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擔心的自閉症娃入園問題,有9年學前經驗的專家強調這幾點

2020-09-23 小小神經元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如有合作意向敬請聯繫:neurosmart@163.com


「寶貝能不能順利上幼兒園?」

「給孩子選幼兒園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上幼兒園和別的孩子玩不到一塊怎麼辦?」

對星寶家庭來說,「上幼兒園」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甚至可以說是小齡星寶家庭的一項大考。

一方面擔心孩子還不會交流、不聽指令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另一方面又擔心老師照看不過來、幼兒園的教學方式無法幫助孩子進步

星爸星媽們焦急的心情我們非常能理解,這次特別邀請到了有著9年學前教育經驗的哈佛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北京市學前教育協會融合教育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劉老師,和大家分享星寶入園的相關問題。

分享嘉賓:劉老師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

北京市學前教育協會融合教育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

9年學前教育一線教學、管理及培訓經驗

我從事學前教育有將近10年的時間了,做融合教育差不多也有5年的時間,這中間積累了不少經驗,也有很多的反思和思考。

我接觸過非常多的星寶家庭,所以特別能理解各位家長焦慮的心情,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幫助大家在「入園問題」上找到一些方向,緩解焦慮。

今天重點分享很多家長問到的「孩子能不能正常入園、正常入學「、要怎麼選合適的幼兒園?


孩子能力不夠強能不能正常入園?


很多家長會比較擔心:我的孩子語言能力不夠好、我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互動、我的孩子還聽不太懂指令、我的孩子自理能力方面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那這樣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入園呢?

首先我想和各位家長明確的一點是,2歲半到3歲之間的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有差異性

有些問題並不是因為「我的孩子是星寶,所以做不好」,而「所謂的正常孩子,就一定都能做到」。

從我的經驗來看,每個孩子的能力差異都非常明顯,所以我希望大家先轉變一下觀念:不是說我的孩子是星寶就一定做不好,只要通過我們的努力,它就一定可以比之前更好。

要相信我們的寶貝是可以有進步的、能夠做到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再來考慮入園的第二步:選擇園所的時候到底要看什麼?


選擇園所的時候到底要看什麼?


孩子一天很多的時間,都是在幼兒園中度過的。這個幼兒園採用了什麼樣的教學方式、老師會用什麼樣的方法和孩子進行互動、這個園所裡面的師生比是怎樣的……這些都影響著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中所獲得的活動質量。

說白了,孩子的時間其實非常非常的寶貴,如何在這個時間內讓孩子能獲得更有效的支持,其實是我們在選擇園所的時候最應關注的焦點


01.師生比有多重要?

先說一下我了解的情況,我之前去過很多的公立幼兒園培訓,而且是比較好的公立幼兒園。

如果是市級示範或者一級一類的話,實際上一個班的孩子是比較多的,而對於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他們採用的辦法是:如果人力上有條件,可能會多安排一個老師入班;如果沒條件的話,可能孩子在班裡就沒辦法獲得更多的支持。

所以一個班裡面孩子多,其實是比較分散老師的注意力的,那我們寶貝想要獲得更多的有效支持,其實是不太容易的。

不是說老師他不想幫助孩子,而是提供這部分單獨的輔助支持,對老師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困難,因為一般來說幼兒園都是兩教(教師)一保(保育員),可能在託班會有三教一保。

如果我們的孩子是語言表達稍微慢一點、但是能聽懂指令、也能夠參與活動的情況,那還好一些。如果孩子是有一些行為問題:比如我之前碰到過的有攻擊性的行為、或者在教室裡面喜歡爬高、或者去戶外遠足脫離我們固定範圍……諸如此類如果老師不看緊他就容易發生危險情況的孩子,家長就要著重考慮師生比的問題。

如果該園的師生比可以稍微好一些的話,就意味著可能老師能夠有更多精力照看我們星寶。

但對於其他行為問題不明顯的星寶來說,師生比可以作為一個參考項,而選園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應該是互動氛圍。


02.互動氛圍怎麼看?

