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三歲的時候說話可費勁了,出門見到熟人也不打招呼,鄰居家的女孩只比我家娃大5天,也同樣是三歲,人家就出口成章,說話清晰有條理,甚至還會背唐詩、讀課文,我家大寶簡直沒法跟人家比
更加讓我難以接受的是鄰居家的孩子是奶奶帶大的,我怎麼說也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我帶的孩子怎麼還比老人帶孩子差呢?
但是現實卻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兩個孩子在一起差距實在是明顯,這不得不讓我想去探尋一下其中的緣由。說幹就幹,我當天就去找這位奶奶請教,問奶奶到底是用什麼方法將孩子教得這麼優秀。
這位奶奶說她也沒教孩子什麼,就是自己比較「囉嗦」,平時愛不停的跟孩子講話,在家平時也會放一些音樂兒歌給孩子聽,孩子聽多了自然也就能說會道了。
聽了這位奶奶的話,我感到十分的愧疚,因為我平時很少跟孩子溝通,教孩子說話的時候,也是不斷的重複一些詞彙,從來沒有跟孩子溝通過,更加沒有給孩子放音樂或者是兒歌聽,看來我的教育方式真不行。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不斷的找新資料和方法,最終總結出這6個訓練方式,值得大家借鑑。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想要給孩子營造語言環境,家長需要經常跟孩子聊天,別管孩子能不能聽懂,只要你堅持久了,孩子自然就會有所領悟,慢慢地孩子就會從被動聽你說話,變成主動學你說話。
在給孩子營造語言環境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儘量用一種語言,不要用爸爸說漢語媽媽說方言,這容易影響到孩子對語言對判斷。
磨耳朵是學習英語的好方法,當然也是讓孩子變得能說會道的方法,磨耳朵屬於一種聽力,是一種輸入技能,也是孩子語言的基本技能和基礎。
當孩子說話不利索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磨耳朵的方法,平時多給孩子聽,多讓孩子接觸那些能說會道的人,聽多了孩子自然就變得能說會道。
經過了解我發現,那些不敢與人打招呼,不敢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多半都很膽小,想要改變孩子這種行為,家長要正確的揣測孩子的心意,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給予孩子肯定的眼神,不要總用威脅的眼神去看著孩子。
還有一點,平時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說話,當孩子想要跟你表達什麼事情的時候,就算你理解了孩子的意思,你也要讓孩子把話說完,如果你總是打斷孩子,就容易導致孩子喪失表達自己的欲望,從而變得不愛說話,變得內向。
繪本絕對是開發寶寶語言能力的好幫手,他能夠通過故事來給孩子營造各種各樣的場景,刺激孩子的感官,逐漸引導孩子產生探索欲望,在你陪寶寶的閱讀過程當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逐漸提升,隨著孩子接觸的詞彙越來越多,說起話來也越來越有章法。
現在很多家長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覺得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只要不鬧就行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如果你想讓孩子能夠更早的說話,或者是口齒伶俐清晰,你需要放下手機,多陪孩子聊天,就像上面說的鄰居奶奶,就是經常跟孩子閒聊,這種閒聊看似是沒效果,但卻是孩子掌握語言能力的關鍵所在。
想要讓寶寶變得能說會道,家長應該多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讓孩子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看看別人是怎麼說話的,如遊樂場、火車站、小區公園等,去這些地方對孩子的性格發育也有幫助,同時孩子還能結交到很多朋友,簡直是一舉多得。
上面這兩種方法對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很大幫助,若你能做到其中3點,培養出一個「巧嘴」的娃也並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