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父母的語言也是孩子聽到的第一語言。當爸爸媽媽們用詞量越多、越優質、越是積極向上;那麼對於孩子的語言和人生影響也越大,越重要。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由達娜·薩斯金德教授寫的《父母的語言:3000萬詞彙塑造更強大的學習型大腦》,在書中作者作為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人工耳蝸植外科醫生寫到了面對同樣的兩組家庭:一組家庭對於安裝助聽器後的孩子大量的說話溝通交流;而一組則是因為工作問題,安裝後與孩子的溝通依舊很少。
結果就是前者孩子的智力被語言刺激的發展很快,而後者則是大腦和語言的發展都趨向於緩慢。
上個世紀就有醫學教授研究得出:"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語言對於他們的智力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孩子0-6歲的語言敏感期,父母一定得利用自己語言,給孩子進行語言發展的施肥,重視親子間的密切溝通,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和語言發展。
0-6歲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不要錯過語言發展的規律!
孩子從一出生就會受到父母的語言的影響,用自己的哭聲表示自己的飢餓,用笑聲表示開心。但是父母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自己的特點規律,0-6歲也有多個語言敏感期的階段,處於不同的時間段也會有各不相同的表現。
根據科學研究:總的來說0-6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在0-18個月是孩子學習模仿語言的最佳時期;到了1-2歲是孩子語言的關鍵爆發期,到了6歲之後語言的敏感性就會下降,超級大腦的運轉慢慢消失;到了12歲之後的青春期就會徹底喪失。
所以說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有時限的,父母的語言要及時給孩子施肥才能促進孩子形成多語言體系的可能。
不要小看親子間的相互溝通交流,父母的大量詞彙描述和語句對於孩子的大腦發育無異於一袋化肥,讓孩子思維空間延伸的更廣闊,更加的聰明。
父母的語言是孩子語言發展最好的養分!
我們大致將父母的語言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命令型,另一種則是建議提示型。至於這兩種語言都是要挑對的時候用才能成為孩子語言發展最好的養分。那父母的語言究竟能給孩子語言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1、 影響學習能力差異和塑造性格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孩子的性格和學習能力都會受到父母的經濟能力和自我素養的影響,其實最重要的點還是在父母的語言交流上。在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使用的語言詞彙,特別是嬰幼兒時期和孩子交流的語言,直接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社會能力和性格養成。
對話溝通是拉近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最好方式,對話交流的越多,給孩子灌輸的詞彙量就越多,用的多增加的也快;孩子的學習和思考各方面能力也會加強,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
我們要緊緊抓住孩子的語言學習黃金期。
2、 塑造強大的學習型大腦
就像《中性》裡講過:生物學給了人類一個大腦,但生活卻將其轉化為思想。直接就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時刻影響大腦發育的思維。
而且孩子從剛剛出生到3歲的大腦是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可以說為開發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讓我們書畫。大腦建立神經聯結最主要的條件就是語言,粗暴點來講就是父母的語言。
可不要看著剛剛出生的嬰兒似乎啥也不懂,也不會說出來,其實他們可機靈著呢,他們的大腦時刻錄入父母語言收集外界的信息。但是這種學習型的大腦進階是要在0-6歲語言的敏感期進行,否則等到孩子基本定型了再去引導改變就很難了。
父母的語言和特地的專業性引導學習,就是給孩子搭建大腦構造的材料,父母掌握的詞彙量越多,範圍越廣,孩子的知識面也就更廣,具有更強大的可塑性。學習能力比之其他的小朋友也要優秀,因為他接觸的多,也比較的及時。
父母遵守以下三原則促進親子溝通!
1、了解你的孩子在做什麼——共情
孩子有獨立和選擇自由的能力,但是鑑於孩子太過年幼,父母需要有意識的去觀察孩子在做什麼,在想什麼。你的關注和付出才會看到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得到你的愛意。
不要焦急的去阻止和打擾,我們應該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和孩子溝通,比如父母看到孩子玩拼圖正開心呢,非常專注沉醉於拼圖。但是突然陷入了瓶頸,只有等到孩子思索無果向你發出求助的信號,你再加入討論;不僅可以順理成章,而且胸有成竹,通過遊戲中的溝通方式促進親子間的關係和交流。
給與孩子一點點的建議,開發孩子的大腦,不是直接告訴他下一塊該怎麼拼,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導,比如拼到人物,就讓孩子將關於人物的小拼圖先找出來。
孩子是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回應和參與,你的回應和適度引導也是與孩子共情:先觀察注意,再理解,到付出實際行動。
2、加強溝通,增加詞彙量
溝通交流可不能是單個零星的語言,溝通的目的是讓孩子在父母的語言中逐漸掌握並分門別類的詞彙,並能熟練的在不同場合使用它們。
在前期我們鼓勵父母和孩子進行雙向的交流,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語感啟蒙,多和孩子講話,多回應孩子的問題。可以多找找聊天的話題,可以是孩子感興趣的,喜歡的;讓孩子多聽朗朗上口的詩詞歌賦;如果可以的話,媽媽還可以讀中英文的繪本給孩子聽。給孩子的語言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
可不要覺得麻煩,就對於孩子千奇百怪和重複的問題就敷衍而過,認真的回答,用和緩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到了後期就可以讓孩子脫離語境,進行自我的語言進階。讓孩子用自己的想法和語言來表訴以前發生的事情,大概3-5歲就可以讓孩子進行脫離語境的描述訓練。讓孩子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種意思,或者讓孩子用同一種句式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其實這就是言語的擴展,讓孩子將學到的詞彙學為己用。
3、 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語言敏感期的孩子格外愛講話,還喜歡重複的講,哪怕又是講錯了依舊我行我素。他們可正處於語言學習的黃金爆發期,對於語言的學習和模仿有極大的興趣。可不要厭煩,我們還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不爆粗口,用普通話交流,儘量講正確的語法語句。
讓孩子在日常環境中累積正確的語言經驗,還能發展成多語言的系統學習體系呢。學習一門語言就有效的方式就是多講,多用,融於到生活中去。
所謂言行舉止,父母的言語對於孩子來說是養分,也有可能是毒藥。想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那麼就要重視孩子語言敏感期的語言學習,促進孩子智力和情商的全面發展。
我是田姐姐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