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2點20分左右,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9樓,6名輕症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表達性藝術治療,撕碎的象徵病毒、壞情緒的紙片,重新拼成了全新的圖案,走出治療病房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明顯輕鬆起來。
為他們做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是來自四川省第七、第八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隊員劉婭、蔣沙沙。2019年,她們同其他8位華西第二醫院護理人員考取了表達性藝術治療初級治療師證書。
音樂、冥想、繪畫等形式的表達性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式,針對患者所經歷的創傷給予心理治療和幹預,可以幫助患者從創傷中走出來。
隨著臨床救治的成效進展,許多患者身體情況好轉,但醫院全封閉式管理、遠離家人,對疾病預後的擔憂,甚至是親友間的生離死別,早在患者心裡埋下了陰影。
三次表達性藝術治療
放鬆、冥想,到撕碎重生
第一次治療關鍵詞:放鬆、冥想、安全空間
3月10日,劉婭第一次給5名輕症患者做表達性藝術治療。不同於20多天前剛到武漢時的緊張情況,隨著疫情防控和臨床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剛來的時候,我們負責的64張病床還是滿的,現在只有20多個患者,每天也都有出院的。」劉婭說,工作狀態也從剛開始的超負荷運轉到如今的井然有序。
「現在很多病人都陸續出院了,有部分患者身體情況好轉,但是好幾次核酸檢測仍然是陽性,達不到出院標準,情緒會焦慮抑鬱,會哭。」劉婭說,在醫院封閉式管理的環境裡,遠離親人,有的患者一家人都因病住院,有的是一個人,心理上的創傷,是臨床治療好轉後不能小覷的問題。
第一次表達性藝術治療,5名患者雖然很配合的來了,但也有些拘謹,不知道要做些什麼。「第一次,就是建立我們和患者之間的『連接』,讓他們找到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放下戒備。」劉婭說,在精心挑選的輕音樂下,大家開始放鬆、冥想,在大腦中「建造」一個安全的、舒適的空間,冥想結束後,再通過繪畫的形式,把這種安全空間畫出來,最後,所有人都繪畫完成後,每個人依次闡述一下,為什麼覺得這個環境是安全的。「第一次繪畫,他們普遍覺得,在醫院,有醫生護士就是安全的,也有人覺得,在安靜的大自然環境裡是安全的。」劉婭說。
第二次治療關鍵詞:放鬆、冥想、與細胞對話
3月11日,值班的蔣沙沙進行第二次治療。同樣是5名患者,有參加了第一次治療的,也有新加入的。暖場熱身操後,同樣是音樂冥想環節,需要患者在大腦裡,假想一個巨大的細胞發光體,自我暗示,與細胞對話,發光的細胞體所帶來的能量蔓延到全身。然後,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感受通過繪畫的形式畫出來。「表達性藝術治療,(對作品內容質量)不評判、不評價,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打開內心的觀點,自己去暢所欲言地表達。」蔣沙沙說,而在結束環節,則是想像著熬煮一碗粥,你加入了希望,我往裡面加祝福,熬好粥,分發到每個人碗裡,大家一起喝下去。「中國人性格內斂,不善於表達,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內涵,就是表達即療愈,懂得傾述、懂得宣洩,就是不良情緒的出口。」蔣沙沙說,有一個婆婆,年齡比較大了,生病之前就需要依靠安眠藥才能入睡,患上新冠肺炎之後焦慮,吃了藥還是入睡困難,但聽著冥想音樂之後,發現自己能睡著了。
第三次治療關鍵詞:放鬆、冥想、撕碎重生
3月13日,劉婭進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治療,這一次的主題,是從創傷中重生。「我們三次治療活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患者從受到創傷的心態中重新走出來。」這一次的冥想環節,一位阿姨直接睡著了。「這其實是好現象,平時他們因為焦慮抑鬱,常常會睡不著。」病房條件有限,這一次,不畫畫了,而是用各色卡紙,任意撕碎,然後再在白紙上,用碎紙片,隨意拼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圖案。「這是一種儀式,把象徵不好的創傷撕碎,繪製成新的生活。」劉婭說。
在最後的交流環節,劉婭明顯感覺到,患者的情緒放鬆起來,最後一個問題,問大家出院後想去做什麼。「一個阿姨說,她最想去做的,是如果抗體合格,她要去捐獻血漿。」
藝術創造即治療
療愈他人的同時也療愈自己
實際上,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從2018年開始,就在醫院婦科、新生兒科、輔助生殖中心、生殖內分泌科等相關科室開展著表達性藝術治療,華西第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黃燕在內的10名護理人員,參加了國際表達性藝術治療協會(IEATA)的學習和督導,考取了相關證書。「在臺灣長庚醫院參觀時第一次接觸到藝術治療,回到醫院後再通過系統學習和實踐,不斷地發展我們的能力。」黃燕說。
表達性藝術治療起源於19世紀70年代,是整合繪畫治療、音樂治療、舞動治療、戲劇治療等藝術形式進行治療,倡導「藝術創造即治療」,鼓勵醫務人員、教育者、藝術家及心理治療師參與到該工作中。
「比如患有婦科腫瘤疾病的患者,我們通過『希望之珠』、粘貼畫等形式,來緩解她們的焦慮情緒,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組織早產兒媽媽,用帶有媽媽氣息的衣物為早產兒製作帽子,建立母嬰連接,幫助促進早產兒發育,在生殖內分泌科和門診手術時,有的胎停不得不接受手術的孕媽媽,通過繪畫和音樂治療,緩解她們的痛苦。」黃燕解釋說,在員工中開展,還能幫助員工減輕壓力。所以,在華西第二醫院派出援助武漢醫療隊後,黃燕也曾提醒,如果有機會,可以在患者中也嘗試進行表達性藝術治療。
而在劉婭看來,表達性藝術治療,不僅僅是在療愈別人,也是在療愈自己。「剛來的時候,進病房也很緊張,壓力也很大,慢慢地和患者溝通適應之後,自己的心態也調整過來了,安慰他們,我們會把你們都護送出院,我們才回家。」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