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了解中國「月」文化,邊讀邊融情於景想像畫面
一、明確學習目標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讀優美生動的句子,邊讀邊融情於景想像畫面,感受月光下的美麗景象。了解中國「月」文化,引導學生對「月下美景」優美以及人賦予月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積累多音字
1.生字組詞
淘táo(淘洗)
牽qiān(牽著)
鵝 é(鵝卵石)
卵luǎn(鳥卵)
坑kēng(坑坑窪窪)
窪wā(水窪)
填tián(填上)
莊zhuāng(莊稼)
稼jià(莊稼漢)
俗sú(風俗)
躍yuè(躍出)
葡pú(葡萄)
萄táo(葡萄乾)
稻dào(稻穗)
熟shú(成熟)
2.多音字
載:
zǎi(三年五載)
zài(載客)
假:
jià(放假)
jiǎ(假如)
3.近義詞
柔和—柔軟
風俗—習俗
滿意—滿足
澆灌—灌溉
招待—款待
4.反義詞
明亮—昏暗
坑坑窪窪—平平整整
5.理解詞語
坑坑窪窪: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塊低一塊。
澆灌:澆水灌溉。
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汩汩: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閃閃爍爍:(光亮)動搖不定,忽明忽暗。
三、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本文描寫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媽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和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四、細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和阿媽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我」和阿媽在「溪邊」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我」和阿媽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寫走月亮帶給「我」的感受。
五、精讀課文,解析句子,回答問題
1.我和阿媽走過了哪些地方?
點蒼山、村頭、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橋、果園和菜地
2.「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有什麼作用?
「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了4次。這句話看似重複,實則妙筆之句,充分表達了小作者和阿媽走月亮時無比幸福和喜悅之情。細細咀嚼這種情致,意趣,雖是秋夜,卻讓人心中湧起融融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