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外送,對於外賣O2O的另類思考

2020-12-2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火鍋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個餐飲業態,有一種說法是起源於三國時期的「銅鼎」;但以2010年海底撈在北京試水「Hi撈送」為代表的火鍋外送只在最近幾年興起,伴隨著餐飲O2O的熱潮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革新,火鍋外送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出現,品途網之前就報導了這類企業挑食,而我們也了解到成都企業來一火是火鍋外送平臺的先行者,此次筆者通過獨家專訪來一火執行總裁李聘熙深入了解了火鍋外送的運營模式和行業發展思路。

李聘熙認為同樣是外賣,但火鍋外送和熟食外送有著本質區別;既然是做外賣,配送是關鍵,但他沒有把來一火定位為跑腿公司,他們可能和走出和到家美食會、餓了麼這類外賣平臺不同的模式來,原因在於火鍋品類的特殊性和他對火鍋業態的理解,這是他所強調的平臺優勢和真正的門檻;具體分析和關於來一火的相關介紹請見下文。

  成都餐飲市場環境好

成都雖然經濟上不能與北上廣相提並論,但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地區在餐飲業尤其是火鍋業的發展上具有明顯的優勢,知名的海底撈即發源於四川簡陽。李聘熙的父母在上海經營火鍋餐飲業多年,他對此耳濡目染,並在決定做來一火時他選擇回到家鄉成都,主要是考慮到當地的市場環境有利於創業。

首先,消費習慣上,四川人偏愛辣,麻辣味火鍋更容易生存;而因為這種習慣也會拉高整體的消費頻次,據來一火的經營數據,成都人平均每人每周吃一兩次火鍋,在全國範圍內這個頻次是相對較高的。

其次,市場容量上,在大眾點評上成都有8788家火鍋店,而搜索北京火鍋店的數據是6580家,單個地區的體量和前景就很可觀。不難理解成都這麼多火鍋店能夠生存的原因必然是用戶需求大量和差異化,另外是火鍋不像中餐,在菜品上非常標準化,採配受區域環境影響小,因而能非常容易且快速開加盟店,比如小肥羊成立15年就已經有500多家門店,這個速度在餐飲業是比較罕見的。

為什麼需要火鍋外送平臺

從用戶角度說,免除排隊等候或採購菜品及準備火鍋的時間、方便快捷自然是大眾化的需求,據李聘熙向品途網透露,他通過數據發現還有細分需求的存在: 對於30歲以上經濟實力較強且擁有小孩子的家庭用戶來說,他們不太喜歡帶小孩去嘈雜的火鍋店,火鍋外送恰好同時滿足「品質+方便+安靜」的需求。

再重點從商家角度來講,第一,商家配送能力與服務能力不匹配;物流本不是餐飲業的必要環境,餐廳堂食的服務始於進店門而終於出門,假如火鍋店要做外賣通常是虧本的,因為它本身已經在承擔房租、人力、水電等成本;而火鍋外送雖然對及時性要求不高,但門檻較高,普通餐廳送外賣可以請兼職或利用服務員的空閒時間,但火鍋外送就很難這樣做。比如在成都最早推出火鍋外送服務的商家川西壩子火鍋,養了一支專門的配送團隊,然而試水外送不到一個月就將外送費從 9元/次提高到19元/次,並且只限定距門店3公裡範圍內,原因就是人力成本的高昂;他們在與來一火合作後就關閉自有的外送業務。

第二,商戶雖然虧本也可以做火鍋外送,但外送平臺獨特的優勢是品類、量級、專業度,平臺覆蓋足夠多的火鍋品牌,品類會更加豐富,這就意味著滿足更廣泛的人群;有了用戶和商家基礎後就能帶來相當數量的訂單,雖然總體可能虧本,但以量級和規模降低平均虧損成本,同時在配送和物流上有實力的平臺會更專業,通過技術手段的革新不斷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第三,商家營銷能力有限;和餐飲業一樣,傳統火鍋店依靠地理位置就能獲取自有流量,很難觸達對火鍋外送有需求的這部分用戶群。

