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華讀書報》文章中有關 《尚書》研究成果的說明(20181123)

2021-02-25 我的編輯生活

《「清華簡」又新披露了哪些重要文獻》截圖

嚴總:

您好!

感謝您對《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 尚書》的關注。

現結合《中華讀書報》文章《「清華簡」又新披露了哪些重要文獻》,就您關心的《尚書》真偽問題做一點說明。

《尚書》分今古文兩種。秦始皇焚書坑儒和秦末農民戰爭使得原本流傳的《尚書》被毀,西漢建立後伏生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說壁藏)對《尚書》進行了復原,共得28篇。後又從民間求得《泰誓》篇,亦編入「伏生本」。

古文《尚書》最初是西漢時期魯恭王為建造宮室而拆除孔子故居時在牆壁中發現的,共45篇,其中29篇內容與「伏生本」相同[後來,漢代孔安國(孔子十一世孫,也有資料寫作「十二世孫」)為與「伏生本」相同的29篇文章做了注],其餘16篇則為新篇,史稱「逸篇」。由於這45篇《尚書》是用先秦古文字寫成,故稱古文《尚書》。

後來不知何故,古文《尚書》中的16篇「逸篇」失傳(這大概是16篇得名「逸」的原因)。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獻上一部《尚書》,共58篇,其書33篇內容基本與「伏生本」相同,只不過篇目排序和章節劃分稍有差異。後來唐代孔穎達(孔子三十一世孫)為該書做了疏,這58篇就是今天流傳的《尚書》(孔安國注,孔穎達疏)的全本,也是目前唯一的《尚書》傳世本。

宋元明各代,許多文人學者對古文《尚書》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後世的古文《尚書》證偽問題,主要針對的就是梅賾所獻而「伏生本」沒有的25篇),各方爭論不休,直到清初學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刊行,古文《尚書》證偽問題才基本有定論:古文《尚書》應系後人偽造。此後,古文《尚書》的證偽工作還在進行,也不斷有新的證偽資料被發現。

「清華簡」是清華校友在海外購買,於2008年捐贈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接收後開始對「清華簡」進行研究,相關新成果不斷被披露。《「清華簡」又披露了哪些重要文獻》中提到的古文《尚書》證偽的問題,在以前的清華簡研究成果中就已披露,如《「清華簡」證實:古文〈尚書〉確係「偽書」》(中國新聞網,2012年1月6日)。「清華簡所見多篇『書』類文獻,不但進一步證偽偽古文《尚書》,也坐實了今文《尚書》的可靠」,《「清華簡」又披露了哪些重要文獻》中的這段文字可以說是「清華簡」中新披露的與《尚書》相關內容的學術價值的最好說明。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

中西書局2018年11月第1版

關於古文《尚書》的證偽問題,錢宗武教授在《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 尚書》前言中也有涉及(以下兩段直接複製錢老師來稿):

宋代學術思想活躍,南宋初年有一位學者叫做吳棫(yù),首先懷疑《孔傳古文尚書》中的25篇「晚書」。他在《書稗(bài)傳》(排版時注意提醒排版員修改à)一書中指出25篇「晚書」文從字順,而33篇卻文辭古奧,二者文體不一,「晚書」不可靠。朱熹也認為:「孔壁所出《尚書》,如《禹謨》《五子之歌》《胤徵》《泰誓》《武成》《冏命》《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君牙》等篇皆平易,伏生所傳皆難讀。如何伏生偏記難底(的),至於易記底(的)全記不得?」其後,明代梅鷟(zhuó)(排版時類推簡化,字形為上「族」下「鳥」)等學者又繼續做《尚書》的辨偽工作,成績最大的是清初的大學者閻若璩,他的《尚書古文疏證》版行以後,學界多傾向於認為《孔傳古文尚書》系偽作。

