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木星垂直運動的風暴如何產生,朱諾號也無力解答

2021-01-07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本文參加#百度APP遊戲年度票選活動#

木星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行星。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於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並於2016年8月27日首次近距離掠過木星。美國已經展示了「朱諾」號在雲層上方飛行的結果,包括木星極地地區的天氣圖像以及磁場和引力場的測量結果。「朱諾」號還利用微波探測木星的可見表面以下,發現木星從內部深處湧出氣體。天文學家還測量了木星的極光和等離子體環境。

2016年8月27日,「朱諾」號宇宙飛船開始了對木星的科學觀測,經過了距離赤道雲頂不到5000公裡的地方。木星兩極的圖像顯示出混亂的景象,不像土星的兩極那麼安定。微波探測揭示了木星在100條大氣壓下的天氣特徵,這些大氣壓主要富含氨的低緯度羽狀物,類似於地球上大氣環境。近紅外測圖顯示了明顯的下水位區域內的相對溼度。「朱諾」號所測得的重力場與科學家的估計相差甚遠,精確了一個數量級。這就暗示了木星內部重元素的分布,包括木星核心的存在和質量。」朱諾」號觀測到的木星磁場表現比預期產生更小的空間變化,顯示出豐富的諧波含量。

以前人們從未探測過木星大氣深處的熱發射上升流。因此「朱諾」號的兩個主要科學目標是確定木星氨和水的豐度,並觀察深層大氣的動力學特徵。我們目前對木星的溫度、風、和雲屬性的大多數知識都局限於雲的頂部,而對木星更深層次的雲沒有過多了解。曾經,伽利略號探測器測量了地球上某一點大氣的22條大氣壓,因此沒有提供全局的觀測,而「朱諾」號吸取伽利略號的經驗,對木星雲層進行了廣泛的觀測。

雲層緯向風之謎

數十年來,有一個木星謎題一直沒得到解決,木星雲層內部垂直的的風是如何產生的?這些風又是如何維持的?「朱諾」號能幫助科學家解決這個問題麼?

所謂木星雲層內部垂直的風,是指風從雲層表面垂直向下運動,抵達木星深處。這種風和地球上常見水平運動的風不同。我們用術語「雲層緯向風」來稱呼這種風。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來解釋這種風的起源:(i)木星雲層內部的風是由深熱對流維持和產生的,並延伸到木星內部深處。(ii)雲層內部的風和木星區域之間的水平溫差有關,並局限於非常薄且穩定的分層天氣層,其下存在未知的對流循環。科學家表明,僅靠朱諾引力測量無法區分這兩種不同的情況。風的起源仍然是個謎。

木星的雲層緯向風穿透到其內部的距離有多遠,這是一個與風的起源有關的問題,一直是木星的主要難題。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淺層雲層風限制在雲層頂部的薄天氣層內,深層雲層風限制在深層內部熱對流。科學家使用與這兩種情況相對應的兩種不同模型來解釋「朱諾」太空飛行器對木星赤道反對稱引力場的高精度測量。基於熱引力風方程,科學家證明了淺層雲層和深層雲層風模型都能夠解釋在測得的不確定性範圍內測得的奇數引力係數,反映了重力反問題的非唯一性。科學家得出結論,高精度的朱諾重力測量無法回答關於木星雲層緯向風起源之謎。

「朱諾」號也不能解決

即使已經準確測量了木星上交替出現的雲層緯向風,風滲透到木星內部的深度(與風的起源緊密相關的問題)仍不確定。由於木星具有足夠大振幅的內部緯向流可以通過引起大量的密度異常而產生外部可測量的重力特徵,天文學家希望「朱諾「太空飛行器對木星的引力場進行高精度測量,這將提供一個機會來回答木星雲層緯向風之謎。但是」朱諾」讓科學家失望了。

前文提到,有兩種觀點來解釋雲層緯向風的起源,這兩種觀點分別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模型來解釋朱諾太空飛行器提供的引力係數。

淺模型

一種觀點是,雲層緯向風處在雲的頂部,區域之間存在水平溫度差,相關聯的70公裡左右的雲是薄的,雲層被分成薄厚多種層次,厚的對流層在薄天氣層之下。在這種情況下,快速的雲層風不會滲透到深層內部,而薄薄的天氣層所佔的質量不到木星總質量的4%,因此,雲層的垂直風不應對測得的重力係數負責。這種模型稱為1.5層模型,快速的垂直風被限制在薄而穩定的天氣層內(第1層),而未知的慢風循環則佔據了下層較厚的對流層(第0.5層)。

淺雲層風模型的最大特點是快速緯向風的雲層結構沒有延伸到木星內部,因此,在下層厚層對流中發生了先驗未知的慢循環,這驗證了「朱諾」號測得的重力信號。淺層概念實際上已經得到了朱諾對極地地區旋風團簇的觀測的支持。淺層理論預測了木星的低緯度軸對稱帶,並且還預測了木星位於較高緯度的氣旋活動。

