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如何學習《尚書》?

2020-12-13 瀟湘晨報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彙編。基本內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談話記錄,反映了上古華夏文化的各個不同側面,是學習和研究我國上古史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獻。

《尚書》最早只叫做《書》,漢代稱《尚書》,意為「上古之書」。後來,儒家把《尚書》尊奉為經,所以又稱《書經》。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尚書》,嶽麓書社出版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學習《尚書》,先要了解它的各種版本和傳授情況。

《尚書》大約在先秦就有定本,《論語·述而》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可知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把《尚書》作為儒家講習的主要課本。《莊子·天下》也說:「《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證明先秦的一些知識分子讀過《尚書》。政事史料的篇目本來很多,漢代的《緯書》說有3240篇,《漢書·藝文志》記載孔子刪為一百篇。這個百篇本就是《書》的最早選本。

到了漢代,《尚書》的選本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今文本,一個是古文本。

今文本《尚書》由伏勝傳授。伏勝,史籍多稱為「伏生」,「生」是古代對有學問人的尊稱。《史記·儒林列傳》說:「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伏生曾經擔任秦的博士,他的《尚書》是秦王朝的官方定本。伏生講授時是採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的,所以叫今文《尚書》。又因為這個隸書寫定本是伏生傳授的,也稱「伏生本」。

漢代《尚書》的另一個本子是古文本《尚書》。《漢書·藝文志》記載,漢武帝末年,分封在孔子家鄉的魯恭王劉餘在拆除孔子住宅時,發現了一部《尚書》,共有四十五篇。因為這部《尚書》是用先秦古文字寫的,所以叫做古文《尚書》,又因為這個本子是在孔子住宅的牆壁中發現的,也叫做孔壁本,或壁中本。當時,孔子的十一世孫孔安國對這部古文《尚書》進行研究,他發現四十五篇中有二十九篇和「伏生本」基本相同,另外多出了十六篇。孔安國用隸古字寫定,送到官府。孔安國又作了傳,碰到巫蠱事件,不得奏上,只是私自傳授,在民間流傳。

西漢傳授伏生今文《尚書》的主要是歐陽高、夏侯勝和夏侯建三家。《漢書·藝文志》記載漢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劉向曾用皇室書庫所藏的古文《尚書》對照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僅僅有七百多字不相同,脫了六七十個字。可見,兩個版本的差異並不算大。

今文《尚書》在漢代始終立於學官,因而今文《尚書》一直是官方規定的標準讀本。古文《尚書》只在民間傳習,雖在西漢末年經劉歆力爭立於學官,但東漢初年又被取消了。後來,經杜林、賈逵、馬融、鄭玄等著名學者的提倡,逐漸在學術界取得了優勢。到了魏文帝曹丕時,古文《尚書》又重新得到國家承認成為官學。西晉「永嘉之亂」,今文《尚書》失傳,剩下就只有古文《尚書》了。南北朝時,古文《尚書》仍然盛行,到了隋唐,又竟被偽古文《尚書》取而代之了。

東晉元帝司馬睿執政時,豫章內史梅賾(或作梅頤)向朝廷獻了一部《孔傳古文尚書》,分四十六卷,計五十八篇,除《舜典》一篇外,每篇都有孔安國的「傳」,書前還有孔安國寫的《尚書序》。漢代傳下來的百篇書序,也根據時間先後分別插在各篇篇首或篇末。據梅賾說,《孔傳古文尚書》是魏末晉初的學者鄭衝傳下來的。鄭衝怎樣得到的,梅賾沒有說明。由於傳授無稽,後代學者又考定為偽書,這個本子就叫做偽古文《尚書》本。

《孔傳古文尚書》出現不久就立於學官,從東晉到隋唐,大多數學者堅信這就是真正的孔壁古文《尚書》和漢代孔安國作的「傳」,陳朝的大學者陸德明的《經典釋文》替它作「音義」,隋朝的重要學者劉炫和劉焯替它作「疏」,在學術界漸佔優勢。唐初制定《五經正義》,又採用了《孔傳古文尚書》為底本作《尚書正義》,為官方定本,公開頒行。後來,宋人又把它編入《十三經註疏》,一直傳到今天。因此,偽古文《尚書》本就成為《尚書》的最後定本了。

我們今天看到的本子就是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本,從宋代的吳棫開始,歷代學者對它的真偽進行研究,發現它真偽雜糅。一致認為:大禹謨、五子之歌、胤徵、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鹹有一德、說命上、說命中、說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命、君牙、冏命,這二十五篇都是偽的,另外,孔安國的《尚書序》和《孔傳》也是偽造的。這些真偽雜糅的情況,我們要特別注意。

