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時間幾點幾分 2020今年7月16日是幾點入伏介紹

2020-12-10 18183手遊網

今天入伏時間幾點幾分>>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所謂「三伏」是頭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按傳統曆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幹支紀日法中帶「庚」的那天)為頭伏(10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10天)。

2020今年7月16日是幾點入伏介紹>>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7月16日至25日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中伏,8月15日至24日為末伏。由於中伏有2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羅澍偉說,伏天伊始,天氣炎熱,人的精神容易倦怠不振,食慾不佳,餃子既是傳統飲食中開胃解饞的佳品,又像「元寶」一樣,是富足的象徵,迎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所以有了「頭伏餃子」的說法。

什麼餡的餃子適合在「入伏」後食用?「素餡比較好,如西葫蘆雞蛋餡、韭菜雞蛋餡,清爽適口,不油膩。」羅澍偉建議說。(記者周潤健)

原標題:快「入伏」啦!7月16日迎「頭伏」,餃子「轉」起來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小暑是什麼意思含義 小暑是入伏嗎今年幾月幾日進入伏天氣候
    今年7月7日是小暑節氣。從小暑至立秋,俗稱「伏夏」,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時候。炎熱的夏季會使人體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特別是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系統等功能會發生顯著改變,對人體健康有較大的影響。那麼小暑是什麼意思呢?小暑節氣是代表已經入伏了嗎?具體天氣是怎麼樣的呢?
  • 2018年入伏是幾點幾分 臨沂三伏日期大概括
    大家一定都知道「夏至三庚數頭伏」,想必大家就開始好奇了,今年啥時候入伏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為今年的入伏時間。   2018年入伏時間表   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2018年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三伏天養生食物推薦
  • 2020入伏時間幾月幾號、入伏是哪天 什麼時候結束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2020小暑是幾點幾分什麼時辰 7月6日小暑交節具體時間
    新華社天津7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6日23時14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標誌著即將「出梅」入伏,炎炎盛夏開始登場。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太陽到達黃經105度,為「小暑」,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
  • 2020入伏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入伏和出伏開始和結束時間表get
    很多盆友都知道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但卻不知道真正入伏是什麼時候。那麼,2020入伏是哪一天呢?入伏防暑小知識有哪些?三伏天應該怎麼養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020入伏是哪一天農曆5月26日。
  •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時間:2020-07-07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圖片 今年的三伏天入伏出伏日曆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
  • 快「入伏」啦!7月16日迎「頭伏」,餃子「轉」起來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2019今年入伏從哪天算起時間表
    入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也屬於比較熱的時候,因此,有的人認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麼,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2019入伏從哪天算起?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關。
  • 2020立春時間幾點幾分 2月4日幾點鐘立春具體時分
    2020立春時間幾點幾分 2月4日幾點鐘立春具體時分時間:2020-02-03 20: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立春時間幾點幾分 2月4日幾點鐘立春具體時分 立春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每年陽曆2月4日左右為立春。
  • 今日入伏!三伏怎麼來的?有幾點要老生常談!
    星辰在線7月16日訊綜合  7月16日開始,加長版三伏天今日開啟,「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時間為40天,從7月16日至8月24日,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什麼時候出現?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啥時候?看完懂了俗話說「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農民耕種的規律,在一年中有四季,而每一個季節,農民也有不同的農事安排。現在已經進入6月中旬了,全國各地也基本都已經入夏了。
  • 今年入伏時間2018:頭伏是幾月幾日 三伏天時間表怎麼養生
    今年入伏時間2018:頭伏是幾月幾日 三伏天時間表怎麼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從每年的7七月份開始,一直持續二十多天。跟著小編一起從文中詳細了解吧。今年入伏是哪一天  2018年入伏的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 2018年8月25日末伏結束,一共40天。
  • 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
  • 2020今年打春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2月4日幾點鐘立春具體時分
    每年陽曆2月4日左右為「立春」。2020年的立春(打春)節氣在2月4日。那麼2020今年打春具體時間是幾點幾分呢?下面小編分享2月4日幾點鐘立春具體時分。2020今年立春(打春)幾點幾分的具體時間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2月4日17時3分迎來「立春」節氣。
  •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根據農業生產的時間有了三伏天的劃分,古人對入伏的時間有著豐富的詩歌描寫。那麼,三伏天的起源由來是什麼呢?說到夏季炎熱的標誌,那就當屬「蟬鳴」了。你腦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夏季蟬鳴的景象。大家了解入伏是什麼意思嗎?哪些人適合敷貼三伏貼呢?一起來了解三伏天的起源由來吧!
  • 2018廣東入伏是什麼時候_夏季入伏高溫注意事項
    2018廣東入伏是什麼時候_夏季入伏高溫注意事項 2018-07-06 13:21:04| 來源:網絡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入伏你吃餃子了嗎?這裡免費
    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涪陵藺市鎮的美心紅酒小鎮中,陣陣飄來的餃子香氣吸引了遊客們的注意。「我們請大家免費吃餃子啦!」,就業扶貧車間的師傅們端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請遊客們品嘗。
  • 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2017哪天入伏哪一天出伏 入伏時間怎麼計算
    2017哪天入伏哪天出伏?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有不少朋友開始對2017哪天入伏哪天出伏感興趣。對此,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2017哪天入伏哪天出伏  三伏天開始時間:2017年三伏天從7月12日開始,8月17日結束,共40天。
  • 今天立秋是幾點幾分幾秒準確時間 2020今年是早秋還是晚立秋
    8月7日是2020年的立秋節氣,那麼今天立秋是幾點幾分幾秒?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2020年今年8月7日今天立秋的準確時間。  2020年立秋準確時間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夏盡秋來,金風漸至,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