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天5、6單到每天100多單,隨著疫情的發展,重慶麻辣火鍋線上點餐的數量激增,不少火鍋店火力全開,推出無接觸配送,方便宅在家裡的市民也能吃到地道的麻辣火鍋。
從5、6單增長到100多單
疫情發生後,由秦媽實業集團總經理李昕宇掛帥,通過第三方配送和秦媽公司自有配送力量,每天奔走於重慶主城的各個區域。
李昕宇表示,從去年3月份到去年10月份,平均每天的火鍋外賣配送有5、6單。這段時間,秦媽火鍋每天的外賣訂單達到了100多單。
早已開通外賣平臺的秦媽組織4臺企業配送車和13名配送員工,每天加班加點的配送。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秦媽火鍋每天的人員、接觸物品必須多次消毒。以一個秦媽的一個外賣箱為例,每天送一趟外賣,就必須要消毒三次。
秦媽的火鍋外賣,一般就是一包底料加配菜,為了方便市民自己熬底料,秦媽火鍋還貼心的在每個配送包裡放置了一瓶三斤裝的農夫山泉。
確保及時送達,配送員穿尿不溼配送
每天早上8點,家住渝中區的李傑就開車達到南濱路白樂天火鍋館(奇火鍋旗下品牌)。核對好當天的訂單和菜品後,李傑和後廚的工人一起,將配送的火鍋訂單一袋袋的放到配送車上,10點左右,第一車配送的火鍋就出發了。
李傑原本是奇火鍋的後廚員工,在奇火鍋工作了10多年。他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大年初三(1月27日),他們就重新上崗了,「我主動給公司報名,當配送助理。」
「由於才開始沒有經驗,擔心上廁所耽誤了送餐,還有就是穿著防護服,確實不方便上廁所,我就穿著尿不溼上路了。」李傑說,自己要從早上10點開始送貨,一般要跑5-6趟,每趟有10-20單,「現在有經驗了,早上不喝水,從最遠的開始送,越送越近,這樣就可以不用穿尿不溼了。」
奇火鍋總裁謝莉表示,疫情發生後,奇火鍋大年初一(1月25日)關閉所有門店,大年初二(1月26日)決定開啟外賣配送,在公司各個門店招募願意返崗上班的員工。結果半天不到,30名員工就報名到位,全部是奇火鍋的老員工,這讓她非常感動,「大年初三(1月27日),奇火鍋線上配送就開始了。」
由於謝莉之前在醫院工作,對衛生防疫要求比較高:不論是奇火鍋的外賣配送團隊,還是店內的配菜、配料員工,穿的都是醫用防護服。所有配送的火鍋外賣上,均附上一張放心卡,每張卡上都標有配料室、配菜師及配送員的姓名及溫度。
火鍋外賣營收大部分捐贈慈善總會
疫情發生後,周師兄火鍋也開始了線上訂單外賣。
「我們在重慶有8家直營店,目前有三家開通了外賣,總共有90名員工投入到外賣配送中來。」周師兄火鍋外賣專項負責人簡銀安介紹,疫情發生後,周師兄火鍋人就積極行動起來,「周師兄火鍋開通外賣的初衷,原本是想通過義賣到家,馳援抗擊肺炎疫情,沒想到火鍋外賣一上線,訂單量就迅猛增長。」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周師兄火鍋財富中心店看到,為了讓市民吃得放心,周師兄火鍋的從業人員均「全副武裝」,身穿防護服、戴護目鏡、戴口罩,每次配送前都要更換一次性手套、嚴格消毒流程並測量體溫。
在每個配送單內,都有一個「安心卡」,上面有打鍋員、備菜員、裝餐員等接觸菜品人員的姓名和體溫。所有食材都是雙層包裝,食客只提內袋,從一些小細節保障配送人員與顧客零接觸。
簡銀安介紹,1月25至28日,周師兄火鍋的外賣收入全部捐贈給重慶市慈善總會。1月29日至今,向重慶市慈善總會捐贈每天收入的50%,截至2月13日,周師兄火鍋已經通過線上義賣,向重慶市慈善總會捐贈了638592.5元。
疫情無情,也是企業生存能力考驗
隨著疫情的發展,火鍋店等餐飲企業不能正常營業,重慶市火鍋協會也力挺火鍋企業在做好防疫的同時,開通線上平臺,進行無接觸外賣配送業務。
重慶市火鍋協會會長何詠智表示,火鍋協會公布了35個火鍋品牌企業72家門店進行外賣配送後,還有很多火鍋企業也紛紛加入了外賣配送服務大軍,線上訂單增長迅猛。
她表示,在疫情面前,也是一個企業生存能力的一次考驗,疫情和災難面前,有的企業發現商機,通過各種方式抓住機會,開啟一個新的市場和領域;而有的企業則靠政府降租、減稅,關門坐等疫情和災難過去,再重新開始,這樣等和靠的企業,最後有可能就逐漸消失在了大眾視線裡。
她說,在這次疫情面前,重慶火鍋企業的活力和企業的影響力也得以展現,大部分火鍋企業是從疫情開始後才開啟線上外賣和配送,但是卻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組織員工,返崗復工,做到嚴格的疫情防控流程,給了很多企業借鑑和思考。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徐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