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如有合作意向敬請聯繫:neurosmart@163.com
上一期我們邀請了有9年學前教育經驗的哈佛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北京市學前教育協會融合教育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劉老師,和我們分享了星寶能力不夠能不能入園、以及如何選擇園所的問題(未閱讀過的家長可以點擊元元老師頭像,查看往期文章)
對星寶家庭來說,「進幼兒園」只是大考的第一項,而「適應幼兒園生活」才是最難攻克的問題。
在幼兒園除了和老師互動,寶貝免不了要和其他同齡孩子們互動,剛進幼兒園的星寶家長最怕的就是接到老師電話,無論是寶貝傷害到其他小朋友,還是被別的孩子欺負了,都同樣令人難受。
而「與小朋友們自然互動」又是孩子的語言、社交、認知等能力在早期發育時最好的養料。
所以,儘管讓星寶融入其他小朋友非常困難,但我們必須做出嘗試,今日劉老師將繼續和我們分享星寶在幼兒園出現社交問題時怎麼辦?
分享嘉賓:劉老師
■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
■ 北京市學前教育協會融合教育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
■ 9年學前教育一線教學、管理及培訓經驗
我從事學前教育有將近10年的時間了,做融合教育差不多也有5年的時間,這中間積累了不少經驗,也有很多的反思和思考。
我接觸過非常多的星寶家庭,所以特別能理解各位家長焦慮的心情,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幫助大家在「入園問題」上找到一些方向,緩解焦慮。
上一次寫了4000多字著重分享了「孩子能不能進幼兒園」、「如何選擇幼兒園/託兒所」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PEXEL
解決了選幼兒園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進入幼兒園後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我的孩子打人、攻擊人怎麼辦?或者反而被人欺負了怎麼辦?
首先我還是那句話,不管是不是星寶,大部分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後,都會遇到一些社交問題或者社交障礙。
對於社會交往和情緒表達的能力,孩子是需要學習的,不是先天就會的。就跟孩子需要學說話、學認字、學數學是一樣的,所以這些都需要有人教、有人示範。
所以不要去說別人家孩子會,我家孩子學不會。其實不是這樣的,以我的經驗,所有的孩子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社交問題。
圖片來源於PEXEL
要解決孩子社交的問題,其實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來考慮:
第一個就是有了情緒怎麼表達?一般和別人發生衝突了,大多是因為產生情緒導致的,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就是怎麼樣能夠讓我的孩子和別的孩子玩?像有些家長提到說他的孩子是平行遊戲,沒有辦法進行合作遊戲,這類情況該怎麼辦。
由於孩子不擅長表達,在幼兒園就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那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我推薦大家一本書,叫《你不能參加我的生日聚會》,基本上每一次做家長講座或是教師培訓,我都會推薦這本書,有空可以去看一看。
孩子她在一個集體裡面,他每一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定會產生很多的社交衝突。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支持孩子去解決呢?
如果我們的孩子是被別人打或者打人了,首先第一步肯定是隔開,我們不希望孩子繼續傷害別人,或者是我們的孩子繼續被人傷害
這第一步很多家長都知道,但是第二步就有很多人做錯了:不少家長一上來就特別緊張地說「你怎麼能打人呢」要不就是說「你打小朋友多疼啊」。
這樣的反應其實挺正常的,但是這樣做的話容易把問題升級。所以我會建議家長,用平靜的語氣先把孩子隔開,然後我們再來解決。
圖片來源於PEXEL
正確的第二步是認可孩子的情緒並幫助她表述出來,我相信大部分家長在孩子這個年齡段一定是緊盯著的,如果你目睹了其他孩子搶走孩子玩具的情況,你就可以和孩子說:「你現在很生氣,因為剛才XX拿走了你的玩具,你特別生氣。」要給這個情緒命名並且表達出來,說明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
然後向孩子解釋「生氣可以但是打人不行,打人會疼」,因為對2-3歲的小朋友,生氣的時候手順勢就揮出去了,是特別本能的反應,因為這個時候他還不會用語言去進行表達,所以我們在進行命名情緒和說明這種情緒產生原因的時候,更多的是要通過示範教給孩子表達這種情緒的正確方式。
我們可以抓住他的手,告訴孩子如果想跟別人說話要輕輕地摸,我們對待別人的時候也要輕輕地摸,然後抓住他的手腕,帶他感受是摸的那種狀態,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是控制不好力度的。