《尚書》記載了虞、夏、商、周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傳說和歷史事件,比如堯舜禪讓、鯀禹治水、商湯伐桀、盤庚遷殷、武王伐紂、營洛治洛、周公攝政、平王東遷等等,為《左傳》《史記》等史書的寫作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司馬遷寫作《史記》曾大量引用。《史記》的《五帝本紀》《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以及《魯周公世家》和《宋微子世家》等篇目,就全文引用了《尚書》的《堯典》《皋陶謨》《西伯戡黎》《洪範》《金縢》《微子》等十一個篇目。可見,《尚書》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尚書》各篇內容豐富,涉及了虞、夏、商、周的天文、地理、官制、禮儀、教育、刑法、典章制度等範圍廣泛的領域,反映了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宗法思想、倫理道德、哲學觀點逐步形成的歷史過程。我們學習和研究古代文化不可不閱讀《尚書》。

《尚書》保存了許多古詞古義。例如:在,訓「觀察」,又訓「終」;於,訓「代」,又訓為嘆詞;格,訓「度量」,又訓為「來」;時,訓「是」,又訓「善」;作,訓「始」,又訓「立」;矧,訓「況」,又訓「又」;若,訓「善」,又訓「如此」;「越」和「惟」,都是發語詞,又都是連詞;等等。《尚書》二十八篇還反映許多古代語法特點。它很少使用句末語氣詞。例如,《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句是個反問句,卻沒有表示反問的句末語氣詞,《史記·殷本紀》引作「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加了一個「乎」。它的主動句和被動句在形式上沒有什麼區別。例如,《禹貢》的「禹錫玄圭」句,《史記·五帝本紀》作「於是帝錫禹玄圭」,原來是個被動句。《尚書》二十八篇中「者」字結構還沒出現。例如:《堯典》的「下民其諮,有能俾義」,《史記·五帝本紀》作「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上述這些語言特點,都是研究上古漢語的重要語言材料。

我們現在學習《尚書》,初學者可以採用今注今譯的讀本。對於研究者說來,除了採用今注今譯的讀本,還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選讀歷代《尚書》研究的重要著作。《尚書正義》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它選用《孔傳古文尚書》作為底本。「注」雖然不是漢代孔安國寫的,但作為魏晉人的傳注仍有很重要的學術價值。唐代孔穎達的「正義」,主要根據劉炫、劉焯等人的舊疏,旁及南北朝後期以來諸家註疏,斟酌取捨,增簡削繁,是魏晉以後唐以前《尚書》註解的總匯。這類著作還有宋代《尚書》注釋的代表作蔡沈的《書集傳》,清代《尚書》注釋的集大成者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註疏》,近人曾運乾先生的《尚書正讀》等。此外,清人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王先謙的《尚書孔傳參正》等都是應該參考的。至於想了解《尚書》有關專門問題,可以閱讀陳夢家的《尚書通論》、蔣善國的《尚書綜述》等。

