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囉嗦」奶奶培養出「巧嘴」娃,這6個訓練方式,值得借鑑

2020-09-21 敏敏育兒

我家寶寶三歲的時候說話可費勁了,出門見到熟人也不打招呼,鄰居家的女孩只比我家娃大5天,也同樣是三歲,人家就出口成章,說話清晰有條理,甚至還會背唐詩、讀課文,我家大寶簡直沒法跟人家比

更加讓我難以接受的是鄰居家的孩子是奶奶帶大的,我怎麼說也是一個大學畢業生,我帶的孩子怎麼還比老人帶孩子差呢?

但是現實卻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兩個孩子在一起差距實在是明顯,這不得不讓我想去探尋一下其中的緣由。說幹就幹,我當天就去找這位奶奶請教,問奶奶到底是用什麼方法將孩子教得這麼優秀。

這位奶奶說她也沒教孩子什麼,就是自己比較「囉嗦」,平時愛不停的跟孩子講話,在家平時也會放一些音樂兒歌給孩子聽,孩子聽多了自然也就能說會道了。

聽了這位奶奶的話,我感到十分的愧疚,因為我平時很少跟孩子溝通,教孩子說話的時候,也是不斷的重複一些詞彙,從來沒有跟孩子溝通過,更加沒有給孩子放音樂或者是兒歌聽,看來我的教育方式真不行。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不斷的找新資料和方法,最終總結出這6個訓練方式,值得大家借鑑。

1、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想要給孩子營造語言環境,家長需要經常跟孩子聊天,別管孩子能不能聽懂,只要你堅持久了,孩子自然就會有所領悟,慢慢地孩子就會從被動聽你說話,變成主動學你說話。

在給孩子營造語言環境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儘量用一種語言,不要用爸爸說漢語媽媽說方言,這容易影響到孩子對語言對判斷。

2、磨耳朵

磨耳朵是學習英語的好方法,當然也是讓孩子變得能說會道的方法,磨耳朵屬於一種聽力,是一種輸入技能,也是孩子語言的基本技能和基礎。

當孩子說話不利索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磨耳朵的方法,平時多給孩子聽,多讓孩子接觸那些能說會道的人,聽多了孩子自然就變得能說會道。

3、鼓勵寶寶表達自己

經過了解我發現,那些不敢與人打招呼,不敢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多半都很膽小,想要改變孩子這種行為,家長要正確的揣測孩子的心意,並且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給予孩子肯定的眼神,不要總用威脅的眼神去看著孩子。

還有一點,平時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說話,當孩子想要跟你表達什麼事情的時候,就算你理解了孩子的意思,你也要讓孩子把話說完,如果你總是打斷孩子,就容易導致孩子喪失表達自己的欲望,從而變得不愛說話,變得內向。

4、和寶寶一起看繪本

繪本絕對是開發寶寶語言能力的好幫手,他能夠通過故事來給孩子營造各種各樣的場景,刺激孩子的感官,逐漸引導孩子產生探索欲望,在你陪寶寶的閱讀過程當中,孩子的語言能力會逐漸提升,隨著孩子接觸的詞彙越來越多,說起話來也越來越有章法。

5、放下手機陪孩子聊天

現在很多家長一邊帶孩子一邊玩手機,覺得孩子自己玩自己的,只要不鬧就行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如果你想讓孩子能夠更早的說話,或者是口齒伶俐清晰,你需要放下手機,多陪孩子聊天,就像上面說的鄰居奶奶,就是經常跟孩子閒聊,這種閒聊看似是沒效果,但卻是孩子掌握語言能力的關鍵所在。

6、多帶寶寶去公共場所

想要讓寶寶變得能說會道,家長應該多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讓孩子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看看別人是怎麼說話的,如遊樂場、火車站、小區公園等,去這些地方對孩子的性格發育也有幫助,同時孩子還能結交到很多朋友,簡直是一舉多得。

上面這兩種方法對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很大幫助,若你能做到其中3點,培養出一個「巧嘴」的娃也並不是難事。

