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和家鄉話,3歲的孩子先學哪個?把握孩子語言敏感期都能學

2020-12-12 叮噹聊育兒

文|叮噹聊育兒

寶寶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會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很多時候,父母在為孩子選擇也有糾結、苦惱的時候,但是最後不管是如何抉擇,一定程度上都希望孩子成才,未來能順利發展。

最近網傳一個小視頻,視頻裡的爸爸在糾結給3歲的寶寶,先學普通話好還是家鄉話好,寶爸表示:如果先學普通話怕以後家鄉話說不標準,先學家鄉話又怕上幼兒園聽不懂老師說什麼?

有支持先學家鄉話的網友,也有支持先學普通話的網友,雙方爭持不相上下,各有各的道理,還有兩邊都不支持的網友,表示順其自然最好。

支持家鄉話的網友:

應該先學家鄉話!鄉音不能忘,大了上學了,周圍同學都說普通話,自然而然就會說普通話了!我也覺得應該先學老家話,普通話到時會說的,我家小孩也是在外面上學,普通話說得很標準,但老家話只會聽不會說,也不會跟你學,後悔沒教孩子學家鄉話!

支持普通話的網友:

一定是先學普通話,家鄉話大一點了自然會說的。看長遠一點,肯定先學普通話,他以後要出去,去外面讀書學習,甚至工作,家鄉話學了後再講普通話會有口音,而且現在學校他們這麼大的孩子之間主要的交流方式都是說普通話的,學好普通話更重要一些。周圍這麼多人說家鄉話怎麼可能聽不懂。

表示中立態度的網友:

順其自然吧,等到一段的年齡他就會了,上學的話肯定要講普通話的,在家的話可以跟他說家鄉話,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不用刻意去練習,身邊的人說什麼話他也會受到感染的,自然就會懂了。

01孩子3歲了,是先學家鄉話還是普通話?抓住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是關鍵

根據蒙臺梭利的觀點,0~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孩子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種語言。

在敏感期,孩子的語言學習接受能力強,只要身邊有學習多種語言的環境,同時掌握多種語言是完全沒問題的。

所以面對剛剛3歲的孩子,大可不必刻意讓孩子去學習某一種語言,語言不是強行去灌輸教會的,否則教會的語言僅僅是文字翻譯上的意思,所以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他就會學會某種語言。

可以簡單地認為,孩子在家父母跟他說的家鄉話,自然而然的就會家鄉話。到學校老師說的普通話,雖然剛開始可能不太懂,但是隨著接觸講普通話的人越多,說的就越流利。

02案例

在農村長大的很多80、90後,小時候普通話跟老家話是一起學習的,沒有感覺到很困難,最多可能有點混淆,但是長大後就學會了。

比如在新加坡長大的孩子,他們大都會講4種語言:英語、中文、馬來語、泰爾語。這就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接觸到語言環境越多樣,學會的語言種類就會越多。

再比如從小就出生在廣東的孩子,他們一般至少會兩種語言,粵語跟普通話,

對於3歲的孩子,重點不是先學家鄉話還是普通話,而是我們要在孩子語言敏感期,給孩子培養多種語言環境就可以了。

03那麼我們如何給孩子掌握多種語言呢?

結合蒙臺梭利兒童的語言敏感期和心理學家斯金納兒童對語言行為的學習,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這樣的學習環境。

1.用標準、正確的語言

不管是想讓孩子學習方言還是普通話,我們說話的語速就要慢,口型正確,表達要清晰,語音、語法要正確,避免用兒化音去跟孩子溝通交流,

幼兒的生活照料者是孩子直接學習的榜樣,因此幼兒語言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人使用語言的質量。

2.創設豐富的生活場景

孩子學習語言並非是一定需要正式的教學,在有意義的生活情境中使用語言也是可以有效的學習語言,創設各式各樣的生活場景,讓孩子多看、多說。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與孩子說話時,說普通話就是普通話,不要一句普通話中參雜家鄉話,孩子很容易混淆。

3.創設自由的語言環境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我們應該多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和社區、多接觸同齡人,給孩子創造與同齡人自由交往的環境。

寶寶在跟我們說話時,我們要及時的回應,讓寶寶樂於開口說話,不斷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閒暇時多給孩子講繪本故事。

育兒寄語:

0~6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敏感期,不必糾結孩子先學家鄉話還是普通話,只要我們給孩子提供多種語言的環境,就不必擔心孩子學不會。