第三步我們回到搶玩具的事上,這個問題要解決孩子是沒有經驗的,所以家長可以提議輪流玩兒,或者計時玩兒等等,具體根據當下的情況來提醒小朋友。
如果孩子同意了,那這個時候家長要在旁邊看著他們玩兩輪,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介入後給他們提供的方法,會使小朋友的好奇點從玩具本身,轉移到家長如何去幫助他們去解決這個問題上。
第四步就是演練,家長和小朋友要在家裡面進行練習。特別是小朋友會動手打人,或是自己東西被人搶了、被人打了,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這兩種情況。
可以跟孩子說:「現在我們要做一個練習。」然後在孩子玩玩具時突然搶走玩具,觀察他的反應。他可能會一下子愣住,或是動手打人。
這個時候,馬上抓住他的手腕——用力要有控制啊——抓住手腕和他說:「我搶你玩具,你著急,但是打人不可以,要說『不行』。」就是教他用能力範圍內的簡單詞彙,如果他的語言能力還可以,也可以說「不能搶還給我」。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哎呀,這個我做練習,他還是會動手,怎麼辦?」往往孩子是能夠說「不要搶還給我」的,但說的同時就動手了,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這確實很難控制。
有一本書比較有趣——《DK兒童情緒管理:我不生氣,冷靜是種超能力》,上面就有講述,當我們憤怒的時候,上肢是非常有力量且處於活躍狀態的,所以孩子在生氣時動手是他的第一反應。
那這個時候要怎麼去和這樣的本能反應對抗呢?可以教孩子在說出「不要搶還給我」這句話的同時拍手。就是邊拍手邊說出來,把上肢的能量釋放出去。
那還有一類小朋友們,他可能被搶了玩具沒有反應,但其實可以看出他很不開心。那這時候就要教孩子做前面的模擬練習,不同的是每次玩具被搶走後,要讓孩子大聲的說「不行」,這對搶玩具的那個小朋友是有震懾作用的,要教他,然後不斷地鼓勵他。
這裡面涉及到兩類,第一類是我們的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沒辦法互動。這個時候實際上是需要大人作為橋梁的,首先孩子得能和我們玩兒起來,因為很多時候星寶就是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我碰到過一個四歲多的小朋友,就做兩個活動:一個是去圖書區看書,另外一個就是在積木區,拿著長條積木坐在那裡。
這種情況在家裡做練習時,家長可以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先主動地帶他玩。比如說家長可以搭一個積木城堡,然後可以和孩子說「你要不要跟我一起來搭呀?」「你能幫我拿一下那塊兒積木嗎?」
或是在孩子玩積木時,過去給他遞積木,看他需要哪塊就把哪塊遞給他,然後邊做邊說「我看到你在搭大樓」「我看到你在搭城堡」「我把積木遞給你」「你要這個還是那個」等。
有些孩子不說話,你遞給他他就拿著,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帶上語言,比如拿了一塊積木給孩子可以這樣說:「我拿了一塊三角形的,你要這塊三角形的。」;或者拿兩塊給孩子,看他選哪塊,你就可以說:「我拿了兩塊,你選了長方形的。」就是要不斷地用語言給他的行為做確認。
然後第二種,就像剛才我提到的這個孩子,他會一直玩那一塊長積木,其他人沒法進入他的遊戲,他始終就是這個狀態。
你覺得他沒有在玩兒,但他手裡一直摩娑著這個東西;你覺著他在玩兒,但是他的視線是在遠方的,就很空洞,不知道這個孩子在想什麼。
這種情況就涉及到我上次介紹「選擇幼兒園」時為什麼要強調活動材料豐富這一點。
當這個孩子拿著長條積木時,我會把小汽車放上去,就在那兒玩小汽車,這時候不要求孩子必須看我玩。然後我把另外一個小汽車放到他邊上,看他的反應。
如果這個孩子跟我是熟的——當然各位家長跟孩子肯定是非常熟的——他可能依舊不說話,但會模仿我的動作,把這個車拿過去在積木上面玩。
如果孩子他只會一種玩的方法,那就添加材料;或者是同樣的材料給他,更多放在他身旁。有的時候放在那兒他不會玩,那就需要大人去幫助他,不然孩子是沒有進展的。
讓孩子能夠玩起來之後,要抓住能夠讓他和別的小朋友建立連接點的機會,促成他們一起玩。當時我在積木上拿車玩,另外一個小朋友看到我在玩馬上過來了,她拿了一輛更大的車,然後我就說:「你也要在這上面呀,那這個有點短,我們把它變長吧。」然後我就把另外一塊長條積木交到了第一個小朋友的手裡,他剛才已經拿車在長條積木上玩過了,所以有那麼一點概念該怎麼玩了,同時我也會幫助他把新的積木加到旁邊,然後再一起玩小車。這時候我不會離開,因為這時他才剛開始有連接點進行互動。
其實對於星寶的社交能力培養是需要練習的,特別是行為和語言方面的連接,需要孩子注意到物品和人的連接、物品和語言的連接,說出來其實挺簡單,但是想要做好並不容易,需要持之以恆地練習。
感謝劉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孩子在幼兒園互動社交問題」的實用技巧,在入園前家裡或者外出散步時,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帶孩子練習這些場景。
另外劉老師也提到了,社交能力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特別是對於星寶而言更是需要不厭其煩的教導,即使孩子暫時沒有進步的跡象,但只要我們堅持將能長期陪伴孩子、及時幫助孩子的【家庭幹預】做到位,相信孩子一定會給予我們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