最後從火鍋外送這個業務模式來看,儘管它客單價高但更容易被用戶接受,也方便推廣普及;因為除海底撈以外,火鍋店的環境和服務附加值不大,對比中高端餐廳,不難發現用戶到店體驗的是店面裝修風格、服務員的推薦幫助等附加因素,真正的菜品價值佔比較小,因而很少有用戶會去點外賣;那火鍋這種偏自助式的品類就更適合外賣。

再者,因為人群和菜品的做法導致火鍋的就餐時間較長,一般都會超過一個小時,火鍋店的翻臺率也是比較低的,但在高峰期需要等位時表面上看是用戶體驗不好,但背後是前廳桌位流動跟不上廚房的產能,而閒暇時這兩項又被浪費,那提前預訂火鍋外送對於資源的高效利用就是有力的措施,對餐廳提升業績也是有必要的。

總之,火鍋外賣平臺的價值是滿足了用戶和商家的雙向需求,並幫助火鍋商家提高營業額,拓展配送範圍,把火鍋服務從餐廳搬到消費者家裡。另筆者發現,餓了麼在北京也推出了火鍋外送服務,合作商家包括新辣道、。

來一火在傳統火鍋業的探索

來一火是成都的一家創業公司,定位為火鍋外送平臺,覆蓋近200家火鍋店,於去年10月獲得中路資本百萬元的天使投資,目前團隊數量80多人,其中技術類30人。火鍋外送的整個體驗流程是這樣的:用戶通過400電話(有紙質菜品手冊)、網站、微信服務號、App等渠道下單,商家和平臺同時接到客戶訂單後,客服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商家並確認訂單內容;商家開始配菜和包裝,配送員於15~30分鐘內抵達所在門店,李聘熙表示他們已開發自有物流管理系統,可以實時追蹤訂單狀態配送;配送員取菜後,預計25分鐘送貨上門,這個過程耗時約1個小時。

在收費模式上,除商家返點25%,來一火向用戶收取20元配送費,而10~15元直接提給配送員;據了解,成都Hi撈送業務是238元起送,使用電磁爐、鍋具、餐具時收取10%的服務費,而外送費再另按距離收費,成都每公裡10元(比打車費還貴),外送範圍為距門店20公裡以內;而挑食也採取了收10%服務費的模式。李聘熙說這麼做目的是在客單價高的前提下降低體驗門檻,他認為平臺前期運營的重點是聚集人氣,火鍋店只提供菜品,用戶對服務的感知來自於平臺,因此得到用戶的認可並不難,但過於注重利潤和盈利而提高門檻,反而不利於平臺的成長。

火鍋這個品類優勢很多,底料、調料標準化,毛利率高,菜品口味差別小,加工簡單、只需切配,唯一的不足是消費頻次較低;而火鍋外送的核心點在於如何提高配送效率、分攤配送成本;針對這幾個問題,來一火主要做了4點嘗試:

1、倉配一體化

就配送效率而言,自建物流倉儲的好處顯而易見,省去了配送員到店的時間,同時能及時核對庫存,方便地實現庫存管理,這與電商平臺設立物流站的原理類似。據悉來一火的1個倉儲點已經投入使用,另外2個在建設中;他們選擇與消費量大的5家火鍋品牌合作,這些生鮮菜品的庫存的周轉期是一到兩天,庫存量的參考數據是第二天的訂單總量,而這個會根據以往的消費數據來預估,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損耗甚至無庫存化(當天賣完)。

2、自營酒水飲料

辣的火鍋會催生對酒水類的需求,在用戶點菜後來一火會提供單價較低的飲料作為備選,李聘熙說這些飲料能貢獻15%的銷售,每單有2元的毛利,這是推出附加業務以降低虧損的一個重要體現。

3、拓寬場景應用

從實際情況來看,火鍋送到公司、家庭的情況較普遍,但是如KTV、戶外場景等其他場所可不可以?不排除其可能性,豐富的場景應用下也方便挖掘用戶的多層次需求,進而有利於拓寬用戶群和增值服務。