① 看教室布置、教室環境

像星寶或者其他專注力沒那麼好的孩子——特別是託班的——不應該要求他一直在教室裡面坐著上很多的集體活動,這個其實不符合孩子本身的生長發育規律。

聽從老師的指令,對於一些星寶來說是有困難的,他可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操作某種材料,這個時候更多的是需要一個空間,然後需要有人在他旁邊根據他的興趣來跟他做比較強的互動、有效的互動、高質量的互動。

所以我們進教室的時候,第一個要看的是孩子自己活動的空間是否足夠大:比如一進教室,看到有很大一塊空間是空出來的,一看就知道是要擺小椅子的,孩子圍那麼一圈,或者一排一排坐好參加集體活動,那麼這樣的教室安排下留給孩子自己活動的空間是非常小的;

第二個可以看活動材料的擺放:活動材料的數量以及擺放、呈現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會依賴一定的秩序感,特別是像星寶這樣存在一定刻板行為的孩子,他更能接受有些東西就是需要擺在這兒或者從這兒獲得,這種刻板行為,對孩子來說是能夠獲得安全感的。

那麼一個好的教室環境、教室布置是什麼樣的呢?

第一點就是教室內留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更大,比如說娃娃家、美術區、積木區,

第二點,在這個區域內的活動材料是豐富的。比如積木區裡不只有積木,而是可能會有一些動物的模型、小汽車、小樹等,這樣孩子搭積木時,軌道旁邊可以加有一些樹木、交通標誌等,這樣孩子能夠玩起來的。

第三點就是材料擺放的方式,老師們規劃好了整個活動空間,比如材料放在筐內,並且做好了標誌,讓孩子們都知道這個東西從哪兒拿,該怎麼放回去。


② 看一日流程安排

一日流程,就是孩子從他進入幼兒園到離開幼兒園這一天的時間裡面,他的時間是如何被規劃和組織的。

因為星寶除了需要獲得空間上的安全感,還需要獲得時間上的安全感,就是我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比如說吃完早餐,我知道我要到那個圖書區去坐著等老師;或者是戶外活動回來,我知道我要進衛生間去洗手、喝水,然後回到桌子上等著開飯。

孩子會知道接下來是什麼活動、我們在哪兒集合、和誰在一起,所有這些都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礎

我去了很多園所,發現實際上的一日流程並不一定真正按掛在牆上的流程表去實施,園所或者老師有時會變動流程安排,但是孩子們是不知道的。

並且這些流程表大多是以便於成年人的閱讀方式製作的,而不是以孩子能夠閱讀以及理解的方式來呈現的。

這些做法很容易破壞星寶的安全感和秩序感,超出預期、超出理解的事容易另他抓狂,連帶著出現失控行為。

這其實也是解決分離焦慮核心的點,一所適合星寶的幼兒園會給他講一個一個活動是什麼,去幫助剛剛入園的孩子了解時間流程。特別是託班的小朋友,他需要對時間有充分掌控的。

我們幾乎不跟孩子說「五點半媽媽就來接你了」,一般說的都是「吃完晚飯後」,所以小朋友就會到時間流程表(我們用的是圖片的形式,小朋友自己可以看懂)那裡去數、去看、記這個流程,或者問老師:「還有幾個活動是到吃晚飯呀?」,這樣孩子心裡是有預期的,每一個活動都做什麼也是相對固定的,那麼對孩子來說就很有安全感

另外從時間流程表中還可以看到園所是不是安排了較多的時間讓孩子多去做一些遊戲,特別是對於剛入園的星寶,有自己的活動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段時間是他能夠和同伴互動、以及和老師高質量互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間要保證每天都有,這個非常的重要


③互動

我知道很多家長帶孩子去過一些機構,做專門的訓練或是治療。

從我們家長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不論是做什麼樣的訓練——特別是有些機構的訓練會稍顯機械——都是看似十分枯燥的,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每天重複這樣的訓練對孩子來說不那麼難熬呢?最後我們發現,這個秘訣其實就是關係,孩子和治療師的關係。

實際上,孩子和自己的老師每一天相處的時間是非常多的,那麼想讓孩子願意去幼兒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和老師的信任關係,這點是最容易看到也最有效的,但也是最難建立的。