深模型

第二種觀點是深層雲風模型,即木星通過深對流內部的熱對流產生並維持雲層風,並滲透到內部,從而在雲頂揭示了深層緯向流的輪廓。根據這種情況,雲層風與測得的重力信號的深流的振幅和結構直接相關。深層雲風模型最顯著的特點是雲層結構延伸到木星內部,因此,木星深層結構反映其雲層模式的快速緯向風構成了「朱諾」號測得的重力信號。儘管科學家表明該模型只是木星的一種可能性,但據稱朱諾引力測量證實了這種情況。

木星引力場的赤道對稱和反對稱成分包含有關其內部的不同信息。赤道對稱的引力場,由偶數引力係數表示,偶數引力係數受到行星旋轉畸變及其快速的赤道對稱緯向流的影響。因此,這很難準確地將緯向流引起的對重力場的貢獻(通常很小)與旋轉畸變引起的(通常是主要的)貢獻分開。旋轉畸變由於木星赤道對稱性而無助於赤道反對稱引力場(奇數引力係數),因此這部分場提供了進入內部緯向流結構和振幅的直接窗口。

科學家遵循上面討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構造了兩個不同的模型(淺模型和深模型)來解釋四個非零的奇重力係數。淺雲層風模型假設雲層風被限制在薄天氣層中,因此,它對測得的重力信號的貢獻可以忽略不計。根據深對流情況,深雲層風模型假設雲層風結構延伸到木星內部,因此對測得的重力信號負責。

其它解決途徑

從木星外部測量的物理場(例如磁場和引力場)確定行星內部流體流動的問題通常是不唯一的。一個著名的例子是根據測得的外部的磁場確定地核頂部的流體流動。從地磁場推斷核心流必然是不唯一的,如將冷凍通量假說和切向轉近似。在木星的研究中,天文學家證明了從木星外部測量的木星引力場推斷出的流體流動也必定是非唯一的。淺層和深層緯向風模型都能夠完全解釋奇數引力係數。於是,關於木星雲層緯向風起源之謎不能通過木星赤道反對稱引力場的高精度測量來回答。

