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物聯網市場的碎片化,商業變現始終是困擾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
9月27日,在2019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IoT事業部市場總監王雲詞透露,阿里雲如今已經和1萬多家合作夥伴打造了開放式物聯網生態,通過便捷的物聯網基礎設施以及更智能化的計算服務,阿里雲將提供更為便捷可靠的商業基礎設施。
萬物智聯時代正在加速來臨,Gartner資料顯示,從2016年開始,IoT設備數就達到了61億,到2019年達到了142億,而到2012年,IoT設備數將達到250億。對於物聯網市場來說,高速的增長帶來了很多痛點,其中場景分散、數據孤島、集成複雜、複製困難成為制約商業化最主要的問題。對此,阿里雲提出了開放式生態概念,王雲詞表示,目前在阿里雲物聯網市場上(Link market)有超過1萬多家生態合作夥伴,阿里雲通過物聯網平臺,將自己的技術能力開放,進而形成各個行業的解決方案,讓這些生態合作夥伴能更好的對政府和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
同時,阿里雲還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物聯網商業化設施,除了在雲、管、邊、端都都有著完善的物聯網產品體系支撐外,物聯網從業者可以通過阿里雲物聯網平臺上的基礎能力,在阿里雲物聯網一站式開發平臺完成開發,最後在阿里雲市場完成商業化,阿里雲構築這一套「雲上閉環」,也讓眾多合作夥伴在智能生活、智能人居、智能城市、智能製造等多個行業享受到了物聯網商業紅利,而通過物模型等數據的智能化整合分析,則可以讓行業逐漸實現數據增值。
針對物聯網行業的碎片化,阿里雲提出了線上線下合作模式,非標準化和集成的項目,阿里雲和合作夥伴可以通過線下合作模式完成,而有標準化方案的項目,則可以直接在線上交易市場完成合作。而阿里雲也會為生態合作夥伴提供渠道合作政策,給予充分的補貼及優惠。
王雲詞表示,如今,阿里雲正在通過「技術+商業」雙驅動模式,為越來越多的物聯網從業者賦能,不僅降低了物聯網開發難度,也提高商業變現能力,阿里雲也將和眾多合作夥伴,在未來智聯時代,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