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障體系日漸完善,太原人就醫體驗更滿意

2020-12-25 瀟湘名醫

▲建設完善健康太原雲服務平臺,讓患者就醫診療服務更省心,結算支付服務更便利,公共衛生服務更精準,檢查檢驗服務更簡便、家庭醫生服務更貼心,健康信息服務更普及。柴傑梁 攝

12月3日清晨7時許,城市伴隨著冬日晨光從"夢"中醒來,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在家長的陪伴下上學;上班族雖然都戴著口罩,但也步履從容;老人們在公園裡鍛鍊身體,享受養老時光……市井味道的清晨是這座充滿生機的城市最好註腳。如今,得益於日漸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生活在并州大地上的太原人更健康、更長壽。截至2019年,太原市人均期望壽命由"十二五"末的78.51歲提高到78.94歲。這一核心指標已經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就近看病好周到

「趙師傅,我該為您做今年的第四次健康訪視啦,看啥時候方便?我上門給您體檢!」12月2日,家住尖草坪區九豐路的趙鳳林接到滙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劉國柱的電話。

「下午我有空兒,您來吧!」78歲的趙鳳林說,三年前,因查出高血壓和高血糖,他被社區納入慢病管理對象。從那以後,劉國柱醫生會定期打電話詢問他的身體狀況,給予他用藥和飲食起居方面的指導和建議。「在劉醫生的幫助下,我的身體狀況一直很好,精神狀態也不錯。」

「每天都有婦科、兒科、呼吸科、心血管科以及中醫等科室的專家坐診,可以做彩超、拍胸片、抽血化驗……滙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滙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海峰說:「附近居民有個頭疼腦熱,或是慢性病需要調理,真的不用往大醫院跑,看病、檢查、抓藥、輸液、接種疫苗……在這兒全能搞定,收費還便宜,方便又實惠。」

「十三五」期間,我市通過建立醫聯體、二級以上醫院醫生下社區幫扶、城市醫生與農村醫生「千醫千村」牽手等方式,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加上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在我市形成了有序的就醫格局。目前我市基層醫療機構達1302家,包括337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2家鄉鎮衛生院和913家村衛生室。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診療量較「十二五」期間增加了6.38%,縣域內就診人數同比上升2.91%。

診治水平有保障

▲新農合試點分級診療促進農村患者合理分流,減輕看病就醫經濟負擔。 柴傑梁 攝

今年7月,市民張華(化名)因複雜性肝部腫瘤,住進市人民醫院。他的肝部腫瘤體積大,又有淋巴轉移。若放在以前,想做這種腫瘤的切除手術得去北京、上海。幸好,市人民醫院與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合作,特別邀請上海的郭衛星教授來太原成功地為張華做了手術。

「得了大病,不用出遠門,家門口就有國內頂尖專家來給做手術,我真是幸運啊!」張華高興地說:「術後的幾個月,我身體狀況一直很好。」

「十三五」期間,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市屬醫院依託院士工作站、名醫工作室、特聘專家等渠道,積極引進腔鏡微創、肝癌切除、婦科盆底重建等特色適宜技術,開展高難度手術,讓廣大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國內頂尖的醫療服務。

為加快人才學科建設,我市引進了8名院士,建起工作站,開展科研合作50項,引進新技術項目51項,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培養了大批醫療衛生人才。

我市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和分級診療,114所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持續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建成25個醫療聯合體,成立呼吸內科等7個市級專科聯盟……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11月30日,市婦幼保健院長風院區、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開診一周年。分別位於城西、城南的這兩所現代化新院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患者熟知和認可。

「十三五」期間,我市持續推進「百院興醫」基礎建設,醫療衛生資源總量明顯提升,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達39358張,各類衛技人員達62575人,千人口床位數、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分別達8.82張、5.42人,較「十二五」末均有所增長。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達69元,超出「十三五」規劃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得到了有力印證。疫情期間,我市舉全市之力打贏了抗擊疫情太原戰役、支援湖北戰役、保衛首都戰役,實現了太原本土確診病例「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雙零」目標。在這場疫情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人民滿意的答卷。

智慧醫療真方便

這兩天,市民李安鵬頸椎不適,來到市中醫醫院康復科進行針灸。以往每天都要排長長的隊掛號,還要在診室與繳費處之間往返,每次看完病,一上午的時間就過去了。自從關注「市中醫醫院」官微,掛號繳費都在手機上操作,大大提高了診療效率。