我們現在學習《尚書》,要重視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振奮民族精神。《尚書》中提倡的明德、修身、團結、進取、勤勞、節儉、愛民養民,這些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來源:嶽麓書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國文官的任免、考課、勳封、升降、調動等事務,除了皇帝欽點的官員,一般官員的升遷調動都要經過吏部的。類似於今天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 尚書中學紀錄片
    尚書中學注重培養有禮貌、有能力、有愛心、有特長、身體好的綜合型人才,創造性地提出要培養有中國胸懷、有世界眼光的創新型人才。為了能達到終極目標的要求,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學校尤其注重對學生五大能力的培養,即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思考能力,並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達到衝刺邯鄲名校、打造全省甚至是全國特色學校的階段性目標。
  • 紀曉嵐和珅都擔任過的兵部尚書,相當於今天什麼官?具體級別是啥
    在很多的文學與影視作品中,紀曉嵐與和珅都是一對感情極為親密的好友,但其實在歷史上他們兩人的年齡相差很大,足有二十六歲,這在朝廷上已經是隔了好幾個輩分,他們兩人是好友的可能性相當低,也沒有影視劇中那麼多的共同之處,不過他們兩人都曾擔任過兵部尚書這一官職,算得上是很難得的共同之處了。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那麼,尚書制度末期的清朝時,"六部尚書"中哪個部門最厲害?他們相當於現在哪個部門呢?最初,清朝,或者說後金政權是沒有六部的,因為出身遊牧民族,他們對漢人的制度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後來,隨著政權的發展壯大,如何有效處理各方面的事務,成為了後金領袖皇太極的當務之急。
  • 《尚書孔傳》的出現時間
    對於列入《十三經》的《尚書孔傳》,宋以來歷代學者作了許多辯難,尤其是清儒各家所取得的成績昭著,為世人共知。不過由於問題涉及範圍非常廣泛,迄今並不是沒有進一步探討的餘地。幾年前,我寫過一篇《論魏晉時期古文<尚書>的傳流》[1],在陳夢家先生《尚書通論》、蔣善國先生《尚書綜述》等著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陋見,與通行觀點有所不同。
  • 相約美麗鄉村尚書圩 體驗親子遊感
    相約美麗鄉村尚書圩今天是一個特別的禮拜天,早上我們一家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高高興興的來到集合點。因為今天是寶寶幼兒園大班畢業親子遊的日子,家委會組織與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感受初夏的安吉美麗鄉村。相約美麗鄉村尚書圩今天的天氣格外晴朗,太陽一大早就伸了個懶腰,露出了久違的笑臉。這次活動經過家委會精心構思,採用了一種新的親子遊活動形式—自駕遊。
  • 尚書取名大全:一念就微笑的新生兒名,清新又浪漫
    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一個好聽的名字會讓我們驕傲萬分。  近些年來,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也出現了很多的詩詞成語等文化類節目。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代經典可以怡情、養性。古人在取名的時候,也喜歡從《詩經》《楚辭》《論語》《尚書》中入手。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看看如何從《尚書》取名吧。
  • 對《中華讀書報》文章中有關 《尚書》研究成果的說明(20181123)
    感謝您對《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 尚書》的關注。現結合《中華讀書報》文章《「清華簡」又新披露了哪些重要文獻》,就您關心的《尚書》真偽問題做一點說明。《尚書》分今古文兩種。秦始皇焚書坑儒和秦末農民戰爭使得原本流傳的《尚書》被毀,西漢建立後伏生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說壁藏)對《尚書》進行了復原,共得28篇。後又從民間求得《泰誓》篇,亦編入「伏生本」。
  • 《尚書》大全:優雅大氣的男寶名字,太有韻味了
    古人在取名的時候,也喜歡從《詩經》《楚辭》《論語》《尚書》中入手。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看看如何從《尚書》取名吧。 一、《尚書》中優雅大氣的男寶名字1. 明欽出自《尚書》: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
  • 康尚書故裡
    因此,後人為他興建尚書祠、侍郎祠、光祿祠、孝廉祠和太史坊、文華應制坊、乙卯進士坊。現莆田城廂區文獻路華園巷林氏家族為其重修的宮保尚書康祠門壇,仍引用明神宗皇帝御賜對聯:「勳業敢華夙負三朝重望,文章道德允為一代宗師」。
  • 清代的刑部尚書,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刑部尚書,六部尚書之一。自隋朝開創三省六部制以來,丞相與各部尚書便一直是治理天下的實權人物,而自明代取消三省之後,六部尚書便任天下事,成為了帝國官僚機構裡的六個頂峰。清廷沿襲明制,仍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在此基礎上,清廷把尚書的官階從明代的正二品提到從一品,僅次於太師、太傅、殿閣大學士等榮譽頭銜。從一品大員可身穿五爪九蟒袍、前後補仙鶴、頭戴紅寶石頂珠、後插孔雀花翎,朝堂面聖的時候六部尚書居前議事,既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又是群臣的楷模。可以說,在清朝這個朝代裡六部尚書便是天下讀書人的偶像。
  • 如何用《尚書》起能考上常青藤的小寶寶名,睿智深刻
    一、《尚書》中能考上常青藤的小寶寶名  1. 和民  出自《尚書·虞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明天  出自《尚書·虞書·皋陶謨》: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解釋:上天的視聽依從臣民的視聽。  3. 津華  出自《尚書》: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厎柱,又東至於孟津。 詳解:《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文獻中最古老和最有系統性地理觀念的著作。所以你會看到這句話在講地理性的描述。  4.
  • 一位禮部尚書的內心世界
    今天讀到元朝禮部尚書張養浩寫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感慨甚多。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於是揮筆如下:先來欣賞一下這首短短的元曲: 峰 巒 如 聚,波 濤 如 怒,山 河 表 裡 潼 關 路。望 西 都,意 躊 躇。傷 心 秦 漢 經 行 處, 宮 闕 萬 間 都 做 了 土。
  • 楊善群丨古文《尚書》來源的諸方面推測
    今傳《十三經註疏》本孔穎達撰《尚書正義》共有五十八篇文章,其中三十三篇是由伏生壁藏而發得,在西漢初年即改寫成當時文字,進行傳授和教學,故稱為「今文《尚書》」。其餘二十五篇是以後在各地陸續發現,在民間流傳或藏於「秘府」,因其文字仍保留著秦火以前的字體,沒有進行改寫,故通常稱為「古文《尚書》」。
  • 國學到底是什麼,學習國學有什麼作用,我們又該如何學習?
    三、國學的重要性1、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所謂天人之際指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認識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如何適應大自然,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的;古今之變指的是歷史,在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認識歷史興衰,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 從《尚書》觀周初德治文化
    於是在《尚書·周書》的幾篇誥、誓文章中,「德」字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文字之一。統治者反覆申告:「天亦哀於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在西周金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周人對德格外關注:「敬哉!惠王恭德裕天,順我不敏。」這是來自「何尊」的文字。「今餘惟令女盂召榮,敬雍德經,敏朝夕入諫,享奔走,畏天畏。」這是來自「大盂鼎」的記錄。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清華簡」證實:古文《尚書》確係「偽書」
    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後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然而,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這部《尚書》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書》33篇、古文《尚書》25篇。
  • 刑部尚書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封建王朝統治者為了分權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將中央分為六部,而六部的最高長官則被稱為六部尚書,尤其是明代以後,丞相被廢除,六部長官的權力更大,地位更高,成了萬千讀書人十分仰慕的職位,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其中的刑部尚書,刑部尚書在古代究竟承擔什麼職責,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