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3天吃掉10000份外賣,重慶火鍋爆單賣出近千萬

2020-12-20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35鬥

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兩頓。

作為一種幾乎「萬物皆可涮」的美食,火鍋似乎有那麼幾分包羅萬象的意味。如果說,我們的人類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那麼火鍋便可以算是維繫共同體下的美食紐帶。不論你是否客從他鄉,大家圍坐在一起,便能吃上一頓火鍋。

重慶人民愛吃火鍋,隔壁愛吃熱乾麵的武漢朋友也是。

於是,疫情的這些天,海底撈、朝天門、德莊、秦媽、巴奴……紛紛開始向武漢捐錢捐物,自然也少不了火鍋底料、火鍋食材、自熱火鍋產品等等。

熱騰騰的火鍋冒出一團團熱鬧快樂的生活氣,仿佛就像回到了這座城市「暫停」以前。這頓火鍋,傳遞著不分你我的手足情,也表達著我們對明天的共同期盼。

對重慶人來說,火鍋一直都是一種情感寄託的食物。不僅僅是口味,有時候,親友一起吃火鍋的氛圍對他們來說更重要,久而久之,火鍋便成為了重慶人的日常消費習慣。

疫情也沒能抵擋住他們愛吃火鍋的那顆心。

據重慶火鍋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重慶「無接觸火鍋外賣」推出的前三天,線上訂單就超過了一萬單,有的門店一天就能達到500單。

推出的短短10天內,200多家火鍋門店的外賣訂單達到3萬餘單,總銷售金額近950萬元。

美團外賣數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重慶的火鍋外賣增長明顯,整體增長達到150%以上,外賣合作頭部商家增長500%以上。

開啟線上火鍋外賣

「我們的電話這幾天被打爆了。」土貨重慶火鍋位於重慶的人氣景點洪崖洞,原本依靠線下人流量生存的它,萬萬沒有想到,也能憑著最新拓展的線上業務在疫情中「活」下來。

創始人張偉回憶,疫情來之前,他們線下門店的生意非常好,因地段優越,每天都會接待150桌以上的顧客,節假日達400桌以上。疫情來之後,隨著人流量的減少,這個數字就開始快速下降,直到最後閉店。

疫情前的土貨重慶火鍋門店

閉店後,現金流成為了許多餐飲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張偉的火鍋店也不例外。

「我們其實是屬於旅遊業和餐飲業的結合。顧客一半來自重慶本地,一半來自外地。以往的春節,洪崖洞的遊客接待率非常高,所以這次,我們春節前的備貨就備了80萬。」

那段時間,門店一個月的虧損高達幾十萬,張偉和他的團隊陷入了焦灼。為什麼不試試外賣?粉絲群裡的「外賣請求」給了張偉靈感,很快,土貨重慶火鍋便開始啟動線上的外賣服務。

粉絲效應,防疫第一

「我們平時就會加上顧客的微信,然後在線上做一些粉絲福利回饋的活動,累積私域流量,所以我們有一定的粉絲經濟基礎。當我們推出火鍋外賣時,便受到了這批線下粉絲的熱烈追捧。」

張偉和他的團隊還推出了「火鍋底料套餐」,通過微信朋友圈、社群、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利用網絡達人推薦的方法來促進「火鍋底料套餐」的線上銷量。

土貨重慶火鍋的外賣套餐

「我們的銷售模式不僅僅是外賣,而更多地是往內容電商的方向去轉變。」因為線上經營狀況好,前不久,土貨重慶火鍋還上了央視的新聞報導。「央視新聞播出以後,我們還出現了爆單的情況。」

疫情期間,如何在線上抓住消費者的胃?除了消費者本身的「饞蟲攻心」,讓人們吃得安心、放心才是最重要的。

「防疫工作肯定要做得非常細,工作人員每天必須進行體溫檢測,酒精消毒,從切菜、配送、交接,都是全身防護服,始終堅持無接觸外賣的原則。」張偉解釋說,無接觸外賣就是完全不跟食材親自接觸,切菜也必須帶好手套。

全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切菜

這次疫情給張偉帶來的最大反思就是不要過分依賴線下經營。「我們之前根本沒想過經營模式要去怎麼創新,覺得線下每天保證客流量就足夠了,沒有想過往線上的方向上轉。當我們推出無接觸外賣配送時,才看到線上火鍋的發展機會。」

