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餐後多人身體不適
10月7日中午,市民付女士做東邀請了大妹、二妹、弟弟全家,以及女兒女婿和親家共17口人到車站東街附近的陸雨金航酒店聚餐。
當日14時左右,一家人吃完飯回到各自家中。可沒想到,當天晚上,女兒女婿就出現了身體不適,兩人開始上吐下瀉。一開始付女士也沒多想,叮囑女兒女婿吃些常用藥,可沒想到第二天女兒女婿症狀還沒緩解,付女士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了同樣的不適症狀。「8日晚上,我開始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到9日早上5點這一期間,我一直往衛生間跑。」付女士告訴記者。
9日上午,付女士去醫院檢查時,接到了妹妹的電話。接下來,姐妹倆開始在家庭微信群裡詢問情況,沒想到參加那天午宴的17位家人中,有11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狀況。隨後,付女士組織症狀較重的6人去內蒙古醫院門診就診,醫生給他們開具了相同的診斷證明。其中,付女士算是胃腸炎感染程度較重的,需要輸液治療,其他人在服用藥物後陸續好轉。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多日,付女士覺得應該和那天的午宴有直接關係,她希望酒店對此事有個合理的說法。
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那麼,這麼多人在午宴後陸續出現上吐下瀉症狀,這和這頓飯有關係嗎?付女士說,一開始酒店承諾賠償一張就餐卡,但他們不想再來酒店就餐,提出要求現金賠償,後來雙方一直沒有達成共識。
10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車站東街的這家酒店。該酒店相關負責人田經理接待了記者。田經理說:「事情發生後,我們已經配合相關部門進行了檢查和取證。按照市場監管部門的要求,事發當日我們也給在酒店用餐的其他顧客打電話詢問,了解他們是否當日就餐後身體也出現不適症狀,目前詢問結果是,除了付女士一家人外,其他人未發現有身體不適症狀。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我們也在等待一個調查結果。」
疾控部門調查結果出爐
10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新城區衛健委採訪,並從宣傳科看到了新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月20日的一份《關於新城區陸雨金航酒店的食源性疾病流調情況總結》。
經調查,該餐廳有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後廚員工共16人,均持有效健康證。由於時間較長,現在已無留樣,無法採樣。調查聚餐時間為10月7日中午,10月7日陸雨金航酒店一共開桌28桌次,203人在酒店用餐。付女士一家在酒店牡丹廳聚餐一共點餐20道,這20道菜包括12道熱菜,6道涼菜,2道主食。水果、酒從家中自帶,飲料為外面超市購買,均為有效期內帶包裝飲料,出現症狀的人有些並未喝飲料。所點飯菜均為大眾菜品,當天中午其他桌次食客也有點食這些菜。事件發生後,酒店給其他食客打過回訪電話,未發現有其他食客出現嘔吐和腹瀉等臨床症狀,而且也未有其他食客因為嘔吐和腹瀉找酒店討要說法。
由於疾控中心接到報告時,時間已經過去9天,已經沒有食物留樣,病人均已痊癒,任何樣品均未採到,所有症狀信息均源於病人主訴,內蒙古醫院也並未及時報告。10月20日,新城區疾控中心聯繫到內蒙古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張大夫,張大夫稱,通過檢查,醫生不認為本次事件和食物有關。綜合以上原因,不能判定該事件的性質是否和食物有關。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於亞軍 劉芳)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