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別被「神翻譯」絆一跤

2020-12-11 華龍網

「你知道『The Forth Son Visited HisMother』(第四個兒子找媽媽)是哪段京劇嗎?」

「哪個啊?」

「《四郎探母》哎!」

這段對話,發生在記者昨天在南京參加的一個文化沙龍上。以「文化走出去」為主題的漫談,很快就聚焦到當下層出不窮的「神翻譯」上。在劇院工作的韓明還舉了一個例子:「有次我陪外國友人去看戲,發現《單刀會》竟然被翻譯成『LordGuan Goes to the Feast』(關老爺去宴會),想想也是醉了!」

韓明表示,從字面意義說,這些翻譯不能說完全錯了;但如此「直譯」,讓人費解,更讓中國文化意境之美蕩然無存。他無奈地說,「有些翻譯比這些還荒唐。很多文字就像是用翻譯軟體譯出來的。別說『美』了,有時候都看不懂。」

微信公眾號「花影重門」負責人陳璐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她收集了更多「神翻譯」的案例:《貴妃醉酒》譯成『喝醉了的小妾』、《夜奔》翻成『在晚上跑步』……中國人看都費力,更何談中國文化之美呢?」

她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坦言,「翻譯確實是個大問題。我們有時帶外國朋友去看戲,他們經常會被『英文臺詞』弄得笑場,我們也很無奈。」

對於中國文化的翻譯,不能簡單直譯。「以傳統劇名的翻譯為例,不能簡單按字翻。」陳璐說:「如取材於《水滸傳》的小劇場《惜·姣》,翻譯成DeathDo Us Part,取『至死不渝』之意,韻味十足。取材於宋話本小說的《碾玉觀音》則被翻成A LoveBeyond,將男女主人公超越生死之愛表現的淋漓盡致。」

對此,江蘇省崑劇院院長李鴻良很是認同。他告訴記者,「傳統文化要真正能走出去,翻譯這道關必須重視。如果翻譯不準確,會影響外國觀眾的觀劇感受,進而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傳播效果。」這些年,省昆每場演出都會打出「翻譯準確」的中英雙語字幕,還貼心地將劇場通行的豎版字幕改為橫版。

他們的「外援」,是一群懂戲曲的外國留學生。倫敦大學博士生Kim HunterGordon目前正以交換生的身份就讀於南京大學,他幫省昆做翻譯工作已經有兩年多了。記者昨天採訪他時,他正在修改省昆的一個英文劇本,「很多折子戲有不同的版本,我們需要根據每次演出版本的不同,修改英文字幕。」

Kim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我第一遍翻譯完後不會交稿,我會去看演員的排練,根據現場的演出情況對翻譯內容進行調整,有時候還會去和演員交流,聽聽他們對戲的理解和感受,再對英文劇本進行修改。」如此花功夫,效果自然好。一位在現場看過崑曲的觀眾告訴記者,「說實話,有些唱詞我看中文都看不懂,但我英文還行,結果最後是看了英文字幕才理解他們唱的是什麼意思。」

翻譯問題,不僅僅存在於戲曲。省科技翻譯協會秘書長唐寶蓮對此直言不諱:「翻譯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的一個主要瓶頸。」

以圖書為例。近年來,我國對外出版增長很快,但「走出去」的中國圖書在全球圖書市場的佔比依然很低。數據顯示,中國圖書進出口貿易比例為10∶1,對歐美更高達100∶1。即使是目前「走出去」的這部分圖書,也多是中醫、功夫、飲食等「老三樣」。「因為,其他領域真的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翻譯作品。」唐寶蓮說。

「在我國,很多人認為『懂外語就能翻譯』。這是不對的。」南京師範大學傳播學者魏明就對記者說,文化走出去,翻譯這道門檻不容小覷。是否符合「信達雅」的標準,將直接決定外國觀眾的接受與理解程度。「翻譯不只是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簡單的轉換,而是一種文化轉化的再創作。」

魏明介紹,《於丹〈論語〉心得》一書由中華書局翻譯成英文後在海外發行,取得了較大成功,無論是版權籤約數,還是實際印刷數,均創造了近年來中文圖書出口的最高紀錄。「其成功的原因就在於,譯者並不是簡單地把文本從中文譯成英文完事,而是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用西方人喜歡並樂意接受的方式,講西方人聽得懂的『中國故事』。」

文化走出去,別被「翻譯」絆一跤。唐寶蓮提醒說,「文化走出去,要讓對方能夠接納,實際上是一個文化轉換、文化再創造的過程。表面來看,我們翻譯的是文字,實際上翻譯的則是文化。如果不懂得另外一個國家的文化習俗、語言習慣,是肯定翻譯不好的。不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中國文化走出去,就很難走得遠、走得好。」