相關焦點

  • 囉嗦奶奶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竟超過大學寶媽,這3個方法,值得借鑑
    囉嗦奶奶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竟超過大學寶媽,這3個方法,值得借鑑青青前幾天在小區樓下看到一個3歲孩子都能流利地背出詩了,而且把字音咬的都特別準,像是受過專業的指導一樣,看見旁邊有的4歲孩子的語言能力都沒3歲孩子強,這一點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 「囉嗦」姥姥培養出「巧嘴」寶寶,幼兒語言訓練關鍵點,值得借鑑
    當時,我心裡挺不平衡,畢竟我這一個大學生親媽帶的孩子,怎麼著,也不該比一個老人家帶的孩子差呀。是幼兒學習語言容易入門的方式。老人家雖然沒有經過高等教育,但是本能地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交流。看似有點嘮嘮叨叨,卻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後來,到生二寶時,我就特別注意在孩子出生後,用一些嬰兒語跟孩子交流,果然二寶的嘴皮子比大寶小時候就利索了很多。
  • 巧用兒歌培養幼兒日常生活常規,幼師值得借鑑
    它形象生動、短小精練,適用範圍廣,尤其是在常規培養當中,能夠幫助幼兒生動準確地記憶常規要求和回憶常規要求。它是教師工作中的好幫手、孩子們生活中的好夥伴。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運用兒歌語言淺顯易懂、句式多重複、音韻自然和諧、富於韻律性、富於節奏感、富於動作性的特點,將平時自理能力的培養蘊含其中,以此來激發幼兒自己動手的興趣。
  • 中西方帶娃的區別 可借鑑的地方 我總結出這兩點 大家都很意外
    關於補習班,我這麼回答:「只要時間夠,錢夠,有意思的興趣班都可以去嘗試,培養他的好奇心、探索欲、主動性、毅力,多參與後發現自己確實喜歡的,鼓勵他堅持下來。」至於西方教育有什麼可借鑑的,其實在我看來人性是一樣的,並沒有所謂中西方的區別,真理都是相通的,但具體整理一下怎麼總結呢?我腦袋裡閃過曾經歷過的一幕幕…….
  • 「日本娃」從小必學的8項變態技能,不吹不捧,中國父母值得借鑑
    ,的確值得的我們中國父母借鑑和學習。,還會很可能養出孩子皇帝般的性格。4)幼兒「裸保育」日本有一個非常變態的育兒教育,幼兒「裸保育」,其教育方式就是對幼兒進行耐寒訓練,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也要赤裸上身。6)舉手過馬路,並向司機鞠躬在日本,每當孩子們過馬路時,日本娃都舉起自己的右手,引起司機叔叔的注意,從而順利過馬路。
  • 抓住語言敏感期,孩子變成巧嘴娃
    孩子上課回答問題,別人的娃語言利落,表達清晰,可是自己的娃,卻咋都說不清,賊費勁。繪本,是非常好的提高孩子詞彙量的方式,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講繪本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這套被稱為「語言啟蒙神奇繪本」的《語言表達第一課》,非常適合2-7歲的寶寶做語言啟蒙。
  • 寶寶學說話時,家長別只會「瞎嘮叨」,做好這4點養出巧嘴寶寶
    就拿我家大寶1歲時學說話這事兒,我滿眼都是別人家孩子的巧嘴,而反觀我家大寶只會講「爸爸」。當時我家寶寶終於說話了,沒想到開口叫的卻是爸爸,我的內心五味雜陳。但我家大寶說完爸爸以後,就好像嘴被封印了一樣,我自從知道要想孩子早開口,就要不停地跟孩子說話,我幾乎成天都在嘮叨了,這讓我很困惑。
  • 誰說不能讓老人帶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走紅,比年輕人更勝一籌
    網上有一位聰明奶奶帶娃方式走紅,她成功扭轉了大家對"老人帶娃"的一系列刻板印象。這位奶奶可不像傳統奶奶帶娃的方式一樣,無盡地寵著孩子、慣著孩子,她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帶娃方式。奶奶在網上分享了很多帶娃的日常,其中有一個視頻獲得了很多寶爸寶媽的點讚。
  •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家有這三類帶娃的老人,真幸福。前兩天,一個奶奶帶孫子做遊戲的視頻在網上火了,網友看了直呼,「我家要是有這樣的奶奶就太幸福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有問題,新手爸媽同樣也有經驗不足,把娃養「廢」的情況出現,所以,關鍵問題不在於老人或者寶爸寶媽,而是,是否能用科學的方式帶娃。
  • 奶奶帶娃是傳統,姥姥帶娃成主流,這3個優勢明顯,奶奶替代不了
    以前的老傳統都是奶奶帶娃,一般孩子都是和爸爸一個姓,奶奶帶娃也是責無旁貸。可是現在很多的年輕媽媽都喜歡讓姥姥帶娃,寧肯讓自己媽媽勞累些,也不願讓婆婆帶娃。姥姥帶娃成主流,相比奶奶帶娃有這三大優勢1、教育方式一致、生活習性相近現在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和習慣問題,姥姥和媽媽是親母女,在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習性上,理念比較一致,即使有分歧,也能很好地溝通。
  • 日本教育核心理念:獨立自主,面對兒童教育,這6點方法值得借鑑
