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家譜》中解讀,老祖宗們留下的千年智慧!

2020-12-09 名門修譜mmxp

劉氏作為百家姓氏中,帝王最多的一個姓氏。名門自有家訓,老祖宗們留下的千年智慧,也在《劉氏家譜》中一一展露。

劉氏祖訓詩

劉氏祖宗傳下來的【祖訓詩】,此詩為廣傳公(劉廣傳,劉氏147世祖)生下十四子以後,鼓勵兒子要向外發展,不要兒女情長痴戀家中。廣傳作詩一首,以激勵兒孫,並作日後認宗的依據。這首後來被劉氏奉為族詩。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除此之外,劉氏「三祖遺訓」更是集合了劉姓三位帝王的「大智慧」。

漢高祖劉邦 雕像

1、漢高祖劉邦遺訓

根據《史記》和《漢書》所載,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後,與一班大臣談論起能夠在「楚漢相爭」中戰勝項羽、脫穎而出的原因時說: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而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漢光武帝劉秀 雕像

2、漢光武帝劉秀遺訓

劉秀繼承和發揚了劉邦的傳統,廣納天下之士,廣聽天下之言,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創建東漢百年基業。劉秀是一位聰明而踏實的忠厚之君,勤於治政,嚴於律己,反對誇誇其談的奢華之風和好高騖遠的言行。劉秀給後裔子孫留下一段訓誡: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故曰:廣文地者荒,務文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

劉秀這段話告誡子孫:反對好高騖遠,反對見利忘德,反對貪人財物。一味好高騖遠者眼高手低,眼前的事情不屑一顧,徒有一番不切實際的空想,到頭來只是「勞而無功」;見利忘德者做事情不擇手段,將為人的道義都拋掉,到頭來只會遭人唾棄;貪人財物者即使東西拿到了,也無法心安理得,君子愛財但應取之有道。

昭烈帝劉備

3、蜀漢昭烈帝劉備遺訓

劉備是三國時期難得的仁義之君,曹操和孫權在徵戰中經常屠城濫殺,但劉備始終仁德為先、愛民如子,從不妄自殺戮,深得百姓愛戴。俗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劉備的仁義之舉讓他能在三國初期曹操、袁紹的強大勢力中間周旋而不滅,使他東奔西走投靠他人而處處備受歡迎。劉備之德贏得了關羽、張飛的生死追隨,贏得了諸葛臥龍的鞠躬盡瘁。因此他在臨終遺言中將這一信條擺在了首位來告誡太子: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德惟善,可以服人!

