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小節,我們談一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走月亮》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小學四年級#

題解
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我們可能都會有一些疑問: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走月亮」呢?這種疑問就支撐著我們繼續往下進行文本的閱讀,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標題的一大作用,即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其實所謂的「走月亮」是雲南地區的一種生活習慣,即每逢農曆十五的夜晚,月亮又圓又大之際,大夥就三五成群地在月下行走,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這就是「走月亮」。
文章整體結構
這篇文章一共有九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二、三自然段為文章的第一部分,交代了「我」和阿媽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部分為文章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寫的是「我」和阿媽事在溪邊走月亮。第六段和第七段為文章的第三部分,寫的是「我」和阿媽在田埂上走月亮:第八段和第九段為文章的最後一部分,說的是「我」和阿媽在很多地方走月亮。文章語言優美,詩情畫意之中,流露出的是濃濃的親情。

文章重點問題分析
1、「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都在哪裡走過月亮?
答:一共有四次,分別是小路上、溪邊、田埂上,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地方。
2、第六自然段都出現了哪些事物?它們都在做什麼?
答:秋蟲唱著,夜鳥拍打著翅膀,魚躍出水面,果園飄來甜香,流水澆灌稻田。
3、分析「稻穗低垂著頭,稻田像一塊月光鍍亮的銀毯」這一句表達。
答: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擬人在於把就要成熟的稻穀上的稻穗之形態比作人之低垂著頭的形態,比喻在於把月光下的稻田比作銀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稻穀在月光下的美麗。
4、你還知道哪些與月亮有關的故事?試著說一說。
答: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

5、通讀課文,說說「我」在走月亮時都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答:(小路上)看到洱海、月盤、月光下的點蒼山、大青樹、大道、小路;感受到的是溫暖、甜蜜和幸福。(小溪邊)看到細細的溪水、鵝卵石、小水塘,以及水中的月亮;感受到的是幸福和愉悅。(田埂上)看到的是修補過的村道、果子掛滿枝頭、稻田、銀光;感受到的是快樂和滿足。(其他地方)看到了溪岸、石拱橋、果園、莊稼地、菜地、月亮和星星;感受到的是溫暖和幸福。
6、簡單的說一說文中「反覆」手法的運用。
答:「我和阿媽走月亮」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4次,這便是「反覆」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這種修辭手法表現了「我」和阿媽走月亮時作者內心滿滿的幸福感。
7、聯繫自己的生活場景,寫一寫你和家人之間的溫馨場景。

這就是小編認為這篇文章中所有的重要知識點,同學們要注意課後的練習題中的背誦任務,即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背誦時,可以按照「我」的所見所聞所想的思路,利用畫面和線索來記憶。好了,這就是這一篇小文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各位同學一些幫助,下期再見!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普羅米修斯》的語文考點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盤古開天地》中的語文考點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麻雀》中的語文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