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怎麼算的呢?炎炎夏日,2018年何時入伏?頭伏是幾號?

2020-12-20 食蟻獸獸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你知道這裡的頭伏是什麼意思,頭伏為什麼要吃餃子嗎?頭伏其實是三伏天裡的初伏,是夏天最熱時期的開始階段,一般的頭伏時間都是10天,那麼今年頭伏是幾月幾號?2018頭伏是什麼時候?想知道2018頭伏是哪一天,就來看看萬年曆小編為你準備的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吧。

今年頭伏是幾月幾號 2018頭伏是什麼時候

今年頭伏是幾月幾號

頭伏一般稱為初伏,初伏是關於日曆法的一種說法,指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 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2018頭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三伏天怎麼算

三伏天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而言之,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3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按計算方法得知2018三伏天時間表如下:

三伏天時間表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共計40天)

2018年初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10天

2018年中伏時間: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天

2018年末伏時間: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10天

頭伏餃子二伏面的由來 頭伏為什麼要吃餃子

頭伏吃餃子有 「元寶藏福」的寓意,因為餃子形似元寶,「伏」與「福」諧音。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葷菜,又有素菜。麵粉做的皮,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素餡裡大白菜、茴香、韭菜等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肉餡裡魚、蝦、豬肉、牛羊肉可補充優質蛋白;在餡中再加些蘑菇、海帶、黑木耳、蔥、姜等營養會更豐富。而且,餃子餡一般都剁得很精細,容易消化。

頭伏餃子二伏面

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闢惡」。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番茄雞蛋面、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含鹽較高,要少喝。撈麵,是把麵條瀝乾後加上調料菜碼拌食的,像涼麵、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衝兩次,那樣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2018頭伏時間為7月17日到7月26日共十天,這段時間是熱夏的開始,小夥們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少吹冷氣,注意散熱,以防生病哦!

相關焦點

  •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
    題主問: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是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這時間是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年的炎炎夏日已經到來。每年的夏季,我們都要經歷一段高溫、高溼的日子,而這段高溫高溼的日子也就應該是人們進入蟄伏養性生息的時候。那麼,今年的入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的呢?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啥意思,2020年啥時候入伏?答案來了
    芒種過後下一個節氣便是夏至,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數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數伏則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數九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但是數伏卻不是從夏至開始,而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為什麼入伏要從庚日開始呢?
  • 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   原標題:今日入伏了 入伏吃什麼頭伏餃子了解下     7月16日進入「頭伏」。
  • 三伏2017什麼時候開始? 2017三伏時間從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
    三伏天天氣非常炎熱,2017年哪天入伏?2017三伏時間從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入伏的內容,歡迎大家的閱讀!  2017年哪天入伏?2017三伏時間從幾月幾號到幾月幾號  2017年入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2017年從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從7月22日開始,8月10日結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計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年三伏時間表:  一伏(初伏) 7月12(庚子日) 7月21
  • 今年入伏時間2018:頭伏是幾月幾日 三伏天時間表怎麼養生
    今年入伏時間2018:頭伏是幾月幾日 三伏天時間表怎麼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從每年的7七月份開始,一直持續二十多天。跟著小編一起從文中詳細了解吧。今年入伏是哪一天  2018年入伏的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 2018年8月25日末伏結束,一共40天。
  • 20幾個人包車來杭州貼三伏貼 「這哪是入伏,簡直是入秋!醫生,頭伏...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下雨,氣溫也不高,穿短袖走在路上,雨水打在身上,溼噠噠的,有點冷。不少人直呼:「這哪是入伏,簡直是入秋。」但無論氣溫如何,三伏天已經來了。今天,很多杭州人都趕去貼「三伏貼」。氣溫偏低,對三伏貼的治療效果有影響嗎?快報記者去一早去浙江省中醫院、杭州市中醫院貼敷現場看了看。
  • 2020入伏時間幾月幾號、入伏是哪天 什麼時候結束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今日入伏!三伏怎麼來的?有幾點要老生常談!
    星辰在線7月16日訊綜合  7月16日開始,加長版三伏天今日開啟,「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今年的三伏時間為40天,從7月16日至8月24日,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為何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所謂「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時間通常在農曆六月,每一伏各佔十天。伏天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悶熱日子的到來。人們在三伏天會做些「異於平日」的好飯菜來犒勞自己,「謂之貼伏膘」。在當時,餃子、麵條、烙餅、雞蛋都是美味,所以民間才會流行「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即源自「貼伏膘」。
  •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三伏天習俗傳統及由來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入伏是什麼意思?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根據農業生產的時間有了三伏天的劃分,古人對入伏的時間有著豐富的詩歌描寫。那麼,三伏天的起源由來是什麼呢?說到夏季炎熱的標誌,那就當屬「蟬鳴」了。你腦裡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夏季蟬鳴的景象。大家了解入伏是什麼意思嗎?哪些人適合敷貼三伏貼呢?一起來了解三伏天的起源由來吧!
  • 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什麼時候出現?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哪天「入伏」?「最熱天」啥時候?看完懂了俗話說「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農民耕種的規律,在一年中有四季,而每一個季節,農民也有不同的農事安排。現在已經進入6月中旬了,全國各地也基本都已經入夏了。
  •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什麼時候開始 幾月幾號結束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什麼時候開始 幾月幾號結束  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入「末伏」,8月26日「出伏」。  2018年伏天時長40天  2018年初伏時間: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為初伏,10天  2018年中伏時間: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為中伏,20天  2018年末伏時間: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為末伏,10天
  • 小暑節氣到,16日入伏,為何2020年中伏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
    「三伏」是如何推算的?氣溫是一天比一天悶熱了,原因是酷暑已經來臨了,在7月6日就要迎來一個難熬的節氣——小暑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小暑也就是小熱,意味著炎熱即將到來,但是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老話說「節到小暑入伏天」,小暑節氣到了,緊隨其後就要開始入伏了,而2020年的三伏天是從7月16日拉開序幕的。那為何今年的中伏有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呢?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入伏你吃餃子了嗎?這裡免費
    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涪陵藺市鎮的美心紅酒小鎮中,陣陣飄來的餃子香氣吸引了遊客們的注意。「我們請大家免費吃餃子啦!」,就業扶貧車間的師傅們端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請遊客們品嘗。
  • 「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這幾天南方的降雨也陸續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炎炎烈日了。降雨一停,太陽出來了,酷熱天也就開始了。其實在這周四,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入伏了。為何說今年有兩個「中伏」呢?啥時候最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但是卻不明白「伏」到底是啥意思。關於伏天的說法,在秦漢時期就已經盛行了,其中伏就是「藏伏」的意思,表示的是陰氣受到陽氣而被迫藏伏了。一年中有三個伏,分別是頭伏、中伏和末伏,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 三伏至:賞一窗美景,覓一處清涼
    三伏天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從今天7月16號開始就入伏了,到了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2020年三伏時間: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
  • 2020年三伏為啥有40天,啥時候開始入伏?看完有數了!
    今年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而今年三伏為何足足有40天,今年是什麼時候入伏,為何三伏天又悶又熱?文【土味龍】昨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了,一般來說,小暑之後再處暑節氣來臨之前,是我國夏天坐熱的時間段,也就是農民口中常說的三伏天。
  • 今日入伏,送上祝福:尋一窗美景,享靜心清涼
    入伏自古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記載:秦德公二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注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漢書·郊祀志注》裡也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二:三伏天的飲食起居。首先,三伏天吃什麼?
  • 快「入伏」啦!7月16日迎「頭伏」,餃子「轉」起來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