年8月10日至12日,《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召開。
  • 淨因法師:佛教成功傳入中國 翻譯起關鍵作用
    本次國際研討會對於推動漢傳佛教學術經典的翻譯事業,促進漢傳佛教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研討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淨因法師。淨因法師表示,佛教在中國傳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翻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好的翻譯,決定了一種文化在新國度傳播的生命力。
  • 【西來堂】淨因法師:知識、文化與智慧
    淨因法師主持人明傑法師:淨因法師和柏林禪寺有著非常殊勝的法緣,早在第一屆生活禪夏令營時就擔任授課老師,二十年來,淨因法師曾數次來夏令營授課。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淨因法師受中國佛教協會派遣到斯裡蘭卡留學,之後法師到英國倫敦求學,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獲得佛學博士學位。法師曾經擔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總監,時間長達十年。
  • 對話弘恩法師:漢傳佛教經典翻譯 中國僧眾不能缺位
    弘恩法師:2014年,我去法國梅村學習了一段時間,在那裡,我就發現當地很多佛經的翻譯,與我們中國佛經的原典是不對稱的,那些材料翻譯質量很低,把佛法義理說得很淺,甚至一些翻譯上存在明顯的錯誤。我當時就想,中國佛教積累了兩千多年的豐富義理,最應該發聲的是中國的佛教界,尤其是中國僧眾。我同時也看到,在西方社會中,佔主流的佛教思想,大多還是日本在60年代所建立的一些思想。
  • 南哲新聞|對話賴永海: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需要優秀的「翻譯」
    研討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賴永海教授,賴永海教授表示,優秀的翻譯,對包括漢傳佛教在內的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特別是在英語世界的傳播,是非常有意義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研討會對於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有什麼積極的影響?
  • 翻譯,如何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8日,在上海翻譯家協會和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再登巴別塔——文學翻譯的現狀和未來」研討會上,外國文學領域的資深出版人彭倫對當下翻譯出版界的「文化走出去」熱潮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聲勢浩大,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等中國作家在海外頻頻獲得重磅獎項,也提升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自信。
  • 對話淨因法師:生命是延續的,佛教不講生死
    不往自殺那條路去?淨因法師:其實誰都不想自殺的,如果是真正講自殺的情況固然很多,但是有幾點可能是共同的。當他放棄生命的時候,其實他已經絕望了,還有可能真的是他沒有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也就是一個人生觀的問題,或者涉及到生命的意義跟價值的問題。有的時候,他把很小的東西當成他的全部,好像這井裡的驢,他只看到這一點點,其實真的需要我們很多的熱心人。
  • 對話淨因法師:是誰製造了藥家鑫
    淨因法師:應試教育是製造機器人的教育,灌輸知識,培養技能,沒有靈魂。培養人有一技之長沒有問題,但誰去用這種技能?是人。把一個人教育成好人,會做人做事,是我們的教育缺乏的。蘭溪:我們也有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淨因法師:政治教育是必要的,但它能否取代道德教育?學生走進社會,只有處理好與自己、家庭、他人、社會等多層面之間的關係,才能成功,幸福。
  • 中影集團傾力打造中國優秀電影走出去前哨新陣地
    中影集團正是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新時代要求,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為遵循,落實關於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指導意見,為向世界展現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推動中國優秀電影以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尖電影技術邁向世界舞臺,在中宣部國家電影局、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關於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戰略合作協議
  • 中國文化走出去需邁翻譯坎 有影響譯著鳳毛麟角
    中國文化走出去 急需邁過翻譯坎  「中國儒家經典著作《五經》將被翻譯成9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將組織海內外學者共同翻譯《五經》,並計劃3年半推出英譯本。
  • 翻譯為橋,助推中國文學「走出去」
    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主辦,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中國文化譯研網承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在北京、天津兩地舉辦,包括杜光民在內的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41名出版翻譯界代表、出版家和漢學家,在為期6天的研修活動中與中國作家、出版商、學者圍桌共話,共商中國文學作品翻譯出版,為中國文學「走出去」鋪路架橋。
  • 淨因法師:如何在「疫」境中體悟無常,省思生死
    今天我們要進行的是佛教文化講座的第二場,我們邀請到的是寶蓮禪寺方丈淨因法師,為我們主講《如何在「疫境」中體悟無常,省思生死》。上個星期我們同樣在這裡,寬運法師告訴我們在「疫境」中如何去看「眾生命運共同體」,如何在「疫境」中實踐菩薩道精神。我不知道各位聽完那場講座之後有沒有體悟。我的體悟很大。
  • 中國文學翻譯「走出去」
    中國文學翻譯「走出去」 2018年10月12日 07: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查建國 仝薇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2017年07月21日 15: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鄒馨磐 字號 關鍵詞:文化翻譯;中介;漢語;需要;
  • 臺灣法師鼓勵島內年輕人走出去,莫做井底之蛙
    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接受中評網專訪時表示,臺灣的年輕人都很優秀、很聰明,但是如果沒有走出去,就變成井底之蛙,如果能夠打開心胸,多看看這個世界,不只能開闊視野,人生的路也會更寬廣,本身的思維也會更宏觀,正如同《華嚴經》裡面有一句話說一切唯心造,就是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創造什麼樣的世界
  • 海外學術期刊與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
    作者:周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向世界講好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故事,提升中國在世界的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國策。習總書記在多次出訪中,都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個國策。
  • 文化"走出去"呼喚翻譯精品意識
    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電影、電視劇、圖書出版物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產品。
  • 文化走出去,別被「神翻譯」絆一跤
    這段對話,發生在記者昨天在南京參加的一個文化沙龍上。以「文化走出去」為主題的漫談,很快就聚焦到當下層出不窮的「神翻譯」上。在劇院工作的韓明還舉了一個例子:「有次我陪外國友人去看戲,發現《單刀會》竟然被翻譯成『LordGuan Goes to the Feast』(關老爺去宴會),想想也是醉了!」
  • 亞馬遜助推中國圖書走出去 18本書即將翻譯出版
    迄今為止,亞馬遜已經將18本圖書列入翻譯出版計劃,其中的13本已經完成了翻譯出版,5本曾經登上亞洲文學排行榜銷售冠軍。圖書翻譯任重道遠近年來,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大力扶持文化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前景利好。在圖書出版行業,各種翻譯類別的資助以國家為主導,搭建了各種國內外翻譯交流中心和平臺。
  • 淨因法師:數字七代表完美 七寶塔供奉舍利
    淨因法師就佛教中數字的代表意義進行了電視解說。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戒幢佛學研究所副所長淨因法師就佛教中數字的代表意義進行了電視解說。全文如下:佛教裡面很多的數目具有象徵意義,不僅僅是這次參加法會的有108位高僧,念佛珠的時候也是有108個佛珠,它真正的寓意是,人之所以煩惱,是人們有108種煩惱。迎請舍利,跟隨佛的教化,去除這108種煩惱之後,我們也可以修成正果,所以用108象徵著人們跟隨佛陀的教化,去除煩惱,最後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