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春節假期給大學生一一回信,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南振中的「寒假作業」引發廣泛關注(本報3月20日有詳細報導)。《大學該怎麼讀——給大學生的75封回信》日前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5月6日,《大學該怎麼讀》出版座談會在鄭州大學舉行。怎樣像南振中那樣為師、如何進行師德師風建設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探討的焦點。
75封回信讓老師看到差距
《大學該怎麼讀》一書彙編了南振中75封共12.5萬字的回信,集中回答了學生70份調查問卷中的數百個問題,他的回信在鄭大學子中間廣泛傳頌。集信成書後,南振中將籤名本贈送給每個參與調查問卷的學生,說是「作為這次坦誠對話的紀念」。每個拿到書的學生都表示十分激動和驚喜:「沒想到南院長這麼用心!」
與此同時,南振中寫信的故事也在廣大教師中間傳播開來,引起教師們的討論與思考。
「現在學生們最大的抱怨是『沒有人關心我們!』他們感覺自己游離於功課之外,與教師也格格不入。」美國教育家內爾諾丁斯的這段話,揭示了當前教育中疏離的師生關係。
「做教師是個良心活,只有用心付出,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多名老師表示,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係,首先要從老師做起。
「讀到南先生給學生的回信,我很感動,也很慚愧。尊重每一個學生,用心和學生交流,我做到了嗎?我們的老師做到了嗎?73歲的南先生做到了。」鄭州大學黨委書記鄭永扣說,翻閱這本《大學該怎麼讀》,滲透在字裡行間的,是南先生關愛學生的師者情懷和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感。
鄭永扣希望,全校教師要學習南先生謙虛謹慎、平等待人的大家風範,學習他關心學生、愛護後輩的師者仁心,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南振中教我們如何為師
李凌凌是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師,也是南振中的博士生。《大學該怎麼讀》裡面「寫給博士生的21條短札」,是從南振中寫給她的電子郵件中精選出來的。
「作為教育者,南老師使我明白怎麼做比怎麼說更加重要。教育不是說教和灌輸,不是管制和規訓,而是注視和陪伴,是對話和激勵,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李凌凌說。
鄭大公共衛生學院輔導員曾鑫是學生信任的「曾哥」。「南先生來鄭大工作兩年的時間裡先後召開了20多次師生懇談會,圍繞學生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認真傾聽同學們的心聲,並一一寫了回信。他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同時也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教書育人,立德樹人,首先要深入了解大學生,認真傾聽同學們的聲音,我們才能夠讀懂大學生,才能有效地指導他們的成長。」曾鑫說。
「為師者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應該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中關愛學生,用實際行動展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被評為2014「感動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的鄭大信息工程學院宋家友教授說。③7
□本報記者惠婷實習生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