本報記者 鄭焱 董晨

相關焦點

  • 翻譯,如何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8日,在上海翻譯家協會和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再登巴別塔——文學翻譯的現狀和未來」研討會上,外國文學領域的資深出版人彭倫對當下翻譯出版界的「文化走出去」熱潮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聲勢浩大,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等中國作家在海外頻頻獲得重磅獎項,也提升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自信。
  •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鄒馨磐:一帶一路:讓文化翻譯「走出去」 2017年07月21日 15: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鄒馨磐 字號 關鍵詞:文化翻譯;中介;漢語;需要;
  • 文化"走出去"呼喚翻譯精品意識
    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迅速,電影、電視劇、圖書出版物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產品。
  • 淨因法師:翻譯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
    編者按:2019年8月10日至12日,《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召開。
  • 帶娃外出記住這些細節,孩子摔不倒,絆也絆不倒。老鐵:安全
    我試著尋找一下原因:下樓梯,孩子摔一跤上臺階,孩子摔一跤路上有塑膠袋,孩子摔一跤被路人的腳碰到,孩子摔一跤路面有積水,孩子摔一跤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時刻看著孩子,別讓孩子東碰西撞。大多數孩子,一遇到好看的、好玩的東西,就會奔跑著去看,跑來跑去就摔倒了。這樣的話,請務必讓你的孩子走路慢一些,以確保孩子安全:不摔跤。
  • 中國文學翻譯「走出去」
    中國文學翻譯「走出去」 2018年10月12日 07: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查建國 仝薇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文化走出去需邁翻譯坎 有影響譯著鳳毛麟角
    中國文化走出去 急需邁過翻譯坎  「中國儒家經典著作《五經》將被翻譯成9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將組織海內外學者共同翻譯《五經》,並計劃3年半推出英譯本。
  • 淨因法師:打造優秀翻譯團隊 讓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
    編者按:2019年8月10日至12日,《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召開。
  • 南哲新聞|對話賴永海: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需要優秀的「翻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研討會對於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有什麼積極的影響?但是佛教在中國走了兩千年,走的是一條中國化的路,已經成為中國古代三大思潮之一,現如今,中國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怎麼走出去?實際上漢傳佛教以前在這一點做得很不好。如果從佛教三大系統來看,漢傳佛教應該是地域最廣,人口最多,但是漢傳佛教在西方的影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甚至比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還小。
  • 周明偉:翻譯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發揮作用
    翻譯是中外交流的橋梁,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和吸收借鑑全人類文化文明成果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翻譯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在服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促進中外交流,推進改革開放的名副其實的橋和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譯協應運而生。
  • 中醫藥「走出去」 翻譯難題怎麼破
    中醫藥走出去,特有詞彙怎麼翻譯?中醫藥翻譯人才如何培養?11月2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吸引了150餘名海內外學者參加,旨在進一步推進中醫翻譯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探討中醫藥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策略。  中醫是一門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醫學體系,因此一些專業術語難以在西方話語體系中找到對應詞語。
  • 翻譯是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途徑
    重視經典、長篇、大部頭的對外譯介,忽視不完整、不系統、跨界、短平快、消費性極強的文化信息的傳播,「嚴謹的輸出導向」和「活潑的需求期待」之間存在縫隙,導致中國文化的國際形象常常過於死板緊張,缺少靈活變通  一段時間以來,大眾對文化翻譯的關注持續升溫,文化翻譯的影響力已從學術殿堂擴展到了整個社會。
  • 翻譯為橋,助推中國文學「走出去」
    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主辦,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中國文化譯研網承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在北京、天津兩地舉辦,包括杜光民在內的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41名出版翻譯界代表、出版家和漢學家,在為期6天的研修活動中與中國作家、出版商、學者圍桌共話,共商中國文學作品翻譯出版,為中國文學「走出去」鋪路架橋。
  • 「她摔了一跤」英語怎麼說?
    背景音樂:Up All Night by Charlie Puth 1.Fall to the ground 摔倒/摔一跤Jessie was a brittle old lady, for every time she fell to
  • 專家學者探討翻譯如何助力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主辦方供圖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記者李娜)首屆中國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傳統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13日在京開幕。與會嘉賓表示,翻譯對文化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翻譯以中醫藥為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時,要充分考慮到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本次研討會由北京語言大學主辦。
  • 中國文學「走出去」不只是一個翻譯問題
    中國文學、文化要切實有效地「走出去」,有三個問題和兩個特殊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翻譯的目標在於促成相互理解和有效交流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影響中國文學、文化有效「走出去」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實質性問題。首先是對翻譯的認識有失偏頗,以為只要翻譯成外文,中國文學、文化就「走出去」了。
  • 與世界對話的中國文化符號——專家談中國文化名人如何「走出去」
    原標題:與世界對話的中國文化符號   「中國傳記文學作家的優秀作品傳播出去,是我們的一份文化責任。」日前,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在中國傳記文學「走出去」論壇暨「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第六輯首發式上這樣表示。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要「走出去」首先面臨的是語言障礙。
  • 從國際書展看文化「走出去」
    4號館的古書與圖書藝術展Art+吸引了無數參觀者頻繁駐足,感受文化的力量。5號館和6號館就是世界各國出版社及相關公司之間摩拳擦掌、進行買賣的聚集地了。無論國別,無論名氣,只要申請展位就會留有一方天地。同時,主辦方也設置了專門的版權洽談區,供版權人談天說地、交流合作。  不得不說的是,法蘭克福書展實在太大了,初次參展很容易因為不熟悉場地而錯失約談時間。
  • 第一部中醫文化術語英譯本發布!「精」「氣」「神」你會翻譯嗎?
    圖文無關 來源/視覺中國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今天上午在滬發布《中醫文化關鍵詞》,這也是經權威翻譯、比較和校定後推出的第一部有關中醫文化術語關鍵詞的英譯本
  • 亞馬遜助推中國圖書走出去 18本書即將翻譯出版
    無論是科幻小說《三體》在美國的熱銷,還是曹文軒的《草房子》獲得國際安徒生獎,都證明了中國的圖書走出去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亞馬遜是美國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在中國的網站,其為消費者提供圖書、音樂、影視等多種產品和體驗。亞馬遜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圖書的翻譯和對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