張偉相信疫情終究會很快過去,也不會對餐飲業造成持久的衝擊。憑著火鍋外賣的崛起,土貨重慶火鍋相信可以度過疫情下的危險期。「我們也一直在關注政策,如果後面真的有需要,我們也會向銀行申請貸款,現在儘量不給政府添麻煩。」

未來,張偉和他的創業團隊主要會對公司進行一些發展戰略上的調整,包括加大線上外賣,多多入駐一些線上平臺,以及加大內容電商的投入。

天貓火鍋底料銷量增長50%

十吉火鍋的創始人劉福旺是重慶火鍋行業裡面的「老人」了。1985年,他開了一家做火鍋底料的調味小作坊,生產名為「冠發」和「城尚久」的火鍋底料,與秋霞、橋頭同一時間起家。

但因實力相差懸殊,當時的劉福旺並未打響這兩個品牌。轉戰幕後的他專心做起了代加工,成為了李記串串香、大龍老火鍋等重慶本土知名連鎖餐飲店的代工廠。

厚積才能薄發,劉福旺的兒子劉剛接手企業後,很快就開始打造自己的火鍋底料品牌「十吉火鍋」,借鑑「三隻松鼠」的創業經驗,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將企業成功轉型升級。

2017年開始,十吉火鍋底料成為天貓爆款,銷量同比增長500%,超越海底撈,成功衝到火鍋底料單品類第一,並至今蟬聯「天貓銷售冠軍」。

十吉火鍋的爆品底料

作為阿里巴巴的深度合作夥伴,即使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十吉火鍋在線上的表現也很給力。

「疫情期間,我們線上的火鍋底料銷售增長了50%。」劉剛說,因為疫情的影響,人們無法外出,所以更願意選擇自己在家煮火鍋的方式來解饞,自然也帶動了他們線上火鍋底料的銷售增長。

為保證工廠復工順利開展,十吉火鍋也做了相應的防疫方案。包括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嚴格工廠管理制度、規範出行、優化工作方式、實行分散用餐、注重日常防護、及時科學就醫等各個方面,全方位保障一線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以及生產環境的安全可靠。

雖然線上的經營狀況較好,但十吉火鍋在線下的損失還是較為慘重。

十吉火鍋

「疫情給我們門店造成的損失估計有上千萬,對餐飲企業來說,春節期間其實是它發展的黃金時段。很多中小品牌的餐飲企業其實就指望著春節這段時間賺錢,因為傳統的餐飲企業,一般都是重資產、重資金運營,對線下人流量的依賴性大。」

十吉火鍋現在也有開始做火鍋外賣,但是其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線上火鍋底料的銷售上。「我們與一般火鍋店不同的就是有自己的工廠線,加工的火鍋底料是可以賣到全國各地的。」劉剛覺得這是很幸運的地方。

學會預設風險,發展模式不盲從

「所以我們暫時還不需要去找銀行貸款。」劉剛確實沒有想到這次疫情會給餐飲企業,乃至整個餐飲行業帶來如此重大的影響。「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中西部企業發展的差距,包括當地政府給予企業的扶持力度、政策引導等,都有很明顯的區別。」

這次疫情讓劉剛更直觀地感受到了中西部地區企業發展的差異。也從中得到了兩方面的啟示。

一方面是風險控制的問題,對企業來說,平時其實就要有預設風險的意識,儲備應急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是發展模式的問題,要考慮『大而全』的發展路徑是不是一定對,『小而美』的發展路徑會不會更適合自己。這次疫情裡,許多火鍋企業都會有慘痛的教訓,而從這些教訓中得來的反思將會推動整個火鍋行業的發展。」

對於疫情結束後的門店經營狀況,劉剛還是有一定的擔心。「人們對這個病的恐慌情緒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可能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恢復時間。不論是消費者,還是我們企業本身,都會比較擔心出事。所以我們也不會說,等疫情結束後,馬上開店,我們肯定也會做好嚴格把控,以及完善的防疫準備。」

此後,受疫情影響,十吉火鍋整體的戰略布局也會有所調整。「之前我們一直是想擴大規模,加快發展。但現在我們會以穩定現金流為核心,放慢擴張的速度,保證企業的基本生存。」

