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窗
[講述教育 評說教育 推動教育]
關注教育之窗 我們共享精彩
師生關係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 深度
授權轉自 | 新校長傳媒(ID:new_xiaozhang)
【教育君語】
當教師對學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遙遙相望,或是唯恐避之而不及時;當孩子們都願意親近教師、願意和老師傾訴時,一切教學活動都變得親切而美好了!
顧明遠先生說:師生關係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李希貴校長認為教育學就是關係學。
關係學、人學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融洽之後,人與物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教育因此就變得簡單了。因此,對於一所新開辦的學校來說,「建立關係」成為了首要的事情。如何與學生產生連接?如何讓教育真正發生?
開學的第一天,班主任和安全負責人就火急火燎地向我匯報,小馬同學不見了。於是發動大家尋找,終於把小馬從校園某個角落帶回教室,可是沒過多久,又不見了。一天重複多次,引發了我的注意。於是安排班主任了解小馬的情況。通過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幼兒園的三年都是這樣度過的,有一大半時間在教室外面遊蕩。這現象對家長來說見怪不怪,但是對於班主任和老師們來說,是極具風險,萬一他亂逛到校園哪個角落玩電玩水,出現意外怎麼辦?我意識到情況並不是那麼簡單,於是成立了「小馬奔騰」項目組,商討如何幫助小馬同學適應小學生活。在「小馬奔騰」項目組裡,上海的心理學專家通過老師們對「小馬」的行為描述以及家長的情況反饋,初步猜測孩子是因為大腦對行為控制的發育還需要時間等待。「強制性地把他困在教室還是任由他遊蕩?」這讓我們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但不確定的風險又讓我們舉棋不定。經過激烈的討論,項目組還是決定,把學校的安全隱患排查好、安排安全值日巡查,在環境上確保孩子在校園裡的人身安全,然後讓孩子用他喜歡的方式「逛」校園。因為我們認為,即便我們採取高壓措施也無助於改變孩子的行為,何不通過更友好地方式,讓孩子信任老師、融入教室,融入學校呢?於是,我們開始與小馬「建立關係」。每天,老師們都理解和包容小馬的行為,並且和他交流「逛校園」情況,每次遇見他都主動向他問好,和他擁抱。終於有一天,我看我的眼神不再躲閃,而是向我講述剛發現的小鳥窩。愛是神奇的力量。三個月,慢慢地看到小馬的轉變。「小馬奔騰」項目群裡開始陸陸續續地播報小馬在課堂聽講、發言的照片,小馬在教室裡呆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當你和孩子產生了連接,建立好了關係之後,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松山湖第二小學是一所新學校,在籌備之初的建築設計階段,就有了很清晰的關係學考量。我們知道,合理的空間設計可以促進人的交往。松山湖第二小學的校園整個建築是採用連廊、錯層設計。樓宇與樓宇之間相互連接、上下錯層的設計可以讓孩子隔空對話。每個樓層設計轉換平臺,每三間教室提供集散空間,作為供學生玩耍、奔跑、交流。課間和放學,可以看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在平臺處玩耍、遊戲、聊天。這樣的設計,讓人與人在校園裡更容易相遇,可以產生更多的交往。在二樓,有個被稱為「B612星球」的大平臺,上面寫著「你要是馴養了我,我們便彼此需要了。」這裡是是老師、學生、家長的集散地,是立體交往空間。在這裡,有遊戲設施、鋼琴、展臺、閱讀小屋等等,設施齊全豐富,大家都願意在此停留。每天課間或放學後,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在這裡追逐玩耍、做遊戲,聊天,玩旋轉陀螺,或者在閱讀區安靜地讀繪本,或者在鋼琴前彈奏自己喜歡的樂曲,或在展覽區欣賞著展出的作品.
