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目的地和景區如何藉助科技創新優化遊玩體驗,提升運營效率?10月10日,在2018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峰會「未來已來——千禧世代目的地營銷戰略」平行分論壇上,多位業界的專家和行業翹楚對此話題進行了極具知識性和參考價值的對話。環球旅訊創始人、CEO李超作為嘉賓主持此次對話。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各位大咖們都聊了些什麼?
旅遊目的地和景區如何藉助科技創新優化遊玩體驗,提升運營效率?
主持人:環球旅訊創始人、CEO 李超
銀科環企
總裁 殷文
德國國家旅遊局
北京辦事處
首席代表 李朝暉
欣欣旅遊目的地
營銷事業部
副總經理 張明昆
蟲洞翻譯官
執行長 李春陽
Q
&
A
從遊客的角度,從用戶體驗角度看景區痛點
李朝暉:
外出旅遊第一個痛點就是語言問題,第二個就是信息太多了,如何從海量信息裡面抓取適合自己的信息。
殷文:
其實對於旅遊者來說,可能還有一個跟信息相關的就是實時性的信息可能不夠多、不夠豐富,或者說缺乏一個有組織的信息結構,這樣會給旅行者在旅遊安排包括預定,包括行中、行前、行後等等,都會帶來不便。所謂的「實時信息」包括人流的熱度,甚至一些很詳細的景區信息,包括停車場的信息,因為現在自駕遊的客人越來越多,很多景區的信息是破碎的,感受不到一個完整的信息呈現給遊客,包括入園前、入園後整個的行程,這可能就需要景區的運營方解決。
張明昆:
大家現在更多的做深度遊和品質遊,導致品質遊需求更加高,如果想了解當地的特色和文化,其實是有一定門檻的,對旅遊有高品質要求的客戶,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李春陽:
語言問題導致的信息溝通不順暢和不完全,我覺得這是最大的痛點。
Q
&
A
從景區和目的地營銷的運營商的角度,在運營過程中有哪些痛點?
李朝暉:
因為德國國家旅遊局是政府負責宣傳推廣的機構,更多的是宏觀上的政策方面的限制。對技術這一塊,我們真的是看到中國在這個方面,尤其是在移動互聯這方面走在了前列,這一塊我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參會,來向中國學習的。
殷文:
從運營角度來看,最大的一個痛點可能來源於業態的分裂。怎麼去理解業態的分裂呢?就是說現在全域旅遊也好、旅遊目的地也好,都已經被大家說得很熱,在這麼一個目的地或者全域的範圍之內,可能會存在不同的業態,包括酒店,包括景區,包括餐飲,還有交通等等。這些業態即便是在同一個業主之下,那麼它們在運營當中也是相互分裂的,或者是割裂開的,至少沒有那麼緊密的聯繫起來,形成一個運營有機的整體。
張明昆:
從微觀層面來看,景區目的地在經營運營過程中的痛點,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景區建設和管理方面,目前來講建設上的話,現在的景區同質化建設會比較多,創新的難度會比較高。第二點,很多景區在品牌包裝或者自身定位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怎麼精準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怎麼打造自己的特色,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命題。第三點從營銷層面來講,同樣景區有自己的一個特性,營銷相關人才比較匱乏,如何去做營銷,這也是景區目的地營銷方面最大的困難,這也是景區和目的地普遍會存在的問題。
李春陽:
我們是從下面更小的渠道做,對商家就是如何幫助他們增收,如何讓他們跟用戶更好的溝通,這是商家想解決的問題。
Q
&
A
目前通過新的科技應用提升遊玩體驗和效率是大勢所趨,請從個人的角度、專業的角度,做一些分享。
李朝暉:
德國這方面在景區景點這一塊,剛剛開始起步,但是已經有一些景點打出技術的牌,專門來展現我們這個城市最有名的歷史和景點。以及有公司請到技術公司和藝術家合作,一起展示這個城市的歷史,這都是通過技術的方式,建的一些新的景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就像剛才我們提到的,就是在創意方面、在內容方面,德國在這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
殷文:
今年在河北秦皇島一個目的地上,我們為客戶定製開發了定製大屏,可以顯示人流的情況、門票銷售的狀況、天氣的情況、停車場空位等等信息,為景區的運營者提供運營管理方面的幫助。尤其是在幾個黃金周、客流比較集中的暑假期間,為這家客戶在提高運營效率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張明昆:
敦煌的數位化工程,它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讓大家詳細了解敦煌的文化的同時,讓人感覺仿佛曆史就在眼前,是可以觸摸的。同時,技術的應用並不一定像AI、VR這種非常高科技的應用,才對景區有實際的幫助,有的時候一些簡單的創新、一些小小的創意就可以切合實際的解決問題。欣欣旅遊給福建土樓做了一個很小的應用——景區導遊的講解系統,一方面可以非常快的讓遊客在手機上可以進行找到講解員,還可以在線支付,也可以對這個導遊的服務質量做評估,景區也可以對講解員整體做管控,既方便了遊客,也提升了景區講解員的應用效率問題,同時也起到了很好的監督的作用,這對景區服務提升和遊客體驗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Q
&
A
在景區和目的地,有哪些科技的應用,在你們看來,目前可以或者將來有趨勢解決用戶體驗和景區運營中的痛點?
