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右二為時任校長張瀾先生
各位看倌,可否有您的老老太爺爺、老太爺爺、太爺爺、爺爺在這張照片裡面?
這張照片現存於四川大學檔案館,展示於二樓會議室。我看了無數次,僅僅認得出校長張瀾先生。
我們希望藉此尋找照片上的人員信息和他們的後裔,希望聽到關於他們的人生、家庭、家族的故事。如果有幸,請記得聯繫我哈:499543272@qq.com
根據baidu資料,國立成都大學到國立四川大學的歷史沿革入下:
1896年,四川中西學堂創辦。
1902年,四川中西學堂和尊經書院、錦江書院合併為四川通省大學堂,年底改稱四川高等學堂。
1912年,教育家蔡元培擔任臨時政府教育總長,頒發了《大學令》《大學教育規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史稱「壬子學制」,四川高等學堂改名為四川官立高等學校,四川通省師範學堂改名為四川優級師範學校和四川高等師範學校。
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學校將師生及一切經費、校產、圖書、設備,轉入四川高等師範學校,同時改名為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與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北京師範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今武漢大學)、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中山大學)、瀋陽高等師範學校(今東北大學)並稱全國六大高師。
據民國教育部1918年統計,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專任教師和在校學生人數,僅次於北京高師,名列第二,全年經費數名列第四。
1925年9月25日,四川省公署以照會方式,聘請德高望重、在四川辦新學有特殊貢獻的張瀾出任成都大學校長。
1925年12月,四川善後會議迫於社會公眾輿論壓力在成都召開,張瀾以代表身份出席。在他的多方周旋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成都大學學生的強烈要求下,善後會議於1926年2月3日,通過了成都大學學生會請求撥鹽稅作成大經費的提案。決定「成立國立成都大學,年撥鹽款60萬元以作校費」,並撥前四川高等學堂校地和陸軍醫院舊址及附近地產200畝作校地。這樣,成都大學的辦學經費和校地問題,終於得到了較圓滿的解決。
1926年,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一分為二,原四川官立高等學校部分搬回南校場而重建國立成都大學,原四川高等師範學校部分改建為國立成都師範大學。成都大學和成都高師獨立分辦後,原有的教師一分為二,人才十分缺乏。
1928年,在成都南較場原四川高等學堂舊址,設「成都大學」理學院及理預科。
1929年下半年,國立成都大學由皇城全部遷至南較場新校址,分文、理、法三院及預科、理預科。
1931年11月9日,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公立四川大學三校合併,「三水匯流」,並由教育部定名為國立四川大學,至此國立成都大學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