李安鵬對醫院的官方微信豎起了大拇指:「在家就可以掛號,來這兒不用等,直接針灸治療,繳費用微信支付,特別方便,既節省了患者時間,也節省了醫生時間。」

「十三五」期間,我市不斷加大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力度,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推動新興信息手段與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實現「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不斷優化各診療環節,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我市實施「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動以來,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順利通過國家級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四級甲等測評,是全國第三個通過測評的省會城市。我市在推進智慧醫療建設過程中,依託市中心醫院建設太原市影像會診中心,同步拓展「就醫一卡通」「雲醫院」「12320熱線」等功能應用,使老百姓享受到了智慧醫療帶來的便捷和實惠。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如今,太原百姓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住院更省心,種類齊全、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的醫療網絡遍布并州大地,全民健康步伐堅定向前。記者 郝曉煒

來源:太原晚報

【來源:太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益陽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這是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的一個縮影。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與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是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強力推動下,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市共設置鄉鎮衛生院94個,其中建制鄉鎮衛生院81個,全市1139個行政村全部設立了衛生室。
  • 西海岸新區採取三項措施全面完善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和救助制度體系
    一是將愛滋病、結核病、麻風等部分傳染病救治納入民生工程,劃定病種、救治對象和救助標準,對個人自付醫療費用部分實施救助。23處鎮街依託綜治中心已建成鎮級心理服務中心,240處社區(村)建成心理諮詢室;全區3家精神衛生專科醫院、6家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全部開設心理門診,28家鎮街衛生院已全部設立心理諮詢室。
  • 王東峰:深化「四醫聯動」改革 完善基層公共醫療服務體系 紮實推進...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深化「四醫聯動」改革,健全完善基層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紮實推進醫療衛生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王東峰首先來到石家莊市第四醫院,實地查看掛號窗口、急診室、醫院藥房和候診大廳,與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進行互動交流。
  • 讓每一位患者滿意,華潤醫療「潤心」患者服務體系的知行合一
    作者:陳贊麗健康中國戰略提出要增加群眾的獲得感,改善醫療服務的首要目標是讓患者滿意!近來,華潤醫療傾力打造的「潤心」患者服務體系就有效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得到了社會群眾的廣泛好評。那麼,華潤醫療是如何讓每一位患者滿意的呢?
  • 十一年醫改路 群眾就醫更有保障
    十一年,我區涉足醫療改革「深水區」,歷經陣痛、破繭成蝶。如今,我區已經建立起一套醫院運行機制和高效辦醫機制,摸索出一套上下聯動新模式,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效能、醫療技術水平、群眾就醫滿意度和醫療服務效率,大大提升我區市民的就醫保障。
  • 太原東方醫院正規醫療技術
    技術、服務、環境,是【太原東方醫院】穩步發展的「三駕馬車」,無論是接待諮詢、分診引導、貼心服務,還是提前預約制,藍天都在盡力做到更好,為每位就診者帶來更加便捷更現代化的服務體驗。一、正規醫療技術作為一家專科醫院,【太原東方醫院】更加重男科專科建設和專病建設,每項技術、每個疾病都需擁有專門的學科隊伍和拿手的醫生團隊,在對於患者的治療上,我們極力做好醫生技術和病患治療的匹配,為提高男科疾病治療的成功率,醫院制定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醫生的行為要符合醫師精神和職業操守,不能過於商業化,【太原東方醫院】致力於打造獨具特色的、讓患者信賴的男科品牌!
  • 春雨醫生: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醫療資源、服務效率和就醫體驗
    農耕時代,北方期盼「瑞雪兆豐年」,南方則更期待「春雨貴如油」。因為北方依靠瑞雪在冬日裡為莊稼保溫、殺蟲,為開春積累足夠的水分;而南方則需要春雨助力春耕、春播、春插,更需要春雨為那些「靠天吃飯」的望天田帶來生的機遇……智慧時代,許多原本的界限變得無界,但一些資源信息仍有不對稱之處,比如優質醫療資源的匹配等。
  • 新幹縣中醫院新院區將啟用,先進的醫療設備、完善的就醫流程……
    院內隨處可見枳殼形狀綠植與門診大樓前的枳殼造型、枳殼藥園相映成趣,讓人感受到生命、活力與健康,也讓人體驗到濃鬱的中國中醫藥特色傳統文化氛圍。不僅環境優美、舒適、配備齊全,還建有黨員活動中心、中醫書吧、健身房、瑜伽室等,並設置了孕婦學校、心理諮詢室、國醫堂、中醫特色診療區等。
  • 河北省兒童醫院獲「群眾滿意的醫療機構」稱號