4、 推出一個人的火鍋菜

按照來一火提供的數據,成都火鍋的平均消費人數是每桌4人,因而能達到高頻次是很困難的;他們在嘗試推出一個人的火鍋菜(冒菜),筆者一下就聯想到定位「一個人的火鍋」呷哺呷哺,兩者目的都是為累積用戶、提高消費頻次,該業務預計11月上線。

 火鍋外送業態的四個階段

在採訪中,李聘熙提出了對未來的設想,他把整個火鍋外送業態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專注火鍋配送,在覆蓋更多門店的基礎上不斷做好配送這件事,服務好用戶,這時積累口碑和信任是關鍵。

第二階段切入中央廚房,服務C端的同時做2B的業務,第一階段不斷接近消費者後可以了解他們的喜好,掌握了這些優勢再做原材料的供應更加可行。

第三階段推出自有火鍋品牌,火鍋品種很多,如海鮮、湯鍋類、麻辣、豆撈、魚火鍋極特色火鍋等,但其實口味差異不大,當用戶對平臺形成認同後順勢推出自有品牌還是會有人買帳。

第四階段整合火鍋產業鏈,通過影響供應鏈的上下遊進而去改造傳統火鍋業,這當然是一個很長遠的願景,在網際網路模式下火鍋這個細分領域是否會誕生新的老大,時間會給出答案。

李聘熙認為在O2O時代技術已經不是門檻,商家也不是,因為商家並不會排斥平臺,真正的門檻是對傳統業態的理解,這個點要切入得準、快,而來一火具有了先發優勢,對行業的探索和理解較深入,但受限於環境因素,他們發展速度還很慢,在營銷投入上也極少。

在餐飲O2O的大潮中,講漂亮的故事,用噱頭吸引讀者等營銷手段的受人關注,真正做產品的反而會不為人知;但新商業更需要技術和模式的創新,同時也離不開資本的推動;筆者相信,資本的青睞將會使得火鍋外送這一細分市場逐步走入大眾的眼中。