今日話題:你有為孩子不會家鄉話而困惑嗎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如果您喜歡本文章也可以點讚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了,是先學家鄉話還是普通話?抓住寶寶語言敏感期是關鍵
    最近網傳一個小視頻,視頻裡的爸爸在糾結給3歲的寶寶,先學普通話好還是家鄉話好,寶爸表示:如果先學普通話怕以後家鄉話說不標準,先學家鄉話又怕上幼兒園聽不懂老師說什麼?我也覺得應該先學老家話,普通話到時會說的,我家小孩也是在外面上學,普通話說得很標準,但老家話只會聽不會說,也不會跟你學,後悔沒教孩子學家鄉話!
  • 先教孩子說普通話還是方言?別糾結!了解這3點,孩子語言力爆棚
    到底要先教孩子說家鄉話,還是先教孩子說普通話呢?只讓孩子說普通話,可取嗎?維尼媽媽先來說說自己的例子:我在東北,本身家鄉話和普通話沒太大差別,但是還有會有些詞語容易引發誤解。「花大姐」是我們這邊的土話,時長會聽到,孩子聽了也能對上號。孩子既能說「衣服埋了吧汰的」,也會說「我把衣服弄髒了」。我帶她去北京的時候,遇到一個福建來的7歲小女孩,在和同伴的遊戲中大家很自然地選擇了一種都聽得懂的發音,兩個人的玩耍和交流是無障礙的。
  • 孩子究竟應該先學方言,還是先學普通話呢?
    ①孩子父母不是同一個地方人,父母平時就是普通話交流。我家就是這種情況。②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比如我堂姐和姐夫都是本地人,但是堅持在家和侄兒說普通話。反對大面積推廣方言的一方認為:大環境需要考慮孩子融入學校和社會,方言阻礙了交流,容易形成小集體抱團。看著都是有理有據。說方言還是普通話先放一邊,評論區可留言討論,但有個現象必須杜絕。
  • 孩子的語言能力影響思維能力,孩子從小學習家鄉話有這3個好處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現在大多數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除了普通話之外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會讓孩學習英語,一次來激發孩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但是家長們卻忽視了一種特別重要的語言能力——方言。真是因為豐富的語言儲備使得珍珍在說話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四種語言交替使用,尤其是在和家人交流的時候,說著廣東話又說起了老家的方言,再加上普通話和時不時蹦出的幾個英文單詞,總能使談話變得豐富有趣。而且珍珍的父母發現珍珍特別能說,反應特別快,語言的轉換銜接總能令珍珍的父母感到出乎意料。
  • 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孩子學不好英語都難
    現在很流行自然拼讀法,但也只是對3歲以後的孩子才開始有效,但其實0歲開始就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如果就這樣錯過那麼真的太可惜了,但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小嬰兒該怎麼開始教英語,畢竟孩子還聽不太懂。抓住語言敏感期,孩子才會給你驚喜我妹妹凱琳出生以後因為父母工作忙,就請了菲傭照看她,家裡還有外公外婆一起。菲傭是妹妹24小時的看護者,而且她只會說英文。但是外公外婆連標準的普通話都不會,只會方言,偶爾帶著幾句普通話。因此,在凱琳的成長環境中,夾雜了好幾種語言,方言,英語和普通話。
  • 還有必要讓孩子學家鄉話嗎?我正在為兒子安裝「國粵英」3語
    在關於「家鄉話」的諸多爭議之中,伍教練最感興趣的是幼兒的語言習得問題,畢竟學語言要趁早,孩子從小接觸到的語言容易精通,而這種選擇權始終掌握在家長的手裡。相比之下,電視臺播音員是否講方言、中小學是否鼓勵說方言,都是相對次要的。
  • 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 線上線下學英語哪個更有效?
    原標題:越來越多年輕家長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 線上線下學英語哪個更有效?劉麗琴對於低齡孩子,遊戲和戲劇都是學習英語的有效方式。在寒假期間的各種培訓學習中,英語學習人群佔比不小。幾家英語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表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科知識,其作為實際應用的知識工具作用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現在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越來越多80、90後的家長抓住3~6歲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學習英語,學齡前兒童學習英語的比例在不斷增加。
  • 0-6歲語言敏感期: 父母的語言,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物
    :我們孩子在家都說4種語言,分別是普通話、粵語、潮汕話、英語。哥哥上了幼兒園,所以普通話和英語會比妹妹流利,而妹妹平時早上是外婆照顧,所以,目前妹妹的粵語比較流利。晚上回家跟哥哥、爺爺奶奶和爸爸就會說普通話,也是很流利。我作為母親,會主攻教孩子們英語。學習一門外語,都要融入日常生活的語境當中,通過實際的社交情景來習得這項語言技能。
  • 當普通話逐漸成為主流,你還會讓孩子學方言嗎?
    此前,杭州建德的一位媽媽就發帖吐槽稱,孩子如今才4個月大,婆婆就提出,要在孩子3虛歲學語言的時間段,專門回老家一年,學家鄉方言。有的認為既然普及普通話了,那方言也就不重要了;有的仍舊堅持方言需要有人傳承;還有的認為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強求孩子去學。
  • 遷就老婆郭晶晶學好普通話 教孩子學3門語言
    3月12日消息,近日香港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接受了媒體採訪,透露自己是姚明的迷弟,當年追老婆郭晶晶苦學漢語拼音,所以如今的普通話才能如此標準。姚明和霍啟剛記者問霍啟剛最喜歡哪個城市,他不假思索馬上回答,「河北保定。」因為這是老婆郭晶晶的故鄉,「肯定要那麼說的。」
