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商業模式的經營優勢正逐漸喪失。記者走訪海口消費市場發現,推出線上快送服務的超市越來越多,多家超市放下「架子」紛紛爭搶市場蛋糕。業內人士表示,海口實體商圈不妨走特色化發展之路,打造購、遊、吃、玩一體的模式,融入不同的特色文化。
線上超市受消費者歡迎
15日,記者在晚尖峰時段來到青年路某超市購物時發現,收銀臺處等待結帳的顧客排起了長龍。雖然超市方已經將所有收費通道打開,但最長的等待結帳隊伍仍然排到了30米之外。記者也選購了幾樣商品排隊結帳,從開始排隊到結帳完畢,等待了近30分鐘。
「算帳除了要算經濟帳也要算時間帳,去大型超市購物常遇上的堵車、排隊等,都很累人。」市民吳阿姨表示,超市有時候人多,空氣品質也不好。而通過網上超市購物,只要上網方便,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選購商品,完成訂單。
家住青年路的市民李小姐說,平時上班忙,沒時間去超市購物,不過她卻喜歡使用線上超市購買,操作時先點擊某商品,所購商品馬上被加入「購物車」。然後向下拉動頁面,點擊「去結算」,頁面連結到選擇支付方式。支付成功後,點開「我的」一項可以看到「待付款」「待配送」「配送」和「評價」幾個選項。此時,系統顯示所購商品「待配送」。過5分鐘左右,可收到一條簡訊「您的訂單已由配送員開始配送,請在指定時間收貨」,這時配送狀態轉變為「配送中」。
實體超市推廣線上+線下
「去年年初開始嘗試新的銷售方式,主要是為了擴大消費群體,產品包括飲料、生活用品等,均可送貨上門。」在文明東經營便利店的楊女士說,試水線上模式,也是接受朋友的建議,以前店裡的生意並不太好,為了刺激消費,必須線上、線下相結合,這種轉型勢在必行。
在盒馬鮮生海口店超市,消費者一進入商城,也可看到醒目的線上商城平臺的展示,並有相關人員為消費者提供專門的體驗服務和下載。記者注意到,因為下載APP有相應的送券,體驗區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採訪中,業內人士表示,線上商品將直接從實體門店挑選,以保證產品的品質,同時消費者也可享受與門店一樣的服務,產品出現問題可憑送貨單到任何一家門店辦退換貨手續。還有線上商品的價格促銷等也與實體門店同步。
實體商圈應特色化發展
「海南實體商業圈不會消失,但商業模式亟需創新和調整。」業內人士陳玉說,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今後的發展趨勢,在這方面,蘇寧、國美均已推出了OTO商業模式,實行「線上比價,線下下單」。同時,傳統商業圈在規劃上應注意引導,尋求商圈間差異化發展,避免重複建設,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商場可進行直營品牌的建設和銷售模式轉變。
「電商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定,消費對象範圍很廣,這點上實體店比不了。」海南大學經濟學教授王毅武說,網購衝擊著實體店的價格和服務,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革命。不過,實體店鋪經營與網絡商鋪各有優缺點,面對網購衝擊,實體店鋪應該讓自己的商品更有特色,並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優質的服務是消費者在網上買賣中難以親身感受到的。不管社會如何發展,實體店鋪肯定是無法被取代的,還是有很多消費者願意去實體店鋪購買。(記者 李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