二樓好奇廣場是師生家長的集散地,是「建立關係」的場所在這半開放半私密的空間裡,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與人交流、交往。在這裡,整個空間產生的交往是立體的、關係是和諧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馴養,彼此需要。教育的發生是建立在「關係」的基礎之上。然而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關係建立的主動權在於教師。教師如何開啟這段關係,如何維繫這段關係,決定著師生間的關係質量。為了讓孩子們更快適應新環境,對學校、對老師產生足夠的安全感,校長身先士卒,帶領著老師如何與孩子建立聯繫、如何開啟美好的一天。每天早晨,校長都會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和每一個進校門的孩子擊掌,向他們問好。老師們則在教室門口,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們說早上好。起初,孩子們都是怯生生地小聲回應「早上好」,只有個別膽子大的會主動迎上去擊掌。漸漸地,孩子們會主動地向老師問好,而且聲音放開、身體打開地迎接擊掌和擁抱。有些孩子,很遠看到校長就喊著「校長,早上好」跑過去抱著校長。
教育是無聲的,氛圍是會影響人的。當學校的師生是相互連接、關係融洽時,周圍的人也會不自覺地效仿。現在,就連門口的保安、家長志願者、執勤的交警見到孩子也主動與孩子打招呼,笑臉盈盈。有一天,有一幕讓人非常感動:孩子要穿過馬路,交警叔叔指揮車停後,自己的身體是向著來車的那一方,護著孩子,一臉溫柔地牽著學生的手過馬路,完了還不忘揮手說再見。
教育就是感化。曾經有人說,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交流,我覺得,光蹲下還不夠,還要拉著他們的手,感受他們的溫度,傳遞自己對他們的溫暖,才可以真正地與孩子交流,和孩子對話!當教師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時,孩子們才願意親近老師、有事願意找老師傾訴。有一位轉學的學生說:「以前,我們看到老師和校長趕緊繞路跑,而現在我們看到老師和校長也是趕緊跑,但是趕緊跑上去和校長、老師聊天、玩。」親其師,才會信其道。
當教師對學生而言,不再是高高在上、遙遙相望,或是唯恐避之而不及時;當孩子們都願意親近教師、願意和老師傾訴時,一切教學活動都變得親切而美好了!建立關係並不是僅僅停留在打招呼擁抱上,而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孩子的成長,當把關係建立深化到課程中,它將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老師們設計了「慶典課程」,就是希望通過創造關鍵時間、關鍵事件來點亮孩子。每學期結束,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回顧一學期走過的生命歷程,並且對孩子們在這過程中的變化進步進行「頒獎」。面對那一句句描述準確的頒獎詞,孩子們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師、被同學看見的,在這段關係中,自己是如此的重要。當人被看見、被需要的時候,他會發揮更大的能量。在六一兒童節,我們舉辦了全校性的慶典活動。巨幅的獲獎少年的海報、家長的祝福、校長的卡通扮相、孩子們的盛裝出席 .讓整個六一這個節日在孩子們心中變得很不一樣。老師是親近的、校長是親和的、家長是參與的。
在孩子的眼中,老師是愛他的,是值得信賴的,自己是被看見的,是重要的。
當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覺得被需要時,他就會張開雙臂去擁抱他身邊一切美好,這樣真正的教育就發生了。建立關係如果僅僅停留在親密關係上,尚不足以促進孩子成長。教師對學生成功所持的信念,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從而影響學生的成就。這種信念是典型的無意識活動,也許是教育最強大的潛在動力之一。在親密關係之上,如果教師給予學生的是積極的、有益的,相信學生能成功,這將會成為一種力量,可引導孩子前進和向上。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使命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可能性,看到自己嚮往的美好。於是,在師生關係不斷親近的時候,我提出一個關鍵詞「高期望值」。就是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中,不斷地給孩子賦予高期望值,讓他們朝著自己所刻畫的方向重塑自我,進而真的成為所期望的樣子。自從提出「高期望值」這個詞,老師們都紛紛實踐。「你認真讀書的樣子真美,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大作家的!」「堅持練習,很快你就能夠吹響笛子了!」「你是我們的榜樣!」…… 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仔細觀察,放大孩子的優點,並給他們賦予使命和意義,變化就悄然發生了。也許正是因為建立了關係,與學生交往多了,孩子們的每一天進步老師都能迅速捕捉,並及時地傳遞給孩子,給家長,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三年級一女生小A,很霸道,愛挑事打架,經常被別的班級老師找上門投訴,萍萍老師對她頭疼不已。自從學習了要給學生賦予高期望值後,她開始改變方式,不斷地告訴這女生,她是小音符教室的一員,她是小音符教室的守護者。並描繪她某次認真讀書的樣子,說這個樣子最優雅,就是小音符教室的代言。老師們天天念叨念叨,一個學期下來,真的在教室裡看到她安靜讀書的樣子。你相信什麼,你就能夠看到什麼。當你相信她,她真的就能做到。
賦予高期望,並非是想讓孩子們成為金字塔最頂尖的那個,而是希望他們能夠看到前方、看到美好,看到自己可以通過努力抵達的地方;希望他們在別人獲得成功時,真誠為他人鼓掌。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們看到,面對好奇少年獲獎,同學們迎上前去由衷地鼓掌祝賀,沒有嫉妒沒有不服,眼裡滿是真誠的祝福。這就是我們追求的,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型。面對失敗能夠坦然接受,也相信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相信熟能生巧、相信失敗和批評中一定有可能性;面對挫折、面對失敗,他們能夠從他人的成功中學到新的知識、獲得新的靈感。自己也有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接納自己、包容他人,努力向上就好。這一年,通過「建立關係」,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親其師,信其道」的含義,堅定地相信師生關係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的開始一定是在師生相處的地方,教學效益的產生一定是因為有了足夠的師生交往。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交往,孩子相信老師,老師對所有學生的成功形成期望並相應地表現在行為上,永葆這種情感基調並時刻保持與學生互動的質量。作者 | 孫道明,松山湖第二小學校長;張小櫻,松山湖第二小學教師授權轉自 | 新校長傳媒(ID:new_xiaozhang),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教育之窗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yuyansr@163.com。歡迎諸君惠賜精彩教育類原創稿。鄭重說明:朋友們的自由來稿(特指教育類原創稿件),「教育之窗」(ID:jiaoyuwindow)採用後,無稿酬,但(原創作品)會開通讚賞通道,所有讚賞所得「教育之窗」(ID:jiaoyuwindow)會全部轉給原創作者,平臺一分不留。朋友們惠賜的教育類原創稿件請統一投到郵箱:yuyansr@163.com。
近期熱文推薦:
1.告誡沉睡中的孩子:你上網課雖苦,但老師家長們更不易!| 頭條
2.致家長:推遲開學,你就是最好的老師!| 頭條