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以往的堵奶,疼疼疼,太疼了
前段時間有天晚上奶睡的時候,六一吃左側乳房,特別特別特別疼!
一下子回到了很久之前產後初期那種疼,疼到我把她嘴巴撬開重新塞了兩次。當然這麼大娃(14個月),神馬銜乳姿勢都是浮雲啦,依然很疼。
我用手一摸,左側乳房的乳暈下面10點鐘方向有一個小硬塊,一觸碰就痛。她吸吮的時候嘴巴正好擠壓在硬塊上,巨痛!猜測是堵奶了,於是忍著疼,為了能讓她的下巴對著硬塊,改為俯臥式。
但是非常奇怪,吃了一晚上,怎麼也有三四次吧(哎,別提了,我就是睡渣她媽,沒錯,母乳餵養諮詢師家的娃一歲多還有這麼多夜奶的),因為太痛了,我沒辦法做到像平時一樣邊餵邊睡,也為了讓硬塊更快點消下去。於是每次夜奶我都是爬起來採用的俯臥式,娃當然還是邊吃邊睡毫無影響(我也想當寶寶)。
然而那個硬塊紋絲不動。
詭異的是摸上去就是一個直徑大概2公分的圓球,就在乳暈下方,觸碰皮膚就痛,不碰不痛,用手輕輕推,可以輕微移動,甚至透過皮膚表面還能看到邊界。
普通堵奶我當然能自己分辨出來,堵奶有啥可怕的,早就不當回事,但是這次不太一樣。
我也很擔心別是什麼不好的東西,雖然概率很低,但是有娃了真的不一樣。以前我多麼瀟灑的一個人啊,甚至並不想活得太久,差不多就行了,自從有娃以後不敢病、不敢想。
於是,自我判斷+跟同行前輩聊天,感覺可能是積乳囊腫,但還是要去醫院拍個B超才能確定。
其實積乳囊腫沒啥好處理的,也就是冷處理,注意別弄破了,但還是想排除一下別的,拍個B超放心一些。
2
辛苦排隊一整天,醫生讓我斷奶
本地最好的三甲醫院,排隊倆小時,又是出示暢行碼又是幹嘛的,終於見到醫生。一位乳腺科專家,二話不說,上床,上衣脫掉,二指直接上來對著我的胸使勁戳,真的沒有比「戳」這個字更恰當的形容詞。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她都是這麼暴力的檢查的,我趕緊大叫:我是哺乳期!!
她依然沒有停下的意思,都沒問我哪裡不舒服,或者哪個乳房有問題,上來就把兩邊全部戳了一遍。幸虧幸虧我這已經是哺乳一年多了,要是產後初期的話,真的不敢想像啊,莫名其妙來了一通暴力通乳。
醫生聽我說在餵奶,就問,幾個月了,我說一歲了,接著就聽到一歲了還在餵啊?沒回答她。很想跳起來把她暴打一頓。
一分鐘檢查完,開了B超單,去拍吧。
於是又是三小時排隊,前面一百多人。直到下午了,總算把B超拍上。B超醫生拿探頭查了半天,可能也沒看出個啥來。
醫生:你在哺乳期嗎?
我:是。
醫生:幾個月啦?
我:一歲。
醫生:一歲了還在餵奶啊?
這句話可真耳熟啊。這幾天我連著聽了好幾遍,好像是標配,分別來自於社區醫院的兒保醫生、三甲醫院的乳腺科主任以及三甲醫院B超醫生。
又問:你是哪邊長東西了啊?
我說:左邊。
她說:我怎麼沒摸出來?
我:納尼?
於是在我的手指的引導下,B超醫生終於發現了那裡有個包塊,我問她像不像積乳囊腫,不理我,最後給的結論是,炎性反應。
拿著B超單子再回到乳腺科主任那裡,過程我已經不想說啦,直接跳到結論。
醫生:一歲了還在餵奶啊,你這是乳腺炎啦。
我:不是積乳囊腫嗎?
醫生:這單子上顯示炎性反應啊。
我:(內心OS,並未說出口)我不認識字啊?還用你看?!
醫生:趕緊斷奶吧啊,回去到你家附近的社區醫院把頭孢二代打上,對青黴素過敏嗎?唉算了,你還是直接打頭孢吧,打上幾天,這是乳腺炎,這次好了就該斷奶了嗷。
我拿回我的就診卡和B超單轉身趕緊走了。
OMG,幸虧餵奶我是專業滴,才不會聽她瞎忽悠,啥時候斷奶成了治療乳腺炎的醫囑啦?
