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城的李女士,今年32歲,這是她的二胎,一家人開心之餘,考慮到第一胎寶寶出生體重為8斤4兩,屬於「巨大兒」,所以面對二胎,她孕期特別注意控制體重,沒有過度進補。
懷孕至「22+周」時,李女士出現陰道流血,到醫院檢查顯示宮頸內口擴張,宮頸管縮短,需要進行緊急處理,否則面臨流產的危險。但高昂的進口藥物費,讓李女士一家犯了難。
通過朋友介紹,李女士來到南城醫院,婦產科團隊針對李女士情況制定了基礎保胎方案,經過10天保胎治療,產婦各項體徵平穩後出院。
因為宮頸機能不全,外加第一胎寶寶屬於「巨大兒」,主管醫生的陳燕多次叮囑李女士回到家後切勿頻繁走動,注意避免過度飲食攝入,避免流產早產的風險。整個孕期,李女士定期做好各項產檢,同時醫生也積極對其做好炎症、貧血相關治療。
因為李女士第一胎為「巨大兒」,產前醫生預估李女士此次分娩「巨大兒」概率很大。
幸運的是,在醫生和家人的照顧下,李女士孕期各項體徵穩定,宮高、腹圍、體重增長均在正常範圍內。
近日,李女士懷孕達到39周,在醫生的幫助下,順產了一名女嬰,重大9斤2兩,母嬰平安。經歷過宮頸機能不全、巨大兒的分娩,李女士此次生育二胎的過程非常不易。
陳燕醫生介紹,足月新生兒出生之後體重超過(含)8斤就屬於「巨大兒」了。老一輩人常說生個大胖小子有福氣,殊不知,「巨大兒」讓母嬰都遭罪。分娩過程中,產婦可能會出現產道損傷、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甚至產後大出血。而寶寶也容易發生胎兒骨折、顱內出血、肩難產、窒息等情況。
「巨大兒」形成原因有哪些?陳燕介紹,孕婦肥胖、妊娠合併糖尿病、經產婦、父母身材高大、有巨大胎兒分娩史、高齡產婦等因素都會大大增加「巨大兒」的分娩概率。
目前比較常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懷孕期間,孕婦補充營養太多了,也就常說的營養過剩;二是孕婦患有妊娠糖尿病,母體血糖偏高,致使胎兒糖分攝取過多。
【如何預防巨大兒?】
1、注意飲食
一般來說,因為胎兒的發育需求,孕媽們往往容易攝入更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就非常容易導致發胖,增加胎兒體重。
孕期飲食要清淡些,高鹽高油都會容易導致高血壓,按時吃飯,該補充營養時,不要偏食,畢竟孕婦貧血,也容易血壓升高的。
2、適當運動
雖然懷孕,但運動依然少不了,運動不但能消耗熱量,鍛鍊身體,控制體重穩定增長,降低得糖尿病的風險,還能間接控制胎重,不讓胎兒發育成為巨大兒,有利於產婦分娩。
3、按時產檢
除了平時的各種篩查,還包括常規檢查,比如測血糖、血壓,血尿常規,肝腎功能,這幾個項目,都跟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有關,通過對這幾項檢查,我們就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和預防。
4、及時幹預
一旦檢查出血壓或血糖升高,必須要馬上到醫院治療和幹預,預防發展更加嚴重。
文字/李廣
攝影/醫院供圖 視頻/無
編輯/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