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專家業者冀電商平臺助農產品更好「登陸」

2020-12-19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專家業者冀電商平臺助農產品更好「登陸」

  新華網臺北12月12日電(記者吳濟海、李寒芳)近年來兩岸農產品貿易增長迅速。在電子商務大發展背景下,臺灣專家、業者希望通過兩岸電子商務平臺助力臺灣農特產品更好進入大陸市場。

  由臺灣中華農業領導人協會、兩岸福治民生發展基金會、海峽兩岸中小企業聯合促進會共同主辦的「2015.12.12兩岸民間(臺灣)商貿流通論壇」12日在臺北舉行,吸引230多人參加。

  臺灣生物產業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農業主管部門前負責人彭作奎表示,兩岸農業開展電子商務合作條件成熟、大有可為。臺灣電商與大陸電商天貓已就銷售花蓮大米展開了合作。通過兩岸電子商務平臺把臺灣最好的農產品推銷出去,對臺灣農業構成利多。希望兩岸能藉助電商等多渠道加速推動兩岸農業經貿、技術交流,促進兩岸共贏。

  兩岸農業經貿交流近年成果顯著。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官員曹紹徽介紹,2008年臺灣對大陸農產品尚有2.8億美元逆差,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後,臺灣農產品進軍大陸速度明顯加快。2014年,臺灣對大陸農產品貿易取得3400萬美元順差;臺灣輸至大陸農產品總額達10億美元,大陸已成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她認為,電子商務在農產品銷售通路中不可替代,經由電商渠道發展及兩岸業者合作,相信臺灣農產品對大陸出口還會有進一步增長。