  • 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這麼做,提升寶寶語言表達能力
    1920年,人們在印度的一個小山村的狼窩裡發現了兩個小女孩,其中大的年約7、8歲,小的2歲左右。因為長期和狼生活在一起,他們養成了和狼一樣的生活習性,每天半夜會像狼一樣引頸長嚎,卻不會說人類的語言。大女孩經過7年的學習,才學會45個單詞並勉強能說幾句簡單的句子。她在17歲左右不幸去世,但她的智力僅僅達到4歲孩子的智力。為什麼狼孩拼盡全力,最終還是沒能很好的學會人類的語言呢?
  • 0-6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做好3步引導,讓孩子的語言學習快人一步
    大寶都由爺爺奶奶帶,我也只有周末的時候會有空一些,陪孩子說說話,所以大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常常有想說但卻不懂如何表達的時候,於是只能用哭鬧來表達。後來開放二胎,二寶也隨之降世,這時候我的工作不再像之前那麼忙碌,基本天天都能回家陪兩個孩子,也經常讀一些睡前小故事哄他們睡覺。
  • 0-6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做好3步引導,讓孩子的語言學習快人一步
    大寶都由爺爺奶奶帶,我也只有周末的時候會有空一些,陪孩子說說話,所以大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常常有想說但卻不懂如何表達的時候,於是只能用哭鬧來表達。後來開放二胎,二寶也隨之降世,這時候我的工作不再像之前那麼忙碌,基本天天都能回家陪兩個孩子,也經常讀一些睡前小故事哄他們睡覺。
  • 如何把握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學好英語?I 王修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學習英語的目標是什麼?過去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考試好,學英語,為了考試。那麼,為了讓我們孩子們走出這樣的怪圈兒,我們學英語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為了考試,這個毫無疑問,第二個呢,就是我們學英語,是為了讓他們終生可以直接的用英語和時間對話。因為這個目標不同,我們學習的方法、理念也會變得不同。
  • 孩子說話晚怎麼辦?別錯過Ta的語言敏感期
    >語言的敏感期具有階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錯過便無法彌補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時機好好利用這一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讓寶貝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種語言而寶貝在語言敏感期會有哪些表現呢?找一本故事書,比如月光城故事繪本裡的《撲撲大戰革大王》,孩子扮演撲撲,媽媽扮演革大王,將整個故事演繹出來,能很大程度的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提供相對穩定和自然的語言環境現在很多家庭都是「6+1」模式,孩子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中,爺爺奶奶帶一段時間,外公外婆帶一段時間,但這樣的環境卻給孩子的語言發展帶來了挑戰。
  • 0-6歲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讓孩子變身語言神童
    昨天看到朋友在朋友圈「曬娃」,孩子在視頻中自信地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不管是從發音還是語言流暢度,都無可挑剔。朋友的孩子和我家孩子一樣大,都只有7歲,可是我家孩子對於英語一竅不通,並且自己在表達時非常不自信。
  •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這些你都做對了嗎?
    「寶寶語言發展的培養」每個寶寶都有一個語言發展敏感期,寶寶語言發展敏感期有一個大致的年齡段,但是這並不是語言發展敏感期,這只是寶寶語言發展前的一個準備期。寶寶語言發展敏感期大致在寶寶的1到3歲之間,這段時間是寶寶語言發育和學習能力最強的時間。
  • 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用這4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突飛猛進
    今天,想與大家聊聊孩子語言學習方面的內容。孩子學說話不是通過課堂,而是通過聽別人怎麼說話。這個「別人」可以是動畫片,也可以是書本、歌曲、老師、同伴……細心的寶媽,會發現,孩子學說話除了你,還會有許許多多「老師」的。先與你分享我家小寶語言上幾個鮮活的例子。
  • 如何快速學英語?孩子應該幾歲開始學英語?看看美國專家怎麼說
    所有重視英語教育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孩子應該幾歲開始學英語呢?」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一度有3歲、6歲、12歲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孩子語言學習的規律說起。他們認為,孩子在幼年時的語言學習是「純自然」的行為。觀察發現,在相同的學習時間內,孩子能比成人更熟練地掌握和使用第二語言。他們還通過大量實驗推斷,大腦對於「語言」的自然可塑性會在9歲時關閉。他們認為,任何外語學習都應該發生在9歲之前。
  • 佛山有幼兒園設小語種 3歲孩子就要學兩門外語
    佛山有幼兒園設小語種 3歲孩子就要學兩門外語   3歲的小朋友,除了普通話、粵語、英語外,幼兒園讀完後還會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碰到這樣的孩子作為家長是否會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