「火鍋商品」下的餐飲大格局

京東大數據顯示,從2020年的除夕到初九10天內,京東平臺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額增長3.5倍。蘇寧數據也顯示,自嗨鍋這一品類銷量同比大增370.27%。

除了依託生產線進行產品橫向拓展的休閒零食製造商,一些原有的火鍋企業也開始紛紛推出自家品牌的自熱火鍋產品,如大龍燚、小龍坎、海底撈、德莊等品牌。

我們採訪到了深耕餐飲領域多年的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為我們分享了「火鍋商品」下的餐飲大格局。

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

疫情倒逼餐企進入空前餐飲食品化時代通過疫情,我看到有一個最大的壁壘正在被打破:食品、餐飲、零售、電商之間似乎沒有了太明顯的邊界。

第一個是食品餐飲化和我們預測的方向一致,但加速速度和化學反應之快還是遠超我們的想像;第二個就是入局者的數量遠超乎想像,隨著入局者變多,也將改變整個食品餐飲化的格局,多增變數。

食品餐飲化,餐飲食品化是趨勢,但過去餐飲企業都過於佛系運營。去年,我在餐飲未來20個趨勢裡,提到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食品餐飲化,餐飲食品化。

雖然很多大型餐飲企業也在做,但更多的僅僅是在嘗試。以張天一的霸蠻米粉舉例,他們這幾年的食品化運營做得比較成功,已經達到數億應收了,但在食品領域裡,這依然還是一個很小的量。

同樣,整個食品餐飲化也是有諸多嘗試,但很多還是停留在嘗試階段。嘗試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完全依靠自然增長,並沒有表現出決心。

創新不是天賦,而是絕境下的產物對食品企業而言,它本身的規模體量已經足夠大了,做食品餐飲化,提升體驗太麻煩了。對餐飲企業來說,餐飲服務營收已經很大了,做食品的話,對它來說毛利太低了,不但毛利低,餐飲企業普遍覺得會影響它自身的品牌,用戶體驗不好,所以它們就保持了佛系態度,佛系增長。

此次疫情就是一次照妖鏡,真實反映出企業的創新力,倒逼整個餐飲產業進行了一次有史以來空前規模的食品化創新。

因為疫情已經拿走了幾乎接近百分百的營業額,如果不去做這種創新和嘗試,對企業來說,疫情的影響肯定遲遲難以恢復,那就是死路一條。哪怕營業額低一點,哪怕毛利低,我們也應該去嘗試,總比沒有好。

眉州東坡CEO梁棣總和我說,「以前一年幾十個億營收,也沒有現在賣幾塊錢的菜那麼興奮,因為我感覺在做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做得了幾十億營收的企業家,也賣得了幾塊錢的菜,我想這就是危機中體現出來的企業家創新精神。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餐飲行業迎來了一場空前規模的餐飲食品化創新,而且其中有一些品牌已經表現出了非常不錯的結果。就像我之前說過「創新從來不是天賦,而是絕境下的產物。」

疫情把餐飲人硬逼成了網際網路人、零售人、食品人,行業進入空前的食品化規模爆發時代。

傳統餐飲的邊界被打破線下體驗,線上到家,對整個食品、零售、以及相關網際網路行業都是一次躍進,趨勢沒有變,但是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直接跳入到一個時代。

過去都是傳統餐飲人之間的競爭,但現在不是,邊界已經被打破。食品企業、零售企業、餐飲企業,他們彼此會同時在一起競爭了。

所以,到底未來的格局會怎麼樣,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有一樣是肯定的,那就是餐飲食品化、食品餐飲化、餐飲零售化、電商化,這樣的大趨勢時代已經開啟了。

最重要的是,通過疫情中的消費體驗,更多的用戶開始習慣用京東、淘寶、商家的小程序……體驗非完整的餐飲產品,這種習慣的變化就像我們以前認為,人們不會通過電商買電器、買房子一樣,餐飲食品化、零售化、電商化已經按了快進鍵,你要思考自己未來應該做什麼。

食品安全敲響了警鐘這次疫情其實也給食品安全的問題敲響了警鐘。

過去食品安全的發展一直在進步,但進步一直很緩慢。新加坡在這方面能做到一個月一次關店消殺、藥物殘留檢測、調味品香料原材料禁用、食品工廠排汙禁止……不得不承認,中國與其差距很大。

