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專家業者冀電商平臺助農產品更好「登陸」
新華網臺北12月12日電(記者吳濟海、李寒芳)近年來兩岸農產品貿易增長迅速。在電子商務大發展背景下,臺灣專家、業者希望通過兩岸電子商務平臺助力臺灣農特產品更好進入大陸市場。
由臺灣中華農業領導人協會、兩岸福治民生發展基金會、海峽兩岸中小企業聯合促進會共同主辦的「2015.12.12兩岸民間(臺灣)商貿流通論壇」12日在臺北舉行,吸引230多人參加。
臺灣生物產業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農業主管部門前負責人彭作奎表示,兩岸農業開展電子商務合作條件成熟、大有可為。臺灣電商與大陸電商天貓已就銷售花蓮大米展開了合作。通過兩岸電子商務平臺把臺灣最好的農產品推銷出去,對臺灣農業構成利多。希望兩岸能藉助電商等多渠道加速推動兩岸農業經貿、技術交流,促進兩岸共贏。
兩岸農業經貿交流近年成果顯著。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官員曹紹徽介紹,2008年臺灣對大陸農產品尚有2.8億美元逆差,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後,臺灣農產品進軍大陸速度明顯加快。2014年,臺灣對大陸農產品貿易取得3400萬美元順差;臺灣輸至大陸農產品總額達10億美元,大陸已成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她認為,電子商務在農產品銷售通路中不可替代,經由電商渠道發展及兩岸業者合作,相信臺灣農產品對大陸出口還會有進一步增長。
臺灣中華農業領導人協會理事長黃欽榮說,近年來兩岸農產品貿易持續增加,2014年臺灣水果出口共11萬多噸,其中出口大陸佔比55.1%。但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通路單一,對繼續擴大規模形成阻礙。如今網際網路發展一日千裡,農產品流通體系應該隨時代潮流改變,希望通過論壇,讓大家了解到電子商務是農產品銷往大陸的很好流通方式,以此促進臺灣農產品更好銷往大陸。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應邀與會,介紹了大陸農產品電商模式的創新,並對兩岸農產品電商貿易提出建議。還有與會者認為,兩岸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完整的物流系統,還需要兩岸金融系統的聯結,這些都需要兩岸有關方面加緊協商,為業者提供協助。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