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動一動,什麼需求都能滿足」。智慧金融時代,做農業種植的王阿姨也趕起了時髦,智慧型手機玩得特別好,銀行App,實時支付提現,電商平臺買賣的農副產品的貨款……說起這些年的變化,她說:「對我這腿腳不便的人來說,現在太方便了,不用跑到銀行櫃檯辦理匯款業務了」。
隨著以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發展,作為現代經濟血脈的金融行業,在歷經電子化、移動化的發展過程後,正進入智慧金融的新階段。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鹹陽市各家銀行正跑步進入智能化的新時代。
移動金融體驗省心又省時
曾經人聲鼎沸的銀行營業大廳如今被更多智能機器、App平臺取代,智能化的業務辦理,更是讓人耳目一新。移動金融智能化的大勢所趨,對傳統金融服務手段造成了顛覆性的衝擊。
「排隊儲蓄、排隊買理財、排隊辦卡,那個時候,銀行營業廳總是排長龍。」對比以往,現在銀行的智能設備太先進了,不僅速度快而且服務態度也越來越好。王阿姨說,多虧了銀行裡的員工,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教自己,一直到教會為止。
手機裡下載的銀行App,正是銀行移動金融的特徵之一。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銀行業不斷自我革新,華麗轉身,移動金融隨之飛入尋常百姓家。基於大數據、雲計算、視頻、生物識別等新移動網際網路技術,也讓移動銀行漸成「燎原之勢」。
鹹陽多家銀行陸續配備了新型智能設備,新布局、新設備、新流程為客戶帶來智能、個性、互動、便捷的全新服務體驗,將金融服務融入客戶的日常生活場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通過建行App,剛開通網上銀行的李旭把卡裡的1萬元錢很快進行了同行轉帳,「朋友臨時周轉下,通過App轉帳,實時到帳。」她說,現在自己的手機上裝滿了各個銀行的App,基本不需要去線下網點了,因為App包含了各種金融服務,非常方便。
現如今,轉帳匯款業務、購買理財、領用安全工具、修改個人信息、開通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都不在話下,十分方便快捷。
普惠金融讓生活發生改變
普惠金融,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以前,需要通過在農村或偏遠地區的小賣部或基層行政單位設立助農取款點、布設POS機等自助機具,才能實現的查詢、存款、取款、匯款、繳費等業務。
隨著數位技術的發展,很多帳戶都與手機相連,將來電子支付、行動支付方式的普及,也能夠為偏遠地區群眾提供更大幫助。比如繳納保險,包括養老、健康、醫療等在內的各種保險能夠為人們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
建設銀行鹹陽分行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戰略,依託金融科技手段,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通了櫃檯、智慧櫃員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悅生活、掃碼聚合支付等渠道,打造了線上、線下全渠道的企業級代收付繳費新平臺,讓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水、電、氣、暖等線上線下繳費,給百姓帶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金融服務,讓百姓的生活更加智慧、便捷。
普惠金融,在夯實傳統繳費業務基礎,優化服務流程,努力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同時積極布局以物業、教育、政務等為代表的新興繳費業務,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快新項目上線進度,努力打造繳費業務新亮點,努力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民生繳費服務,向打造居民十五分鐘生活圈的目標進一步邁進。
智能創新助力鹹陽經濟發展
郵儲銀行鹹陽市分行始終堅持普惠金融政治責任和擔當,針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特點以及企業生產經營周期與銀行貸款周期之間期限錯配的問題,相繼研發了包括「擔保貸」「快捷貸」「信用易貸」等在內的多款「接地氣」的產品,同時推出了「小微易貸」線上產品,進一步提升了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有效滿足了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路。
2019年,工行鹹陽分行主動參與鹹陽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工商銀行鹹陽分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經理喬莉介紹說,目前工商銀行「工商企業通」「智慧校園」「一卡通」等項目,都是為學校打造應用智能化、管理自動化、數據共享化、服務人性化的智能校園提供支持。並且與縣區合作,形成「政、銀、保」三位一體的金融服務平臺。
順應農業農村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的新趨勢,農業銀行把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三農」作為全行「一號工程」。農行鹹陽分行三農金融部負責人王維介紹說,農行鹹陽分行立足我市縣域經濟實際,深入實施「一號工程」,以「一群體一項目一方案」為策略,創新推出政府增信、電商平臺、特色產業、惠農便捷貸等網絡融資模式,持續加大對優勢農產品、特色農業等領域及職業農民、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同時,進一步啟動實施了數位化轉型工程,把「三農」和縣域業務作為全行數位化轉型的重中之重,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推進產品、營銷、渠道、運營、風險、決策等全面數位化轉型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客戶體驗一流的智慧銀行、「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華商報記者郭斌
來源: 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