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8月10日至12日,《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召開。本次國際研討會對於推動漢傳佛教學術經典的翻譯事業,促進漢傳佛教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研討會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淨因法師。淨因法師表示,想要中國文化走出去,就需要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團隊中需要有優秀的人才,有共同理念,共同信仰,且行動一致,建立這樣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是要有機緣和積累的。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蕾
想要中國文化走出去,就需要一支優秀的翻譯團隊,團隊中需要有優秀的人才,有共同理念,共同信仰,且行動一致。
近現代翻譯工作基本上是以個體的形式出現,近一兩百年來,沒有以團隊形式出現。賴永海教授的《中國佛性論》,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學術的最高標準,之前也有以個體的形式嘗試過,但是真的太難了,嘗試之後就停止了,所以三十年來,都沒有把它譯成英文。
東晉鳩摩羅什的翻譯團隊,核心有900個出家人,外圍有3000人,玄奘大師的團隊規模就更宏大了,是由國家來支持,這個過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翻譯,是邊學習、邊提高、邊翻譯的過程。但北宋以後,這樣的大規模的翻譯團隊逐漸減少消失。
佛教講因緣,這次《中國佛性論》翻譯團隊的主體,其實就是第五次世界佛教論壇的翻譯團隊組成,我們從中選了50位,分成9組來完成翻譯。
建立一支高水準的翻譯團隊是要有機緣和積累的,我們從2006年到今天,花了大概十一二年的時間,到後來幾乎每年都會集中訓練一次,以前是以英文夏令營的形式出現,現在以研討會的形式出現,核心目的是讓團隊成員自己得到訓練,一邊翻譯,一邊學習提高,同時培養人才,而且這支團隊沒有功利心,繼承了古人的翻譯風格。
翻譯團隊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有英文非常好的,有出版非常強的,也有一句英文都不懂但佛學特別強的,這個團隊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我們引進了國外一流的專家學者來把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一本專著的翻譯。我們每年都有任務,去年是翻譯《六祖壇經》,今年是《中國佛性論》,明年還要翻譯《中國佛教藝術史》,這全都是國家級項目。
這也是一個有能力、有擔當、有情懷的團隊,他們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還是義無反顧的來參加。為了參加這次研討會,有一位教授,頂著颱風,花二十幾個小時到這裡,並且是義工性質,不拿一分錢。他們非常有奉獻精神,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連這次請來的外國學者,也是從頭參與到尾,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人是真正在做事。
我們的重點是英文,因為這是一個國際性的語言,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英文是頂級水平,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也有相當高度的翻譯團隊。一旦這樣的團隊打造出來,我們會有意識地從近百年來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專著中,挑選一些進行翻譯,一旦做了四五個序列下來,成果就非常可觀。
現在是5G時代,我們還想嘗試做線上的中英雙語課程,這樣影響力會更大。一方面是翻譯學術專著,一方面是線上課程,把中國傳統文化製作成非常嚴謹而且喜聞樂見的課程,然後傳播出去,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之一。
相關連結:
淨因法師:佛教成功傳入中國 翻譯起關鍵作用
淨因法師:翻譯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