《孔傳古文尚書》是《尚書》唯一的傳世版本。雖然其書或系偽作,但我們認為其「偽」主要在版本——不是孔安國所獻的壁中本。至於其內容,或為輯佚,或為後代史官的追述,或為史實實錄。從這個角度說,《孔傳古文尚書》可以看作古文《尚書》的輯佚本。它補充、豐富了《尚書》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同時,「晚書」對於研究儒學有特殊意義。朱熹曾說:「書中可疑諸篇,若一齊不信,恐倒了六經。」王應麟《困學紀聞》稱「《仲虺之誥》,言仁之始也;《湯誥》,言性之始也;《太甲》,言誠之始也;《說命》,言學之始也。」而《大禹謨》則是巍巍宋代理學的根基。

清華簡《尚書·金滕》背面劃痕

2018年是「清華簡」捐贈十周年,《「清華簡」又新披露了哪些重要文獻》再談「清華簡」的研究成果,以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等書的出版,是「清華簡」研究的一個周期性總結,反響如何,有待時間檢驗。這無礙於春雨《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 尚書》的正常出版,書稿也不必立即對相關內容進行吸收。

以上!

                                            楊威威

                                             2018年11月23日

                            

相關焦點

  • 2016年9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20種)
    中華讀書報」可以訂閱-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始於2006年。《從歷史中醒來》中的文章寫於30年間,從歷史、科學、藝術層面對古代器物進行分析、辨識、解讀,說及它們的功用,也品鑑它們的工藝之美,認同它們的功用、審美之外的文物價值,其中很多文章成為相關文物話題的典範之作。這些文章通過對涉及古代社會生活諸多方面器物的介紹、分析來接近這些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書中數百幅線描文物圖畫系孫機手繪。
  • 《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入選「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
    7月24日,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2019—2020)」在京召開,《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19冊)入選了2019年度「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並在現場展示。
  • 中華讀書報:讓傳統訓詁學更接地氣
    在大力提倡弘揚中華文化、復興傳統國學的今天,訓詁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  研究訓詁學,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研究訓詁理論,一是探索訓詁實踐。鑑於訓詁學的核心內容就是「訓詁」,即解釋古書中字、詞、句的意義,而正確訓釋文獻語言有助於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古代文化遺產,更好地指導語文教學、古籍整理、辭書編纂及方言研究,更好地提高現代漢語修養,因而探索訓詁實踐也就更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 兒童小說《藍門》入選中華讀書報「2020年十佳童書」
    原標題:兒童小說《藍門》入選中華讀書報「2020年十佳童書」   近日,中華讀書報公布了「2020年十佳童書」書單,瀋陽青年作家張忠誠創作的《藍門》入選書單。
  • 中華讀書報評出2020年度十大好書
    原創 中華讀書報 中華讀書報這裡是由中華讀書報編輯部評選的2020年度十大好書(按書名音序排列)。選書的範圍: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內地首次公開出版發行的圖書。評選著重考量如下因素:人文性,思想性,獨創性,品質,趣味。學界和讀者口碑亦曾參考。
  • 《十三經註疏匯校》第一項成果告成 學界名家注目《尚書註疏匯校》
    兩年前,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組織人力物力,要對《十三經註疏》唐宋元明清主要版本進行全面系統的校勘,並吸收歷代校勘成果,形成完整記載異文材料為主體的《十三經註疏匯校》。這一工作將為深入研究、釋讀儒家經典提供重要的文字參考,也為進一步整理出版具有當代水平的《十三經註疏》通行本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第一項成果《尚書註疏匯校》已告完成。本報今日刊出《尚書》名家對此一成果的審評,以饗讀者。
  • 《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入選「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
    7月24日,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2019—2020)」在京召開,《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19冊)入選了2019年度「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並在現場展示。
  • 錢宗武、秦力譯註《尚書》清樣稿外審說明
    以下說明為筆者在錢宗武、秦力譯註《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 尚書》清樣稿即將送外審專家審閱時所作的《〈尚書〉清樣稿送審說明》。
  • 《醫學的溫度》獲評2020中華讀書報年度十大好書