  臺灣中華農業領導人協會理事長黃欽榮說,近年來兩岸農產品貿易持續增加,2014年臺灣水果出口共11萬多噸,其中出口大陸佔比55.1%。但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通路單一,對繼續擴大規模形成阻礙。如今網際網路發展一日千裡,農產品流通體系應該隨時代潮流改變,希望通過論壇,讓大家了解到電子商務是農產品銷往大陸的很好流通方式,以此促進臺灣農產品更好銷往大陸。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應邀與會,介紹了大陸農產品電商模式的創新,並對兩岸農產品電商貿易提出建議。還有與會者認為,兩岸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完整的物流系統,還需要兩岸金融系統的聯結,這些都需要兩岸有關方面加緊協商,為業者提供協助。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專家:臺灣業者渴望深度參與大陸電商市場
    新華社臺北2月26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在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26日舉行的「2019跨境電商個案調查成果雙專刊」發布會上,專家學者圍繞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機遇與挑戰等議題展開交流。多位與會專家認為,兩岸電商領域合作前景巨大,市場廣闊,臺灣業者渴望深度參與大陸電商市場。
  • 疫情中的電商助農:平臺向下,農產品向上
    ,電商平臺的援手伸向田間地頭,村裡滯銷的農產品流向線上。事實上,自疫情發生以來,為幫助果農減輕滯銷壓力,各大電商平臺根據自身能力,都推出了相應的幫扶方案:淘寶依託10億規模的愛心助農基金,實施助農10項措施,包括開通「愛心助農專線」收集滯銷信息、推出農產品特賣專區、加大對農產品綠色物流專線投入力度
  • 深度解析:拼多多社交電商模式能幫農產品賣的更好嗎?
    深度解析:拼多多社交電商模式能幫農產品賣的更好嗎?「農村電商」巨頭拼多多,它的爆紅模式能幫助農產品賣得更好嗎?在流量紅利結束很多年後,堪稱社交電商極致模式的拼多多一夜爆紅。7月26日,社交電商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按開盤價計算,拼多多市值達到293.56億美元。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過:用「拼」的模式賣農貨更有渠道優勢。
  • 讓農產品的市場更大些!拼多多探索電商助農新模式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武若曦):4月21日,在「2019年年報」正式披露前夕,拼多多率先發布了「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報告從拼多多平臺2019年農(副)產品成交額、國家級貧困縣商戶的年訂單總額、平臺單品銷量以及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等方面分析了電商發展趨勢,進一步探索電商助農新模式。
  • 農產品電商平臺物農網登陸納斯達克 上半年淨...
    農產品電商平臺物農網登陸納斯達克,上半年淨虧損同比擴大近2倍   12月16日,資本邦獲悉,今年以來,圍繞農產品及生鮮展開
  • 臺灣高山烏龍茶登陸大陸交易平臺
    新華社杭州1月22日電(記者屈凌燕)記者從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獲悉,「聚益」牌臺灣高山烏龍茶日前在華東林交所大宗農林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掛牌交易,成為首個登陸大陸交易場所的臺灣農林產品,試水「網際網路+農林產品+金融」全新銷售模式。  臺灣物產豐富,農產品資源、深加工優勢明顯。
  • 寶象金融聯合創始人楊張兵在首屆世界食品農產品電商大會上發言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趙箭,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工作推進組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副會長兼執行副秘書長吳秀媛,中國電商委執行主任、秘書長蘇軍,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農業商務發展司處長卡爾·舍巴斯特,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任海濤,濰坊市委常委、副市長孫起生分别致辭。寶象金融聯合創始人楊張兵在大會上發言。
  • 淺談臺灣電商「登陸」 看中大陸龐大網購市場
    臺灣地區人口基數小,電商市場體量小,因而電商企業上升空間小。近年來,許多臺灣電商業者紛紛「登陸」,想用「臺灣製造」品牌在大陸掘金——他們看中的正是大陸龐大的網購市場。   本文對臺灣電商業者進軍大陸市場中「電商和實體的關係」「物流、資金流的障礙」「跨岸電商平臺代表淘寶臺灣館」等進行淺析。
  • 《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發布 拼多多等平臺助力農產品上行
    藉助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拼多多將全國貧困縣的農田,和城市的寫字樓、小區連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續扶貧助農機制據相關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整體交易規模約為28.4萬億元,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農村電商也在2014至2016年間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農村網絡零售額與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均大幅增長。