所以就星寶而言,要儘可能選擇支持型的互動氛圍,而非高控型。

所謂高控型就是園所的管理比較嚴格:孩子必須排隊走、舉手必須是一隻手託著另一隻手、坐的時候必須手靠後面腳併攏……綜合來說就是在大部分時間孩子必須參與固定的活動,並且只能以一種規定的方式參與。

支持型的園所會把一部分權利讓渡給孩子,特別是在一些教學活動中,以及和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裡。

在支持型的互動氛圍裡,第一,老師能夠和孩子建立比較好的信任關係,因為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看到的、是被尊重的,老師不是強迫他的;

然後第二點,經過一段時候互動後能夠感受到,老師和孩子之間的這種關係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這裡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我們園所有一個小朋友——我暫時稱他為A寶——是4歲入園的,第一天我就發現情況不太樂觀:

他拿起來筆不是在紙上畫,而是在身上畫;然後拿起膠棒會往嘴裡面放;而且他的語言非常遲緩,只能用詞來表達。

因為我們是做融合教育的,不會按照完全統一的目標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是以一個活動目標為核心,去看每個孩子在這個目標下的發展,在這個水平之基礎之上我們提供支持。

所以當時第一步就嘗試【建立關係】,恰巧當時我們的師生比是非常好的,我專門安排了其中一位助教老師來跟A寶,有點兒像影子老師。

他在教室裡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和A寶建立關係,每一個流程都帶著他做,一步一步的給他進行示範,有的時候A寶聽不明白就把著他的手教他做。

到吃飯的時候,老師可能不會說「你趕快吃」,而是問:「今天我們吃什麼?」,比如說有雞翅、西蘭花,那老師就會進一步問:「你是想先吃雞翅還是先吃西蘭花呢?」

除了助教老師,其他授課老師也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像我們教授英語的外教老師,他的孩子是阿斯伯格,所以他對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非常敏感、非常細心,他有一定的經驗,能夠給星寶提供更好的支持。

後來我也有建議過家長去做進一步的評估,得到是【疑似】的診斷。但從我和A寶接觸大概半年後,我覺得他不是或者說症狀已經有了很大的好轉。

今年他就要上學了,現在已經能自然拼讀像life這類CVC組合的單詞,能夠回答英文的句子,能夠讀拼音,能夠寫字,能夠基本的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其實已經滿足了一年級的基本入學要求

最後我想說的是,無論是現在考慮入園的問題還是今後考慮入學的問題時,很多家長都很容易陷入焦慮:我的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怎麼辦?

作為家長要克制焦慮,因為這種焦慮情緒很容易過渡到孩子身上,孩子可能表達不了,但會在很多行為上表現出來這種焦慮對他的影響。

可能我說「不要焦慮」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但即使焦慮也始終要抱有一個希望:如果我把孩子放到一個對的環境中,孩子和老師們有非常好的關係,他能夠感受到「老師是信任我的」,這種關係能讓孩子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因為星寶也是需要信心的。


劉老師的分享不僅教會我們考慮入園問題時的一些實用技巧,更幫助我們緩解了入園的焦慮情緒,好的環境是優勢,而信心則是發揮優勢的基礎。

有的家長可能會擔心,我們幼兒園沒有像劉老師的園所這麼好的支持,實現不了這麼多幫助怎麼辦?

一個好的幼兒園環境確實能夠在一個階段內提高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下限,但它決定不了上限。

因此即使孩子現在能力還落後很多、能夠獲得的支持也有限,但只要我們堅持進行科學的幹預,並且將人人都能做到且做好的【家庭幹預】發揮出最大作用,相信孩子的未來一定可以超出我們的期待