為什麼?最重要還是因為消費者一方面希望吃到乾淨安全的食物,另一方面卻不願意為食品安全買單。

這次疫情,肯德基部分門店的生意甚至好過了平時,信任是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因為人們相信,肯德基的食品是安全的。

疫情開始後,顧客願意為食品安全買單了,願意為乾淨支付更多費用了,國家也更加重視了。我相信,不久後,蒼蠅館子將會逐漸在中國消失,精細化運營的時代已經徹底到來。

私域流量和靈活用工的必要性2020年,私域流量也將成為新的熱門話題。沒有私域流量,外賣就是給別人打工。私域流量池、私域流量的維護、營銷、開發,再難也必須得做,不懂就學,頻率低就靠笨方法去和用戶互動。

除了美團、餓了麼以外,還必須要有第三方渠道:京東、天貓、微信公眾號、社群、朋友圈、小程序、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嘗試找到自己可控的私域流量陣地,將是擺脫單一平臺,控制獲得利潤的關鍵。

這次疫情發生後,為什麼餐飲行業比其他行業更難受,受災最嚴重,還涉及到了靈活用工的問題。因為有兩大成本必須持續支出,哪怕沒有一分錢收入。1、人工成本;2、房租成本。

房租成本沒有太好的方法去解決,但人工成本卻是有方法的。

百勝、麥當勞近30年來,一直在中國推行靈活用工,底層員工大量兼職工種。海底撈最近也開始嘗試靈活用工。疫情的發生,讓大家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在成本上更具靈活性,提高企業在面臨風險時的自我保護能力。

疫情給火鍋行業帶來了哪些反思?火鍋因其社交屬性強,和正餐一樣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品類,但火鍋企業一定要突破常規,方便火鍋、生鮮外賣火鍋有時候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甚至可以更簡單、方便地做,創新一定要打破傳統,一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跳出能力圈、跳出自己的習慣、跳出思維局限。我主要說以下兩點:

1. 不要拒絕外賣

一些傳統的火鍋企業會擔心外賣的體驗不好,於是就不會上外賣,但其實外賣是我國餐飲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而且相比線下門店,外賣的優勢在於可以自由選擇就餐環境,所以人們對外賣還是有比較大的需求。

2. 保持心態平穩,遇事不慌張

人們在面臨危機的時候容易慌亂,容易作出一些胡亂的決策。建議各企業還是要站在更長遠的角度,以終為始地看待我們整個組織的戰略,不要因為短期遇到的一些困難和挑戰,輕易地改變對組織中長期發展的一些思考,因為事情終究會回歸到產品、服務、環境等最基礎的東西上來。

我們對整個火鍋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很有信心,火鍋在餐飲投資中,是非常具備核心價值的投資標的,疫情並不會改變火鍋品類的投資價值。

火鍋一直都是我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賽道。作為一種文化內涵豐富,社交屬性明顯的食物,火鍋幾乎成為了大眾美食消費裡面不可或缺的選項。2018年,我國線下的火鍋門店已有近40萬家,其中川渝火鍋的佔比超過60%。