來源:速途網  http://www.sootoo.com/content/526372.shtml

相關焦點

  • 外賣O2O引發餐飲大戰 火鍋外送掘金餐飲細分市場
    火鍋外送:掘金餐飲業細分市場伴隨著餐飲O2O的熱潮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革新,火鍋這個餐飲業的類別,正在發生例如外送這樣的變化——一些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出現。在微店平臺完成下單,半個小時後,配送員就抵達家門口。中農莊園家家送火鍋上線於2013年10月,今年在河北石家莊市正式上線,實現市內一小時送達,不再局限於網上團購、到店消費的O2O模式,而是讓人們在家或是在KTV聚會、在外露營時,都能吃上美味的火鍋。在這個項目運營前,中農莊園家家送團隊做市場調研發現,一般的火鍋外賣服務對象為家庭年收入8萬元以上、25至48歲的城市人群。
  • 你給大家送外賣 我們給你送火鍋
    「春節以來他們居然沒休息過一天,美團騎手實在是太辛苦了,他們天天給大家送外賣,我們今天也給騎手送個外賣火鍋。」渝北兩路西區叉叉褲火鍋的負責人鄭小輝,今天讓兩路西區所有的美團外賣騎手,免費到店自提配好的火鍋套餐,讓他們拿走回家燙火鍋。
  • 被疫情「推了一把」的火鍋外賣
    大年初一,湊湊內部拍板決定做火鍋外賣。三周後,湊湊的火鍋外賣業務在北京的6家門店正式試點上線。「確實是疫情催促了我們快點把這個事完成,」負責此次火鍋外賣業務統籌的湊湊CMO楊婷婷告訴虎嗅,「原先有在思考怎麼做(火鍋外賣),但沒想到會這麼快。」
  • 縣城開火鍋外送創業失敗全過程
    畢業後,他在重慶找了份工作,一邊完成學生心態的轉換,一邊思考如何創業。「給別人打工肯定是不行的,得自己幹。不過要做,肯定是和吃相關的。」  「當時在成都興起了火鍋外賣,很新穎。」華豪當時並沒有弄明白,消費者是否真的有在家裡吃火鍋的需求,在家裡吃火鍋味道太大怎麼解決?「但既然別人已經做起來了,就說明肯定能做。」
  • 點火鍋外賣,鍋送給你了
    浙江在線11月27日訊 陰雨天氣大幕拉開,氣溫快速轉涼,撩撥起杭城吃貨們飛奔向火鍋的心。最近,你吃火鍋的方式變了嗎?記者了解到,「火鍋外賣」在今年秋冬更火了。  在今年特殊的環境之下,外賣到家的火鍋業態成為了新賽道,傳統餐飲企業、上遊食品公司、同城物流配送平臺也聞風而動,紛紛瞄準火鍋外賣市場發力。
  • 溫州餐飲店好會玩 點火鍋外賣還送「鍋」
    這個冬天,溫州湧現出不少火鍋外賣,不需要你出門,不需要你買菜洗菜,也不必擔心酒駕煩惱,下一個網絡訂單,外送小哥就會將火鍋打包送到你家。比較特別的是,今年點火鍋外賣還送「鍋」,通過網絡平臺訂購減免20元。
  • 沈城餐飲企業開闢新賽道 叫份火鍋外賣 送鍋!
    寒冷的天氣裡團團圍坐吃上一頓熱乎乎的火鍋,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件再愜意不過的事情,可是天冷不愛出門或者因特殊原因不方便外出怎麼辦?  記者12月3日走訪發現,外賣到家的火鍋業態成為餐飲業新賽道,傳統餐飲企業、本地新零售平臺紛紛聞風而動,瞄準火鍋外賣市場發力。今年冬天,這種商家能提供菜品、底料,甚至鍋具的「懶人火鍋」外賣,成為沈城餐飲外賣領域新的增長點。  吃驚  有肉有菜有調料,還有鍋!  「收到之後我都驚了,裡面竟然有個黃色的小電鍋,是免費送的。」
  • 重慶火鍋店員工 穿防護服尿不溼送外賣火鍋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間,秦媽火鍋每天的人員、接觸物品必須多次消毒。以一個秦媽的一個外賣箱為例,每天送一趟外賣,就必須要消毒三次。秦媽的火鍋外賣,一般就是一包底料加配菜,為了方便市民自己熬底料,秦媽火鍋還貼心的在每個配送包裡放置了一瓶三斤裝的農夫山泉。
  • 火鍋外賣雙人套餐僅99元還送鍋?在家點外賣吃火鍋成新潮流?杭州的...
    在家開涮火鍋 上周末,數月未見的老同學要來家裡做客。思考了一秒鐘,我做了個決定:不用起個大早忙前忙後,瞬間就有一桌菜的最佳方式,那就是:吃火鍋。在餓了麼App上,我找了離家最近的某火鍋外賣專門店,點了150元的雙人套餐。
  • 呷哺呷哺火鍋外賣初試水
    呷哺呷哺火鍋外賣初試水 原標題:   北京商報訊(記者 賀陳慧 實習記者 周寧)昨日上午,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呷哺呷哺」)送出第一單外賣。這是繼呷哺呷哺上市,調整門店之外推出的又一新舉措。
  • 火鍋外賣要變天