拿著病曆本回到我家附近的社區醫院,找醫生依處方開了一盒頭孢呋辛酯片口服,加上繼續給娃吸吮,過了3天就好多了。疼痛緩解,之前發紅的皮膚也恢復了正常顏色,硬塊也在慢慢變小,只是消得稍微有點慢。
整個就醫經歷就得出了這麼一點點有用的信息,然而我為此排了一天的隊。
也不知道這位醫生勸了多少位媽媽斷奶了,更不知道有多少位媽媽就這樣真的選擇了斷奶了。
3
了解乳腺炎,是我拒絕斷奶的底氣
所以,重點來了。
我是母乳餵養諮詢師,我也是母乳媽媽,我也會堵奶,我也會得乳腺炎,也會被個別醫生給出「乳腺炎就趕緊斷奶」的不靠譜建議,也會被質疑「一歲多了還在餵奶」,甚至我的哺乳經歷可能比很多的媽媽都要豐富,在團隊享有「行走的案例百科全書」榮譽稱號。
下面我們一起來系統了解一下乳腺炎,以及學習一下正確的應對方法。
症狀與診斷
乳腺炎可能發生在產後哺乳的任何時期,大概有20%的發生機率,尤其在產後頭六周裡比較常見。我這種一歲多還來一次乳腺炎的,也是運氣。
哺乳期乳腺炎的表現一般概括為:紅、腫、熱、痛。
我主要具備「痛」的症狀,腫的話只有一個明顯的小腫塊,沒有大面積腫脹,晚上光線較黑,我沒有注意皮膚顏色,第二天開始有些發紅。
乳房局部壓痛、 腫脹、發熱,合併發燒大於攝氏 38.3 度、畏寒以及全身酸痛(類似流感樣症狀)。
這幾條症狀並不是全部都要滿足才能診斷,只要滿足其中幾條就可以。是的,所以我只有紅、痛,最終也是被診斷為乳腺炎了。
另外,我們說的「乳腺炎」指的是乳房的炎性反應,不論是否合併有細菌感染。即使沒有合併細菌感染,但只要有以上的乳房炎性表現,就可以診斷為「乳腺炎」。
所以乳腺炎的診斷是以臨床症狀來診斷的,實驗室檢查並不是必需的。
我做B超是為了排除其他情況,因為自我感覺有點奇怪,拿不準。當你覺得無法準確判斷的時候,及時就醫沒有錯,通常簡單的B超就能準確的檢查出常見的乳腺症狀。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哺乳期乳腺炎?
01
錯過哺乳時間
02
母親或孩子患病
03
母親的疲倦及心理壓力大
04
乳頭小白點或乳腺管阻塞
05
離乳太快(懸崖式斷奶)
06
乳頭損傷,尤其是合併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07
銜乳姿勢不正確或吸吮微弱導致乳汁無法有效移出
08
乳房受到壓迫(例如:緊身內衣、安全帶,睡覺壓到)
講真,很多時候,可能是綜合的因素,也可能是意外,並不能準確的找到發病的原因。
我在出月子不久得過一次乳腺炎,那次的原因非常明確,追奶追過頭,奶量供大於求,夜間沒有及時移出乳汁,造成了極度漲奶、堵奶,進而形成了乳腺炎。
而這次,完全是莫名其妙的,至今都痊癒了,我都沒搞明白是咋回事,所以其實不需要特別糾結。乳腺炎也就是生病了而已,病了咱就積極的治療,同時採取正確的應對方法。
如何治療哺乳期乳腺炎?
讓乳汁有效移出
鼓勵媽媽頻繁哺乳,從患側開始。
劃重點:乳腺炎無論發燒多少度都可以哺乳,媽媽發燒確實身體不舒服,但對哺乳其實是沒有影響的,發燒不僅可以哺乳,並且乳腺炎一定要頻繁哺乳,儘量移出乳汁
若因疼痛無法誘發噴乳反射,可改由健側開始,誘發噴乳後立即轉換至患側。
將寶寶的下巴或鼻子對準硬塊處,有助於消除乳腺管堵塞 。或者也可以採用哺乳三步曲《如何增加哺乳有效性》
我一直在這麼做,在沒有看上醫生之前,剛發現硬塊開始,我就調整了寶寶的吃奶姿勢,儘量讓下巴對著硬塊去吸吮,包括夜間哺乳也是。
抗生素治療
如果症狀在 12-24 小時無改善,或看起來症狀嚴重,應考慮開始使用抗生素。劃重點:這時應該看醫生。
與醫生溝通使用哺乳期安全的抗生素,如頭孢類、青黴素類、克林黴素等,都是可以繼續哺乳的。
既然B超顯示確實是炎性反應,並無其他,我就放心了,小小乳腺炎而已,愉快遵醫囑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治療,這一點上醫生的醫囑還是完全沒問題的,只不過我沒有選擇注射,而是請社區醫生改開了口服藥物。
退燒止痛藥
當乳腺炎發燒,且媽媽感覺發燒讓自己不舒服時就可以用退燒藥。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很安全的哺乳期用藥。這個是有研究數據支持的。即使沒有發燒,當媽媽覺得漲痛難忍時,也可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使用止痛藥可以緩解媽媽疼痛,可能有助於噴乳反射的產生。
布洛芬在減少炎性症狀方面效果會更好
對乙醯氨基酚在退熱方面效果更佳
因為我沒有發燒,疼痛也尚在我的忍受範圍之內,這類藥物就沒有使用。
支持治療
休息,適當的補充水分及營養,是很重要的措施。
在哺乳前用溫熱敷乳房或淋浴洗澡,可能有助於誘發噴乳反射。哺乳或擠乳後,可以冷敷乳房來減少腫脹與疼痛。
劃重點:如果乳腺炎症狀在 12-24 小時無改善,或看起來症狀嚴重,應及時看醫生。
生病了,就給自己放個假吧,那天我暫停了一天的諮詢(主要是醫院排隊時間太長),安心治療,好好休息,享受這難得的假期。
母乳餵養諮詢師得了乳腺炎以後,跟普通媽媽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放鬆得不能再放鬆的心態了吧。
請記住,乳腺炎不可怕,你get到正確方法了嗎?
更多關於乳腺炎的預防、治療文章,在後臺回覆:乳腺炎 查看,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選擇一對一諮詢。
諮詢師介紹
▼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小編還為大家準備了福利群哦
除了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媽媽們
在育兒路上共同報團取暖
還有馬醫生和資深母乳指導諮詢師
不定時地在群裡解答媽媽們的疑問
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大波好物福利等著你來領
作者:張依茁
首發:馬蕾孕哺育
編輯 | 馬蕾孕哺育
圖片 | 網絡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