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位於貴州平塘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目前它的主體結構建設接近尾聲。隨著FAST主體結構的完工,饋源艙近日也完成了初步性能調試。
FAST位於黔南的群山環抱之中,建成後,它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同時,它接收來自宇宙的電波的能力也將是最出色的,而實現這個目標不僅依靠巨大的反射面,FAST望遠鏡還有一個靈敏的核心部件,就是饋源艙。
在FAST望遠鏡工程現場,記者看到,在望遠鏡的底部,工作人員正在對饋源艙內部的設備進行精心調試。
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饋源艙子系統負責人 姚蕊:(饋源艙)出廠前,我們已經完成了相應的調試,就是保證了它的功能、性能是滿足我們的指標的。但是我們來到現場重新組裝,我們需要知道組裝之後,是不是還能滿足我們原來的要求。所以我們在艙停靠平臺,完成了一個調試的過程,這個完成之後,我們即將會完成一個升艙,就是要跟索驅動一起進行聯合調試了。
饋源艙位於整個FAST望遠鏡球面的中心位置,正式投入使用後,它會隨著探測的需要沿球面中心軸做上下運動,而支持它運動的就是饋源塔。6座位於FAST望遠鏡圈梁邊山上的饋源塔將通過鋼纜拉動重達30噸的饋源艙升起和降落。
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饋源艙子系統負責人 姚蕊:饋源塔其實是支撐,因為我們會有很多個滑輪,因為必須有滑輪的一個運動驅動,還有滾筒的一個驅動,然後來實現鋼絲繩的伸長和縮短。所以說我們在每個塔底下,都會有個機房,機房裡面會有一個大的滾筒,就是滑輪裡的滾筒然後加滑輪,加上我們塔頂的滑輪,然後一起來完成整個鋼絲繩的收放,然後通過這六根鋼絲繩的收放,然後來完成饋源艙的一個定位,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饋源艙是承載饋源的艙體,而饋源其實就是天線,它用來接收來自宇宙的無線電波。在重達30噸的饋源艙內,擁有7套饋源。根據FAST望遠鏡的工作原理,巨大的反射面會依據不同的探測要求形成一個探測的焦點,原理和凹面鏡相同,饋源艙會被上下移動,並定位在該焦點的位置,饋源艙定位精度越準,整個系統收集到的無線電波就會越多。
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饋源艙子系統負責人 姚蕊:如果說把FAST是作為一個天眼來看的話,那麼饋源艙就相當於是這個眼睛裡的瞳孔,它起到一個聚焦的作用,然後就把它放在那個正式的焦點上,這樣我們能看得更清楚。
據現場專家稱,在完成目前的饋源艙系統初步調試後,即將展開饋源艙升艙調試,也就是跟索驅動一起進行聯合調試,為望遠鏡全系統調試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