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換禮品 致敬新時尚 橫琴新區兩天回收快遞紙箱208公斤

2020-12-20 中國紙業網

「雙十一」過後,不少居民家中囤積了一些快遞紙箱。為倡導理性消費,促進可回收資源再利用,11月20-21日,橫琴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新家園、橫琴鎮、石山村、深井村和向陽村等地舉行「箱聚,源續」快遞紙箱兌換禮品活動,引導居民將快遞紙箱進行回收處理,告別以往亂丟亂放現象。

記者在橫琴新家園活動現場看到,居民只要將3-6個快遞紙箱交給垃圾分類志願者,即可免費兌換抽紙、口罩、筆記本、暖手抱枕等禮品。73歲的居民胡胭脂剛剛用6個紙皮箱兌換了一個暖手抱枕,她笑著說,「這次活動可以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還能拿獎品,很有意義。」

「以廢品換禮品」活動體驗讓不少居民感到新鮮。在活動開始半小時後,現場已經堆積起厚厚一摞快遞紙箱,排隊等候兌換禮品的居民絡繹不絕。「還差多少個紙箱才能換抱枕?等一等,我回家再拿!」剛剛下班的曾先生兩次折返家中取來快遞紙箱,「這些紙箱賣不了幾個錢又佔地方,扔了又覺得浪費,拿給快遞公司回收再利用挺好的。」

「回收的紙箱經分類整理後,將統一提供給快遞公司回收再利用,形成環保循環。」橫琴新區垃圾分類志願者小陳告訴記者,這次活動既能引導居民理性消費、促使可回收資源再利用,又能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文化的積極性、提升社區的凝聚力。據統計,此次紙箱兌換活動共有170餘人參與,回收快遞紙箱208公斤。

