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兒歌培養幼兒日常生活常規,幼師值得借鑑

2020-12-15 騰訊網

兒歌這種教育形式,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形象生動、短小精練,適用範圍廣,尤其是在常規培養當中,能夠幫助幼兒生動準確地記憶常規要求和回憶常規要求。它是教師工作中的好幫手、孩子們生活中的好夥伴。

一、巧用兒歌激興趣

小班幼兒的思維的特點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他們好模仿,喜歡重複聽故事。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運用兒歌語言淺顯易懂、句式多重複、音韻自然和諧、富於韻律性、富於節奏感、富於動作性的特點,將平時自理能力的培養蘊含其中,以此來激發幼兒自己動手的興趣。

如為了鼓勵幼兒動手拿勺吃飯,我運用兒歌:

吃飯時,坐坐好,手拿勺子碗扶牢,細細嚼,慢慢咽,一口一口全吃掉;

鼓勵他們自己大小便,我運用兒歌:

上臺階, 跨小河,小腳站在河兩岸。站一站,原來我也很能幹。

這樣一來大家會覺得很有趣,願意自己嘗試了。

對技能要求相對較高的穿脫衣服,我也運用許多簡短有趣的兒歌。

例如《穿衣歌》:

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疊衣歌》:

關關門,關關門,抱抱臂,抱抱臂,彎彎腰,彎彎腰,我的衣服疊好了。

《脫衣歌》:

縮縮頭,拉出你的烏龜殼,縮縮手,拉出你的小袖口。

通過這些具體、直觀,朗朗上口,裡面又有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形象,一下就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氛圍中幼兒會饒有興趣地邊念兒歌邊穿脫,主動性頓時增強了,有效避免了以往簡單說教給他們帶來的厭煩、枯燥情緒。

二、巧借兒歌化難點

利用兒歌,不但可以激發幼兒自己動手的興趣,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化解難點,逐步掌握動作要領。如每次洗手前,我都會以兒歌的形式讓幼兒用動作演示,然後讓幼兒親自操作。為了易於小班幼兒理解與掌握,我將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聯繫的幾個步驟:

卷衣袖,把手打溼,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衝洗乾淨,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乾。

我讓幼兒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學,並分別給這些動作配以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每次洗手,孩子們一邊洗一邊興致勃勃地念兒歌:

「捲起衣袖淋溼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心手心衝衝水,手背手背衝衝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二、三,搭間房子往回走。」

有些幼兒忘記了這幾個步驟的順序,只要一念兒歌就馬上記起來了,這種兒歌的提醒方式,改變了老師強硬的要求,幼兒樂意做,也幫助了幼兒有效地掌握並熟練了正確洗手的方法。

三、巧化兒歌成亮點

根據幼兒的情況,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我都會運用一些與之相對應的兒歌來進行。這些簡短有趣的兒歌不僅內容直接有指導學習的作用,還有效地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活動常規。

如餐前幫助幼兒調整座位,我會念兒歌提醒:

小椅子,靠靠近,小飯碗,扶扶好,小調羹,拿拿牢,好寶寶,自己會吃飯。

在兒歌的提醒下,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行為調整自己的不良習慣。

用餐時,我會輕聲念兒歌:

白白米飯,豆腐雞蛋,青菜肉湯,噴香噴香。我來裝個大老虎,啊嗚一口全吃光!

聽了兒歌,大家就把自己想像成大老虎大口大口地吃飯,加快了進餐速度。

飯後為了提醒幼兒漱口,我會念兒歌:

手拿花花杯,含口清清水,抬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在上下樓梯、整理玩具時我也會念兒歌。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班上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能有序並正確地完成一日活動各個環節。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以兒歌優化小班一日生活常規
    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動、易教易懂易記,最貼近嬰幼兒的現實生活。它篇幅短小內容淺顯易懂、節奏明快,是集生活、教育及遊戲於一體的一種文學體裁。(三)促進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幼兒園小班是剛組成的集體,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幼兒各方面的經驗尚未定型,可塑性強,此時培養良好的生活常規最易成功。
  • 幼師常用40首經典幼兒園常規兒歌!
    40首幼師常用的幼兒常規兒歌新幼師、家長趕緊收藏起來吧!每年春秋兩季,幼兒園都會迎來一批新生。由於他們是第一次上幼兒園,缺乏常規意識,老師們常常把常規培養作為教育新生的工作重點之一,而學習入園兒歌就是老師慣用的方法。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好。太陽出來咪咪笑,小朋友們上學校。見了老師問聲好!見了同伴把手招。講文明、懂禮貌,我們都是好寶寶。
  • 小班幼兒常規差 最佳培養方案在這裡
    小班幼兒常規差怎麼辦?親貝網小編告訴你,別擔心,新生入園問題很普遍,關鍵在於幼兒園老師要有耐心,要講究方法,讓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並逐漸培養日常常規。據親貝網小編了解,每年新生入園,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是教師的重要工作。
  • 淺談童謠與小班幼兒常規培養
    「童謠」也稱兒歌,內容淺顯單純、饒有童趣,形式上簡短易唱、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是在兒童中廣泛流傳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我們最初的文化啟蒙,伴隨著人生最初的成長過程。  常規教育是幼兒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的「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課堂管理的「基本功」。它能使幼兒生活有序、心情愉快,使教師帶班輕、得心應手。做好常規教育工作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 在家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常規
    讓孩子上幼兒園確實是個好辦法,能讓他們的生活有規律,自理能力增強。但是如果寶寶在入園前就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對他們的身心有好處,而且能讓他們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成為同齡中的佼佼者。那麼,在家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常規呢?  一、培養幼兒能安靜地進餐,學會使用餐具,進餐時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乾淨,並能夠基本做到不挑食。
  • 超完整的幼兒常規培養規則(建議幼師收藏)
    開學初期,掏空幼師身體的,一定是難以培養的幼兒一日「常規」。開學培養常規,難啊!有什麼好方法嗎?幼兒常規是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確實沒有什麼捷徑。但是秘訣,還是有的。——讓孩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一、班級規則班級公約是幼兒老師和幼兒協同商量之後確定的一種行為規範,是管理常規的有效方法之一。
  • 如何進行小班幼兒一日常規培養
    如何進行小班幼兒一日常規培養?小班幼兒初次上幼兒園,難免會把在家裡養成的習慣帶到幼兒園,表現出沒規沒矩,想怎樣就怎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面對小班幼兒出現的種種的不適應,小班老師該怎樣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幼兒小班幼兒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呢?
  •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
    培養小班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班級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應該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呢?常規的意義常規是指幼兒的行為常規。常規的作用●培養生活規律從幼兒個體的發展來看,建立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既能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又能使幼兒積極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促進身體健康。
  • 幼兒園老師培養常規的方法,家庭可以借鑑
    孩子的常規不好!一天工作下來,老師會累成狗。孩子在家行為習慣差,家長會被逼瘋。幼兒園老師培養常規的方法很多,我總結了3點,家長可以借鑑。因此,老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形成一種無聲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孩子。同時,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時機,讓孩子教孩子,這是常規培養中的非常有效方法。2.利用生動形象的標誌規範孩子的行為。
  • 優秀幼兒園從幼兒常規抓起,非常受益!
    1、定義:是指幼兒日常的行為常規。教師將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有順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為規範,讓幼兒經常固定地執行,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2、包含:生活常規(小班)、活動常規(中班)、學習常規(大班)3、建立良好常規的意義:(1)保障幼兒安全(2)建立良好的班級活動秩序(3)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4)促進幼兒自律能力的發展1、常規要求
  • 巧用生活區提升小班幼兒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裡,小班階段是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我們關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不挑食,會用餐具,主動洗手,自己穿脫鞋子,在幫助下會穿脫衣。第二,分清前後、裡外等。第三,其他能力,如會穿珠子、叉水果吃等。通過觀察與訪談,筆者對在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現狀進行了解。
  • 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常規培養計劃!幼師必備
    常規是指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安排順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個環節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所以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常規教育的重要性。那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的常規呢?
  • 分享一些未來幼師們用得到的整理玩具小妙招
    分享一些未來幼師們用得到的整理玩具小妙招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女孩子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幼師專業,那麼今天就來給未來的幼師們分享些小妙招吧!其次,要以實際行動給孩子做榜樣,這樣不只培養了孩子的良好習慣,還會讓孩子整理玩具的積極性提高,更易於他養成整理玩具的習慣。妙招二:妙用遊戲學整理遊戲是孩子最喜歡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在整理玩具時, 我們可以把遊戲引入進來,當玩具整理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喜聞樂見的小遊戲,孩子的興致提高了,就會主動參與到整理玩具活動中來。
  • 在蒙氏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
    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規則,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 對於剛剛進入蒙氏班級的幼兒在活動區活動時會出現了不專心,情緒浮躁、一種學具沒操作完就換另外一種學具,持久性差、學具亂放的現象。
  • 《幼兒園開學班級常規攻略》
    別擔心,今天幼師口袋給你支支招,讓你僅用一周,將班級常規恢復如初哦!在開學常規這件事上,家庭也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在開學前及開學初期,老師們也可以通過家園聯繫欄、微信家長群給家長一些在家調整作息、培養習慣的建議,也能從家庭的角度幫助孩子恢復常規哦。
  • 培養幼兒規則意識,還可以用這種遊戲
    本文部分內容改編自《成才》2018年第七期《情境式感統遊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初探》,作者錢芳。「情境式感覺統合遊戲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研究」是武漢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規則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行為規則的必要性,學習遵守規則。
  • 《幼兒園開學班級常規攻略》
    算算日子,確實離開學只有不到兩周時間了,是時候繃緊神經,面對開學前的環創區角、計劃方案,和開學後的遊戲教學、班級常規了.畢竟,因為疫情,孩子們放了一個「超超超超超長假期」回來,那場面可謂是「萬般皆下品,都似新小班」。別擔心,今天幼師口袋給你支支招,讓你僅用一周,將班級常規恢復如初哦!
  • 如何做好幼兒一日常規——淅川縣毛堂鄉中心幼兒園幼兒一日常規教研
    園長主持本次教研一、建立合理的常規要求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動中對幼兒的基本要求規範化、固定化及制度化,通過常規教育讓幼兒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以及不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以及不應該怎樣做。藉以形成幼兒—系列神經聯繫,提高動作的自動化程度,減輕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緊張。同時也有利於成人的工作,以保證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
  • 幼兒園常規培養全書,齊全了!超讚的哦~
    二、幼兒園常規培養面面觀  常規教育對於保證幼兒健康和良好的情緒,使幼兒學會適應生活並具備初步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幼兒入園、離園中對幼兒進行教育:  1、入園的禮貌用語常規訓練及教育
  • 幼兒六一舞蹈推薦《花花宇宙》
    回復74查看《幼兒園元旦、聖誕舞蹈專輯》回復73查看《一日常規兒歌大全》回復72查看《漢字書寫順序「十不問」》回復42查看《對於家長提出的問題,幼師的精彩回答集錦》回復41查看《幼兒園一日常規如何培養》回復40查看《小學生考試必知的50個多音字》回復39查看《幼兒園小、中、大班習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