    據業內人士透露,相關項目受到了網際網路與連鎖行業內多位投資者的關注,這些來自餐飲行業外的玩家們關心的是,如何讓火鍋從堂吃這種單一形式中走出來,利用新零售技術,演變出火鍋的N種可能。疫情催生的火鍋外賣疫情期間,人們對火鍋的旺盛需求,率先催生了火鍋外賣的蓬勃發展。
  • 火鍋外賣搶得了實體店生意嗎
    9月28日,西安火鍋外賣品牌香見外賣火鍋宣布與餓了麼合作,在此之前,成都火鍋外賣平臺來一火牽手餓了麼。與此同時,董火鍋更名、百天羊上線、呷哺呷哺送火鍋……一系列火鍋外賣的動態成為在線外賣行業近期的熱點。
  • 進擊的火鍋外賣是一門好生意嗎?
    無獨有偶,海底撈也推出只做外送服務的門店,據一位店員透露,海底撈的堂食與外賣業務完全分開,平時排長龍的門店並不提供外賣服務。「外賣是海底撈的獨立部門負責的,這樣的外送門店,在上海有20多個。」人們在餓了麼、美團等平臺下單的海底撈火鍋外賣,就是從專門外送店送出的。這樣的一家外送店,一個月的線上銷售量在200多單左右。
  • 火鍋外賣店怎麼做,注意以下四點
    火鍋外賣是現在發展形勢比較好的一個餐飲項目,導致很多人都想要加入這個項目。那麼餐飲火鍋外賣店怎麼做才好,注意以下四點,生意越來越好第一定位明確今天講到的是火鍋外賣,既然是火鍋外賣就要把重點放到外賣上邊,如果有人說火鍋外賣也可以做堂食啊,其實是不建議這麼做的,如果有外賣再加上堂食的話會亂成一鍋粥,不如專心只做火鍋外賣。
  • 90元一份的「外賣火鍋」,送鍋還送勺,網友:老闆是在賣廚具嗎?
    90元一份的「外賣火鍋」,送鍋還送勺,網友:老闆是在賣廚具嗎?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來說,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季還是在特別炎熱的夏季,那麼對於大家來說也都是會選擇去吃上一頓火鍋的吧,因為對於火鍋它的美味還真的是完全沒有辦法抵擋得住呀,不管是去外面吃還是自己在家裡面做的話,也都是特別不錯的選擇,而且不管是和家人還是帶上3、5好友,那麼也都是圍在火鍋前吃飯的話,總會有說有笑談笑風生,所以對美食也是能夠給我們帶來無比的快樂,而且現在對於外賣行業也是變得如此發達了,就連火鍋也是能夠在外賣上點到不知道對於你們來說有沒有點過火鍋外賣呢
  • 99元的火鍋外賣送鍋送勺不虧嗎?老闆:開店就盈利,年入1個億
    火鍋和外賣,聽上去不搭配的兩樣東西,相遇之後卻風生水起。作為火鍋界的代表,海底撈從2010年就開始做外賣,到了2016年,更是把外賣完全獨立於門店運營。海底撈發布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40.9%,年中,海底撈還在餓了麼上線了外送服務。
  • 呷哺呷哺死磕海底撈:在火鍋外賣上大戰300回合
    呷哺呷哺也終於上外賣了。  繼海底撈、挑食、來一火等品牌之後,呷哺呷哺終於在9月2日宣布上線外賣項目,由此加入了火鍋外賣的探索大部隊。  其品牌為何選擇在此時上線外賣項目?對於已經在市場打拼一陣子的同類外賣是否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更大的野心?
  • 呷哺呷哺推出火鍋外賣 不過學的不是海底撈
    吧檯式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9月1日起與美團外賣合作推出火鍋外送服務,50元起送,目前外送區域僅限望京新一城及華彩兩家門店附近的區域。  消費者在該門店附近區域打開美團外賣,通過位置搜索定位就可以下單,分量及價格與門店保持一致,每單需支付8元外送費,呷哺呷哺向界面新聞表示,今年內北京會增加該項業務的若干家門店,並保持穩步擴張,未來不排除接入其他外賣平臺。
  • 火鍋外賣越來越走俏
    冬天來了,寒冷的天氣撩撥起吃貨們奔向火鍋的心。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到火鍋店吃,蚌埠街頭的火鍋食材超市越開越多,加入火鍋外賣大軍的品牌也越來越多,而外賣到家的火鍋業態讓人覺得「吃火鍋」變得簡單又方便,給吃貨們帶來更多的選擇,「宅家吃火鍋」在今冬更火了。
  • 外賣火鍋火了老牌店也起「外心」
    一組數據顯示,廈門地區3月份,餓了麼外賣平臺上的火鍋銷量,環比2月上漲65%。變化1小火鍋銷量最高送「火」還送「鍋」「火鍋外賣」已不算新鮮,但近來因堂食未完全開放,以往充當次要角色的「火鍋外賣」,走到了舞臺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