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曾作為歐洲中世紀時期王公貴族們彰顯身份的高級肉品,現已逐步成為了追求生活品質、偏好西方文化的人們餐桌上最自然的生活日常。
吃牛排,不僅是口腹之慾的滿足,更是生活態度和儀式感的象徵。
越來越來多的人們,開始鍾情於在純白桌布的餐桌前,拿起刀叉,享用一份牛排的美味。
當父母手把手教寶貝如何切牛排,體驗著西餐不一般的風味和禮儀同時,記憶裡留下的不僅僅是牛排的美味,還有寶貝兒時的歡笑,及暖心的親子之情;
純白的桌布上,一個打開的紅絲絨小盒,襯著無名指上的鑽光閃爍。牛排、燭光、美酒,唯有這張儀式感的餐桌才能印刻此生最難忘的記憶;
在崇尚健身塑形的年輕人眼裡,盡情揮灑汗水後的一份美味牛排,得到的不僅是肌肉和健康,更多的是有了屬於他們的潮流標籤;
……
生活好像吃牛排一樣,不緊不慢,按照它的步調,在儀式感中記錄著每一刻的幸福、品味每一種美好。
那麼牛排怎麼做才好吃?
要知道
牛排好不好吃,關鍵在於牛肉!
先不討論牛肉的分級,就主流級別的牛肉而言,從好到壞分別是澳洲<美國<日本。
那麼我們國內平時能買到的又是哪裡的牛肉呢?其實各大超市,電商在賣的牛肉清一色的都是出自澳洲。
如何簡單區分牛肉的等級好壞?當然是看肉的紋理,越是細膩規律的脂肪(白色),通常肉的等級也就越高。
這塊差不多就比我們平時電商能買到的主流貨色好上一點,並不能算是高級貨。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塊澳牛M4~5的眼肉。
而我們的牛肉是整條進口到店後,自己分割,保證所有肉都是整塊牛肉!
請注意我的標題,好吃的牛排牛肉才是重點,來來來,M8~9等級的澳牛登場了,不是最好,還有更好的,意思意思可以了,好麼,不然小心臟都受不了的。
注意看這塊肉的紋理,夠細膩吧?口水流出來了吧?請女朋友的騷年們,這種肉飯後運動什麼的就穩如那什麼了!不穩你們找我!
好牛排就該認真對待,這裡要提一下,如果喜歡什麼醬料的,牛排醬啊,烤肉醬啊,自行添加 ,這東西太主觀,且容易破壞食材的原味,用不用全憑自己。
牛排到底吃幾分?好吧,這又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了...
我認為,5分熟以上都是在毀牛排,吃牛排必須帶血,那都是肉汁,沒有肉汁的牛排,那也是在毀牛排啊!!
煎牛排的鐵鍋,是進口鑄鐵的,因為我們發現國產的牛排鍋或者不粘鍋都太薄了,不能像正兒八經的牛排鍋那樣足夠厚實以保證熱量的積蓄。
愛她就帶她來吃牛排吧!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