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海航集團旗下的西安民生(000564.SZ)、寶商集團(000796.SZ)同時發布公告,稱由於重大重組事項不確定,將繼續停牌。在停牌之前,兩者都拉出兩個漲停,可見市場對停牌的預期。
5月7日,陝西當地一證券人士透露,兩者的整合可能是把寶商集團的商業資產(百貨、超市)裝進西安民生,西安民生成為一個商業公司。海航集團一度打算收購陝西西鳳酒股份公司(下稱「西鳳酒公司」),並注入寶商集團,但已失敗。此說法在寶雞市國資委得到了核實。
「寶商集團可能被注入的資產是礦類企業。」上述證券人士透露。最新的說法是,陝西東嶺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嶺集團」)將被注入寶商集團,這是一個2007年收入達到120億元的企業。記者就此向西安民生、寶商集團的董秘馬明慶求證,馬明慶否認了上述說法,「這些都是沒有的說法,以公告為準。」
此前西安民生、寶商集團為同質上市公司,在商業資產整合後,海航系三大上市公司將更為被有效的利用,西安民生注重商業百貨、海南航空專注航空,寶商集團可以為海航集團不斷擴大的其他業務提供平臺。
西安民生估值改善
海航集團為重組籌劃已久。
首先是在股權安排上。2008年4月1日,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與海航商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航商控」)籤訂了《股權增資協議》,海航集團以其持有的寶商集團42847964萬股股份(佔寶商集團總股份的17.38%)對海航商業控股有限公司增資。同一天,西安民生也發布了類似公告。在此變更後,西安民生、寶商集團均成為海航商控子公司。
其次是人事。2007年9月,寶商集團董秘馬明慶開始擔任西安民生董秘,馬明慶也是滬深上市公司中少有的同時兩個公司董秘的人。此外,西安民生董事長詹軍道是海航商控董事長,西安民生副董事長、總裁馬超則是海航商控董事。
在人事、股權都理順了後,4月25日,西安民生、寶商集團發布了重組公告。根據記者的了解,寶商集團的商業資產將被裝入西安民生。「這對於西安民生而言肯定是利好,規模做大了。」國泰君安分析師徐曉芳認為。華泰證券一分析師也認為,規模擴大,這對於降低成本、提高淨利潤作用是很明顯的。
從網點看,寶商集團連鎖網點總數達25家,其中連鎖超市23家(陝西省內18家,甘肅天水市內5家)、百貨店2家。網點、特別是陝西省外的網點對於西安民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因為西安民生的網點主要在西安。
從收入看,2007年,寶商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73694萬元,比上年70808萬元增加2885萬元,上升4.08%;其中主業共計實現總收入60043萬元,超市實現總收入55379萬元;百貨實現總收入4664萬元。
2007年,西安民生的營業收入為3.28億元,寶商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幾乎是民生銀行(愛股,行情,資訊)的2倍,簡單加總,兩者的收入約為9億元,增厚約183%。寶商集團的淨利潤只有167萬元,不過事出有因。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寶商集團營業外支出較上年同期增加較大,因為預計之未決訴訟損失及收購寶雞飯店產生損失所致。
2008年一季度,寶商集團淨利潤達到1010萬元,而西安民生每股收益為0.0337元,以西安民生27035總股本簡單計算,寶商集團可以每股增厚西安民生0.037元,增厚約1倍。
寶商集團空巢引鳳
在商業資產被剝離到西安民生之後,即使西安民生所持鹹陽商業銀行股權被置換到寶商集團,也是難以支撐寶商集團業績的。在此情況下,海航集團必然會注入其他資產。
此前有說法稱,海航旅遊控股公司可能將被注寶商集團,不過,海航旅控董事長馬國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此予以了否認,稱海航旅控將在海外IPO。
海航集團之前打算收購西鳳酒公司,並將其注入寶商集團。2007年末,海航集團與寶雞當地政府籤署了一個框架協議,稱海航集團將重組西鳳酒公司,並上市。
寶雞市國資委2008年工作重點第一條就是,「加快推進西鳳酒股份公司國有股權轉讓工作,建立工作機構,加強和海航集團以及其他投資商協商洽談,制定詳細工作方案,抓緊做好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等各項工作,解決相關問題,力爭儘快實現陝西西鳳酒廠和陝西西鳳酒股份公司的重組,加快建設百億西鳳,推動西鳳做大做強。」
不過,上述陝西證券人士透露,西鳳酒公司注入寶商集團已經黃了。寶雞國資委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只是一個框架協議,已經沒有再深入討論,對於原因則是無可奉告。
前述陝西證券人士介紹,海航集團可能注入礦產資產。這也與市場傳言吻合,有傳言稱,東嶺集團可能被注入寶商集團。
東嶺集團主營業務為鋼鐵冶煉、鋼材貿易、焦化及煤化工、鉛鋅開採及冶煉、黑色金屬製品加工,下設40多個生產單位和經營分公司,截至2007年末,職工人數1.2萬人,集團資產總額60.4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8.48億元,淨利潤達到2.85億元。此業績與寶商集團現有業績相比,差距懸殊。如果東嶺集團被注入,對寶商集團業績的提升明顯。東嶺集團也有強烈的融資需求,其在3月27日剛剛發布公告,發行短期債券融資4.5億元。
記者多次電話聯繫東嶺集團,不過其辦公室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馬明慶對於上述說法予以了否認,「我們的相關材料已經遞交到證監會,以公告為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記者 張友 實習記者 劉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