因此次疫情影響,原本不少飽受打擊的火鍋店從線上外賣中看到了希望,而「外賣爆單」、「底料增銷」都再次驗證了火鍋強大的市場需求。

雖然,我國的火鍋門店遍布各地,但就整個行業來看,競爭格局還是比較分散,連鎖化率依然較低。

不過,相信通過這次突發事件,不論是在經營模式還是產品內容上,火鍋企業乃至整個火鍋行業都會受到很大的啟發與轉變。

相關焦點

  • 重慶火鍋的「塞翁之福」:外賣爆單、火鍋變下午茶、直播10分鐘賣出...
    從餓了麼點一份自己店裡的外賣火鍋到家裡,上淘寶直播邊吃邊給自家火鍋底料帶貨——這是近日重慶佩姐老火鍋電商部門員工的日常。受疫情的影響,重慶火鍋門店大量暫閉,但全民對火鍋的渴望已經無法按捺。近日重慶火鍋上演突圍戰:上線外賣配送,集結在餓了麼平臺推出「雲火鍋節」,在淘寶開動直播,推陳出新底料銷量再進新一輪爆漲。
  • 上線十分鐘爆單、原材料溢價30%……奶茶火鍋成了剛需?
    同時,茶顏悅色表示,目前外賣狀態已經逐漸步入正軌,並在官方公眾號上透露,除了現在的17家門店之外,3月2日還會有20多門店上線外賣,儘可能滿足顧客需求。配送範圍在門店三公裡以內,等疫情過去,希望大家能到店來喝最新鮮的作品。但也有部分奶茶門店受到影響。
  • 火鍋外賣 你點了嗎
    宅家燙火鍋受到市民熱捧疫情期間,在重慶市商務委和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重慶市火鍋協會聯合多家品牌火鍋企業,推出「零接觸火鍋外賣」。來自重慶火鍋協會數據的統計,僅推出10天,點單數就超過3萬餘單。此外,#重慶火鍋無接觸外賣#連續多天登上微博熱搜,引來全國網友關注點讚。相比以往堂食火鍋,這種宅家吃火鍋的方式,市民們評價如何?重慶火鍋會不會藉此完成一次數位化轉型,將火鍋外賣延續下來?帶著大家最關注的這些問題,連日來,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 重慶人一年吃掉30萬份火鍋外賣,區縣夜宵訂單增速超 主城
    文 | 肖騰 1月15日,口碑餓了麼發布了《2019年重慶本地生活年度消費報告》(以下稱《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重慶吃貨的戰鬥力驚人,火鍋、缽缽雞、乾鍋三類訂單量居全國第二,僅次成都。
  • 重慶人一年吃掉30萬份火鍋外賣,區縣夜宵訂單增速超​主城
    文 | 肖騰1月15日,口碑餓了麼發布了《2019年重慶本地生活年度消費報告》(以下稱《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重慶吃貨的戰鬥力驚人,火鍋、缽缽雞、乾鍋三類訂單量居全國第二,僅次成都。另一方面,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迎來收官之年,重慶區縣的生活服務水平正迎頭趕上。
  • 巨頭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卻為何淡出外賣市場?
    傳統火鍋的線上機會又在哪裡?品質、價格刷新火鍋外賣體驗12月6日,從盒馬APP點了一份生包的羊肉火鍋套餐(3-4人份)。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普通火鍋不同的是,盒馬火鍋鍋底數量多達40多種,食材種類達到2000多個,重慶市場提供了包含牛油鍋底在內10餘款鍋底,全線產品價格約為火鍋店的一半。如以99元/份的香辣牛大骨火鍋為例,重達2.3KG,價格不到餐飲店的一半。品種多,還能做到更高性價比?
  •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重慶火鍋卻在淡出火鍋外賣該怎麼玩?
    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不過,據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走訪,在巨頭加緊布局火鍋外賣的當下,大多重慶火鍋品牌卻在淡出火鍋外賣市場。
  • 200多家火鍋外賣門店 10天線上點單超3萬單 總銷售金額近950萬
    然而,由於受疫情影響,重慶大量火鍋門店無法開業,吃貨們該怎麼辦?對此,重慶火鍋業集體突圍,藉助阿里、口碑、餓了麼、美團等數位化平臺「雲復工」,開啟無接觸外賣火鍋之路。成績如何?10天,200多家火鍋外賣門店線上點單超過3萬單,總銷售金額近950萬!
  • 火鍋外賣要變天
    人們因為隔離對火鍋爆發出的旺盛需求,將這個產業被忽略的價值重新擺在大眾面前。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即便是在疫情期間,從2020年1月31日到3月10日的短短40天內,全國新增了1519家火鍋企業。更讓人期待的是,一些與火鍋有關的餐飲新物種在醞釀中。
