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2020-12-20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專家介紹說,所謂「三伏」是頭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按傳統曆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幹支紀日法中帶「庚」的那天)為頭伏(10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10天)。具體到今年的「三伏」,7月16日至25日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中伏,8月15日至24日為末伏。由於中伏有2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

  伏天伊始,天氣炎熱,人的精神容易倦怠不振,食慾不佳,餃子既是傳統飲食中開胃解饞的佳品,又像「元寶」一樣,是富足的象徵,迎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所以有了「頭伏餃子」的說法。什麼餡的餃子適合在「入伏」後食用?「素餡比較好,如西葫蘆雞蛋餡、韭菜雞蛋餡,清爽適口,不油膩。

 

  餃子在北方傳統習俗裡,在這段時間,吃它是最開胃解膩的,而且,在初伏吃餃子,也是祈求可以順利度過苦夏,有祈福之意!

 

  餃子在夏季的時候也不需要吃大魚大肉的餃子餡,用上現在最當季的黃瓜餡,不僅僅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而且黃瓜含有的維生素C也豐富,熱量也非常低,減肥的人士黃瓜也是少不了,用來做餃子餡,更是好吃不過了!

 

  黃瓜餃子

 

  食材:黃瓜、雞蛋、蝦仁、姜、油、鹽。餃子皮

 

  第一步:把蝦去殼,去掉蝦線,切成小塊,加入姜和鹽,醃製片刻

 

  第二步:雞蛋炒熟劃散備用,黃瓜切成小粒,用油把黃瓜先拌一拌,避免出水

 

  第三步:把所有材料都混合好,調好味道,再用餃子皮包起來即可!

 

  中伏-麵條

 

  入伏吃麵,這個習俗更是流傳已經特別久了,早在《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闢惡。」在六月的時候,正是三伏天,吃湯麵食,是最好的!麵條比較容易消化,在夏季的時候,食欲不振,吃麵條不會油膩,又解煩躁!

 

  明日入伏,建議多吃這3種傳統食物,不油不膩,輕鬆過炎夏

 

  在夏季的時候,我更喜歡吃加了點醋的麵條,所以我會給自己煮上一碗酸湯麵,特別酸爽開胃又解膩!完全不怕天熱沒胃口哦!

 

  酸湯麵

 

  食材:麵條、蔥花、香菜、香油、鹽、醋、生抽、辣椒

 

  第一步:把水煮開,把麵條放入水中,煮熟即可撈出

 

  第二步:把蔥花、辣椒、鹽、醋、生抽、香油,放入碗中

 

  第三步:用煮開的水,澆入碗中,再把麵條放入,撒上香菜即可開吃,特別酸爽開胃!

 

  末伏-烙餅攤雞蛋

 

  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在初伏的時候,吃了餃子,在中伏的時候,吃麵條,在末伏的時候,就要吃烙餅攤雞蛋了,因為在末伏的時候,我們也要加強我們自身的營養了,烙餅攤雞蛋做法簡單,也不油膩,好吃又也可以補充我們自身的營養!

 

  在烙餅攤雞蛋的時候,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煎好的餅,再卷著喜歡的菜吃,好吃又不失營養!

 

  烙餅攤雞蛋

 

  食材:麵粉200克、雞蛋、油、20克、鹽適量、蔥花、水適量

 

  第一步:麵粉裡加入水,把麵粉攪拌成光滑的麵團,醒發30分鐘,雞蛋敲在碗裡,加入鹽和蔥花備用

 

  第二步:把麵條分好劑子,分成小團,再擀成麵餅

 

  第三步:鍋中刷油,放餅上去烙,再將蛋液倒入鍋中,放上煎餅!攤熟即可!煎好快呀直接吃,刷醬、卷菜都很不錯!

 

  在三伏天的時候,大家不妨多吃這三種食材,都是不油膩,並且好消化的食物,在天熱的時候,比吃肉都要好呢!

 