  • 電商平臺通過小程序直播幫農產品找銷路,微信提供原生直播能力為...
    「一畝田」是一個農產品大宗批發交易電商平臺,「一畝田」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易莉莉笑稱他們真的在戰役,「每天都跟打仗一樣」。春節前後,繼武漢封城之後,全國多地陸續實施嚴格管控,交通受阻,大量農產品面臨滯銷風險,而採購商又無法到產地採購,貨源也告急。
  • 鐵嶺市西豐縣長直播帶貨助農 「中國鹿鄉」逐鹿新電商平臺
    7月16日,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人民政府縣長範磊攜手駐村第一書記走進拼多多直播間,合力為「中國鹿鄉」西豐農產品代言,為當地的脫貧攻堅事業助力,同時也為當地農業牽手新電商平臺做出示範。「我們西豐是一座小城,但是底蘊深厚,物產豐富,生態優美;西豐人民特別質樸、真誠、熱情。
  • 想找本地特色農產品?這個平臺都有
    6月29日,廣州市白雲區助農服務綜合平臺正式開放運營。白雲區助農服務綜合平臺位於白雲區鍾落潭鎮新村,該平臺服務中心面積約2300平方米,服務範圍輻射白雲區鍾落潭、太和、人和、江高等鎮村。作為白雲區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載體,平臺由白雲區供銷聯社承接,充分整合農業農村、氣象、郵政、人保、科協、團委婦聯等部門資源,緊緊圍繞白雲區農民生產生活需求,提供農技農化、土地流轉、冷鏈配送、農村電商、金融保險、人才培育等服務,精心打造集「涉農科技創新、智慧農業生產、智能交易營銷、創業孵化基地」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助農服務綜合平臺,實現「
  • 國內農產品電商平臺有哪些?
    農產品電商在近年來有大量的資本湧入,當下農產品電商的形勢如何?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企業,他們的模式特點和核心競爭力是什麼?www.51dzbs.com(一個新類型的平臺,這個平臺中間多了個C是因為多了銷售員,其實是社交電商的一種。這個平臺的供應商和銷售員分離,農民或農企只用操心供應農產品價格、給銷售員的佣金和物流就行了,不用理會營銷部分,銷售成功後才給銷售員提傭;這個平臺還有一個消費者看完廣告可以領紅包的設置。)
  • 臺灣電商怎麼搞?
    總的來說,這兩家全電商的業者,在策略上一個朝走價,一個朝走量。黑盒電商在臺灣的電商產業圈中,電視購物業者也紛紛進入到在線加入電商產業圈。另外,除了有網購App,亦推出電視購物App,除了電商的移動化,電視購物也朝著移動化的方向再持續前進。在十一的月份新聞中,提到momo富邦媒也將要上市。垂直電商
  • 消費扶貧·電商助農」 扶貧農產品大型直播節在福州啟動
    9月30日上午,由福建供銷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集閩優地理標誌產品展示中心有限公司主辦的「消費扶貧·電商助農」扶貧農產品大型直播節暨集閩優直播基地啟動儀式在福州美倫大飯店展宏廳舉辦。福建供銷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基好‍集閩優公司供圖 據了解,閩優直播基地直播基地可承載福建省農產品線上線下集散中心的雙平臺功能,並在三大方面為三農助力。
  • 徐聞特色農產品「觸網」 拓寬銷路助農增收
    徐聞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以徐聞縣青年網際網路創業園、郵政電商產業園、「菠蘿主義」網絡平臺等平臺為依託,讓徐聞優質農產品借著「網際網路」的翅膀「飛」向全國各地。據了解,徐聞縣青年網際網路創業園自2015年7月掛牌運營以來,已全面完善建立電商產業供應、銷售網絡平臺體系,是符合創業者所需求的創業孵化園,為創業初始人員提供政策扶持、項目論證、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實訓等「一站式」服務。目前,園區已有入駐企業73家,其中農產品供應鏈電商平臺26家,電商服務站2間(分別在邁陳白坡和曲界愚公樓),累計就業人數518人,成功孵化走出園區的企業有9家。
  • 「助脫貧攻堅 推冀商優品」——北京掛職幹部團隊走進直播間為農...
    「助脫貧攻堅 推冀商優品」——北京掛職幹部團隊走進直播間為農產品代言 2020-06-05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商助農摸底考,天貓618的「造血式助農」樣板
    一方面,讓外界看到其於農產品上行還有巨大潛力可供挖掘;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阿里式助農」不僅能實現「質變」,能真正做到了推動助農事業的「量變」,我們以此來看:其一,基於目前國內最大的電商用戶基本盤,阿里有著足夠的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商業變現能力極強;數十種水果日銷量超過 50 萬斤,意味著在助力農產品上行之中,擁有極強的訂單爆發力
  • 杭州電商平臺創首個「扶貧助農」吉尼斯...
    8月23日,在杭州江幹區貝貝集團總部,「24小時單一網上平臺銷售最多土豆」金氏世界紀錄證書正式授予杭州電商平臺貝店,全國第一個扶貧助農的金氏世界紀錄稱號就此誕生。 銷售恩施高山富硒土豆完成一場「電商扶貧」新試驗土豆作為恩施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超過150萬畝,土豆年產量約160萬噸。本次貝店所選擇的正是恩施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大,也最適合通過網絡銷售的農產品——高山富硒土豆。
  • 十款特色農產品登陸淘寶直播 電商解決疫情期間農貨滯銷難題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少農戶選擇電商突圍,選擇淘寶作為今年農產品銷售的主陣地。  2月6日,淘寶上線「吃貨助農」會場,消費者在淘寶App上搜索「吃貨助農」四個字便能直達頁面,挑選到品質可靠、價格實惠的新鮮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