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養你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但飯可以。」好好吃飯才能更好地補充身體基本營養,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而肝臟參與消化,可促進食物的消化,以及糖原儲存。肝臟若受到損傷,人會在吃飯後表現一些異常,由此能直接判斷肝臟健康是否健康,讓人提高警惕,小心肝變「硬」。
飯後若出現4種症狀,可能是肝硬化的前兆,莫大意
症狀1:飯後腹瀉
一般人在飯後拉肚子以為是飲食不當,腸胃出了問題,但很有可能是肝病引起的腹瀉,一般醫學解釋為肝源性腹瀉。
如果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個半小時之間拉肚子,並伴有大便不成形,並且持續很長時間沒有好轉,很可能是肝不好導致的,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免受疾病折磨。
肝細胞出現病變後,肝臟分解轉化功能下降,導致膽汁不足,消化系統會受到很大影響,很容易出現腹瀉的症狀。
症狀2:飯後腹脹
一般飯後腹脹很多人都覺得是吃東西吃多了,而經常飯後腹脹,口中還有酸味和苦味溢出,很可能是肝臟代謝功能下降了。
肝受到損傷後,疏洩和分解能力下降,膽汁分泌會受到影響,食物因為無法及時消化,會在體內堆積,腹部就會感到發脹。
症狀3:飯後噁心
不少人吃飯時總覺得胃口不好、吃飯不香,以為是胃不舒服,吃了很多胃藥也沒有用,甚至還會更嚴重,出現飯後噁心、嘔吐,腹脹等,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肝出了毛病。
我們知道,肝臟在消化系統中製造膽汁,而膽汁負責分解和消化脂肪,若肝臟受損,分泌膽汁逐漸減少,脂肪消化出現障礙,會出現飯後腹脹、噁心等。
症狀4:飯後放屁
我們常聽老人說,放屁是身體在排毒,有助於身體健康。但飯後經常放屁,說明體內脹氣比較多。
這是因為肝功能下降,造成胃腸道淤血,氣體很難被正常代謝,身體會出現消化不良,就會「情不自禁」地排氣,出現頻繁放屁的症狀。
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很容易發展為肝硬化,要加強警惕。
有以上症狀的人,若是情況已經在慢慢緩解,說明肝病正在好轉。而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樣養肝護肝呢?
養護肝臟健康,每天常做2件事
第一件事:多喝水
養肝不是停留在口頭上,也不是身體出現嚴重問題了再去注意,而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堅持每天喝養肝茶,加速肝內毒素代謝,擁有健康身體。
飲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為宜,忌食辣椒、洋蔥、蘿蔔等刺激性強,含粗纖維的食物;忌少餐多量,應少量多餐,並多飲湯水,以利膽汗的分泌和排出;忌食產氣和帶氣味的果菜豆類,以免加重腹脹。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方式無規律讓體內寒氣逐漸累積增多,陰陽失調,膽囊收縮機能減弱,膽汁減少,後背不舒服為膽囊反射區,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膽汁和毒素是肝分泌和分離出來的,通過膽囊收縮排出體外,膽不好,就會使得部分膽汁和毒素滯留肝內,影響肝的正常代謝,繼而導致肝的局部損傷,短期是感覺不到的,其會自行修復,根源在膽,膽調養好了,肝也會逐漸恢復正常。
既然找到了問題病症的內在因素,除了平時飲食方面清淡些,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方式注意調整外,在有空的時候,到鄉間野地採摘點灌南苦菜,回去燒湯煮水,輔以紅糖,忌辛辣油炸生冷的東西,原產地連雲港灌南,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尤其是南方的水果儘量少吃為宜,做到三少,少吃多餐,少熬夜,少生氣。
第二件事:多吃綠色蔬菜
中醫說:青色入肝,青色食物多治肝經疾病。
很多的綠色蔬菜都對肝臟有一定的好處,有益肝氣循環、代謝,使肝臟更順利的排毒,加快肝臟代謝。比如菠菜、黃瓜、西蘭花等,都對養肝有非常好的效果。
一些減肥的朋友如果偶爾想吃一些高脂類的食物解解饞,就可以用綠色蔬菜來平衡一下,所以多吃綠色蔬菜一定沒錯!
小結:除此之外,肝臟需要好的睡眠來新陳代謝,需要適當的運動來減輕負擔,也還需要好心情使肝氣順暢,養肝其實很簡單,來自於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人生因自律而自由,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