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判斷句和被動句
下文是2019年成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句式例解:判斷句和被動句,供參考。
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4)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①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將即楚將項燕。
④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賤人。
⑦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
(6)無標誌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有標誌
(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鑑》)
(2)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3)用「見」或「見……於……」表被動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4)用「於」或「受……於……」表被動
「不能容於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鑑》)
(5)用「被」表被動。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無標誌
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鑑》)這裡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注意」「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但這裡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都是此種用法,後面要舉例詳細講。
2019年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熱點推薦:
2019年成人高考成績查詢官方入口及時間
2019年成人高考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