    日本的幼兒教育核心理念,值得家長們參考1、孩子換衣服,媽媽只看不幫忙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會在媽媽的要求下自己換衣服。這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孩子從小對父母產生依賴,以此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意識。日本這6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娃從「露西」變「翠花」,網友:這是親奶奶
    這不僅能夠培養和諧的祖孫關係,也能夠保證孩子能夠有更好的照顧。對於奶奶帶娃和媽媽帶娃方式的不同,很多人都十分有共鳴。看到孩子前後的表現,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親奶奶。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方式大不相同章子怡曾在微博曬出女兒被姥姥帶的趣事
  • 日本孩子必學的6項技能,有人直呼「變態」,但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這一切,都與他們的育兒觀念脫不開關係。至於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到底如何,我們今天也不做任何評價,就單獨看看他們的育兒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們中國的家長借鑑的,畢竟我們總不能坐井觀天,要想不落後他人,還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孩子躺地上撒潑打滾,奶奶的這種做法,孩子乖乖起來了,值得借鑑
    導讀:孩子躺地上撒潑打滾,奶奶的這種做法,孩子乖乖起來了,值得借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躺地上撒潑打滾,奶奶的這種做法,孩子乖乖起來了,值得借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好物分享|應採兒「虎媽式教育」如何教育出小甜豆Jasper?6條家規值得借鑑
    應採兒是如何教育出小甜豆Jasper的呢?提起應採兒,大家對她直爽的性格很熟悉,和「山雞哥」陳小春強強聯合,卻把兒子 Jasper培養成一枚乖巧懂事的小甜豆。應採兒的6條家規值得父母借鑑:01客廳不能放玩具應採兒家的客廳一塵不染、整整齊齊,不像大多數家裡隨意擺放孩子的玩具,應採兒對Jasper立下的規矩是客廳是屬於大家的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姥姥帶娃,不讓奶奶帶娃?原因很現實
    而上一輩傳統觀念,大多數孩子在出生之後,父母在外打工,一般都交由奶奶看管。而現在在公園或者小區看到不少老人帶孩子,孩子嘴裡都是喊著"姥姥""外婆",尤其是聽到很多媽媽在打電話的時候"豆豆,聽姥姥話,趕緊吃飯""瓜瓜,讓外公幫媽媽拿個快遞"。現在老一輩的帶娃大軍已經由傳統的」爺爺奶奶「變成了"姥姥姥爺"。
  • 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誰說老人不會帶娃?這樣帶娃既輕鬆又開智
    只不過老人帶娃,在很多比較有主見的年輕父母眼裡,似乎總有些自己不太認同的地方,當然,這也是正常的,畢竟生活的年代背景和成長環境都不同。近日,一位聰明奶奶帶娃的方式火了,更是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甚至有網友說:誰說老人不會帶娃?
  • 「媽媽,奶奶說你好吃懶做」,寶媽回復堪稱教科書,值得兒媳借鑑
    」,寶媽回復堪稱教科書,值得兒媳借鑑小王和丈夫平時都很忙,帶孩子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交給了婆婆。這時兒子蹦蹦跳跳走過來了,對著媽媽說了一句:"媽媽,奶奶說你好懶!這時候婆婆走過來了:"我就是隨口說說,開個玩笑。"看到婆婆面露尷尬,小王也直言不諱:"媽我平時要是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和我溝通,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說,會誤導他。"婆婆聽了之後非常尷尬,嘴裡硬著:"知道了"。
  • 認真寫老師又說太囉嗦,3個方法教你寫出好作文
    在作文教學中,小學階段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訓練,那就是細節描寫。老師講課文的時候,會讓同學們把課文中的細節描寫畫出來,老師帶領同學們學習。在作文練習中,小學生常不知道該如何把細節描寫好。有的孩子很認真地寫了一篇作文,交上來老師評語:太囉嗦。學生很委屈,到底怎麼囉嗦呀?細節描寫不是要很仔細地描寫嗎?
  • 8個月大嬰兒摔下床,奶奶一個動作讓娃沒了呼吸,很多家長都在犯
    8個月大嬰兒摔下床,奶奶一個動作讓娃沒了呼吸,很多家長都在犯孩子是家裡的掌中寶,每個家長對於孩子都是呵護有加的疼愛,可是殊不知很多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和舉止不但沒有幫助孩子,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案例分析不久前作為護士的寶媽小美,在家族群裡分享了一個醫院急診室的醫療事件,8個月大的嬰兒摔下床,奶奶的一個動作讓娃沒了呼吸,很多家長都在犯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