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焦點

  • "雙十一"快遞包裝盒怎麼處理? 廢品回收迎小高峰但總體低迷
    李阿姨說,很多時候收集快遞包裝盒是為了自己用,但是另有幾位清潔工阿姨則告訴記者,她們更偏向於將這些快遞包裝盒賣給收廢品的師傅,從而賺一些小錢。  「找我收紙箱的越來越多」  「的確會有清潔工把廢品賣給我們。」負責廢品回收的蔡師傅說道,每年「雙十一」過後,對蔡師傅而言最明顯的感受便是「盒子數量變多了」。
  • 人民日報:快遞紙箱回收 想想新招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快遞紙箱回收,想想新招(說道)近期,不少快遞小哥的工作方式,從上門配送變成了在小區門口等客戶來取件。看著小區門口堆成小山的快遞,我突然在想,有沒有可能進行一些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的新嘗試。比如,對於一些方便直接拿走的物品,是不是就可以留下包裝的紙箱,讓小哥直接取走、回收利用。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老問題。以前,我們在家拆完快遞,紙箱往往會被當成垃圾扔掉,或是壓扁、攢起來當廢品賣掉。
  • 快遞紙箱的回收利用,到底難在哪裡?
    一天一個價,還不一定有貨 《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快遞紙箱總使用量約86億個,其中快遞企業直接使用的約佔43%,剩餘57%為賣家、電商平臺提供的包裝。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楊月新介紹,全省電商件佔比約為45%。   說到快遞紙箱,多家電商負責人感慨:一天一個價,還不一定有貨。
  • 「雙11」快遞包裝去哪了?收廢品大媽一天收800斤紙箱
    「雙11效應」在短時間內讓電商爆了單,讓快遞爆了倉,而當近40億件快遞打包上路之後,「雙11」最後一站點爆的就是廢品市場。「雙11」會產生多少快遞垃圾?這兩天,餘燕(化名)只要拿著廢舊紙箱出門,就感覺自己像明星一樣受人矚目。
  • 電商探路:快遞包裝去哪兒? 回收1個紙箱獲50積分
    有數據顯示,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850公斤好紙,可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汙染74%。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內《快遞服務溫室氣體排放測量方法》的審查通過,作為包裝材料的消耗大戶,電商和快遞企業正在探路舊快遞包裝的新出路。今年以來,1號店、我買網等電商已率先鼓勵消費者參與,試水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或採用新型環保包裝材料等。不過,快遞企業在嘗試包裝材料二次利用之路上並不順暢。
  • 電商踐行環保 1號店首推有償紙箱回收
    每回收一個1號店紙箱,即可獲得50積分。本周,國內電商巨頭1號店正式啟動「1起環保·紙箱回收」計劃,通過獎勵積分的形式鼓勵用戶參與快遞紙箱回收循環利用,這在電商業內尚屬首次。據介紹,用戶籤收1號店自營訂單包裹後,將空紙箱交給1號店配送人員,即為參與一次紙箱回收活動。每回收一個紙箱,可獲贈1號店50積分。積分可用於換購商品、參與抽獎、換抵扣券等。從1號店積分商城可以看到,換購商品品類和品牌也較為豐富。
  • 電商踐行環保,1號店首推有償紙箱回收
    每回收一個1號店紙箱,即可獲得50積分。  本周,國內電商巨頭1號店正式啟動「1起環保·紙箱回收」計劃,通過獎勵積分的形式鼓勵用戶參與快遞紙箱回收循環利用,這在電商業內尚屬首次。    當前,該計劃覆蓋1號店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和深圳等近20個城市的自配送區。
  • 當廢品賣了還是進回收箱?雙11快遞包裝都去哪了
    」隨後記者走訪了李滄區和嶗山區多個小區了解到,雖然有部分市民都是拆完快遞直接將包裝盒丟在垃圾桶裡,但也有不少市民會收回家用來裝雜物。廢品收購點單日回收紙箱四五千斤「雙11」效應已經直接映照在小區的垃圾桶邊。
  • 快遞廢紙箱能否「再愛它一次」
    快遞廢紙箱能否「再愛它一次」     一頭是居民家中無處安放的廢紙箱,另一頭是求「廢」若渴的加工企業——□本報記者 寇敏芳    本報11月29日刊登的《買買買 快遞成過度包裝新戰場
  • 小區快遞紙箱爆滿,夫妻一天收了400斤!一句話讓人心酸
    "我今天收了 20 個快遞。""我收了 16 個。"……雙十一之後,"尾款人"們成了收件人。比如之前因為買了 900 多件產品而上了熱搜的伊能靜,這兩天拆快遞估計都拆到手軟了吧。伴隨快遞而來的是成堆的紙盒子、泡沫紙或者塑料包裝袋,"浪姐"伊能靜說,紙箱都是秦昊的,還讓他記得垃圾分類。那麼,你的快遞箱子又屬於誰呢?"我家小區的快遞站都成山了,收紙箱的夫妻每天都要忙到半夜,都是今年雙十一的戰果啊。"有多少人這兩天的感受,是和杭州網友"你不知道我是誰"一樣?
  • 快遞公司設紙箱回收箱遇冷
    「雙11」送貨高峰,快遞包裝箱也迎來拆箱高峰。這個「雙11」,多家快遞公司推出紙箱回收政策,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紙箱回收的效果並不理想。專家表示,從理論上說,包裝箱回收可以推進,但是就目前快遞公司的組織形式來看,並不適合做紙箱回收的工作。
  • 杭城小區快遞紙箱爆滿,夫妻一天收了400斤!一句話讓人心酸
    比如之前因為買了900多件產品而上了熱搜的伊能靜,這兩天拆快遞估計都拆到手軟了吧。 伴隨快遞而來的是成堆的紙盒子、泡沫紙或者塑料包裝袋,「浪姐」伊能靜說,紙箱都是秦昊的,還讓他記得垃圾分類。那麼,你的快遞箱子又屬於誰呢? 「我家小區的快遞站都成山了,收紙箱的夫妻每天都要忙到半夜,都是今年雙十一的戰果啊。」
  • 快遞紙箱回收如何「叫好又叫座」
    這個「雙11」,多家快遞公司推出紙箱回收政策,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紙箱回收的效果並不理想。記者隨機採訪了10位消費者,至少有8位表示並不清楚快遞網點回收紙箱的事情,生活在居民區的消費者大多選擇直接扔棄紙箱。
  • 西安快遞紙箱一個漲五毛 廢紙比廢鐵值錢
    快件中使用紙箱的還不少  昨日,市民鄭女士收拾了一捆舊報紙送到社區廢品收購站,22公斤賣了33元,每公斤比5月份多賣了0.25元。  廢紙收購價不斷上調  家住西安東大街社區的鄭女士說,她把家裡的廢舊報紙歸整到一起,和婆婆送到社區廢品收購站,22公斤竟然賣了33元,每公斤收購價達1.5元。「要是放到2個月前,這捆廢報紙最多才能賣20塊錢。」鄭女士的婆婆說。  記者隨後走訪了炮房街、長樂坊、建東街等多家廢品回收點,發現廢紙回收價格已經全面上漲。
  • 快遞包裝紙箱都去了哪兒?
    「拿下樓賣廢品太麻煩,還賣不了兩塊錢,乾脆扔掉。」回收困境撕膠帶比較麻煩北京的很多小區外,都有專收廢品的人。很多都是開著一輛小卡車,把車停在小區附近。在草橋附近的一個小區外,記者找到了一對收廢品的夫婦。他們說,「雙十一」那幾天收來的廢紙箱並不多,但一周之後,尤其是最近兩天,的確越來越多。「可能是這兩天,快遞才慢慢到貨吧。」
  • 「雙11」讓廢品站爆倉 全國郵政快遞處理近40億快件
    11月12日,雲南昆明,快遞網點員工正在忙碌。資料圖「雙11」會產生多少快遞垃圾?這兩天,餘燕(化名)只要拿著廢舊紙箱出門,就感覺自己像明星一樣受人矚目。從樓下到垃圾桶這一小段距離,路上有幾位大爺大媽時常走動。
  • 快遞紙箱回收,為何支持聲高、參與度低?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9日電(張芷菡)雙十一買買買的物品到貨後,你的快遞紙箱是怎樣處理的?近期,多家快遞公司推出了紙箱回收政策,但出現了支持聲高、參與度低的情況。專家表示,快遞公司回收紙箱難的原因是受物流組織形式制約。
  • 紙箱回收率低 快遞包裝回收的難點在哪裡
    寄快遞的人,可能要花十元錢買一個包裝箱,收快遞的人,卻因如何處理這些紙箱而煩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王月清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包裝物的使用和回收制定標準,同時建議快遞企業要回收包裝。   本報昨日C 06版已對快遞包裝的情況進行了報導:目前紙箱回收率非常低,那麼,快遞包裝回收的難點在哪裡?快遞公司是否有解決措施?
  • 瀘州上新「智能垃圾桶」:自動稱重換積分,還能7毛一斤回收舊紙箱
    瀘州上新「智能垃圾桶」:自動稱重換積分,還能7毛一斤回收舊紙箱 2020-09-0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記者調查:快遞包裝紙箱都去了哪兒?
    「拿下樓賣廢品太麻煩,還賣不了兩塊錢,乾脆扔掉。」   回收困境   撕膠帶比較麻煩   北京的很多小區外,都有專收廢品的人。很多都是開著一輛小卡車,把車停在小區附近。在草橋附近的一個小區外,記者找到了一對收廢品的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