  還有在三伏天,天氣會比較炎熱,冰涼的水果和汽水,雖然解渴又涼爽,但是還是要少吃,避免肚子受涼!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入伏你吃餃子了嗎?這裡免費
    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涪陵藺市鎮的美心紅酒小鎮中,陣陣飄來的餃子香氣吸引了遊客們的注意。「我們請大家免費吃餃子啦!」,就業扶貧車間的師傅們端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請遊客們品嘗。
  • 快「入伏」啦!7月16日迎「頭伏」,餃子「轉」起來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今天入伏,民間習俗入伏之後該吃啥?聽聽農村俗語怎麼說
    聽聽農村俗語怎麼說今天正式進入伏天,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季節終將來臨,入伏之後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氣溫逐漸高漲,而且隨著暑氣的下沉空氣更加的悶熱,習習涼風已經不會再出現,煩悶的三伏天裡,民間習俗都要吃啥呢?三伏天吃什麼根據地域不同,各地都有各自的飲食習俗。
  •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根據農業生產的時間有了三伏天的劃分,古人對入伏的時間有著豐富的詩歌描寫。那麼,三伏天的起源由來是什麼呢?說到夏季炎熱的標誌,那就當屬「蟬鳴」了。你腦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夏季蟬鳴的景象。大家了解入伏是什麼意思嗎?哪些人適合敷貼三伏貼呢?一起來了解三伏天的起源由來吧!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日入伏,記得吃這2種餡的餃子,鮮美不上火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進入三伏天,人們很容易食欲不振,餃子正好是開胃解饞的美食,在北方,入伏這一天的習俗就是吃餃子,因為餃子不但鮮美解饞,關鍵是長得像元寶,人們圖個吉祥。三伏天酷暑難耐,這頭伏的餃子就是最爽滑的食物了,蘸著調製好的醬料,一口一個,大快朵頤!不過這入伏天吃餃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吃什麼餡的餃子比較好呢?不同的餡的餃子寓意也不同,三伏天天氣炎熱,大家吃餃子可以選擇菠菜素餡的餃子和韭菜雞蛋餡的餃子這兩種。
  • 明日入伏,「頭伏」餃子就饞這個餡的,清香鮮嫩,入三伏天寓意好
    明日就是「頭伏」了,是三伏天開始的頭一天,入伏後這段時間比較炎熱,人容易疲乏倦怠,胃口也容易下降,因此人們會在剛進入三伏天時候做些異於平日的好飯菜來犒勞自己,謂之「貼伏膘」。餃子作為吃不厭的傳統美食,自然賦予了比其他食物更大的意義,因此有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 2020入伏時間幾月幾號、入伏是哪天 什麼時候結束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什麼時候出現?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啥時候?看完懂了俗話說「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農民耕種的規律,在一年中有四季,而每一個季節,農民也有不同的農事安排。現在已經進入6月中旬了,全國各地也基本都已經入夏了。
  • 炎炎夏日,2018年何時入伏?頭伏是幾號?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你知道這裡的頭伏是什麼意思,頭伏為什麼要吃餃子嗎?頭伏其實是三伏天裡的初伏,是夏天最熱時期的開始階段,一般的頭伏時間都是10天,那麼今年頭伏是幾月幾號?2018頭伏是什麼時候?
  • 今天入伏時間幾點幾分 2020今年7月16日是幾點入伏介紹
    今天入伏時間幾點幾分>>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明天入伏吃餃子 大連街「霸道」餃子推薦
  • 今日入伏,俗語「頭伏有雨,伏伏有雨」啥意思?頭伏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伏天到,俗語「頭伏有雨,伏伏有雨」啥意思?南方迎新一輪強降雨!文/農夫也瘋狂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出現了陰雨的天氣,等到了半夜的時候居然被凍醒了,到處找被子。早上醒來之後,得知今天入伏了。7月12日正式進入三伏天了,今天是頭伏第一天,想不到居然是在陰雨中度過。俗語「頭伏有雨,伏伏有雨」啥意思?頭伏下雨有啥說法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入伏的時候如果下雨了,那麼表示在二伏、三伏的時候雨水也比較多,同時氣溫也沒有往年悶熱。
  • 今日入伏!三伏怎麼來的?有幾點要老生常談!
    星辰在線7月16日訊綜合  7月16日開始,加長版三伏天今日開啟,「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時間為40天,從7月16日至8月24日,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數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數伏則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數九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但是數伏卻不是從夏至開始,而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為什麼入伏要從庚日開始呢?
  • 入伏從哪天算起?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來了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今日入伏,送上祝福:尋一窗美景,享靜心清涼
    入伏自古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記載:秦德公二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注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漢書·郊祀志注》裡也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二:三伏天的飲食起居。首先,三伏天吃什麼?
  •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它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夏至節氣過後,第三個「庚日」就要開始入伏了,入伏當天也就是一伏的開始。不過,我們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麼是「庚日」,要弄懂這三伏是怎樣算得,首先得學會懂得「天幹地支」的知識。因為伏天的開始是用「幹支紀日法」推算出來的。
  • 今年什麼時候入伏?三伏天如何推算?農村有什麼風俗?了解一下
    文/農村打工仔阿龍「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這是農村廣為流傳的諺語,夏天什麼時候最熱?那麼今年夏天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呢?如何推算的?三伏天的推算是根據節氣、天幹地支的時間來確定的,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來計算天數,每十天重複一次。「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第一個伏天(也就是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
  • 入伏了吃餃子,煮水餃只要記住這3點,不管速凍還是現包一樣鮮美
    其實是你的方法不對,煮速凍水餃,水煮沸之後要加一小勺冷水,快速降溫,餃子就不會破皮,不會粘鍋,與現包的水餃一樣鮮美多汁。入伏了,你吃餃子了嗎?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入伏吃餃子,煮水餃只要記住這3點,不管速凍水餃還是現包餃子,都一樣鮮美。第一:煮餃子要水煮沸,且旺火時放入餃子,餃子皮很快定型,用勺子輕輕翻轉,餃子就不粘鍋。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季節,在最熱的夏季中,伏天又是最熱的時候。伏天在農業曆法又是怎樣的來確定的呢?這是我國古代人的智慧的結晶,是依據農曆曆法來確定的。農曆曆法是古人依據月球繞著地球轉動,產生的一些客觀規律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