李朝暉:
我們是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梳理現在已有的信息。比如說機器人學習,語音我跟它說一句話,它就可以把內容進行梳理,調轉出來,這就是解決我真正的痛點。再把我沉澱下來的知識結構,梳理之後可以很快讓C端客人用上,如機器人對話、語音助理已經做了一些嘗試,比如說登錄德國國家旅遊局的微信小程序,或者在我們的微信對話框裡面用語音、用文字提問題,馬上就可以把用戶需要的信息推送過去。
殷文:
在使用的技術方面,是不是真正用到,是不是用透,這是關鍵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執行,無論你上了幾百萬的系統或者上千萬的系統,沒人去用,或者沒有很好的用,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張明昆:
任何技術的創新或者應用,它對於企業或者對於個人來講的話,無非在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從企業來講是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就是效率和盈利,從遊客的角度講就是解決體驗的問題,如何讓遊客體驗得更好,新技術的應用。我個人看法是如果很好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技術,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可以提升企業和遊客的需求。
李春陽:
我看到的技術就是基於POI資料庫的落地,各行各業都在貢獻POI整體資料庫,包括外在信息和服務場景。跟我們合作的AI公司,大家目標都想把出門問問做成一個國外版的出門問問,通過資料庫做出來人工智慧的對話,不僅它給你回答問題,而且幫助你叫好車,去吃你想吃的。比如說你想吃拉麵,它可以幫你叫好當地的計程車,然後直接帶你去附近最好吃的、推薦率最高的一家拉麵館,甚至幫你定好座,這是我們大家都想解決的一個趨勢。
Q
&
A
越來越多C端的技術,也在不斷加入到景區和目的地的服務,從旅遊局的角度,或者從目的地景區的角度,有哪些類似C端的應用,在B端得到很好的落地?
李朝暉:
德國旅遊局做合作現在跟妙計旅遊合作,正在做一個完整的培訓計劃,是德國供應商都一起加入的一個做法。這個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的應用。現在都講B2C,對旅遊目的地來講還有一塊是對B端的宣傳。我們曾經跟龍途互動也做過宣傳推廣,當時設計的是給B2B的,但是同時我們打開了C端的埠,我們很欣喜的看到針對B端的一個培訓計劃,居然有一半客人,最後是C端的客人。所以我覺得現在在網際網路的世界,我們用妙計的平臺,也是我們發現B端、C端已經變成非常得模糊了,妙計針對的B端的客人就是門店的前臺、銷售,其實對於某一個目的地來說,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其實跟C端客人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一塊的技術是完全可以互通的。
殷文:
說到C端技術,比如說大家都熟悉的人臉識別,人臉識別實際上現在在我們解決方案中已經很成熟了,越來越多的客戶會應用。對一個景區來說,人臉識別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第一個特別針對年卡、季卡的個人,可以把自己的相關信息儲存進去,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入園體驗。尤其是在人流比較大的地方,相應政府其他的安控部門都有相應的要求,這個人臉識別技術在當地景區裡面就可以自動識別一些需要內控的分子,把他們杜絕在景區之外。
張明昆:
C端技術的應用,我們傳統上都講B2B,實際上B2C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可能性,特別是旅遊從業者來講,旅遊跟傳統的行業、製造業不太相同,是一個服務性質的行業,所以有很多個性化的需求,大家的追求越來越高,個性化的追求會越來越明顯。那麼這種B2C的應用未來還是很有空間的,導遊自由職業者這個事情之後,很多平臺推出這種由遊客發起的導遊的服務,這個也是很有市場空間的,越來越多的滿足遊客的個性化的需求。
李春陽:
2B、2C應該是創意公司應該考慮的一個方向。
Q
&
A
在科技應用方面,在客戶體驗方面,你們有哪些展望?
李朝暉:
首先對於我們來說,大數據對用戶畫像非常有用,我們可以更加精準的推送觸達我們的客戶群;第二個在圖象識別、視覺識別、機器人學習、深度學習這一塊,我們能在內容上進一步的挖掘和梳理。
殷文:
科技是生產力,科技也是一種革命性的力量,尤其是對於我們景區、旅遊目的地的運營者來說,怎麼樣把這種革命性的力量發揮出來,可能有兩個關鍵,一個是人,一個是留,只有把人留成,再結合科技的工具,有機的結合起來,才可以發揮最好的效果。
張明昆:
科技的創新,它其實並不一定只是技術層面上的創新,科技創新本身除了技術以外,還有模式的創新。所以在探討未來新技術在景區應用的同時,研究各種高新的技術,人臉識別、人工智慧、智能翻譯等等,模式上的創新可能也可以給景區、目的地帶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
李春陽:
未來的展望就是通過語言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性,讓中國遊客更好、更深刻的體驗各國的文化。
編輯:Buble 審核:Ryan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