歷代劉氏宗譜都記載了劉備的這一條遺訓。他所確立的是非善惡取捨和個人行為標準,已經普遍為劉姓及整個中華民族所接受。

上述"三祖遺訓",("三帝遺訓"),在國內外劉氏族姓中廣泛流傳,贏得了廣大劉姓宗族的認同,已成為整個劉姓宗族的共同祖訓。

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保留追究其侵權法律責任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山西臨縣劉氏家譜及字輩排行
    山西臨縣劉氏,為皇族後裔,在臨縣的分布也比較廣,《劉氏家譜》目前在網上公開的並不太多,僅找到全金公兄弟三人遷臨縣定居這支,很大程度上應是臨縣之劉氏的共同始祖。據《劉氏家譜》雲,其上祖劉邦,乃泗水郡沛縣人也,後遷臨縣。
  • 劉氏家譜【收藏】
    在南方劉姓中,又明顯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蘇等省的劉姓最為興盛,如湖南的劉少奇家族,四川的劉湘家族、劉伯承家族,湖北的劉華清家族,江蘇的劉海粟家族、劉淇家族,福建的劉步蟾家族。    劉姓中,除少數成員明確屬於少數民族在漢化過程中改姓為漢字姓劉氏之外,絕大部分都自稱源於漢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創造過兩漢文明的古老豐沛祁氏(劉氏)一脈發派繁衍而成,都是漢之子孫、劉邦及其兄弟的後裔。    劉姓主要分布在中國本土地區,此外還廣泛地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劉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和中華劉氏始祖苑。
  • 「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之十四高淳中山劉氏:忠孝傳家 崇教尚儉
    這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下的千古名句。劉禹錫與南京有著很深的淵源,曾創作《金陵五題》七言絕句,《石頭城》《烏衣巷》等名篇一直傳唱至今。如今,南京高淳還生活著一支劉禹錫的後人,自宋代至今,「中山劉氏」繁衍生息已歷千年。
  • 影像深圳家譜|平湖劉氏家族:千年聚族於斯 文化薪火相傳
    1000 多年前,劉累後人中的一支自中原輾轉遷徙到深圳平湖,聚族於斯,歌哭於斯。劉姓族人是最早遷到平湖的客家人,屬當地大姓,歷代人才輩出。從宋朝到今日,一代又一代劉氏族人譜寫著平湖的歷史。宋朝劉達宗千年前於平湖開基平湖劉氏自中原遷於江西贛南、福建汀州寧化一帶,再沿贛粵兩省邊界的梅林關進入廣東,先居南雄珠璣巷,再遷至東莞城,後遷至深圳丹竹頭。宋朝時,劉達宗於平湖開基,距今已逾千年。劉氏人才輩出,十九世紀的記載就稱先後至少有 5 人考取了功名,成為舉人或貢生。
  • 大連牟平大莊文登鴨灣劉氏——劉氏文化
    劉氏家譜編寫簡述:大連牟平大莊文登鴨灣劉氏家譜:有劉欽奎老人和劉維木獨資贊助組織譜寫,劉欽奎老人和劉維木在2008年6月份開始組織劉氏家譜編寫委員會,開始撰寫大連劉大屯梭脖溝及牟平大莊文登鴨灣劉氏家譜。
  • 為了幫劉強東尋找祖宗,我們搜了全國的劉氏家譜字輩
    因太爺爺和爺爺去世較早,目前只留下有限信息—湘潭劉氏鍾靈堂,父親大人吩咐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譜,請老湘潭縣的劉氏族人互相轉告,萬分感謝!   為了幫劉強東尋找祖宗,我們搜了全國的劉氏家譜字輩,結果真的是五花八門,全國各地都有。這時候我們又回到了劉強東的那則「尋祖公告」,劉強東說他家族已知的輩分是「忠義志強,福玉安詳」,按此,劉強東是「強」字輩,他父親是「志」字輩、爺爺是「義」字輩,太爺爺是「忠」字輩。
  • 劉氏家史知多少 一
    漢劉皇族十三村先祖仍然敬畏曾經顯赫的家世,保留著年年講譜的傳統,家丁們對族譜如數家珍,人文軼事,家長裡短耳熟能詳。在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中,時時處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道、注重家風,不忘家史,不失家傳,齊家治國平天下。
  • 最新劉氏家譜全集
    在南方劉姓中,又明顯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蘇等省的劉姓最為興盛,如湖南的劉少奇家族,四川的劉湘家族、劉伯承家族,湖北的劉華清家族,江蘇的劉海粟家族、劉淇家族,福建的劉步蟾家族。    劉姓中,除少數成員明確屬於少數民族在漢化過程中改姓為漢字姓劉氏之外,絕大部分都自稱源於漢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創造過兩漢文明的古老豐沛祁氏(劉氏)一脈發派繁衍而成,都是漢之子孫、劉邦及其兄弟的後裔。    劉姓主要分布在中國本土地區,此外還廣泛地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劉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和中華劉氏始祖苑。
  • 千年家譜被當廢紙扔掉!