因此「朱諾」號沒有幫助天文學家解決未解之謎。

太陽系的偉大謎題又飄散在太空中等待未來的人解決。由於問題的非唯一性,有關木星雲層風的起源的問題即使在進行了高精度的朱諾重力測量後仍然沒有得到回答。

但是,有人說,如果能準確測量木星磁場產生點,那麼木星的雲層風的起源問題可以通過其磁場施加的其它約束條件得到解答。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外媒:NASA朱諾號探測器首次發現木星的「水之謎」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CNET報導稱,近日,NASA(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Juno)航天探測器對於科學家一直未解開的木星「水之謎」提供了一些有力的發現。據了解,作為一顆巨型行星,木星可能與地球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比如,科學家一直渴望更多地了解木星大氣中水的含量,也因此成為一個「未解之謎」。據歷史資料,NASA的伽利略探測器於1995年進入木星的大氣層,它返回的數據顯示,與太陽相比,木星可能非常乾燥,即不是基於液態水,而是基於其中存在的氧和氫成分。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Gill) NASA的朱諾號任務提供了其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首次測量結果。根據近期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器的測量結果估計,在木星的赤道地區,水分子佔大氣中分子的0.25%左右,幾乎是太陽的三倍。
  • 朱諾號探測器揭開了木星的大氣謎團,得以一窺木星的深層大氣層
    關於木星熱點的發現,以及木星極地氣旋的最新進展,於12月11日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的一場媒體簡報會上公布。「木星的大氣層很深,沒有像地球那樣的固體或液體基底,」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朱諾號的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星球深處正在發生的事情,你需要觀察雲層下面。「朱諾」號最近完成了對木星的第29次近距離科學探測,正是這樣做的。
  • 朱諾號探測器第14次飛掠木星表面, 傳回驚人畫面!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古時以「五行」為命理推定的基礎,金木水火土之中,木主仁和健康,若五行缺木,則缺乏仁慈之心。拋開「五行「之說,一棵屹立百年任它歲月流轉我自巍然不動的樹木,通常也給人以仁德、隱忍之感。在這種印象上,提起木星,讀者可能也會以為這是一顆帶著木質紋理的木頭球,漂亮而文靜,事實真的如此嗎?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回了最新照片,讓人近距離體驗這顆另類星球
    朱諾號探測器是美國七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後便開始圍繞木星收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資料,此前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顆太陽系的巨無霸,在12月2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公布朱諾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16次環繞飛行任務,並且發回了許多最近拍攝的木星表面照片,讓人清晰地看到這顆詭異卻又美麗的行星模樣
  • 木星的風暴到底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太陽系中的各大行星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近些年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就為我們傳回了一些關於木星的照片。從照片上,我們看到的木星就如同一幅幅油畫般,有的甚至可以跟梵谷的名作《星空》一決高下。但是我們在感嘆木星照片美麗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隱藏在這些色彩斑斕的條帶之下的,都是太陽系內最嚴重的恐怖的風暴。
  • 出現在木星南極的神秘五邊形氣旋,是為何物,又為何出現?
    在「朱諾號」首次數據發布的前七個月裡,觀測結果沒有太大變化。在之後幾年的繼續觀察中,朱諾號每兩個月都會拍攝一張掠過木星雲層的照片,顯示這些氣旋緩慢地轉變了方向。在木星翻騰的大氣層中,無數次漸變的溫度使得更小的氣旋不斷地在附近形成。五邊形氣旋之間的間距時大時小,仿佛在和研究者們開玩笑。
  • 木星超現實主義影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奇異
    導語:朱諾號探測器的首批科研成果表明,木星擁有複雜多變的雲層、強大的磁場和可能正在溶解的內核。這幅以木星南極為主題的影像是由民間科學家Gabriel Fiset創作的,後者引用了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相關數據。需要說明的是,圖片的色調經過了加強。
  • 一組美圖,帶你一睹木星世界的芳容
    旅行者號拍攝的照片顯示,木衛四表面多坑,因此可以推測它是一個地質運動不活躍的行星。 來自北方高緯度的木星風暴
  • 一場風暴颳了數百年?還在繼續,木星相關的有趣事實
    5、木星上的一天只有9個小時56分鐘,它是太陽系中所有行星中最短的一天。雖然一天的時間比地球短,但木星的一年卻是地球上的11.86年。6、木星以47,05公裡/秒的速度繞太陽運行。7、與地球行星不同,木星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2.4倍。因此,一個100公斤的人在木星上重240公斤。
  • 由於交流電的特殊作用,木星才會產生極光!
    由於電流的影響,木星才會產生極光!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成功地測量了木星極光的當前系統。利用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宇宙飛船向地球傳輸的數據表明,直流電比預期的要弱得多,因此交流電必須發揮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在地球上,直流電系統產生極光。木星電流系統是通過巨大的離心力維持運轉,離心力將氣態巨星木衛一的離子化二氧化硫氣體拋入磁層。
  • 木星美得像件藝術品
    木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的11倍,質量是其他七大行星之和的2.5倍,龐大的身軀和強大的引力為地球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環境。除了保護神的高大形象,木星還顏值爆表,美得就像一件懸浮於太陽系中的藝術品。看看這張木星南極俯瞰圖吧,簡直美到內傷。
  • 《我的世界》三大未解之謎 這三個謎題只有牛頓的萬有引力能解答
    在《我的世界》裡有許多神奇的東西存在,比如說鍊金術和基礎的化學原理,但是遊戲中卻依舊有著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未解之謎,那麼在遊戲中都有哪些難解之謎呢?快來看看吧。在遊戲中女巫並不會製作梯子,而且她也不會飛,所以如何回房子對於她來說成為了一個大問題,你想到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麼?
  • 為什麼北緯30度有那麼多未解之謎?哪些城市在這條緯線上?
    如果對地理特別熟悉的人應該會發現,那些未解之謎中有不少都並不是剛好處在北緯30度上,事實上,這裡的北緯30度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而是在北緯30度的附近上下浮動一定的維度數,所以這才能集中那麼多的未解之謎,並涵蓋了自然地理、科學技術和外星文明等多個領域。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的未解之謎都剛好集中在北緯30度附近,而我國的哪些城市又剛好處於這條神秘緯線上?
  • 木星有多恐怖?為什麼探測器飛不進木星?
    閃電會將甲烷變成碳,然後碳在下降的過程中固化成石墨,然後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結晶成鑽石,但是隨著「鑽石」距離木星的核心越近,它們會被融化成液體。超強風暴木星有名的「大紅斑」,就是木星上的大風暴,這個風暴有多厲害呢?
  • 「情人眼裡出西施」:「朱諾」飛行器拍下木星圖片,美如水彩圖畫
    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上記錄了這扣人心弦的漩渦氣態星雲。這張圖是太空探測器拍攝的,但更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它攝於2020年2月17日,兩個月後,NASA公開了這張在「朱諾號任務」(2016年7月開始環繞木星)中拍攝的圖片。
  • 木星到底有多恐怖?
    看木星的真實圖片,它的表面上有著非常明顯的條紋,以下是由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表面。這些都是木星上的風暴在差別磁場的影響下「全球性運動」。在這些呈現條狀的表面上還有著更加恐怖的存在,那就是風暴氣旋。
  •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困擾人類已久,科學仍然解釋不出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未解之謎就是「無法解釋」的問題,其實在生活之中,未解之謎太多了,不僅是身體之謎、地球內核之謎、浩瀚宇宙之謎等等,例如:金縷玉衣之謎,龍是否存在之謎。
  • 關於耶穌的5個未解之謎
    美國新聞網站「livescience.com」4月18日總結出了關於耶穌的5個至今仍懸而未決的未解之謎,令人深思。   1、耶穌何時出生   雖然大多數基督徒在12月25日慶祝耶穌的誕生,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並非他真正的生日。就連他出生的年份,(通常被認為是公元前2年到公元前7年這一事實)都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