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詳解之被動句

2020-12-11 中考網

  被動句式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誌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誌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裡「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資治通鑑》)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②「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裡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鑑》)

  ③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無標誌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鑑》)這裡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19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判斷句和被動句
    2019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判斷句和被動句下文是2019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判斷句和被動句,供參考。判斷句:(1)用「者……也」表判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 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被動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被動句,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被動句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於」「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誌詞語,意念上的被動。
  • 2019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詳解之倒裝句
    倒裝句式  (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
  • 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古漢語中省略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省略主語   例:   (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漁人)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   (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   (我)還自揚州——《傷仲永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之文言文句式判斷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梳理之文言文句式判斷》,僅供參考!
  • 教師資格備考:高中語文——文言文常見特殊句式詳解
    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524574854(點擊加群)聯創世華統一客服熱線:4001105311 教師資格備考:高中語文——文言文常見特殊句式詳解——看清關鍵詞,翻譯成「被」的意思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 2019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省略句和疑問句
    2019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省略句和疑問句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省略句和疑問句,有需要的小夥伴可自主學習。省略句(1)主語的省略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2)謂語的省略「夫戰,勇氣也。
  •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句式:被動句
    被動句   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屬於被動式關係的敘述句叫被動句。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   例: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觀潮》   山巒為晴雪所洗——《滿井遊記》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   (二)用「為+動詞」表示被動。
  •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
    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高中語文一直是同學們在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下面有途網小編和大家說一說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供大家參考。高中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斷句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麼、屬於什麼的句式。1.
  • 中考語文 文言文基礎知識點講解 四——文言文特殊句式
    我們在小學階段,最熟悉的句式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而現在進入初中,在文言文的學習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句式,閱讀理解中也會經常考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開講前提醒大家一句:文言句式不僅在初中會考,在高考階段,也屬於文言文閱讀的考查內容,希望同學們認真對待。
  • 2019年中考語文複習之文言文斷句技法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戰》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逕迎之」「肅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寧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常見被動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常見被動句式 2012-12-17 15:0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中考語文文言文一般句式解析
    ★一般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 唐山三人行語文孫老師: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動句知識點匯總
    被動句是相對於主動句而言的。在動詞性謂語中,主語是施動者,即動作行為的發生者,這種句子稱為主動句;反之,主語是受動者,即動作行為的接受者,這種句子稱為被動句。 被動句主要有有標誌、無標誌兩種。(張溥《五人墓碑記》「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鑑》)(5)用「被」表被動。「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文言文特殊句式那麼多,你能分清楚嗎?
    引言初中階段要求同學們掌握的文言特殊句式一共是四種: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但由於每一種句式又有各種變化和結構,所以這一考點需要掌握的知識量還是很大的,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關注【豆神中考】公眾號 回復【0808】獲取《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詳解》(精編列印版)
  • 2019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關於文言文特殊句式辨析的幾條建議...
    2019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關於文言文特殊句式辨析的幾條建議(語文) 2019年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陸續發布,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給考生們準備了教師招聘備考資料,請各位考生及時查詢談到文言文,眾多考生可能會避之不及,覺得其晦澀難懂。
  • 語文老師:記住這些必考的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文言文閱讀不丟分!
    文言文學習,必然會遇到的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結構。這五大類分別是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還有一類固定句式。其中倒裝句板塊較難理解,倒裝句,即指句子成分的順序發生了前後顛倒。重要包括賓語前置,謂語前置(主謂倒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介賓結構後置)。
  • 2019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學弈》
    學弈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僵最會下棋的人。
  • 中考文言文詞語歸納
    河北省中考文言文詞語歸納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考查範圍以《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19篇課內文言文和今年增加的《湖心亭看雪》一文,考試範圍由去年的19篇變成20篇為主。重點考查我們能否讀懂文章大意,考查我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重點語句的記誦、積累,而不是對零碎的詞法、句法等知識的記憶程度。
  • 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文言文翻譯複習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文言文翻譯複習,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言文翻譯的複習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是檢測考生是否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雖然側重於古漢語語言形式的考查,但由於同時也涉及內容,因而是中考文言文閱讀中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手段。文言文的翻譯講究信、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