    前不久,有一則新聞:河北省滄州市某縣城的一戶人家,因為搬家的原因處理掉家中的廢舊物品,將千年家譜當做廢紙賣掉。待家族中其他長輩發現的時候,已經找不回來了。聽到這樣的消息,心裡難免為之一震。心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豐富的物質生活讓我們忽視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價值,對於家族文化、歷史的不重視,才最終導致千年家譜被當廢紙賣掉的可悲事實。國有史、邑有志、家有譜,家譜作為家族血親與文化的載體,是國史、方志記載社會史料的重要補充!首先,因為有了家譜。
  • 八代將軍遺留劉氏家族尚武風
    二十多代家族史中,代代有人擔任武職將官士卒 2015年04月15日  來源:齊魯晚報
  • 劉姓家譜目錄
    12704【河北滄州】劉氏家譜三卷首一卷      (清)劉濤  劉玉策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人民大學  河北大學  遼寧圖12705【河北】鹽山劉氏家譜不分卷      (民國)劉傳恕等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鉛印本  四冊
  • 老祖宗的忠告,老人言,口口相傳的民間智慧
    老人的智慧都是他們的人生經驗,一代一代地傳授,直到今天依舊散發著民間智慧的光芒,儘管距今已多年但是老祖宗的智慧永不過時。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名句,值得我們去學習領悟,定會受益匪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懂其中的奧秘,回想我們自己的過往,多多少少會走些彎路,而老人們的這些話其實就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
  • 聚館劉氏族譜被市檔案館收藏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近日,聚館劉氏統宗族譜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此次劉氏家族捐贈的是首卷、卷二和宗派圖長卷,共三冊,市檔案館向劉氏家族代表頒發了《捐贈證書》並辦理捐贈手續。
  • 老祖宗的處事智慧
    老祖宗說:"人過五十窮不問倆事,富不管雙人",老人們談天說地時的一句口頭禪到底蘊含那些人生哲理?老祖宗的處世智慧: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在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智囊全集》自序中也有講到過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要遵循本身的原則才會走好自己的路。
  • 家譜
    從爺爺輩家裡就沒留下家譜,只知道爺爺輩名字中間是「雲」字,父輩是「德」字,我們這輩是「本」。
  • 「家譜」到底是什麼?
    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其實,這就是家譜。家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 家譜中的嗣子、祧子和義子
    雖然今人誤解了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但是在中國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每一個家庭還是不希望自己這一支在家譜中斷續的。
  • 劉強東認祖歸宗,劉氏家族按「字」排輩
    劉強東認祖歸宗,劉氏家族強勢回歸2018年1月2日,也是新年第二天,劉強東在個人微頭條上發微,全文如下:劉強東尋祖公告:家族解放前系湖南省湘潭縣劉氏族人,太爺爺在此出生,後因故移居江蘇!因太爺爺和爺爺去世較早,目前只留下有限信息—湘潭劉氏鍾靈堂,父親大人吩咐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家族族譜,請老湘潭縣的劉氏族人互相轉告,萬分感謝!
  • 劉氏家訓家風,融在字輩中
    他至今還記得,在他小時候,劉家祠堂還是一個前有水塘、花園,有200多個房間的大院子,如今只剩下祠堂上、中、下廳堂及左邊部分房屋相對較好。「每一座祠堂,都是一部濃縮的家族史。」劉德忠說,從去年開始,劉家祠堂啟動了部分維修工程。這支劉氏家族沿用至今的字輩有20字,劉德忠解讀說,字輩中包含了「崇文重教、重德樹志」的家訓、家風和家規。
  • 【家譜國際徵文選登之十九】解向軍丨解氏「五子登科」家譜情結
    我與家譜文化的不解之緣——解氏「五子登科」家譜情結解向軍/文小的時候,總愛混在大人們聚集的地方聽老人們講天南地北的故事我經常課堂上眼頂著大殿的空中大梁發呆,想像著古人的智慧,古代的世界,解不開殿上大梁怎麼能上去之迷,等等。大點的學生們給我炫耀著好神奇的古代故事和村中的歷史人物傳奇,老師們也講,就這樣,村子的古老印象深深的紮根我幼小的心靈,沒想到自已竟為生我養我的地方赤迷了大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