  • 重慶火鍋的「韌性」
    10月18日,第12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在重慶國博中心落幕,3天時間裡,火鍋節累計接待用餐市民14.8萬人次,消耗各類食材45.3噸,線下活動累計實現交易額3.8億元!
  • 周師兄火鍋外賣突破1萬單!1萬份鍋底免費送!免費送!
    為了慶祝周師兄火鍋外賣銷量領先銷量率先突破10000單!10000份價值59元鍋底免費送!為了慶祝周師兄火鍋外賣銷量領先並且率先突破一萬單!全平臺10000份價值59元的鍋底免費送!貴州黃楊小米辣,四川漢源「貢椒」周師兄美味的靈魂源自於秘制金獎底料周師兄大刀腰片火鍋金獎底料,於重慶火鍋炒料大賽奪得金獎榮譽。
  • 重慶火鍋店員工 穿防護服尿不溼送外賣火鍋
    從5、6單增長到100多單疫情發生後,由秦媽實業集團總經理李昕宇掛帥,通過第三方配送和秦媽公司自有配送力量,每天奔走於重慶主城的各個區域。李昕宇表示,從去年3月份到去年10月份,平均每天的火鍋外賣配送有5、6單。
  • 發疫情補貼,靠熟客堅守,長沙曙光北路「火鍋一條街」爐火重燃!
    阿杜主打海鮮火鍋,也承辦年夜飯,原材料價格比較貴。與家庭管理為主的重慶火鍋不同,阿杜打邊爐是企業化管理模式,光是曙光北路一家店就有30多名員工,人工、房租、水電成本較高,據彭店長透露,受疫情影響,一家店每月虧損近300萬元。 據中國烹飪協會測算,僅春節7天假期,疫情就對餐飲業造成約5000億元的損失。
  • 被疫情「推了一把」的火鍋外賣
    大年初一,湊湊內部拍板決定做火鍋外賣。三周後,湊湊的火鍋外賣業務在北京的6家門店正式試點上線。「確實是疫情催促了我們快點把這個事完成,」負責此次火鍋外賣業務統籌的湊湊CMO楊婷婷告訴虎嗅,「原先有在思考怎麼做(火鍋外賣),但沒想到會這麼快。」
  • 漲價的海底撈線上取號爆滿 哥老官外賣平臺爆單
    一場疫情,將諸多行業推向生死邊緣:旅遊、餐飲、出行、酒店民宿、娛樂等休閒服務行業首當其衝。然而,疫情還沒徹底結束,報復性消費便已經來了。伴隨著國內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大部分城市經濟活動開始復甦,多地購物中心、商場逐漸恢復正常營業。
  • 上海火鍋外賣訂單猛增
    來自美團外賣的數據顯示,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早上7時30分至8時30分,全市售出近千份豆皮外賣,整個上午,熱乾麵外賣售出近萬份,小龍蝦售出8000多份。市民們紛紛感嘆,「那個熟悉煙火氣下的武漢又回來了!」放眼全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加速推進,疫情期間受重創的餐飲行業正在有序復甦。
  • 美團外賣發布國慶數據:重慶酒店外賣增幅西南第一
    疫情之後,首個「十一黃金周」的背景下,10月7日,美團外賣發布《美團外賣國慶消費大數據》。訂餐場景和訂單品類帶有明顯的節假日特點,重慶熱門景區、酒店的外賣訂單量暴增,地方特色菜備受青睞。旅遊復甦強勁,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酒店類訂單依然較去年同期增長8%,國慶期間外賣需求最強勁的區前五為,渝北區、沙坪垻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最最受歡迎的外賣菜品為:融合菜、漢堡、燒烤、小面、川菜。景區外賣單量大漲,導遊佔3成外賣成為旅遊打卡新方式。
  • 重慶周師兄火鍋創始人周永林:讓重慶火鍋成為世界的火鍋
    摘要:一躍成為重慶火鍋品牌新秀的周師兄火鍋,蘊藏著傳承五代的非遺文化。周師兄火鍋創始人周永林始終認為:「用匠心做的食物,是不會被人遺忘的。」他說,他將帶著行業責任和家鄉情懷前行,盡一份力,讓重慶火鍋成為世界的火鍋!
  • 重慶火鍋雲復工 十餘家品牌商家上線淘寶直播
    近期,受疫情的影響,重慶火鍋門店大量暫閉, 而另外一面是全民對火鍋的渴望已經無法按捺。兩難境地之下,近日重慶火鍋上演突圍戰:上線外賣配送,集結在餓了麼平臺推出「雲火鍋節「,在淘寶開動直播,推陳出新底料銷量再進新一輪爆漲。
  • 外賣拯救火鍋、燒烤、小龍蝦?餐飲店老闆:報復性消費就是鬼扯
    如果只看外賣平臺的喜報,你會以為吃貨們對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早就來了:口碑餓了麼在4月10日發布數據稱,在持續了半個月的「318 城市生活周」 期間,餓了麼平臺上有大量商戶已恢復到了疫情前的訂單水平,火鍋訂單增長十倍,燒烤訂單增長近七倍,奶茶訂單翻兩倍,其中,8萬家火鍋店訂單數量超過了疫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