相關焦點

  • 新生即將入園,家長最關心的9個問題
    想著從未離開家的孩子將開啟新一階段的生活,家長們的心情雖然非常期待,但又有一些擔憂,擔心他在幼兒園裡會不適應。孩子在幼兒園所獲得的經驗不是通過一節課、一個活動來考量的,而是通過生活、運動、遊戲、學習這四大板塊的學習,讓孩子從中獲取各種經驗,這是一個持續而連貫的過程。因此,如果要問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其實從他踏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學習了。
  • 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教師配備不足……子女入園,這些問題成困擾
    新華社發  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啟蒙教育的情況下,很多家長對於《草案》中關於「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的規定反映強烈,擔心延遲學拼音、學認字、學英語、學加減法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千萬別讓孩子『傷』在起跑線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反覆強調這一觀點,「不能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
  • 家長做好這幾點,孩子入園無壓力!
    每個即將入園的孩子都有一個內心深處吶喊著:「終於解放了!」的媽媽。但是桃子媽想告訴你,事實並不是這樣,你將面對更加摸不著頭腦的問題,孩子沒有原因的哭鬧,每天送幼兒園上學都要引發家庭「衝突」。家長們需要做好入園的心理建設,第一是分離焦慮,第二是適應幼兒園的規則。
  • 9年經驗的學前教育專家詳細解答
    上一期我們邀請了有9年學前教育經驗的哈佛大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北京市學前教育協會融合教育專業委員會特聘專家——劉老師,和我們分享了星寶能力不夠能不能入園、以及如何選擇園所的問題(未閱讀過的家長可以點擊元元老師頭像,查看往期文章)對星寶家庭來說,「進幼兒園」只是大考的第一項
  • 安陽公辦幼兒園共有641所,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依然存在
    幼兒學習不是學科知識學習,而是在遊戲活動中獲得經驗,促進品德習慣養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吃好、玩好、睡好。談到學前教育,幾乎每一位教育專家都會提出上述觀點,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增加學科知識學習,尤其是部分民辦幼兒園,為了吸引家長,提高入園率,刻意突出識字、算術等教育課程。如何為孩子提供公平的學前教育機會?怎樣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無憂、沒有壓力的童年?
  • 全南:不斷加大學前教育資金投入 著力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據了解,2019年秋季學期,我縣把大吉山鎮礦區、大吉山鎮中心、保育院、晨光、呈和、桃源一品等6所民辦幼兒園轉辦成普惠性公辦園,並將6所民辦幼兒園超過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收取的學費全部退還給學生家長,資金由縣財政局安排普惠性幼兒園獎補專項資金180.59萬元解決。
  • 孩子「入園焦慮」怎麼辦?家長做到這幾點,幫助孩子輕鬆度過
    正如學齡兒童有開學焦慮一樣,年紀更小的幼兒也面臨著入園焦慮這個問題。入園焦慮幾乎成了每一個小孩子必經的一道坎,也成了每次開學家長朋友們面臨的一道難題。青青今年三歲了,媽媽因為工作忙的原因,想著今年秋天就把青青送入幼兒園,在入園之前,媽媽和青青商量過,青青似懂非懂地同意了。
  • 幼兒園陸續開學,是否準備送孩子入園?這些應該是你擔心的問題
    對於幼兒園復學這個問題,之前也引起很多家長的熱議,有的人認為這學期沒剩多長時間,沒有必要送去。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是放在學校裡比較好,有利於各種習慣的養成。讓人欣慰的是,此次復學都實行自願返校,本學期不返校的幼兒可保留學籍,不收取費用,各地可結合實際實行幼兒園彈性上學制度。這樣就滿足了家長的不同需求。家長就可以根據自己家庭情況自主選擇是否送孩子入園。
  • 我家小孩入園很順利說說經驗,不喜勿噴
    作者:百度寶寶知道 baby_Shirley又一年開學季,其實說到入園這個話題,相信有家長歡喜也有家長憂愁,歡喜的是自己小孩能順利入園適應幼兒園生活,而憂愁的則是小孩的分離焦慮而哭鬧。這個我不太擔心我家寶貝入園會哭之類的,因為琪寶生活自理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從2歲左右開始鍛鍊寶寶自己穿衣服、上廁所、喝水、吃飯。為什麼一定要強調生活自理呢?因為一個班加生活老師一共三個老師,要負責25-30個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如果老師每個小朋友都去餵飯,幫助換衣服等等,那麼消耗的時間可想而知。如果遇到尿褲子的,沒能及時發現幫助更換,那小孩該受罪了。