    12月14日至15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人民網、安徽省衛生健康委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醫院院長改善醫療服務論壇」在安徽合肥舉行。大會以「我們在行動,我們共分享」為主題,為2019年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成績突出的單位進行了頒獎。
  • 北京召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將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
    今天上午,本市召開市區兩級醫療保障部門組建後的首次醫療保障工作會議。記者獲悉,2019年,本市將加大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向貧困人口的傾斜力度,降低起付標準,提高報銷比例,逐步提高封頂線。同時,探索建立城鎮職工大病保險制度。
  • 如何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社部部長這樣說
    健全就業促進機制 完善覆蓋全民社保體系(權威訪談)——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張紀南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
  • 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健康房山建設
    「十三五」時期,房山區緊密圍繞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升「四個服務」水平,嚴格落實「六為」工作思路,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大力提升衛生與健康服務水平,醫療衛生保障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 他山之石 | 發達國家的醫療保障體系是什麼樣的?
    之所以建立這樣多元化的醫療保障體系,一方面有利益分擔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壓力,增強基金的可持續性;更重要的是,能夠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民生健康需求,最大程度地保障不同經濟水平的人能夠獲得所需要的醫療服務,並儘可能避免出現「一病回到解放前
  • 朱銘來等:特殊疫情應急醫療及人身傷害保障機制建設和制度完善
    為妥善解決人民群眾就醫和醫院救治在醫療保障方面的難題,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國家醫保局)聯合相關部委及時出臺一系列政策:1月23日,國家醫保局和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的通知》,針對此次疫情特點,決定對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採取特殊保障政策,主要包括四項內容:一是對於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
  • 細節之處見真章,市二院優質服務打造更舒適就醫體驗
    3月,是濟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優質服務月,醫院多管齊下推出一系列優質服務新舉措,實行責人到人,包幹到底的全程無縫隙服務。並從細節入手,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完善規章制度,細化服務流程,以更好的醫療質量,更優質的護理服務以及更簡化的就醫流程,讓患者獲得更滿意的就醫體驗。
  • 軍人保障卡新功能測評:就醫「一路通」
    除了保障卡用卡發薪、依卡領裝、住房檔案管理等10項功能外,今天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和你息息相關的新功能!就醫一卡通跨體系醫院就診門診就醫「一卡通」是指軍隊幹部在保留原醫療體系的同時,可根據傷病診治需要,持軍人保障卡(醫療保健卡)直接在全軍醫院門診就醫。
  • 張錦:借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東風」,提升百姓就醫獲得感
    新華網太原1月17日電(王亮 吳銀冰)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全面託管山西白求恩醫院,有何看得見的變化?在山西省兩會期間,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白求恩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錦表示,醫院要發揚白求恩精神,借晉鄂兩省共建區域醫療中心的「東風」,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增強老百姓就醫獲得感。
  • 國務院發布保險業新國十條 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於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保險服務需求為出發點,以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為方向,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健全市場、優化環境、完善政策,建設有市場競爭力、富有創造力和充滿活力的現代保險服務業,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
  • 市中心醫院榮獲2019河南省三甲醫院患者就醫體驗排行榜第五名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雲強 通訊員 陳思妤昨日,記者從市中心醫院了解到,由河南專業導醫平臺、河南醫療機構智庫「老蔡導醫」發布的「2019河南省三甲醫院患者就醫體驗排行榜」,在全省67家入榜三級甲等醫院(院區)排名中
  •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榮獲2019河南省三甲醫院患者就醫體驗排行榜第五名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陳思妤)近日,由河南專業導醫平臺、河南醫療機構智庫「老蔡導醫」發布「2019河南省三甲醫院患者就醫體驗排行榜」,在全省67家入榜三級甲等醫院(院區)排名中,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以總分79.922分位列第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