    《醫學的溫度》韓啟德著《醫學的溫度》入選2020中華讀書報年度圖書TOP10書中包括了很多醫學方面的新知新識,比如指出有一類癌症為「惰性癌」——這類癌症未被發現其實並無礙健康,而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方針下,發現並施加治療,卻帶來一系列負面作用;又如高血壓人群服用降壓藥,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率能降低30%,但絕對效果不過是發病率由5.6%降低到3.9%,相當於100個人服藥只有2人受益,這樣的治療值得嗎?……諸多論述,既富理性的力量,又有人文的情懷。
  • -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上述十本佳作是在《紐約時報書評》上上周公布的一百種圖書佳作中擇優選出的。    中華讀書報赫然發現,在今年的這一百書中,有多達九本譯作入選。它們是:    (一)德國人燕妮·埃彭貝克(JennyErpenbeck)的小說《去,去了,去過》(Go,Went,Gone,英譯書名,下同)。
  • 2013年十大文化事件-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據稱已交待招生等問題涉案金額達數億元」,該條微博在後來被刪除,不過事後媒體證實,蔡榮生確已在接受有關紀檢部門調查。12月22日,清華大學牽頭的自主招生「華約」聯盟,發布了2014年招生的聯合公告,中國人民大學未出現在公告名單中,不少人認為這變相印證了人大自主招生確實存在違規操作。
  • 中華讀書報:「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在南開大學發布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十餘位學者圍繞「文庫」展開研討,高度評價了中國日本研究「南開學派」的成就。  「百年南開日本研究文庫」係為南開大學百年華誕獻禮之作。南開大學是在五四運動的聲浪中醞釀誕生的,從成立之初,南開即非常重視日本研究,並有一些寶貴的研究成果問世。
  • 王充閭:寫文章,我常把韓文、蘇文奉為圭臬
    他的作品貫穿和浸透了作家特有的歷史意識、文化情懷、人格理想、審美趣味、價值判斷,無形中完成了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別一種描述與解讀,凸顯了作家歷史和文化回望的個體風範,其文心所寄,很值得認真揣摩和仔細回味。     中華讀書報:您從六歲到十四歲讀了八年私塾,少時的這種基礎,帶給您怎樣的滋養?
  • 李希凡駁-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直到今年2月底,大女兒李萌的一位朋友提起王學典的《「紅樓夢研究」大批判緣起揭秘——兩個「小人物」致函〈文藝報〉的事是否存在?》(2011年9月21日《中華讀書報》;以下簡稱「王文」),問及有無答覆。她才從網上找到王文送給我看,且力主儘快做出答覆。    讀罷王文,確實「來者不善」!
  • 《尚書》裡的十條名言,中華由來已久的智慧
    《尚書》儒家經典之一,又稱《書》或《書經》。「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
  • 「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公布
    據了解,4月15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大學期間,特聽取了「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匯報。投資1個億的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大樓也於今年開始建設。(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2016年4月19日)「清華簡」新成果揭秘春秋時期鄭國史4月16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再推出新成果。
  • 本期導讀-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讀書報10月圖書推薦榜     (詳見9版)     怎樣讀經典——水經注陳麟瑞給大家介紹這是蒙古人的獨特吃法,一邊的楊絳立刻聯想起《雲彩霞》和《晚宴》中的蒙古王子和王爺,語驚四座。出於職業寫作的高度敏感,陳麟瑞、李健吾便勸楊絳:「何不也來一個劇本?」自那夜的烤羊肉大餐後,朋友們的鼓勵便成為楊絳難以忘卻的美好記憶,她開始嘗試寫作戲劇劇本。創作的衝動出於天然,楊絳很快便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稱心如意》。劇本分別拿給陳麟瑞和李健吾看,他們各自提了不少修改意見。
  •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發揮學術成果作用助力防疫「競速賽」
    在這場競速賽中,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研究者是衝鋒在前的勇士,為了讓這些前線勇士更加快速便捷地獲取權威信息,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推出多項舉措,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應有的學術支撐和智庫支持作用。 開放文獻獲取 提供學術支撐 為保障專業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研究成果,1月31日起,中華醫學會雜誌社陸續開放了《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傳染病雜誌》等41種期刊的全部文獻供讀者免費閱讀、下載,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提供了學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