  • 專家詳解《學前教育法草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反覆強調這一觀點,「不能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喜歡學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最重要的。《草案》實際上是給幼兒園和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教孩子背幾首詩是很容易實現的,但讓孩子愛上文學並不容易;教孩子畫個蘋果並不難,但要啟發孩子的藝術想像力可不簡單。」
  • 河南:特殊兒童入園不再難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今年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宣傳周的主題,也是河南省對特殊需要兒童接受學前融合教育的莊嚴承諾。 「最美的相遇」,這是特殊需要兒童家長和普通幼兒家長發自肺腑的表達,也是河南省學前融合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聲。
  • 9月準備入園的孩子,三件"本領"都沒有,家長也是"瞎忙活"
    哥哥嫂子這幾天閒下來的時候就一直在給孩子強調&34;等等,總之就是告訴孩子在學校儘量不要給他們找&34;。寶寶一天天長大,入園的時間也越來越近,這不轉眼又快要到9月份了,孩子該入園了,那麼孩子在我們家長的告誡下,入園後真的會沒有麻煩嗎?寶寶一入園,媽媽就擔心,如何使得寶寶開開心心地上幼兒園,下面讓我們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析。
  • 取消學前班引家長擔心 專家:不會影響幼兒智力開發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焦點新聞>正文取消學前班引家長擔心 專家:不會影響幼兒智力開發 2012-08-03 14:53 來源:防城港日報
  • 幼兒園入園&學前必備英語啟蒙玩具看這裡
    如果還沒想好立什麼flag,達達有一個超客觀的建議:英語啟蒙如今英語啟蒙有多熱?看看各專家學者和大V博主們不遺餘力的安利就知道了。達達扼要總結了他們推崇的幾大原因,看看能否打動你?這一年齡段的寶寶是學習語言的天才,學習第二語言就像學母語一樣容易,而隨著長大,這種能力會慢慢退去。同時處理兩種語言,加速大腦發育很多人擔心從小接觸兩種語言的寶寶,會語言混淆或說話推遲。其實孩子的辨音能力不可小覷,相反,因為兩種語言需要更多腦力,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別擔心,讓這份「新小班入園須知」給大家一顆定心丸,請家長做好以下充分的準備,相信寶貝們,一定會以最棒的狀態,邁出他們人生的第一步!
  • 3月插班還是9月正常入園 寶寶上幼兒園 有沒有最佳時機
    每年3月,是一批適齡寶寶春季入園的日子,幼兒園俗稱春季招生。一般來講,公辦幼兒園是不存在春季招生這一說的,和民辦幼兒園一道,9月是國家規定的適齡寶寶統一入園時間。但是,孩子入園關乎入學年齡、家長認知等主客觀原因,除了9月的常規入園,3月也成為了固有的「插班」時段。
  • 【瑞吉歐】新生入園,家長最關心的15個問題
    但家長仍需提升幼兒的安全意識,因為防不勝防。A:看孩子個人,不哭的只是個別,一般哭一個星期左右,最久也就一個月。家長一定要忍心堅持送來園,這樣才會使孩子儘快進入園生活。A:幼兒園有嚴格的接受制度,家長來接孩子,必須有接送卡或籤字才可帶走;如果有老師不認識的家長來接,必須打電話向孩子家長確
  • 家長嘆「孩子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為何那麼難?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長陳寶生曾表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時間還不長,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向上、向下延伸(9年義務教育延伸至12年)基礎還不牢靠。到什麼階段能夠納入義務教育?有前提條件,學前三年幼兒園普及率(毛入園率)達到95%。
  • 新生入園,家長坐立難安傷心大哭,解決家長的分離焦慮是首要問題
    9月1日是很多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日子,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考驗,更是對家長的「折磨」。孩子進入幼兒園,是從家庭向社會邁進的第一步,也是孩子與家長的第一次分離。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的一個節點,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家長們既欣喜看到孩子的成長,卻也十分擔憂孩子入園後是否會有不適。
  • 新小班幼兒家長最關心的9個問題,轉給家長
    比如,下面這9個問題,就是家長們最關心、也最經常問及的,這裡我們匯總了這些問題的答案,給家長們參考,也給大家解憂!首先,我們先來做個小測試,看看你家寶寶做好入園準備了嗎?以上問題如果有7項及以上是「yes」?那麼恭喜你,你家寶貝基本能達到入園適應的基本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