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受苦」「我希望死得有尊嚴」「如果可能我想去旅行」……2020年9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深圳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護士長的鼓勵下,18歲身患脂肪肉瘤(她的故事可以搜索晶報微信公眾號10月22日推文《癌症病房裡的18歲女孩》)的依婷從一堆卡片中選出了自己的「特別心願」。輾轉深圳、廣州、長沙多地求醫,做過3次切除手術,31次放療、8次化療。依婷抱著對世界的美好期盼及不捨得,一路艱辛求醫。為了治病,這家人努力和時間賽跑,還沒到達終點,卻被判了結果。
在這次非常專業的「安心卡」(關於開啟生命末期話題的溝通遊戲)的心理輔導後,依婷和家人決定停止治療,選擇旅遊開開心心度過最後的日子。在人間最後的一段日子裡,依婷籤署了遺體捐獻書。10月21日,剛過完18歲生日的依婷離開了家人。離開時,她對同學和記者說:「我已經沒有遺憾了。」
11月26日,依婷的故事在由深圳市護理學會腫瘤護理專業委員會主辦、深圳市腫瘤醫院、深圳市醫防融合腫瘤疾病項目組協辦的「深圳市第二屆安寧療護案例實踐分享會」上分享,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激發了人們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
什麼是安寧療護?深圳市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路虹解釋,安寧療護就是在患者所剩不多的生命裡,停止積極的治療,以藥物維持和減輕患者的痛苦。在心理撫慰患者及其家屬,讓他們以理性、平和的態度對待死亡。「過去,過度醫療很普遍。許多癌症患者臨終前已陷入昏迷,搶不搶救,他們已經沒辦法自己決定。實際上很多患者離開時都是非常痛苦的,留有很多遺憾。」
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即是安寧療護的支持者。在臨終前,他親手籤署了一份同意書,上面寫著:拒絕氣管切開,拒絕呼吸機,拒絕胸外按壓等一切有創搶救措施。最後在親人的陪伴下,李詠安寧的走完了最後一程。
近年來,深圳的安寧療護進入了快速發展車道。今年的分享會,參會的醫院由去年的9家增加到了15家。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巡視員孫美華介紹:2019年5月深圳市被定為國家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目前全市已有9家市級醫療機構、15家區級試點完成安寧團隊的建設。「現在衛健委還在探索全市安寧療護統一的1.0指南。未來,我們要將安寧療護下沉到社康中心,建設更多的家庭病床,實現系統閉環。」
記者:羅丹
通訊員: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