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網絡俗話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那麼2018年廣東什麼時候入伏呢?夏季入伏後氣溫將持續升高,歷年入伏都是氣溫創新高的日子,那麼今年夏季入伏高溫怎麼辦呢?三伏天吃點什麼好呢?廣東中公教育為您解讀夏季入伏高溫注意事項,希望對您有幫助。
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這是因為逐漸夜短晝長,陽光接近直射。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
不過,每天吸熱多,散熱少,積累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大約再過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氣就最熱了。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猜您喜歡:
>> 暑假這麼熱,不如來中公做作業?
>> 天熱不想動?想邊吃瓜邊學習?2019國考上岸直播課不可錯過!
2017年三伏天一共40天,入伏當日,廣東省即亮起40多個高溫預警,歷史數據顯示,2013年7月23日至8月14日,南方出現了連續23天的高溫天氣;同年7月25日至8月9日,北方也出現了連續16天的高溫天氣。
因此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三伏天」。
廣東入伏後肯定是熱熱熱熱的了,那麼我們可以吃點什麼消暑降溫呢?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飲食應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事實證明,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各位考生,歡迎進入廣東中公教育網站!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信息反饋 | 政策諮詢 | 課程諮詢
關注廣東中公官方微信號:gdoffcn
歡迎關注(廣東人事考試網),及時掌握公職考試信息!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gdoffc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